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鸳鸯跳 王春迪 海头帮,指的是一帮在码头上靠扛活为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鸳鸯跳

王春迪

海头帮,指的是一帮在码头上靠扛活为生的脚夫,凭着一股子不怕苦不要命的狠劲儿,练就了一身脚夫的真本事,挤走了旁门外姓,吃起了这碗独食。

老街是鲁中南地区有名的商业集散地,国泰民安、商贸繁盛的时候,那一条条来自江南甚至南洋的货船,黑压压地挤在码头上,远远望去,似鱼鳞般密集。先装卸谁的,不装卸谁的,都是海头帮说了算!啥叫强龙不压地头蛇?管你多大来头,瞅你不顺眼,让你的货霉在船里、烂在岸上,那都不叫个事儿!就连老街首富海爷,都被他们整过!

那几年,海爷走南闯北,生意蒸蒸日上。一次年关,海爷设宴备礼,酬谢各条道上的老大们。一忙,就把海头帮的钱老大给忘了!

年后,海爷从南方运来满满三大船的货,有茶叶、药草、布匹、香料、木材……全是些怕湿怕霉的娇贵玩意儿,不想遭遇了连日的雨雪,急着找海头帮卸货,可他们要么以先来后到为由,要么以雨天脚滑为由,磨磨蹭蹭,就是不靠海爷的船边儿。

没办法,海爷这天亲自到钱老大的船上求他,钱老大得了脸,还不忘摆回谱。那时,连接船和陆地之间的是一种一步宽的木板,人在上面走,木板就跟着你弹来跳去,码头上叫它鸳鸯跳,把握不住鸳鸯跳节奏的人,站都站不稳,稍不留神就把你弹到水里去。 得知海爷到来,钱老大还故意在鸳鸯跳上泼了一层豆油。

海爷默默地脱了鞋,然后俯在鸳鸯跳上,爬了上去。

眨眼几年过去,到了咸丰五年,太平军把整个水路截得几乎连条鱼都游不过来,一路上关卡林立。因而各行各业,纷纷改水路为旱路。因为好久都没啥生意,码头上那些个鸳鸯跳,都起了厚厚的青苔。

一日,一条货船劈浪而至。

往年,是先交钱,再卸货。如今哪还管这一套?钱老大这边正和船上的掌柜在袖筒里合计价钱,那边,海头帮的爷儿们在不到两袋烟的工夫,就利利索索将一船粮食整整齐齐地码在了岸边。

这时,有一个轿子,从远处嘎吱嘎吱地晃了过来。轿子里刚露出一个头,钱老大的脸,唰地就绿了。

竟是海爷!

海爷目不斜视地上了船,随后,掌柜站在船板上对钱老大吆喝:“咱东家说了,银子有的是,可要钱老大自个儿来拿才行!”

说罢,眼睛盯着钱老大,手里一杯油,滴滴答答地淋在了鸳鸯跳上!

钱老大望着身旁海头帮的弟兄,衣衫褴褛、一脸菜色。他回过头,牙一咬,鞋一脱,扑通一声跪在了鸳鸯跳上……

进了船,钱老大头别到一边,也不看人,手一伸:“拿钱!”海爷笑笑,说:“听闻钱老大当年为争这码头当家人的位子,曾从滚水里取铜板,怎一个勇字了得!兄弟们的工钱,就在那个盒子里,够胆量的,你就试试!”钱老大一瞧,是一个一臂高的盒子,上面露出拳头大的洞,里面黑乎乎的,啥也看不见。

钱老大琢磨着,这里头一定有蛇蝎一类的东西,取吧,保不准被咬;不取,空手下船,咋和快饿死的兄弟们交代?

钱老大心一横,袖子一撸,顿时青筋暴出,伸手就冲盒子去了。手还没到盒子口,钱老大两行热汗已顺着赤红的腮帮子淌进了下巴茂密的胡须里……

忽而,钱老大眼如铜铃,手在里面搅了几圈,啥也没有。他怒吼一声,盒子一甩,想冲上去对海爷动粗。海爷哈哈大笑,而后大手一挥:“送钱老大下船!”

钱老大被推搡出船舱,刚要破口大骂,可随之而来的景象,闪了他的眼。

岸上,海爷手下的人,正把刚刚卸下来的整船粮食,一袋袋地分给海头帮的弟兄,弟兄们接过粮食时,那曾经硬邦邦的双膝也都软塌塌的了。

下船时,钱老大看脚下的鸳鸯跳,干净如洗。钱老大一声长叹,扭头对着海爷抱了抱拳,大步而去。

几年后,朝廷又重新夺回了水路,随着商道畅通,码头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兴盛。有所不同的是,每每海爷的商船驶进码头,那些海头帮的人,好似迎亲一般,争先恐后地冲上去卸货,甭说啥先来后到,也甭说你财大气粗有多大来头,只要海爷的船来,统统站一边去!

谁都别委屈,人家钱老大说了,这是他们海头帮的规矩!

(选自《小说月刊》2015年第3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本文围绕码头上常见的鸳鸯跳展开,“鸳鸯跳”既是全文的线索,又是故事独特的背景,使小说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

B. 小说善于通过简约沉稳的白描手法。生动地塑造人物形象,写钱老大掏盒子时“两行热汗已顺着赤红的腮帮子淌进了下巴茂密的胡须里”,表明他当时的紧张心理。

C. 鸳鸯跳贯穿全文不但推动情节发展,而且有力地塑造了人物性格。过鸳鸯跳难度很大,但海爷和钱老大都忍辱求全,克服困难,可敬可叹。

D. 小说故事情节跌宕起伏。钱老大在码头生意兴隆时用“鸳鸯跳”故意刁难海爷,海爷在码头生意萧条后,又用“鸳鸯跳”“回敬”钱老大。最终两人结下了深厚情谊。

E. 小说中写到码头的几经变迁,太平军拦截水路时,码头生意萧条;朝廷夺回水路后,码头生意兴隆。这深化了关于不同历史阶段民生问题及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主题。

2.小说前三段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阐述。

3.本文在表现手法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

 

1.BE 2.因为读者勾勒了一幅鲁中南地区码头熙米攘往、生意兴隆的图景。 ②为后文人物出场设置了合理的背景。 3.①小说语言自然而简练,形象而生动,善用比喻修辞。如写码头上的船只多,“远远望去,似鱼鳞般密集”; ②语言兼有口语化特点,比如: 咱东家说了,银子有的是,可要钱老大自个儿来拿才行!”;③小说善于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写钱老大掏盒子时“两行热汗已顺著赤红的腮帮子淌进了下巴茂密的胡须里”;④在故事发展的叙述上,运用插叙。插入几年前海爷和钱老大之间的故事,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使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解答本题,考生应先分析选项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然后再与文本进行比对。B项中“白描手法”的表述错误,应为“细节描写”。E项中“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理解错误,无中生有。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前三段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阐述”,这是考查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首先要看前三段写了哪些内容,这三段主要介绍了海头帮在码头的地位以及老街的繁荣情况,“海头帮,指的是一帮在码头上靠扛活为生的脚夫,凭着一股子不怕苦不要命的狠劲儿,练就了一身脚夫的真本事,挤走了旁门外姓,吃起了这份独食”“老街是鲁中南地区有名的商业集散地,国泰民安、商贸繁盛的时候,那一条条来自江南甚至南洋的货船,黑压压地挤在码头上,远远望去,似鱼鳞般密集”,对海头帮和老街的介绍为下文人物的出场设置了活动场所,自然引出本文的主要人物钱老大、海爷,为人物的出场做铺垫;“先装卸谁的,不装卸谁的,都是海头帮说了算”“啥叫强龙不压地头蛇?管你多大来头,瞅你不顺眼,让你的货霉在船里、烂在岸上,那都不叫个事儿”,码头的环境象征了某种社会现状,构成了故事独特的时代背景,是对社会环境的暗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过去改变植物的品种主要是通过育种,这种方式需要时间长,并且必须一次次地进行选育,转基因技术则可以选择任何一个目的基因转进去,就能得到一个相应的新品种,不用再花那么长的时间筛选了。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培育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特性的作物新品种,减少对农药化肥和水的依赖,大幅提高单产,例如美国栽种的一种含有抗虫基因的马铃薯,可使大量减少杀虫剂的使用,生产成本明显降低;阿根廷播种转基因豆种后,大豆抗病和抗杂草能力大为增加,使用农药和除草剂的量减少,大豆产量大幅增加。                                

(选自中国科普网,有删改)

材料二:

为什么转基因争议这么大?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认为,食品安全大家都很关注,转基因项目投入资金不少,但科普这块儿不多,导致公众对科学认识不足,才出现这个局面。这已经不是一个科学问题了。世界上所有国家对转基因食品研发都有严格规定,中国也如此。一个转基因的作物或动物,从实验室研究开发,一直到最后上到餐桌起码要8-10年,这是一个严肃认真的过程。很多人的误解来自对这些程序的了解不够,“我从官方得到的消息是,所有这些流程会更加透明,逐步公开。”              

(摘编自《北京青年报》)

(对有关“农大院长关于转基因食品是政府帮筛选更安全的食品”看法的调查)

材料三:

过去几千年里,农作物改良方式主要是通过随机和自然的方式来积累优良基因。遗传学创立后近百年的动植物育种主要是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实现遗传改良。转基因技术则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外源基因导入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使生物体的遗传性状发生改变。可见,转基因技术与传统的遗传改良技术是一脉相承的。但是,传统的选择和杂交技术一般只能在生物种内个体间实现基因转移,操作对象是整个基因组,所转移的是大量的基因,不能准确地对某个基因进行操作和选择,因而对后代的表现预见性较差;而转基因技术所转移的基因则不受生物体间亲缘关系的限制,所操作和转移的一般是经过明确定义的基因,功能清楚,后代表现可准确预期。

人类对自然界的干预是否会造成潜在的危险?大量转基因生物会不会破坏生物多样性?转基因产品会不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尽管尚无定论,但一些科学家担心对生命进行“任意修改”所创造出的新型遗传基因和生物可能会危害到人类,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遗传基因污染,而这种新的污染很难被消除。

美国Tuskegee大学 Prakash教授发表声明称:“与传统的方法相比较,通过重组DNA术引入新的或不同的基因并不一定会有新的或更大的风险,且商品化的产品的安全性由于目前的安全管理规则而得到了更进一步的保障。遗传新技术为作物改良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精确性。”

(摘编自朱蒙《转基因技术的研究综述及利弊关系》)

材料四:

为什么中国政府发了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大家仍不相信其安全?知名主持人崔永元分析,转基因宣传特别需要公信力,权威部门应当俯下身来向民众一点一点讲清楚转基因问题。崔永元认为,由于涉及粮食安全和知识产权,要坚决支持中国发展自己的转基因技术。但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一定要谨慎,尤其是转基因主粮产业化要慎之又慎,希望做生物技术的科学家少些浮躁,“虽然你们懂得转基因,但并不懂得社会的全部,这个世界除了自然科学还有人文科学。”

(摘编自《新民晚报》)

材料五:

怎么看待转基因食品?面对这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没有回避:“转基因食品问题,我的看法是:转基因不能一概而论,基因多种多样,有些基因特别是抗病虫的基因,大家担心人吃了会不会有问题?这些基因我们要慎重。但另外一些转基因,如美国大豆的除草基因,大面积生产不用除草,没有问题,不能谈转色变。”在袁隆平看来,分子育种的转基因技术是解决粮食增产、保证粮食安全的科学措施,搞转基因要合理研究,经过严格的科学试验和把关。                                

(摘编自《郑州晚报》)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属于我国积极研发转基因技术及产品的原因的一项是

A. 缩短新品种的培育时间,大大提高动植物品种改良的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B. 中国与世界上其它国家一样,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对转基因产品研发的监管体系。

C. 减少农业生产对农药、化肥的依赖,促进增产,改善食品质量,保证粮食安全。

D. 拥有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技术,抢占竞争制高点,把握发展主动权。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A. 材料一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强调了转基因作物的优点,使文章的表述科学严谨,具体明确,便于读者的理解和接受。

B. 转基因技术可以选择任何一个外源基因,将其直接转移到生物种内个体中,就能得到一个相应的新品种,不受生物体间亲缘关系的限制。

C. 转基因技术对生命的“任意修改”,是对传统伦理的挑战,对人类生存有负面作用,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新的、难以消除的遗传基因污染。

D. 美国 Prakash教授发表声明认为,转基因技术通过重组DNA引入新的或不同的基因,比传统的方法具有更高的安全性、灵活性和精确性。

E. 崔永元和袁隆平两位公众人物都认为,要坚持转基因技术的研究,科学是把双刃剑,转基因技术也是这样,对转基因技术的利用要谨慎。

3.从材料二对公众的调查结果可知,多数人不相信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根据上述材料,谈谈出现这样的调查结果的原因有哪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青铜器上的艺术表现手段很多,但最重要的还是纹饰,而其中又以动物纹为主体。考古发现证明,动物纹在青铜器上盘踞了整整15个世纪,它对后世造型艺术的影响可想而知。早期青铜纹饰上可以辨识的动物很多,既有现实中的虎、牛、羊、鹿、蛇等,也有仅存于古人想象中的饕餮、夔龙、夔凤之类。这些纹饰是上古生存环境与先民心理结构的投影,它们在青铜器上的形态也在不断演变。除了动物纹外,青铜器上出现较多的纹样还有几何纹,其形式大致有连珠纹、弦纹、直条纹、横条纹等。根据出土情况来看,早期青铜器上几何纹很少担任主角,在兽面纹、龙纹、鸟纹等大行其道的时代,几何纹只能作为主纹的陪衬或地纹使用;等到动物纹从青铜器上淡出,各种形式的几何纹才如雨后春笋一般大量涌现。春秋战国之际,以几何纹为主体纹饰的青铜器已屡见不鲜,抽象的线条取代了具体的形象。

青铜器上动物纹与几何纹的此消彼长,与早期彩陶图案的演化历程甚相契合。彩陶图案早于青铜纹饰,当青铜器开始铸造时,古人已经习惯了以最具特征的部分代替整体的做法,商代早期青铜器上就出现过只有一对兽目的兽面纹。与此相印证,龙山文化的陶器和玉器上也有强调眼睛的兽面纹。兽面纹即饕餮纹,是青铜纹饰的代表,宋人以“饕餮”为其命名,可能是因为饕餮的“有首无身”正好概括了这种纹饰的省略性特征。兽面纹的特征是以兽的鼻梁为中线,两侧作对称排列,眼睛在整个纹饰中居于突出的地位。这种安排预示了中国造型艺术的抽象特征和写意精神:不重要的地方尽可省略,只保留最本质传神的部分并予以夸张表现。

兽面纹上具有启示意义的不仅是其省略性特征,人们还注意到,兽面纹的形成过程中显示出一种强烈的向心性。以饕餮图形为例,“两条左右分开并置的夔龙,慢慢靠拢,两头部合并,最终形成一个了无拼合痕迹的饕餮头部”,这种从两侧向中心聚拢而构成的图像,透露了古代形象思维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理念——对称与平衡。对称与平衡是美的体现,尽管青铜器上的纹饰发展到最后以几何纹为主,但动物造型具有的巨大美学意义绝对不能低估。与规整而又不免单调的几何线条相比,那种尚未脱离具象的动物纹饰更能体现青铜艺术的神秘。

(摘编自《试论青铜器上的“前叙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动物纹是青铜器上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对后世造型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B. 上古生存环境和先民心理结构发生的变化,也会影响着青铜器纹饰的形态。

C. 早期青铜器上的几何纹样式不少,但很少担任主角,一般作为主纹的陪衬或地纹使用。

D. 整整15个世纪的青铜器上都有动物纹,此后动物纹逐渐被几何纹取代而消失。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彩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影响下,青铜器纹饰也体现出以部分代替整体的审美倾向。

B. 饕餮作为古人想象中的动物,直到宋代才得以正式命名。

C. 饕餮、夔龙、夔凤仅存于古人想象之中,它们在青铜器上的形象时有串换。

D. 兽面,尤其是兽目,在青铜器动物纹中有突出地位。

3.下列分析判断,与原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概述了青铜器上的动物纹和几何纹的形态特点、地位变化。

B. 文章第二、三段从“省略性”、“向心性”两个方面论证了兽面纹的审美特点。

C. 早期彩陶图案的演化,决定了青铜器上动物纹与几何纹此消彼长的趋势。

D. 早期青铜纹饰和彩陶图案的演化大致上表现为抽象崛起具象淡化的审美变化过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2016年2月16日,吉林省长春市某烧烤店老板张金彪主动致电某媒体,讲述了他8年来用开烧烤店利润捐资助学近20万元和被评为长春好人等事情,还说现在生意不好做,他已经兑出去两个大型烧烤店,但他表示捐资助学绝不会停。他希望媒体能够报道他的事迹,表扬表扬他;同时他申明求表扬不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是要通过表扬来让更多人知道他,感染其他人也去做好事。

张金彪求表扬这一事件激起了广大网友的热烈讨论:不少网友为其点赞,认为公民做了好事就应大肆宣传,做好事不留名的时代已过去;也有网友吐糟,认为先生纯属炒作,在为他的烧烤店打广告;还有网友认为,这样做虽有些不妥,但也无可厚非……

对于张先生这种高调求表扬的行为,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按要求完成下列试题

高中阶段的学习最需要注意什么?请给即将进入高中学习的同学提一两条建议。要求条理清楚,言之有物。1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大家说,       ;我则说,他借用历史印证了文学,除了虚构之外,其它文学要素他都酣畅地运用到了极致,但又不露痕迹,             。不要说他同时的汉赋,即使是此后两千年的文学一旦陷入奢靡,不必训斥,只须一提司马迁,大多数就会从梦魇中惊醒,吓出一身冷汗。除非,            ,或读不懂司马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