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地泉之灵 林 子 ①十月。一场秋雨。 ②天空像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地泉之灵

林 子

①十月。一场秋雨。

②天空像是打了蜡,蔚蓝而明亮。在群山怀抱之中的桂林兴安,更加明朗开阔了。秋风的水袖把许多的浮华、喧嚣、缀饰静静扬弃。山舒缓,似清淡的水墨画卷中的留白;水吟唱,像秋日醉人的醇酒;云柔软,还原为儿时记忆中的手绢。是的,从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到达山水之间的时候,心,也实现了一次飘然的出走。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读一册山,念一卷云,随风飘然,与云嬉戏。秋天,我们真该遗忘一回,站在山水之侧,尝试舒展开目光的翅膀,去品味秋天的空旷、寂寥、神秘。

③来到山裙水袂之间的灵渠。突然有恍然如梦的感觉,突然生出乡愁的幽渺。想着清澈美丽的漓江水,是从灵渠流淌过来,再看享有“世界奇观”美称的灵渠之水,怎么看都像一部百读不厌的素书。她婉约,曼转,不骄不躁,不愠不喜,用柳暗花明的故事,引你进入一种百转千回的境界。听任着心灵被水中的绿草牵系,在绿草萋萋的水湄着陆。突然想起白居易“米泉之精”的诗句。“米泉”,指的是酒。用“米泉”称酒,该是多么洒脱而陶醉!而酒不醉人人自醉。看到灵渠,心底突然冒出两个字:地泉!在历史的土壤和积淀中,万斛泉源,潺潺流淌。这是多么厚重而飘逸的精灵啊!

④回首过往,灵渠曾引导过诸多千帆望尽的舟船,也曾有过千百度众人追寻的风光;她滋养土地,济世济人有两千多年。今天,她安详得就像一位见惯世道兴衰而不惊不喜、安然避世于山野的隐者,从容淡泊于海阳山下,悠然独饮时光泡制的清清泉茗。更像一只大隐于市的鹤,是的,我也突然聊发白日狂,梦见一只千年白鹤,梦见一道激越灵巧的白翅凌空。这就是灵渠的魂魄呵。她连着地气,张望天空,一步步盈盈而蹈于泉脉和地脉之上,像佛陀地涌金莲,惹人惊叹而静思。这也是生活的诗,每一字每一句都从土里冒出来,弥漫开来,荡漾而去,导引着你一起去体认着那一份份宽阔、坦荡、从容和深邃。

⑤地泉之灵,使我感到股股泉眼在心底静静开凿,深深被这无与伦比的设计和灵思感动。开凿灵渠,古人先在湘江中用石堤筑成分水铧嘴和大小天平,把湘江隔断。在铧嘴前开南北两条水渠,北渠仍通湘江,南渠就是灵渠,和漓江相通。湘江上游,海河流来的水被铧嘴一分为二,分别流入南渠和北渠,这样就连接了湘江和漓江。灵渠选择在湘江和漓江相距很近的地段,这里水位相差不大,水势平缓,便于行船。于是,便有了美丽的相约与离别,有了亘古的传奇和现实。灵渠,婀娜蜿蜒于起伏的青山碧水,联姻湘江、漓江,沟通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滋养出一代又一代流光溢彩的繁华。

⑥灵渠的不朽,在于非常之“灵”。其中的每一块石料,每一道石缝,每一个细节,都是天衣无缝地配合与交结,才使枢纽的每一个环节都通灵般地经得起长期风雨的侵袭、流水的冲击,成为屹立两千多年的“神灵”。当然,灵渠能够保存到现在,除了它自身的坚固之外,显然还与一代代人对它的精心保护分不开。灵渠的“灵”,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魂灵。现代的灵渠,用依然不变的灵气和谐演绎着时光的走向、历史的延伸。面对灵渠,面对挥手指点江山的铧嘴,你可能会感慨,强大与弱小是没有绝对的界限的,堵与疏,急与缓,往往就是挥手之间的力量。很多的事,拐个弯或许就海阔天空,万里无云。很多时候,或许绕一下路,前方就一笑见天。此时,灵渠像明亮的眼,凝视着我们,教导着我们:把内心放在水中,慢慢清洗。淘洗多余的存储,让尘世的灵光照亮内心的圣洁和单纯。然后,再让心与心靠近,让心灵相通。我想,这也正是地泉千年不变的灵魂所系吧。

(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十月。一场秋雨”简洁明了而意味深长地交代了时间,营造了凄清落寞的氛围。

B. 漓江水从灵渠流淌过来,牵系着心灵在绿草萋萋的水湄着陆,给人一种厚重飘逸的感觉。

C. 当海洋河流来大水时,通过灵渠把洪水排泄到湘江和漓江,保证运河和行船的安全。

D. 灵渠更像一只鹤,凝聚了两千多年来直冲云霄的胆识,铸就了智慧和底气的魂魄。

2.分析本文第②段所写的内容,简要分析有哪些作用?

3.请鉴赏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4.第③段中有一句“怎么看都像一部百读不厌的素书”,请分析作者关于灵渠读出了哪些内容?

 

1.A 2.写雨后秋景,突出兴安明朗开阔的特点,自然引出下文对兴安灵渠的观赏和描写;(2分)写作者的心情,强调作者心情的放松和欣喜,为后文饱览灵渠的美景、回想灵渠的过往做铺垫。 3.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用“安然”“从容淡泊”等一连串的形容词生动形象地刻画出灵渠从容、淡泊、安详(宽阔、坦荡、从容、深邃)的特点。 4.①灵渠历史悠久,厚重而飘逸;②灵渠引导舟船,滋养土地,济世济人;③灵渠拥有无与伦比的设计和灵思,体现古人的精湛技艺和智慧;④灵渠屹立两千多年不毁,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⑤灵渠教导我们要淘洗污浊,保持圣洁,让心与心相通。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散文综合鉴赏能力。题干要求选出“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A项,“营造了凄清落寞的氛围”错误,与下文语境不符,应该是营造了“清净神秘”的氛围。故选A。 2.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分析本文第②段所写的内容,简要分析有哪些作用?”是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段落作用能力。文章段落作用,主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去把握。仔细阅读第二段内容,可知第二段主要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兴安雨后的明朗开阔的秋景。一个是作者的放松欣喜的心情。作者写这两个方面的作用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考虑。答题时注意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不是只回答“引出下文或为下文内容作铺垫”。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能力。赏析句子,抓住句子运用的表达技巧,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赏析即可。比如本题划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赏析时抓住这一点,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赏析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即使被肢解也不会改变志向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氓》中女主人公感叹自己婚后日夜辛劳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来比喻人生短暂、个体渺小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归园田居》(其一)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园田和自由的向往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塞下曲(其二)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诗歌开头四句写军士饮马渡河时的所见所感,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塞外苦寒的景象。

B. 三四两句写远望临洮的景象,暮色苍茫,广袤的沙漠望不见边,画面清新绮丽,气势恢宏。

C. 临洮,古县名,临洮一带是历代经常发生战争的战场,见到临洮,自然会联想到过去在这里发生的战争。

D. 七八两句以议论收笔,在生动的场景描写中将战争的残酷深刻地揭示出来,因而更具震撼人心的力量。

E. 诗中并没有具体描写战争,而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场遗迹的描写,侧面表现主题。

2.试描述本诗前四句的景象,并概括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B. 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C. 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D. 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2.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晋书》是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和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二十四部正史,被清代乾隆皇帝钦定为“二十四史”。

B. 东床就是女婿。对女婿称“东床”源于晋代我国著名大书法家王羲之袒腹(也作坦腹)东床的传说。

C. 羲之字逸少”,古人幼时命名,一般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D. 文章开头说王羲之“尤善隶书”,这里的“楷隶”指的是“汉字七体”(汉字书写形体演变的七种形式)中的楷书和隶书。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 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 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

D. 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4.翻译下列句子。

(1)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2)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 少长咸集    B. 相与枕藉乎舟中

C. 侣鱼虾而友麋鹿    D. 火尚足以明也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B.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 长乐王回深父    D.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