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左传 曹刿论战》中,曹刿求见国君献策,但他...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左传 曹刿论战》中,曹刿求见国君献策,但他的乡人质疑道:“________?”

(2)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古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三句,写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北伐,结果一败涂地。

 

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解析】试题分析: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满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字,后者是主要原因。课内的句子当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时关注其中易错的字。这些字主要是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成同音异形字,如谋、间、嘉、胥、赢、仓皇、顾等词,都要格外留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冶城①

刘克庄②

断镞遗枪不可求,西风古意满原头。

孙刘数子如春梦,王谢千年有旧游。

高塔不知何代作,暮笳似说昔人愁。

神州只在阑干北,度度来时怕上楼。

【注】①冶城:在今天江苏南京市内朝天宫一带,这里是春秋时代冶铸刀枪剑戟的中心。②刘克庄:南宋末年豪放派诗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曾是铸造兵器之地,而今寻断镞遗枪都不可得,首句把人带入沉重孤绝的历史感中。

B. 西风萧瑟,古意悲凉,“满原头”凸显出一片苍茫之境,使抽象的思想活动变得形象化了。

C. 作者追慕和冶城有关的孙刘、王谢等历史人物的英雄业绩,表达为国效力的愿望。

D. 第三联回到现实,诗人借所见“高塔”、所闻“暮笳”,来抒发自己的感慨愁情。

E. 作者登临冶城,思接千载,怀古伤今,总结兴亡教训,意在为南宋统治者提供借鉴。

2.诗人为什么“度度来时怕上楼”?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须陀,弘农阌乡人也。性刚烈,有勇略。弱冠从史万岁讨西爨,以功授仪同,赐物三百段。炀帝嗣位,汉王谅作乱并州,从杨素击平之,加开府。大业中,为齐郡丞。会兴辽东之役,百姓失业,又属岁饥,谷米踊贵,须陀将开仓赈给,官属咸曰:“须待诏敕,不可擅与。”须陀曰:“今帝在远,遣使往来,必淹岁序。百姓有倒悬之急,如待报至,当委沟壑矣。吾若以此获罪,死无所恨。”先开仓而后上状,帝知之而不责也。

明年,贼帅王薄聚结亡命数万人,寇掠郡境。官军击之,多不利。须陀发兵拒之,薄遂引军南,转掠鲁郡。须陀蹑之,及于岱山之下。薄恃骤胜不设备须陀选精锐出其不意击之薄众大溃因乘胜斩首数千级薄收合亡散得万余人将北度河。须陀追之,至临邑,复破之,斩五千余级,获六畜万计。时天下承平日久,多不习兵,须陀独勇决善战。又长于抚驭,得士卒心,论者号为名将。薄复北战,连豆子贼孙宣雅、石秪阇、郝孝德等众十余万攻章丘。须陀遣舟师断其津济,亲率马步二万袭击,大破之,贼徒散走。既至津梁,复为舟师所拒,前后狼狈,获其家累辎重不可胜计,露布以闻。帝大悦,优诏褒扬,令使者图画其形容而奏之。其年,贼裴长才、石子河等众二万,奄至城下,纵兵大掠。须陀未暇集兵,亲率五骑与战。贼竞赴之,围百余重,身中数创,勇气弥厉。会城中兵至,贼稍却,须陀督军复战,长才败走。

寻将兵拒东郡贼翟让,前后三十余战,每破走之。转荥阳通守。时李密说让取洛口仓,让惮须陀,不敢进。密劝之,让遂与密率兵逼荥阳,须陀拒之。让惧而退,须陀乘之,逐北十余里。时李密先伏数千人于林木间,邀击须陀军,遂败绩。密与让合军围之,须陀溃围辄出,左右不能尽出,须陀跃马入救之。来往数四,众皆败散,乃仰天曰:“兵败如此,何面见天子乎?”乃下马战死。时年五十二。其所部兵,尽夜号哭,数日不止。

(节选自《隋书卷七十一列传第三十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薄恃骤胜/不设备须陀/选精锐/出其不意击之/薄众大溃/因乘胜斩首数千级/薄收合亡散/得万余人/将北度河

B. 薄恃骤胜/不设备/须陀选精锐/出其不意击之/薄众大溃/因乘胜斩首数千级/薄收合亡散/得万余人/将北度河

C. 薄恃骤胜/不设备须陀/选精锐出其不意击之/薄众大溃/因乘胜斩首数千级/薄收合亡散/得万余人/将北度河

D. 薄恃骤胜/不设备/须陀选精锐出其不意击之/薄众大溃/因乘胜斩首数千级/薄收合亡/散得万余人/将北度河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岱山即泰山,在山东泰安市境内,古称西岳,为五岳之一,又名岱宗,岱岳,古代帝王常到此祭祀天地。

B. 嗣位指继承君位,嗣即继承,接续,本义是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位即君位。

C.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人,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后因称男子年龄二十岁左右为“弱冠”。

D. 露布指檄文、捷报类军旅文书,泛指布告、通告;也指官府间不加缄封的文书。

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须陀战功累累,多次因功加官受赏。他跟从史万岁讨伐西爨,凭军功拜任仪同将军;随杨素平定汉王作乱,加任开府;击败王薄后,皇帝不但下诏赞美表扬,还命令使者画出须陀相貌来进奏。

B. 张须陀能心系百姓,冒死帮助百姓。他担任齐郡丞时,正遇上战争,致使百姓失业,再加上饥荒,粮食价格飞涨。他不顾下属反对,不等皇帝下令就先开仓放粮,赈济灾民,然后上表。

C. 张须陀勇决善战,能以少胜多。他两次击败王薄并俘获大量战利品,其中第二次率两万骑兵步兵大败王薄十几万大军;在和裴长才的战斗中更是亲率五名骑兵打败了对方两万兵众。

D. 张须陀作为一名将领,能为下属拼命,很得军心。在荥阳之战中,他中了李密埋伏,自己已突围而出,看到士兵不能全部冲出包围,又多次跃马进入包围解救他们,下马战死后,士兵为他悲痛不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帝在远,遣使往来,必淹岁序。百姓有倒悬之急,如待报至,当委沟壑矣。

(2)寻将兵拒东郡贼翟让,前后三十余战,每破走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在人民大会堂出席纪念孔子诞辰周2656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强调,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志。

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比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思想等等。希望中国和各国学者相互交流、相互切磋,把这个课题研究好,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一道造福人类。

习近平指出,正确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是我们必须把握好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应该注重坚持以下原则:一是要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二是要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三是要正确进行文明学习借鉴,四是要科学对待文化传统。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唯我独尊。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正确取舍,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搬套用。国际儒学联合会会员、理事,国际儒学相关学术文化团体,国际友人及中国各界代表700多人出席了开幕式。

(摘自中新社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出席纪念孔子诞辰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并讲话》)

材料二: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3年12月30日下午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习近平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13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

习近平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既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要让整个世界都听到中国文化的声音。

(新华社20131231日报道《习近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材料三:

近些年来,《弟子规》一书大行其道,在各地学校、媒体中受到大肆追捧,成了读经热中最著名的文本。在我看来,《弟子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对儒家思想的一种误读,丢失了源初儒家“当仁不让于师”的进取精神等很多珍贵而有活力的东西。《弟子规》或许能教出老实听话的孩子,但却很难培养出一个孩子健全的人格。“青年人在这种管束之下,有的不自觉地便驯致颓唐。”培训奴性十足的驯服工具,还是培养独立自主的公民,这是前现代教育和现代教育的分水岭。

《弟子规》只是一个例子。时下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令人欣喜,但也正如一位教授所说,要解决“教什么,怎么教,谁来教”的问题。

(摘选自2014年10月2018日《新民晚报》裴伟《小议弟子规》)

材料四:

昨日,在上海长宁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系列教材的第一册与学生见面。

“两年来,编写组先后三次修改编写体例,十易其稿,诸多精通文史的高校学者、中小学优秀教师等专家和一线教师参与其中。”上海教育音像出版社社长夏德元介绍说,系列教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诵读形式加强对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选文循序渐进,内容精挑细选,解说通俗易懂,兼顾《弟子规》《三字经》等传统蒙学教材、经典古诗词篇章以及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文章。

(2014年11月1日《文汇报》报道《上海推出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教材》

1.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即继承和弘扬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因为儒家学说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

B. 在两则报道中,习近平主席都强调了对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问题,并指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的价值。

C. 两则报道都提出当今应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以解决当代面临的难题。

D. 对待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但应是有选择性的继承,更应是有创造性的转化与发 展,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E.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外学者只有相互交流、相互切磋,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唯我独尊,这样才能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而造福人类。

2.习近平主席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论述,材料一和材料二各自侧重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侧重?

3.根据四则材料,你认为在对孩子们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旷野中的诱惑

肖复兴

列宾在彼得堡美术学院读书的时候,克拉姆斯科依是他的老师。十九岁的列宾来到彼得堡,深夜拜访克拉姆斯科依。走进克拉姆斯科依不大的画室,给列宾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墙上挂着的一幅基督画像,和一个画师笔下基督画像没有什么不同,列宾不明白像克拉姆斯科依为什么要画这样千篇一律的基督标准像?

克拉姆斯科依老辣的眼睛,注意到了列宾看墙上基督像时瞥下的一丝讥讽的眼光。他对列宾说:这是人家定购的一幅基督像。列宾知道,即使再大画家的画也卖不出大价钱,都需要靠给有钱人画像谋生。

那天夜里,克拉姆斯科依兴致勃勃地对列宾聊起了基督。令列宾没有想到的是,克拉姆斯科依说起了基督也曾经受到诱惑。克拉姆斯科依对列宾说:你看,已经忍饥挨饿了四十天的基督,在旷野里,远处有繁华的城市灯火闪烁,人类各种欲望的呼声此起彼伏,纷纷在对基督呼喊:这一切都可以据为己有,变成你的财产,让你成为万能的主宰!呼喊声还在进一步对基督说:你,神的儿子,你可以试一试,如果你肚子饿了,只要吩咐这些石头,它们就会变成面包;如果你想穿得漂亮,只要吩咐这些树木花草,它们就会变成漂亮的衣服……最后,克拉姆斯科依对列宾说:这就是生活的诱惑。这种诱惑,旷野上有,城市里也有;对普通人有,对基督也有。

晚年的列宾回忆起那一晚的交谈时,写道:我一生还没有听到比这更有意义的谈话,特别是克拉姆斯科依讲到在旷野里诱惑的内容,设想出基督与人类天性中的黑暗进行的斗争。

正是受到那一夜克拉姆斯科依谈话的启发,列宾创作了《基督在旷野受诱惑》的油画。他将基督画成了赤着脚,裸露着斑斑伤痕,置身于悬崖之上,面对的是一片遥远的城市;让痛苦而悲伤的基督,扭过头去不看诱惑他的大千世界;他画基督的一只手颤抖地按紧脑门儿,一只手伸向一旁,仿佛在使劲地推开已经如蛇一样缠裹的尘世的权力、金钱、美色等种种诱惑。他画出基督在面对诱惑时的痛苦,也画出了基督的抵抗与决绝。

克拉姆斯科依同样想创作一幅关于基督在旷野受诱惑的油画,从构思到完成,用了十年时间。克拉姆斯科依每天清早起来,脸也不洗,饭也不吃,趿拉着拖鞋,到他的基督画像前挥笔作画,一画就画到了晚上。那时,他正患有严重的气喘病,常常夜不成眠。他的脑子里、他的眼前总是浮现出基督痛苦焦虑的影子。终于,他画完了这幅他最想画的画。

这幅题为《旷野中的基督》在巡回展览中,好评如潮。和列宾画的一样衣衫褴褛赤脚的基督,孤独而凄婉地坐在荒凉的旷野中光秃秃的石头上,诱惑被象征地画成城市之光,在基督的背后,呈一片朦胧而颤动的光影。逆光中的基督垂着头,双手交叉,目光痛苦,凝神沉思,将枯瘦的身影打在荒凉坚硬又尖利的石堆前。

声名日隆的克拉姆斯科依在创作《旷野中的基督》时,没有停下为他人定制画像的活儿。贫穷的画家一直没有一间像样的画室。于是,他拼命为有钱的财主、有势的将军、娇宠的贵妇画像,将赚来的钱购买了土地,建筑漂亮别墅和豪华画室,再画画时,穿着精致的长襟礼服,趿着款式最新的拖鞋,连袜子都是十八世纪的古典样式。他不像一个画家,不像一个从底层乡村出来的经过奋斗成功的贫寒画家,而像一个庄园主。大家都觉得克拉姆斯科依变了,唯一没变的是他依然孜孜不倦地为人画像。

如今,想起克拉姆斯科依,我就想起列宾,因为他们都曾画过旷野里被诱惑过的基督。克拉姆斯科依的《旷野中的基督》、列宾的《基督在旷野受诱惑》都陈列在莫斯科的美术馆里。面对两幅同样是基督受诱惑的作品,我心生感慨。无论在克拉姆斯科依的笔下还是在列宾的笔下,基督都是他们自己。其实,茫茫人生中,我们每个人都是旷野中受诱惑的基督。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用较多篇幅写克拉姆斯科依和列宾关于基督的谈话,既说明对列宾的影响深刻,又引出两人创作同样主题的油画。

B. 看到克拉姆斯科依的画室挂着一幅和普通画师一样水平的基督像,年轻的列宾甚为不解,流露出讥讽的眼神。

C. 文章讲述了克拉姆斯科依和列宾两位画家的故事,表现出作者对人生的深入思考和独到的生活感悟,意味隽永。

D. 克拉姆斯科依靠给他人画像谋生,成名后也没有停止,作者既写出了他的痛苦无奈,也表达了对他的同情和惋惜。

2.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作者为什么说无论在克拉姆斯科依的笔下还是在列宾的笔下,基督都是他们自己?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苏轼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有人说,阅读能拂去心灵的尘埃,能筑起梦想的高塔,能汲取人生的智慧。

有人说,一本好书有时能改变人的一生。

有人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往往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

关于“阅读”,你有怎样的经历、体验、感悟呢?请以“我的阅读”为标题,或者自拟标题并以“我的阅读”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感情真挚,思想健康;②内容充实,详略得当,中心突出;③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记叙简明,描写生动、细致,抒情、议论画龙点睛;④语言通顺,结构完整⑤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⑥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用修辞手法,文句富有表现力;⑦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