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的另一个指标,叫服务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的另一个指标,叫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它的内涵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指服务业每年创造的价值占GDP的比例。这是一个反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指标。“十二五”时期,我国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从44.2%提高到了50.5%,这可以说是我们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大标志。

为什么服务业发展能反映产业结构的优化呢?这也有规律可寻。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经济发达程度越高的国家和地区,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也就相对较高。比如,全球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在70%左右,但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经济体的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大多在75%以上。

(摘编自《详解“十三五”:服务业撑起“半壁江山”》,2016年5月7日央广网)

材料二:

(摘编自周斌《服务业内部融合发展的京沪比较》,《上海经济》2017年第3期)

材料三: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日印发了《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2017—2025年)》,明确到2025年,将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提升效率基础上,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十年倍增”,使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60%,就业人口占全社会就业人口比重提高到55%。

“十二五”以来,我国服务业发展连续迈上新台阶。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服务品种日益丰富,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有力支撑了经济发展、就业扩大和民生改善。

另一方面,我国服务业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例如,服务业发展思想观念转变相对滞后,体制机制束缚较多,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尚不完善等。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为加快推动服务业发展,我国将聚焦服务业重点领域和发展短板,促进生产服务、流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社会服务、居民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

同时,我国还将以“一带一路”战略为统领,推动服务领域双向开放,深度融入全球服务业分工体系,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我国服务业大发展。

材料四:

服务业已成为我国最大产业,是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源,但这种地位并不稳固,服务业发展仍存在诸多短板,其相对滞后的格局亟须改变。目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动我国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

明确政府在服务业发展中的定位,解决好“越位”“缺位”问题。“越位”,即政府大量介入微观经济领域,甚至直接干预企业经营;“缺位”,即对很多应该加以管理的事务没有发挥管理作用。政府尽可能不要直接参与,而应引导社会力量增加市场供给。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推动城镇化和服务业发展良性互动。城镇化与服务业发展历来是相互促进的,通过积极有序推进城镇化为服务业发展创造有利载体和条件,是极为重要的路径选择。

深化分工与合作,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我们应在分工与互动中实施现代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双轮驱动”战略,将高端服务元素坚实地嵌入制造业之中,通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全面深化改革,释放服务业发展潜力。当前,尤需积极开放市场、打破行业垄断、鼓励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完善政府规制。

(摘编自夏杰长、李勇坚《让服务业的带动力更为强劲(观察与思考)》,2014年07月13日人民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逐年提高,反映出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产业结构正在逐步优化。

B. 2015年京沪两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都在65%以上,且近几年都呈不断攀升态势。

C. 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最重要的是要完善一个统一、开放的市场环境。

D. 《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2017—2025年)》制定的目标是有现实依据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 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越高,其服务业增加值也就相对越高,二者之间是基本成正比的。

B. 2015年北京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高于上海约10个百分点,但2013—2015年之间,两者的差距在逐渐缩小。

C. 随着服务领域拓宽、服务品种增加,服务业解决了就业难的问题,对改善民生助力也很大。

D. 目前我国服务业还有许多缺点,如专业化、精细化不足,品质不高,尚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

E. 服务领域双向开放、对外开放,是中国服务业加快发展、深度融入全球服务业分工体系的必然选择。

3.根据材料四,我国进一步推动服务业发展的思路有哪些?

 

1.C 2.BD 3.①明确政府在服务业发展中的定位,解决好“越位”“缺位”问题。②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推动城镇化和服务业发展良性互动。③深化分工与合作,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④全面深化改革,释放服务业发展潜力。 【解析】 1.试题分析: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然后浏览选项,明确考查的方向,再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比对。比如本题中,“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C项,“最重要的是要完善一个统一、开放的市场环境”有误,“最重要的”表述不当;选项源自材料三,材料三第三段的原句是“另一方面,我国服务业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例如,服务业发展思想观念转变相对滞后,体制机制束缚较多,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尚不完善等”,从文中来看,此处举的三个例子之间是并列关系。 2.试题分析: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两项”。A项,“其服务业增加值也就相对越高”错误;材料一第二段的原句是“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经济发达程度越高的国家和地区,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也就相对较高”,可见应该是“服务业增加值比重”。选项偷换概念。C项,“解决了就业难”表述不当;材料三第一段原句是“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服务品种日益丰富,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有力支撑了经济发展、就业扩大和民生改善”,而且从材料四来看,服务业还存在着很多短板。E项,“深度融入全球服务业分工体系”也是加快中国服务业发展的一条措施。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材料四,我国进一步推动服务业发展的思路有哪些”。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题干把答题区域定在材料四中,故考生只需到材料四中圈出相关文字,最后进行概括即可。材料四第一段的最后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动我国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说明答案在下文,第二段“明确政府在服务业发展中的定位,解决好‘越位’‘缺位’问题”,第三段“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推动城镇化和服务业发展良性互动”,第四段“深化分工与合作,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第五段“全面深化改革,释放服务业发展潜力”,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父亲和那道坡

宋向阳

秋生的家在柳河村最北头的山根下,绕过一道胳膊肘子弯儿的土坡,才能过去。

秋生开着新买的轿车回家,道窄,只好停在十米外的巷口。他怕车子被刮蹭,一个劲朝那边望。你对车倒挺上心啊。父亲徐老套在饭桌上叨咕着,还用稀奇古怪的目光扫他。秋生低声地解释道:“我三年的工资都花在车上了,那道坡忒堵。”

秋生两口子一走就是两个多月,隔三差五往回打个电话。一次,隔壁的小东把一包羊肉送到了他家。小东说:“叔啊,看看你儿子多孝顺啊。”徐老套的脸上像结了霜,瞅都不瞅一眼。

小东走后,媳妇问老套:“你绷着脸给谁看呢?不识抬举。”

徐老套愤愤地说:“他徐秋生是在救济困难户吗?连个面都不照,好大的架子啊。”

媳妇叹了口气,说:“谁让你找个猫不拉屎的地方盖房,拐弯抹角连个车都不得放。”

徐老套大步来到院外,望着那道十多米长、五米多高的土坡,使劲哼了一声。他蹲在那儿,点着一根旱烟,猛地吸了几口,脸蛋憋得像下蛋的母鸡。

徐老套去集上买了几把镐锹,还叫人焊了一个铁斗子的推车。除了下地,他把很多时间都用在了修路上。

日头还没升起,徐老套就站在了土坡下,挥着大镐刨。土质很硬,他一镐下去,便击出一颗颗金星来。徐老套拿出了年轻时开大山的劲头,抡圆膀子干着。汗水很快浸透衣服,紧紧贴在了他的身上。媳妇看着心疼,帮他往车子里装土。

徐老套一把夺过铁锹说:“去,这事儿不用你管。”

媳妇说:“你悠着点,别累坏了。”

徐老套嘴里应着,却不歇手。媳妇给他沏了一壶浓茶,端了出来。徐老套嗓眼里发干,放下家什坐在了凳子上。他喝着茶,眼前浮现出儿子小时候在土坡前和他捉迷藏的影子,心里不禁七上八下。

胳膊肘弯儿的土坡一天天变小着,徐老套手上的老茧一天天变厚着。累的时候,他都会朝远处望一会儿。他想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可是却一次次失望。媳妇劝他找几个帮工,他却说啥也不答应。

这天,徐老套正在门口忙着。村书记大成走了过来,喊道:“老套哥,你儿子给你捎钱来了。”徐老套没有抬头,仍然在干活。大成说:都啥年头了,你还想当愚公啊。”徐老套这才停手,冲他干笑一下。大成把钱递了过来,说:“上午我在城里遇到秋生,他让我给你们。”徐老套一把拨开大成的胳膊,说:“这钱我不要,你退给他吧。”

“亲儿子的钱,不要白不要。”大成说。

徐老套哼了一声,说:“徐秋生凭啥不自己回来?他不认识柳河村的路吗?”

大成说:“可能,他有点忙吧?”

徐老套说:“一个小科长比县长还忙吗?”

媳妇见他九头牛拉不回来的样子,便从大成手里接过了钱。徐老套瞪了她一眼,说:“这钱你自己花吧,我一分不沾。”媳妇用手点了点他,回屋里给大成去找烟卷。

“我让你堵!我让你堵!”徐老套举起大镐,用力地朝土坡刨了下去……

三个月后,秋生两口子还没有回来。一天,他突然接到家里的电话。母亲在那头颤巍巍地说:“儿啊,你快回来,你爹……病得可不轻啊。”没等秋生说话,母亲就嗖地放下电话,任凭秋生怎么回拨,都没人接。秋生吓出一身冷汗,带着媳妇急急忙忙撵了回来。他的眼里冒着火,把车开到家门口没等停稳,就跑进屋去。可是,父亲却满面红光地坐在炕头,没有一丝病意。他疑惑地瞅着母亲说:“妈……”

徐老套笑眯眯地说:“儿子,你的车放哪儿了?”

秋生眨巴眨巴眼睛,说:“就放门口了。”

徐老套拽住儿子的手说:“那道坡还有吗?”

秋生的呼吸顿时急促起来,泪水在眼里打起了转转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用“胳膊肘子弯儿”来比喻“十米多长、五米多高的土坡”,生动形象的写出土坡虽小却陡的特点,正是这道土坡阻碍了父子的情感交流。

B. 母亲编造了父亲“病重”的谎言,想通过这个借口让儿子立刻回家,目的是为了让儿子看到那被父亲铲平的土坡,从而理解父亲的一片苦心。

C. 小说语言质朴自然,但过多的口语化语言,如“忒”“猫不拉屎”“嗖”“撵”等词句的运用,虽具农村气息,却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文学性。

D. 邻居小东、村书记大成与文中父亲的交谈,不仅补充了有关人物信息,从侧面丰富了人物形象,而且推动了情节波澜迭起,使得小说摇曳多姿。

2.小说开头划波浪线处,两次写到父亲徐老套的神色,暗示了他怎么样的心理?作者如此安排情节有何作用?

3.对于小说结尾“秋生的呼吸顿时急促起来,泪水在眼里打起了转转”,有人认为是画龙点睛,也有人认为是画蛇添足。请结合文本从人物塑造、情节发展和主旨表达三个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纪元前后,世界有两个中心:罗马帝国与秦汉帝国。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东征到兴都库什山(在今阿富汗境内),在那里建立了“极远的亚历山大城”。此后的希腊化时代,从地中海到伊朗高原,以亚历山大亚里(在埃及的尼罗河口)为中心形成了一个相对一体化的世界。一个世纪以后,在东方,秦始皇统一六国,书同文,车同轨,华夏九州也建成了一个政治文化一体化的世界。在这两个世界中间,横亘着从小兴安岭到喜马拉雅山脉的一系列隆起的大山,像一道由雪峰和高山组成的天然屏障,只有一些险隘的山口,维持着两个世界间微弱的交通。中华国由秦入汉后,开始向西北扩张,一直扩张到中亚。于是,两个世界中心——长安和罗马,借助丝绸之路开始了频繁的交流沟通。此后就是漫长的20个世纪。罗马帝国分裂之后,再也没能在旧址上重建,而中华帝国则由秦汉、隋唐、宋元,一直到明清,其间虽有阶段性的分裂动乱,但广土众民、天下一统、思想一贯,则是现实中的常态。从张骞出使西域到马戛尔尼出使中国,这20个世纪是“世界走向中国”的时代。

②如果说秦汉帝国只是当时世界的两个中心之一,那么后来的盛世大唐则是当时世界的中心。罗马帝国衰败以后,再也没有复原,而秦汉帝国的遗产被完整地继承下来。经过近四个世纪的战乱之后,隋唐重新统一了中华,在秦汉帝国的版图上重建了一个胡汉混血的世界帝国。长安再次成为世界之都。于是,四邻番邦归附贡献,万里商贾远来贸易;波斯的流亡贵族、大食的商人教士、日本的留学生、东非或爪哇的“昆仑奴”和睦居住在同一座都市里;吐蕃的马匹,阿拉伯的鸵鸟,天竺的孔雀,波斯的铜器,爪哇的犀牛,高丽的贡纸,井然陈列在同一处市面上;佛教徒、道教徒、景教徒、摩尼教徒、拜火教徒与前来避难的伊斯兰教徒在毗邻的寺庙里相安礼拜。作为帝国之都的长安,有世界胸怀与气象。

③大唐中国是世界文明的中心。其文治武功的影响,西到印度,东及朝鲜、日本。西北的大山被翻越,征战、和亲、贡纳,贸易将大唐文明远播到吐蕃与波斯。中华文化在东亚传播,由中国而朝鲜、日本,由越南而南洋诸岛,华夏文化圈到唐代基本形成。公元第一个千年,整个东亚东南亚都经历了一个“华夏化”的过程,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超越国家与民族、战争与敌意的“华夏文化圈”。礼制天下、世界大同的儒家思想,为这个文化圈奠定了共同的价值基础。汉字为这个文化共同体提供了语言基础,建立在儒学科举、唐朝律令、汉传佛教基础上的共同的政教制度,为这个文明创立了统一的制度体系。此阶段中华文化对世界最大的贡献就是,创立了一个代代表着当时最先进文化的“华夏文化圈”。

(摘编自彭艳华《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光明日报》2017年07月08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纪元前后罗马帝国与秦汉帝国先后分别成为世界的中心,二者之间只有微弱的联系。

B. 从秦汉到明清,中国基本保持着华夏一体化世界,保持了广土众民,天下一统状态。

C. 盛唐成为世界中心后,长安是世界之都,聚集了世界各地的商人、物产及所有宗教。

D. 公元后第一个千年,中国创立了“华夏文化圈”,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陈述了秦汉帝国和罗马帝国崛起的方式及过程,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

B. 第一段按照时间顺序。阐述了世界文明中心的产生、发展与衰落的过程,思路清晰。

C. 第二段论证“大唐是世界的中心”这一观点,运用大量具体的实例,增强了说服力。

D. 文章的写作思路遵循时代发展的脉络,符合历史规律,使论述具有强大的逻辑力量。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种文化只有不断融合、吸收别国文化,才能不断强大,才能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B. 儒家思想的价值基础,汉字语言基础及科举等政教制度,使大唐成为当时世界中心。

C. 世界文化中心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有产生与衰亡的过程,只有不断发展才能长久保持。

D. 中华文化有过令人自豪的繁荣时期,为世界做出过重要贡献,我们要增强文化自信。

 

查看答案

别了___________,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题,“别了”所涉及的对象,可以是实体的,也可以是比喻性、象征性的;它既可以写与“别了”相关的人,也可以写与之相关的事或物。既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又可以发思古之幽情,回顾过去,畅想未来,抒发感受。一间老屋、一个教室、会引起你多少对往昔生活的追忆!

要求:自己把题目补充完整,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得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仿造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没有幸福的生活,就像一幅没有色彩的图画,无论怎么欣赏都不会光彩照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分或称之为“贬官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地因人传,人因地传,两相帮衬,俱著声名。

①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

②过了一个时候,或过了一个朝代,事过境迁,连朝廷也觉得此人不错,就恢复其名誉

③这样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得不坏

④他们亲热过的山水亭阁,也便成了遗迹

⑤于是,人品和文品双全,传之史册,诵之后人

A. ①②③⑤④    B. ①③②⑤④

C. ②①⑤③④    D. ②①③④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