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卖牛奶的老太太 刘庆邦 卖牛奶呀—— 卖牛奶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卖牛奶的老太太

刘庆邦

卖牛奶呀——

卖牛奶呀——

每天下午四点来钟,便有一个叫卖牛奶的女声在这一带街区准时响起。不管是炎炎夏日,还是数九寒冬,不管是下大雪,还是刮大风,叫卖声从不间断。叫卖声高亢,嘹亮,穿透力相当强,连钢筋水泥墙都不可阻挡。叫卖声响起,方圆几里好几个社区的居民都听得见。有人评价过,有这么好的嗓音,卖牛奶真是瞎搭了,应该去当歌唱家才是。要是当歌唱家的话,起码应该是女高音。

及至看到卖牛奶者,人们一时没能把叫卖声和卖牛奶者对上号,不曾想卖牛奶的竟是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太太。老太太把白发掖进一顶白色的卫生帽时,还是有白发从鬓角露了出来。看样子,老太太一定超过了七十岁,在向八十岁接近。不过老太太脸膛红红的,气色还不错。老太太推来的平板三轮车,停放在一处十字街口的西北角,平板车上放着两只塑料盒子,盒子里放着袋装新鲜牛奶。老太太一边卖牛奶,一边不忘继续吆喝。正买牛奶的人,耳膜被震得吱吱响,他们确认,叫卖声的确是从这个老太太喉咙里发出来的,她的嗓子比金嗓子还金嗓子啊!

一个在附近的某杂志社当编辑的人,从自行车上下来,推着自行车来到老太太摆放牛奶的平板车前,要买两袋牛奶。他没有把自行车的支架支起来,放在路边,而是一手推着自行车,一手接老太太递过来的牛奶。他探着身子,伸手接老太太递给他的两袋牛奶时,觉得有两个人快速走过来,也是准备买牛奶的样子。两个人,一个男的,一个女的。女的从牛奶盒子里拿起一袋牛奶看了看,又放回到盒子里。

老太太说:买不买,不买不要乱摸!老太太的口气有些严厉。

你怎么知道我不买?

我知道你操的不是买牛奶的心!

就冲你这态度,我也不买你的牛奶。女的嘁了一声,转身走了。那个男的也走了。

编辑把装进塑料袋的两袋牛奶放进自行车前面的车筐里,掏钱包付钱。他左肩上挎着一只草绿色的军用挎包,钱包就放在挎包里。他一掏没掏着,再掏没掏着,赶紧掀开挎包的盖子往挎包里瞅,还是没有。

老太太问:钱包找不着了吧?

我的钱包明明放在包里,怎么没有了呢!

你的挎包没系上扣儿吧?

挎包外侧有两根布带,布带下面分别有两个铁扣,把布带穿进铁扣里,才能把挎包的盖子扣上。编辑说,他是忘了系扣。又说,他平常都不系扣。

老太太说:小偷儿的眼尖着呢,谁不小心,他们就偷谁。

编辑突然想起来了,刚才那两个突然走近他的人非常可疑,那个男的好像还碰了他一下,他问老太太:刚才那两个人是不是小偷儿?

老太太没有肯定那两个人就是小偷儿,她说的是:没准儿。又说:他们老在附近转悠。

你既然知道他们是小偷儿,为啥不提醒我一下呢?

你没听见我吵那个女的吗?!

编辑从老太太的话里判断出来了,老太太不但知道那两个人是小偷儿,还看见了小偷儿偷走了他的钱包而不加制止。这让编辑对老太太的看法很不好,觉得老太太太缺乏正义感,太缺乏见义勇为的勇气。他说:我钱包里不光有一千多块钱现金,还有身份证和银行卡,这一下全完了!

老太太又喊了一声卖牛奶呀,声音还是那么响亮。

编辑把两袋牛奶还给老太太,心想,以后再也不买这个老太太的牛奶了。

编辑和老太太同住一个居民小区,老太太是北京的老住户,编辑是外来户。过了一两年,某个星期天的下午,编辑下楼去买晚报,见老太太推着一辆儿童车,在小区的院子里一点一点挪动。儿童车里没有儿童,老太太显然是借助儿童车的支撑,在活动自己的身体。哦,怪不得好久没听见老太太高调叫卖牛奶的声音了,原来老太太生病了。看样子老太太病得还不轻,挪挪停停,每挪动一点都很吃重。编辑跟老太太打招呼:大妈,您这是怎么了?

老太太把编辑看了看,才说:我们家老头子死了,我也快不行了,该去爬烟囱了。

您还记得我吗?

老太太把编辑看了看,摇摇头说:不记得了。

您忘了,那次我买您的牛奶,小偷儿把我的钱包偷走了。

丢钱包的多了,我哪里记得住!依我说,这事儿也不能全怪小偷儿

那怪谁呢?

怪你自己呗!

(选自《上海文学》,有改动)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老太太是一个招人嫌弃的人,叫卖声太大,好几个社区的居民都听得见,生病后又在院子里经常活动。

B. 编辑认为老太太看见小偷偷他钱包却不制止,在心中有了不好的看法,就决定以后再也不理老太太。

C. 文章用“我知道你操的不是买牛奶的心”“该去爬烟囱了”等个性化语言,生动地刻画了老太太的形象。

D. 作者在叙述时注意细节,例如老太太戴卫生帽露白发、编辑是外来户、下楼去买晚报等,显得具体真实。

2.请结合上下文,从人物性格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两句话。

(1)老太太说:买不买,不买不要乱摸!

(2)依我说,这事儿也不能全怪小偷儿。

3.有人说作者设置老太太生病这一情节独具匠心。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1.C 2.(1)好心提醒别人而又懂得保护自己,体现了老人的精明。(2分)(2)指出原因而给别人留足面子,体现了老人的世故。 3.①跟开头老太太声音嘹亮、身体健康的状况形成鲜明对比,也为下文的对话作了铺垫,使文章更有波澜;②写老太太在连遭不幸的情况下独立推车锻炼身体,表现了老太太坚强、独立的一面,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③写老太太丈夫死去而自己又生病,引起读者重视关注老年人生活这一社会问题。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A项,“老太太是一个招人嫌弃的人,……生病后又在院子里经常活动”有误,从文中来看,老太太生病后在院子里活动,这没有让人嫌弃。B项,“就决定以后再也不理老太太”错误,文中说的是“以后再也不买这个老太太的牛奶了”,两者意思存在差异。D项,“作者在叙述时注意细节,例如……编辑是外来户、下楼去买晚报等”错误,“编辑是外来户、下楼去买晚报”不是细节。 2.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结合上下文,从人物性格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两句话”,这是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以及鉴赏语言的能力。首先应回归语境,结合语境分析。这两句话都是语言描写,一句是编辑被偷时老人所说的话,一句是多年后编辑对老人提起此事时老人的回答。第一句,“老太太说:买不买,不买不要乱摸”,这是老太太发现两个小偷装着买牛奶行窃时对那两个人说的话,从下文编辑责备老太太时老太太的回答来看,“你没听见我吵那个女的吗”,可见老太太吵吵那个女子时其实是对编辑的提醒,既好心提醒别人又懂得保护自己,这表现出老人精明的一面。第二句,“依我说,这事儿也不能全怪小偷儿”,这是文章最后老太太对编辑说的话,这句话指出编辑被偷的原因,“不能全怪”,给编辑留了面子,这表现出老人世故的一面。 3.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有人说作者设置老太太生病这一情节独具匠心。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这是考查情节安排的技巧,属于考查段落结构作用的范畴。首先找到“老太太生病”这一情节,看写了哪些内容,从文中来看,主要写了老太太推着儿童车活动身体“挪挪停停,每挪动一点都很吃重”,还写了老太太丈夫死去,而自己又生病等内容,再看这些内容在塑造人物形象以及与上下文情节的关系角度分析。如从情节上来看,此处的老太太推着儿童车活动,“每挪动一点都很吃重”,这种状态与上文声音嘹亮、身体健康的状况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也为下文老人与编辑的对话做了铺垫;从人物形象塑造角度来看,老太太连遭不幸,如丈夫死去,自己又生病,但依然坚持独立推车锻炼身体,这表现出老太太坚强、独立的特点,使人物的形象更为丰满,同时也引发读者对老年人生活的关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读点诗词养点气

中国自古就是诗的国度。悠悠中华几千年历史,延绵不绝的,是博大精深的古诗文对炎黄子孙潜移默化的熏陶。那些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感人至深的诗家情怀,不仅传递着古诗词的韵律和丰富的情感,更为重要的是能使人读出浩气、骨气、地气、清气。读诗词,可以让我们学习古往今来仁人志士的气节情怀,汲取诗词歌赋的精神给养。。

读诗词养点浩气。南宋诗人文天祥的《正气歌》,就是浩然正气存乎天地之间的代表作,感情深沉、气壮山河,充分体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李白有“澹然养浩气,欻起持大钧”的高歌,谭嗣同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坦然,陈毅有“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的自豪……有了些许浩气,心胸就豁达,境界就高昂,正如宋代诗人丘葵所言,“浩气养成天地小”。

读诗词养点骨气。骨气是人之脊梁,无骨则无节。李太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郑板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以及唐代诗人李颀“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的骨气,就是浩气、正气的延伸,也是做人从政的精气神所在。

读诗词养点地气。古往今来,诗词之魂在“接地气”,没有地气的吟风弄月、自我欣赏,是没有多大生命力的。流传下来的诗词大多地气充足,滋养丰厚。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之劳,到“位卑未敢忘忧国”之忧,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盼,到“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之安,无一不是生活的营养、人生的积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国久传不息的名篇佳作都充满着对人民命运的悲悯、对人民悲欢的关切,以精湛的艺术彰显了深厚的人民情怀”。

读诗词养点清气。清正廉洁是古之取士的标准,也是为官事政的要求。古代为官者多是文人出身,既崇尚清廉的操守,也持守清正的襟怀,自然也是我们今天亟待补充的从政营养。王昌龄坦荡胸襟,“一片冰心在玉壶”;李商隐谆谆告诫“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于谦剖心自勉,“要留清白在人间”“清风两袖朝天去”;王冕慨然挥毫“只留清气满乾坤”……宋代诗人龚日升概括得妙:“千首新诗,一轮明月,两字清廉。”

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真诚呼吁大大家读些诗词,丰富学识,提升境界,装点人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是诗的国度。悠悠几千年历史中博大精深的古诗文对炎黄子孙潜移默化地熏陶。

B. 优秀古诗词充满韵律和丰富的情感,今天人们可以从中读出浩气、骨气、地气、清气。

C. 南宋诗人文天祥的《正气歌》,充分体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D. 因为有了些许浩气,心胸就豁达,境界就高昂,所以诗人丘葵说,“浩气养成天地小”。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既有丰富的传统文化精神,体现古典诗词之美,又有鲜活的时代气息,挖掘出了诗词的独特意蕴。

B. 文章从读诗词养点浩气、养点骨气、养点地气、养点清气等四个方面论证了“读点诗词养点气”这一中心。

C. 文章第2段运用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有力地论证了本段中的论点,从而论证了中心论点。

D. 文章第2.3.4.5段的内容与第1段的内容相呼应,符合人的思维认知的发展规律,由表及里。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文中举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例,意在说明骨气是人之脊梁,无骨则无节。

B. 作者认为因为“接地气”是诗词之魂所在,所以没有地气的吟风弄月、自我欣赏,是没有生命力的。

C. 诗人们有了生活的营养、人生的积淀,才能写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位卑未敢忘忧国”等诗句。

D. 我国久传不息的名篇佳作充满着对人民命运的悲悯、对人民悲欢的关切,以精湛的艺术彰显了深厚的人民情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书店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两年来,每到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走进书店。他们中有喜欢夜读的市民,有自习的大学生,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工作人员说:“有些人经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但他们只要来看书,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都是我们的读者,甚至有的人只是进来休息,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马云说:“如果你到35岁还很穷,那你只能怪你自己!”他在演讲时分享成功的秘诀:面对新事物,要看得见机会、看得起机会;充分理解新事物;快速决定,抢先行动。因此,我们如果看得起新事物,就肯定能实现理想。野心宏大,未来就一定很宽广。抓住先机立即行动,就能创造别人不敢、也不能的奇迹。

①看得起新事物,不一定能实现梦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夏季天气较热,很多人在运动过后都会大汗淋漓,此时不少人会去吹空调,有些人甚至直接去洗冷水澡,①____________。因为运动过后,②__________,如果采取上述方法快速降温,会使毛孔急剧收缩,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体表温度急剧下降,③_____,很容易引起发烧、感冒等症状,正确的方法是等身上的汗都干了之后再用温水冲澡。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咱们分别时你送我的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B. 有位长辈给侄儿写信说:“此事望你钧裁。”

C. 非常感谢贵校师生给我的如许热情的款待。

D. 您之大作已拜读,几处有疑,特致函垂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