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1.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2.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1)本联描绘的是一幅萧瑟的边塞风光图。临近傍晚,荒芜的边城传来角声,有时高昂,有时呜咽,由原州城楼向外望去,泾河早已结 冻,不再流淌。 (2)采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 “塞角高咽”是听觉(动态)描写, “泾河不流”是视觉(静态)描写。 2.①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凄凉之情:“异乡”“独上”表达了孤独之感; ②感叹边塞生活的艰苦:“惟有雁”“更无州”“冻不流”表达了生活在边塞艰苦环境中的凄苦; ③人生不如意的郁闷无奈:“贫官”“客”“离恨”表达了这种郁闷无奈之情。 【解析】 1.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节选自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夷近,则游者众             亦足畅叙幽情

B其孰能讥                   此余所得也

C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古人之观天地、山川、草木、虫鱼、 鸟兽,往往有得

D有志与力,又不随以怠         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此余之所得也的是   

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B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C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D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3.下列对这段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B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是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C平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D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可惋惜

4.翻译下列句子。

1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歌,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B. 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C. 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D. 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簪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

B. 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C. 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D. 到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B. 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C. 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

D. 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个人在孩提时期都有一个愿打的理想,长大了做科学家、文学家、宇航员......后来,有点人实现了着急的理想,更多的人则是平凡的度过一生。

对此,你怎么看?印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做答。

(1)简要描述漫画的内容,不超过90字。

(2)用简洁的语言揭示漫画的寓意,不超过15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没出不超多15个字。

在法国人阿佩尔发明罐头技术的时候,人们都不知道为什么加热后罐装食品就不会变坏。直到50多年后,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揭开了食物变坏的奥秘,____①。原来,食物之所以变坏,是其中的细菌生长的结果。细菌在自然界无处不在,空气中的细菌也会落到食物上,利用食物的养分生长起来。___②。密封在瓶中的食物经过充分加热,其中的细菌被杀灭殆尽,而密封又隔绝了与空气的联系,___③,那么其中的食物就可以长期保存而不会变坏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