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赵堂子是一条不足挂齿的小胡同,东西也就二百米长,它在北京城三千六百多条有名字的胡同里根本没号。
②把闲置房屋出租给食品黑加工点,并造成危害人体健康等严重后果的出租者将被重罚,这是打击食品黑作坊釜底抽薪的办法。
③他身着藏族的奇装异服,即使在温暖的室内也不摘下皮帽,只为在这庄严的时刻保持本民族最庄重的礼节。
④雨过天晴,荼树冒岀了新芽,此时采摘制成的新茶品质最好,如不及时采摘,过一两天就显得老气横秋了。
⑤在外国人的日常生活中,许多汉语新词已在英语词汇系统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成为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⑥韩国最终会清醒地认识到部署“萨德”系统只是以邻为壑,除了美国获益,对于中韩只有危害,没有帮助。
A. ①③④ B. ③④⑥ C. ①③⑤ D. ①④⑤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陆游的《书愤》中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作者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的两句是 ______ ,________ 。
(2)《庄子·逍遥游》中 “___,____,_____”描写大鹏南徙时的壮观场面,认为大鹏虽能飞上万里高空,仍然有所依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长安月夜与友人话故山
赵嘏
宅边秋水浸苔矶①,日日持竿去不归
杨桃风多潮未落,蒹葭霜冷雁初飞。
重嘶匹马吟红叶,却听疏钟忆翠微②。
今夜秦城③满楼月,故人相见一沾衣。
【注】①苔矶:水边突出的长满青苔的岩石。②翠微:青翠的山色,泛指青翠的山。③秦城:长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宅边秋水浸苔矶”描写了住宅旁边秋水浸湿苔矶的情景,既点明了时令特点,又渲染了一种轻松闲适的气氛
B. “日日持竿去不归”是实写,回忆了当年在故乡的生活状态,“持竿”表现诗人生活的闲适,“去不归”表现诗人对持竿垂钓的喜爱。
C. “重嘶匹马吟红叶”使用拟人的手法,意思是马的嘶鸣也许是在吟唱红叶的美好吧,诗人以此表现对家乡风物的赞美之情。
D. “却听疏钟忆翠微”是对故乡风物的回忆,意思是诗人回忆起在故乡山中听到的钟声,还有那满眼的青翠欲滴的山色。
E. 尾联回到现实,写诗人与友人相见,禁不住流下泪来,泪水沾湿了衣裳,这表现了诗人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的深情。
2.本诗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萧劢字文约,喜愠不形于色。位太子洗马,母忧去职,殆不胜丧。每一思至,必徒步之墓。或遇风雨,仆卧中路,坐地号恸,起而复前,家人不能禁。景特所钟爱曰:“吾百年后,其无此子乎。”使左右节哭。服阕,除太子中舍人。景薨于郢镇,或以路远,秘其凶问,以疾渐为辞。劢乃奔波,届于江夏,不进水浆者七日。庐于墓所,亲友隔绝。会叔父昙下诏狱,劢乃率昆弟群从同诣大理,虽门生故吏,莫能识之。
除淮南太守,以善政称。迁宣城内史,郡多猛兽,常为人患,及劢在任,兽暴为息。又迁豫章内史,道不拾遗,男女异路。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贵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至新淦县岓山村,有一老姥以盘擎鳅鱼,自送舟侧奉上之,童儿数十人入水扳舟,或歌或泣。
广州边海,旧饶,外国舶至,多为刺史所侵,每年舶至不过三数。及劢至,纤豪不犯,岁十余至。俚人不宾,多为海暴,劢征讨所获生口宝物,军赏之外,悉送还台。前后刺史皆营私蓄,方物之贡,少登天府。自劢在州,岁中数献,军国所须,相继不绝。武帝叹曰:“朝廷便是更有广州。”有诏以本号还朝,而西江俚帅陈文彻出寇高要,又诏劢重申蕃任。未几,文彻降附。劢以南江危险,宜立重镇,乃表台于高凉郡立州。敕仍以为高州,以西江督护孙固为刺史。征为太子左卫率。
劢性率俭·而器度宽裕,左右尝将羹至胸前翻之,颜色不异,徐呼更衣。聚书至三万卷,披玩不倦,尤好《东观汉记》略皆诵忆。刘显执卷策劢,酬应如流,乃至卷次行数亦不差失。少交结,唯与河东裴子野、范阳张缵善。卒于道,赠侍中,谥曰光侯。
(选自《南史·萧劢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
B. 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
C. 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
D. 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服阕,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在古代,人们谨守“事死如事生”的原则,为官者为父母守孝一般要解除官职,服阕”意味着守丧完毕,可以重新任职
B. 薨,是诸侯死的讳称。依照周礼,“死”在讳称上按尊卑分为五个等级: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
C. 迁,泛指官职的升降和调动。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左迁”“迁谪”表示升职;“右迁”迁除”表示贬官。
D. 敕,指帝王的诏书、命令。在古语中,与“敕”组成的词一般与皇帝有关,如“敕书”指皇帝行文给臣僚的文书,“敕符”指书有皇帝命令的凭证。
3.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萧劢为子至孝,守丧尽礼。他在为母亲守孝时因无力承担丧事而痛苦不堪,常常到母亲墓前表达哀思;父亲去世后,他在墓旁结庐而居,断绝亲友往来。
B. 萧劢为政有方,深受爱戴。他因善于治政而被称颂,其治所豫章郡民风淳朴,路不拾遗,男女守礼;做广州刺史离任之时,无论老少皆至情相送。
C. 萧劢为官清廉,不谋私利。他到广州任职后,一除此前官员贪得积弊,因他丝毫不侵扰、盘剥,外国商船来往频繁;一年里多次向朝廷进奉,供给国家军政所需。
D. 萧劢为人大度,博闻强识。随从曾经将菜汤不慎洒到他身上上,他并未怪罪;他治学勤奋,刘显曾经拿着书提问他,他对答如流,甚至卷次和行数都不出错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景薨于郢镇,或以路远,秘其凶问,以疾渐为辞。
(2)劢性率俭,而器度宽裕,左右尝将羹至胸前翻之,颜色不异,徐呼更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
在中国的大街上放眼望去到处都是共享单车,这种模式受欢迎的秘诀在于价格和便利性。使用者只需先下载一个手机应用软件,然后扫描共享单车上的二维码就可以随时骑车出行。使用完毕后还是通过应用软件支付租金,每半小时仅需1元人民币。共享单车也无需存入车库,因为下一位使用者可以通过GPS定位系统找到这辆车。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因此共享单车很快成为世界上利用率最高的交通工具之一。如今在很多欧洲国家,共享单车也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因为这是一种环保而现代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可持续发展。今年是自行车诞生200周年,如今自行车已经适应时代发展,并一往无前地驶向未来。
(摘编自2017年8月15日参考消息网报道)
材料二:
在平台企业的努力和背后资本的推动下,共享单车在各大城市暴发式推开。对于这一由私人提供、具有准公共性质、按商业化规则运行的新兴事物,在快速发展中也有一些不同声音,如有占道经营之嫌、停放秩序如何规范、投放数量是否科学合理等。
笔者认为,若共享单车能遵规骑行、规范停放,占道经营就不成其为问题;乱停放涉及行为人、物权人和城市政府三方,需各自承担相应责任和义务;从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来看,共享单车有助于降低资源闲置。建议城市规划和管理适应“自行车回归”趋势,在自行车道和停车位上分配相应空间;践行城市正义理念,归还非机动车路权。区分行为人与物权人的责任,综合运用技术经济手段、城市规划和提升公民素质解决共享单车乱停放问题。
(摘编自2017年8月12日新浪财经项安波《共享单车的“公”与“私”》)
材料三:
共享单车为居民提供了便利,唱响了绿色出行的理念,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然而乱停乱放、随意毁坏等现象接踵而来,成了靓丽风景线上一抹不文明的色彩。8月11日上午,蓬江区群众社区党支部、计生协会组织志愿者开展“共享单车共享文明”“随手扶”志愿服务活动。
活动中,志愿者们在辖区小公园、洋边新村等共享单车流量较大的路段,看到不少单车随意停放在慢行道上,或是人行道里的非停车区域。看到这种状况,志愿者们随即将东倒西歪的共享单车扶正,摆放整齐。同时,他们倡导居民群众在使用共享单车出行的同时,要文明使用交通工具,遵守规则,文明停放。过往的行人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志愿活动唤醒广大居民群众的
文明意识,共同做文明倡导者和实践者,让共享单车在传播低碳、环保理念的同时,也把文明之风传播给身边的每一个人,传播到大家骑行的每一个角落。
(摘编自2017年8月15日《江门日报》)
材料四:
共享单车的发展如火如荼,形势一片大好,但是骑行速度更快、出行效率更高的共享电动单车,却有点出师不利。即使国内一些城市已经出现了共享电动单车的身影,但也很快被有关部门叫停。
其实从性质和运营模式上来说,共享电动单车和共享单车并没有什么不同,二者都属于“互联网+”模式下的一种新的经济业态。而且相对于依靠人力踩踏的共享单车,共享电动单车是电力驱动,还具有省时省力的优势。既然如此,为什么它的出现却没有像当初共享单车一样,获得各方的认可,反而频频遭遇质疑,并且可能最终被叫停呢?
这倒不是政府和公众厚此薄彼,其原因还是在于共享电动单车的安全性和合法性。共享单车虽然依靠人力驱动,但车体重量轻、骑行速度慢,即便真的发生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和危害也往往比较轻。但是电动单车却不同,车身重、速度快,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就容易给车辆驾驶人或他人带来极大的伤害和损失。更加严重的问题是,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共享电动单车,绝大多数都不符合国家相关的技术标准,无法上牌,所以也就无法取得正式合法的电动单车牌照。
(摘编自2017年8月9日《法制日报》)
1.下列对材料四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比共享单车骑行速度更快、出行效率更高的共享电动单车已经出现在一些城市,但却很快被有关部门叫停了。
B. 共享电动单车和共享单车,都属于“互联网+”模式下的一种新兴的经济业态,二者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同。
C. 省时省力、更具优势的共享电动单车并没有获得各方的认可,反而频频遭遇质疑,并且面临最终被叫停的命运。
D. 共享电动单车的前景堪优,不仅因为其易给车辆驾驶人或他人带来极大的伤害和损失,更因为其合法性难以取得。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材料一对共享单车成为流行趋势持肯定态度,具有200年历史的自行车已经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单车出行前景比较乐观。
B. 材料二针对共享单车发展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从政府管理的角度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具体详细的解决方案。
C. 材料三中志愿者开展了“随手扶”志愿服务活动,只要我们在使用共享单车时共同做文明倡导者和实践者,共享单车的前景就会很好。
D. 材料四比较了共享电动单车和共享单车的异同,分析了更为省力的共享电动单车在中国出师不利的原因。
E. 这四则材料都关注了当前的共享单车热,都指出了在共享单车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3.根据上述材料,共享单车在中国运行过程中的“利”和“弊”分别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毛毛熊
周海亮
男人坐在候车室的长条椅上,呆滞的目光瞅着脚边一个鼓囊囊的旅行包。他在等待一天中惟一的一班过路车。其实男人十天前就应该离开这个地方,但当妻子要求他和她一起回去时,他说,让我再静静呆几天吧。
老人什么时候进来的,他没有察觉。他看到他们时,老人正领着一个三四岁的男孩站在他面前。看得出老人很累,流着汗,弯着腰,握拳轻轻捶着自己的大腿。他向旁边挪了挪,指着腾出来的空位。“您坐。”他说。
老人朝他笑笑,坐下。她把男孩放到自己腿上,眼睛看着窗外。
“奶奶……”“嗯。”“妈妈是不是不要咱们了?”“嗯。”“她为什么不要咱们了?”“她做的对。你不懂……”“我不懂,你快告诉我。”“长大了,你就知道了。”
“奶奶……”“嗯。”“爸爸呢?”“爸爸走了。”“我知道他走了。我们是不是要去看他?”“不。我们要去亲戚家。”“以前的家呢?”“我们不再回去了。”“我们为什么不去看爸爸?”“因为爸爸走了。”“我知道他走了,我们为什么不去找他?”“你不懂……”“我不懂,你快告诉我。”“长大了,你就知道了。”
“奶奶……”“嗯。”“我什么时候长大?”“很快。”“我想妈妈。”“嗯。”“我更想爸爸。他说要给我买一只毛毛熊。”“嗯。”“我想看爸爸的照片。”“等到了亲戚家再看。”“不,我现在要看。”“你怎么不听话?”“我就想看看爸爸的照片……”“信不信我揍你?”“好。我先看。看完了,你再揍我。”
男人静静地听着一老一小的对话。本来他不想插话,但男孩的最后一句话让他心酸。他把身子斜了斜,朝向老人,“就给他看看吧!”他说,“这么小的孩子,这么想他爸爸。”
老人叹口气,从随身携带的帆布包里拿出一个信封,又从里面抽出一张照片,递到男孩面前。“快点看!”老人的眼睛环顾四周,样子有些紧张。
男人愣住了。他死死地盯着照片上的男人,直到老人把照片重新装进信封。
“他是不是,叫高畋?”男人问。
“是的。”老人不安地说。她飞快把脸转向另一侧,盯着窗台上的一盆云竹。
“您告诉我,”男人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报纸,抖开,指着上面的一张照片问她:“这是他吗?”男人的胸膛开始剧烈地起伏,仿佛有人在里面拉一个巨大的风箱。
“是的。”老人看了他一眼,再一次飞快地把脸转向那盆云竹。
男人盯着老人,一时竟不知说什么好。他的胸膛有节奏地起伏,却挤出不均匀的呼吸。男人站起来,又坐下,他重新把报纸抖开,盯着上面那个已经死去的男人。
……一个月前的一天,这个叫高畋的男人闯进了镇上的储蓄所。他带着一把刀子,身上绑满了炸药。他没有抢到钱,却被很多警察追赶。男人慌乱之中跑向附近的一座小山,并躲进半山腰一个废弃的有着两间屋子的看林房。荷枪实弹的警察很快将他包围,男人看逃走无望,就引爆了身上的炸药。
恐惧并绝望的男人并没有发现,在一墙之隔的另一间屋子里,正躲着一群瑟瑟发抖的人。那是八个来这里旅游的小学生和一位青年老师,那天他们来爬这座山,累了,进到看林房休息。然后他们听到有人闯进另一间屋子。再然后,房子被炸上了天。
八个小学生,当场炸死两个。十几天后,在医院里,又死了一个。据幸存的青年教师回忆,那个男人并没有发现他们……
男人朝老人张张嘴,却什么也没说。
男孩再一次缠起老人,“我还想看爸爸的照片。”他说。
老人终于火了。“信不信我揍你?”她在男孩的屁股上重重打了一巴掌。
男孩大哭起来,“我要看爸爸!你为什么不让我看爸爸?”“跟你说过爸爸走了!”“我知道他走了,他去哪了?”“信不信我再打你一巴掌?”“你打!你打!爸爸说过要给我买一只毛毛熊的!他不会扔下我走的!”“你想知道爸爸是怎么走的吗?你想知道是不是?”老人的眼泪终于淌下来,“好!我告诉你!”
“你不要这样!”男人急急地阻止老人。他低下身子,看着男孩,“爸爸刚才还在,和我在一起。不过你来之前,他坐上汽车走了。他得赶着去挣钱,给你买更多玩具。过些日子,他还会回来找你。毛毛熊他给你买了,让我捎给你。”男人打开那个鼓囊囊的旅行包,从里面拿出一只很大的毛毛熊,递给男孩。“你看,是不是?”
毕竟是小孩子。男孩看到毛毛熊,就乐了:“我就知道奶奶在骗我!我就知道爸爸不会忘了我!”
老人不安起来。“这个,值很多钱吧?”她指着毛毛熊问。
“没事。我买给孩子的。他早想要一只毛毛熊,一直没给他买。后来他……病了,就给他买了一只,让他日夜抱着。想不到医生没能……把他救活。现在他不需要了……”男人强忍着泪,泪却还是滴下来。
老人重重地叹口气。“什么病?”她问。
一辆汽车在候车室门口停下来,正是男人等的那一班。男人站起来,拿起瘪瘪的旅行包,朝门口走。走了几步,他停下来,转过头,对老人说:
“他没得病。假期来旅游,死在这儿了。是被炸死的。在半山腰的守林房。”
(选自《帘卷西风》,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奶奶说儿媳妇离开是对的。她总是看着窗外。或窗台上的云竹,这些都说明她为儿子的行为感到羞愧,内心隐含着哀痛,是一个是非分明的人。
B. 男人确认照片上的男人就是炸死自己的儿子的人后,气愤、痛苦、情绪激动。但当奶奶要告诉孙子真相时,他又赶紧阻止,表现出可贵的善意。
C. 高畋引爆炸药时不知道在隔壁有老师和学生,可见他并非故意炸死包括男人的孩子在内的几个孩子,所以男人原谅他,并主动去安慰他的儿子
D. 小说开头写男子在候车室候车.瞅着鼓囊囊的旅行包。结尾写他拿起瘪瘪的旅行包。准备乘车离去,前后呼应,结构圆合,显示出严谨的构思。
2.男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3.围绕主人公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它们分别是什么? 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