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奖 状
杜秋平
到西部贫困的山区后,我的脾气变得越发坏了。其实早先我已经意识到这里条件的恶劣了,但未曾想到竟是如此之差。要不是来西部支教对我们这些大学生来说有许多优惠政策,我想我是不会来的。
总算熬过了多半年的时间,没多久就可以回去了,离开这里的艰难与困苦。寒风吹着四面透风的破旧教室,我的心冰凉冰凉的;但是看到学生们天真的小脸、单薄的衣衫、带着冻疮的手,我的心突然有些愧疚。我是有些对不起他们的,他们是多么希望我能多待些时间,甚至希望我能长久地留下来。可我呢,却一直想着回到大城市去。我鼻子酸酸的。我想起夏日里学生们给我带来家里舍不得吃的瓜果,他们真诚地捧到我的面前,微笑着说:“老师,你吃你吃嘛。”我想起冬日里他们还用带着冻疮的小手捧起我的大手往我手上哈暖气,把温暖一直送到我的心里。
可我终究没有太高的觉悟,我还是盼着回去。我强打着精神,继续一日日给孩子们上课,心里却在盘算着回去的日程。
学生们都很听话,特别是那些家庭特别贫困的学生,事实上这里多半是贫困的学生。学生们成绩还不错,他们也很上进,每每考试,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可以获得奖状。是的,奖状,他们拿回家后会得到父母的夸奖,把奖状小心翼翼地、庄重地贴在墙上,这就是全家的荣誉啊。虽然学校连奖品都买不起,但小小的、单薄的一张奖状就足以让他们感到无上的光荣。小强子得到过奖状,他高兴得跳起来。小霞也得到过,她高兴得连流出的鼻涕也忘了擦。小娜得到的最多,她有一双天真而智慧的眼睛,不怎么爱说话,笑得也很少,但领到奖状的那刻她总是微笑着的,冲着我微笑。
我组织完考试,决定过几天就离开。学生们提前知道我要离开的消息,都显得闷闷不乐,他们用祈求的眼神看着我,轻轻牵着我的衣角嘟囔着小嘴舍不得离开我。上完最后一节课,我认真注视着每个学生,希望能记住他们每张可爱的面孔。可是我却发现小娜没有来。我觉得怪怪的,紧接着是焦虑和担忧,莫不是山路艰难出什么事了?今天连学校的领导都在教室里,村民也拥挤在窗子外面。他们都不希望我离开,但今天他们又是诚心来为我送行的。我的脸开始有些涨红,应该是羞愧。你看,连小娜都不愿意来给我送行了。
我正疑惑间,校长已经走到我的面前,他手里捧着一张很大的鲜红的奖状:“杜老师,你看,你要走,我们也没什么好送的,这张奖状是我们送给您的。感谢您给我们山区做出的贡献!”老校长面带皱纹的脸上写满真诚。
我深深地向他们鞠了一躬,眼里止不住落下泪来。我手捧奖状,看着上面“支教模范”的字样,又一阵愧疚之情涌上来。我突然想到了什么,于是问校长:“小娜为啥没来啊?”校长说:“小娜可能以后不来上学了,她父母不想让她再念下去了。”
我的心被重重一击——这么刻苦、学习又很好的学生怎么能不上学呢!
我必须在离开前去趟小娜家,劝说她的父母,再穷也得让孩子上学呀。我望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决意要去看看小娜。
走了个把小时的山路才赶到小娜家。真难以想象,她每天那么早就可以赶到学校。我擦擦脸上的汗,刚要敲门,从里面就传出来了吵闹声,小娜哭喊的声音也传了出来。父母一定在打她。
我急忙推开门,她母亲正一手拿着木棒,一手拉着小娜。我急忙跑过去夺过木棒,把小娜揽在怀里。“别打了,小娜学习很用功,为什么不让她上学,还要打她!”我气愤地瞪着她母亲。
“是杜老师啊,你不知道,这娃以前学习还用功,可这回一定是在学校没好好学习。你看,你看,”小娜母亲用手指指墙壁——那上面满是鲜红的奖状,“以前回回都得奖状,可这次呢,居然没得奖状!我们大人辛苦供孩子上学容易吗!”
我的心一颤,一股更大的痛苦涌上来,我似乎感觉天昏地暗。事实上这次是怪我啊。我只顾早点回家,居然,居然忘记了评“三好生”,忘记了给孩子们发奖状。小娜是应该得奖状的!
我流着眼泪对她们说:“都怪我,是我的错……”
第二天,我把买好的火车票退了,我决定在这里多待一年。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 )
A. 小说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塑造了一个内心纠结、本性善良的支教教师的形象。
B. 小说写孩子们的小手带着冻疮却往“我”手上哈暖气,这表现了孩子们的纯真、善良以及对“我”发自内心的爱。
C. 去小娜家的山路远而曲折,而小娜平时每天很早就赶到学校,并且学习刻苦、成绩优秀,这说明她想通过学习走出大山。
D. “我”由原来急切地想回城市,到最后决定留下来再待一年,体现了我善良的心灵受到了触动。
2.简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3.请结合小说内容,推测“我”能否在山区学校长期待下去,并谈谈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话说《诗经》之“风”
风本是地球大气层内的空气涌动,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接受到新鲜的空气而得以生存。那么,孔子在编集《诗经》时,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称为“风”呢?孔子自己有一段很好的解释: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这就是“风气”!孔子用很形象的语言形容它,风吹草伏,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伏。所以,要建立和谐社会,关键在于领导人,也就是“上行下效”。由此也形象地说明了“风”的含义,也就是说,风俗、风情、风致等,无一不是指向社会行为规范和人们的行为方式的。
换言之,《诗经》之“风”,即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在一般的口语中,我们称为“风俗习惯”。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各以其所在国家和地区得名,就是记载了各地的风俗习惯、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各自的价值观、思想感情。与此相印证,《周易》中有十五个卦牵涉到“风”,每个卦都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象。火风鼎,火下有风则上宜有鼎,而鼎凭三足,正立不倚,既强调合作,也预示持正守位,为人倚重;风火家人,以火在下而风行其上来表达一家人团聚的景象。……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首先考虑的不是法律法规如何规定的,而是亲友们的看法!而这些所谓“看法”,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亲友们认同你这个行为,你就会大胆高兴地去做;否则,你就不会去做,或者偷偷摸摸去做。“风俗”因此会给人一种无形的束缚。这就是孔子为什么强调“礼”的作用的真正含意。孔子删诗书、定礼乐、系易辞、著春秋,把《诗经》作为教材,是因为没有其他书籍了吗?不是,孔子是借《诗经》说明以及教育学生们要懂得各种各样的社会行为规范。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人生若想追求到快乐与幸福,就要认识社会。社会是精彩的更是复杂的,不认识社会就只能四处碰壁,最后落个失败的人生;能认识社会就能游刃有余,利用社会。
风俗的形成,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是大部分人“约定俗成”的,人们在实际生活、生产中认识到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地生存,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个风俗习惯。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重读《诗经》,一是要了解古代人们的风俗习惯,二是可以借鉴和发扬一些好的风俗习惯,如春节团聚、清明祭祖等,三是创造我们今天的新风俗,使生活更加日新月异,更加幸福。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可能都有法律约束和指导,而且人类社会的维持也不能完全依靠法律法规,那么还要依靠什么呢?就是风俗习惯、“礼”、“社会行为规范”等,依靠良好的社会风气,才能使社会肌体健康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之所以出现混乱,一是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第二个原因就是社会风俗混乱,一群人恣意破坏另一群人的风俗习惯,便会导致争斗打闹,甚而引发战争。所以,入乡随俗,懂得并调节自己去适应不同的风俗习惯,才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亲互爱的关系。
这便是孔子编集《诗经》的主要原因!
(选自“国际儒学网”,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自然界中,因大气层内空气涌动而形成的风使地球万物不断接受新鲜空气,从而保持生机;人类社会亦如此,没有正常风气,就会有战争。
B. 孔子把君子之德喻为风,把小人之德喻为草,草随风动,强调风气的重要作用。
C. 《诗经》中的“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它要求人们要懂得这些规范,并在这些规范的约束下从事社会活动。
D. 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形成了《周易》中的十五个卦象,正与《诗经》中的十五国风相对应。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自然界的风谈起,自然引入《诗经》之“风”,详细论述了什么是“风气”。
B. 文章举《诗经》十五“国风”和《周易》十五卦之“风”,都是在论证社会行为规范的作用。
C. 文章从三个角度论证了当代人重读《诗经》的目的,并从两个角度论述了孔子编纂《诗经》的原因。
D. 文章先提出社会风俗习惯,分析了风俗习惯的意义与作用,最后提出了“入乡随俗”的解决办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种风俗习惯的形成,一要靠领导人的垂范和引领,二要靠长期的实践检验,三要获得民众的普遍认可。
B. 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属于不同的层面,人类社会的维持除了依靠法律法规,还要依靠风俗习惯,有了这两方面的结合,人们就不敢做大家不认同的事。
C. 由于风俗习惯的冲撞而引发的摩擦甚至战争,在当今世界也并不鲜见,只有彼此尊重,互相适应,才能实现民族和睦与世界和平。
D. 《左传》记载楚使言于齐师:“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这句话是指两国距离甚远,而非各自的风俗文化不同。
仔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上帝要选最美丽的鸟为禽类之王。于是,乌鸦把孔雀的毛披在身上,到了上帝那儿应选,结果真的被选中了。其他鸟大怒,把它插在身上的羽毛都扯了下来,显出了乌鸦的本相,可乌鸦提议大家都把自己天生的羽毛拔下来,光着身子,看看相互间有什么区别。
人类也不乏此例:披着长头发的,未必就真是艺术家;反过来说,秃项无发的人,当然未必是学者或思想家。后来恼羞成怒的乌鸦提议索性大家把自己天生的毛羽也拔个干净,到那时候,看真正的孔雀、天鹅等跟乌鸦有何区别。这个掩盖的方法至少人类是常用的。
这则寓言及其解读引起了你哪些联想和感悟呢?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到大城市、名医院就医是当前人们的普遍心态,有人坦言: 到了大城市的医院,心就坦然了,不管得了什么病,生命就保住了;小病到名医院治,就能在正常需要的时间里缩短一半以上的时间恢复;大城市医院的医生能合奏出治疗所有绝症起死回生的美妙乐章。
①到大城市医院不能什么病都能保住性命。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不断加快,①_____________。快速进餐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影响呢?②___________ 。当食物进入我们的胃部时,如果食物体积很小,胃就会通过不断蠕动,分泌胃液帮助搅拌,很轻松就可以消化;③___________ ,胃就会对其进行不断“打磨”,等到食物变得细小后才能消化。而这样就相当于增加了胃的负担,自然会对胃有不好的影响。
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 )
A. 我偶然有一两回去叨扰朋友的酒席,恰又时令不对,一直没能会到这道菜。
B. 涂鸦之作,不足当先生一晒,如蒙賜正,小子不胜感激。
C. 徒弟给老师拜年时说:“您的高足叩问老师金安! 祝老师新年事业蟾宫折桂。
D. 鄙意以为此事宜慎重,不可草率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