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夜聊 马汉 夜幕是渐渐地到来的。太阳先是在城西的惠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夜聊

马汉

夜幕是渐渐地到来的。太阳先是在城西的惠山尖徘徊,趁人不注意的时候就顺着山坡滑入了谷底,开始还在山后半遮半露着脸,后来就索性不见了踪影。落班①的人拖着疲惫的腿脚回家。看到家门时,他们倦意很浓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这时候,家庭主妇站在门外扯开嗓门叫自己正在外疯玩的孩子回家吃晚饭。

夜色如砚台上磨的墨,愈来愈深浓了。热腾腾的饭菜,是不管贫富,家庭主妇必须在劳累了一天的男主人踏进家门就该端上桌的。不论荤素、不论可口与否,男人和一家老小均以风卷残云式的作业态度表现出对饭菜的赞许,同时也是对主妇劳动成果的褒奖。一些赶早的人,就在此刻叩门或根本不敲门就推门闯了进来。来者往往站着,掠过吃饭者的后背打量饭桌上的阵容,对饭菜加以点评。因此,那时候邻居之间是难有隐私可言的,每家的家底彼此都很了解。

这样,只能算是夜聊的前奏,真正的夜聊要待主妇收拾完桌面和灶台后才开始。女主人端着一锅洗碗水开门要泼在门口的窨井里。门一开,一方光波首先倾倒在屋外的黑暗里。就见有幢幢黑影仿佛作蛾子趋光运动一般地过来,探头探脑的,见屋里有男主人在,且空闲着,就进了门去。这时进屋的,八仙桌旁的长凳和骨排凳是空着的,自然也就在桌旁坐下来了。从新近发生在小城中的稀奇事说起,由此及彼,话题不断扩大。透出门缝的光线和声波,吸引着吃罢晚饭从家中出来寻热闹的人。他们试探着推开门,一屋子正热烈说笑着的人立即静下来,扭头打量是谁来了。借着昏黄的灯光看清来者是谁了,欢呼般发出迎接的声浪。先到的在长凳上挪动一下屁股腾出空间,好让后来者坐下。后来者一边坐下,一边说着:闹猛闹猛②,老远就听到这边热闹。先到者拾起原来的话题,继续论说。后来者听了一会听出名堂了,才插嘴。也有因为后来者的到来而改变了话题的,话题是与后来者有关的,或是后来者扯到的。这样,不断前来的参与者会不断带来新的话题,使夜聊永远充满新鲜话题。也有因为一个新来者的到来,使原先坐着的某人想起离家时间不短了,该回去了,嘴里说着前客让后客,就起身让座。当然这里面有的是两者或者两者的家庭曾有过节的,见一方来了就急于撤退,自然会寻找一个退场的借口。在场人也都心照不宣。

被选作聊天场所的人家,必是主人性格开朗、随和,有较好的人缘;房屋敞亮,进出方便。常聚集聊天人群的所在,有福根家里和我家。福根家是开楦头店的。他夫妻俩都生性厚道,因而他家常被选作聊天场所。

我家的客堂间是和邻家合用的,又常有住在屋后的人把我家当过道去河边清洗,这样我家的客堂间基本没了私密性,很合适串门。加上我母亲总是默默微笑着接纳各家邻居的到来,我家就自然也成了适宜的夜聊场所。每到黄昏,总是邻家在技工学校当教师的小儿子宝泉先揭开夜聊的序幕。他斜跨在木扶梯的台阶上,靠着本色的木板壁和我家讲他的见识。这时邻居陆续地来了。人少时邻居还文文静静地说话,人多了,就会发“人来疯”。有时屋里正热闹着,小老鼠也会探头探脑出来趁闹猛。我几次看到它乌黑发亮的眼眸,水汪汪地好奇地看着人们。我一吼,它赶紧一缩头闪电般地逃走。

在我家的夜聊,总是被我父亲的归来画上句号。父亲每天起早摸黑地上班,落班也是极晚。母亲端出热饭菜,又给父亲倒上一盅药酒,父亲微笑着坐下享用这些。 邻居嬉笑说,劳动模范回来了。父亲也只是一笑,并不做出任何言语的回应。父亲的回来让他们记起时辰不早了,就纷纷起身告辞。

母亲送客出去。开了门,才发觉屋外是一地银光闪闪的月色。邻居们抬头看看月亮,相互说着话算是道晚安:今晚又是一轮亮月哇!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注】①落班:无锡方言,下班。②闹猛:方言,热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在文中回忆了江南小城夜聊的生活,展现了那时居民悠闲的生活状态,流露出对乡情亲情的怀念。

B. 前两段的环境描写,分别使用了比拟和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的来临,表达富有感染力。

C. 夜聊者多是晚饭后出来寻热闹的邻居,他们陆续而来,相互礼让,聊着一些感兴趣的话题,气氛融洽。

D. 小老鼠用乌黑发亮的眼眸好奇地看着人们,似乎被夜聊“吸引”,作者用这一细节反衬了夜聊的热闹。

2.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

3.作者是怎样以“夜聊”为中心来组织全文的,请对此简要分析。

 

1.D 2.:①夜聊很热闹,不知不觉时间巳晚,结束时皓月当空。②明亮的月光之下互道晚安,表现了邻居们内心的愉悦,生活的闲适,融洽的人际关系。 3.示例:①以时间为序,写了夜聊的前奏、展开和结束。②以“夜聊”为线索,介绍了“夜聊”的话题、情景、场所等方面的内容。③点面结合,既对夜聊进行了整体描绘,又选择“宝泉”为对象,对他在夜聊时进行了具体描绘。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此题AC项考核文章的情节,BD项考核文章的艺术手法,其中,D项,“反衬了夜聊的热闹”错误,应该是反衬夜聊大家的投入和有情趣。 2.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文中的句子含义的能力,分析语句的含义注意抓住语句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分析,然后还要考虑语句的位置分析。此题句子在文章的结尾,应该主旨有关,文章通过“夜聊”来表现对乡村生活的怀念和赞美,此句写明亮的月光之下互道晚安,表现了邻居们内心的愉悦,生活的闲适,融洽的人际关系,这正是作者怀念的内容;从句子本身看“屋外是一地银光闪闪的月色”写时间很晚,写出夜聊很热闹,大家忘记了时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漫谈敦煌壁画中的飞天

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从起源和职能上说,飞天不是一位神,它是乾闼婆与紧那罗的复合体。乾闼婆为天歌神,由于他周身散发香气,又叫香音神;紧那罗为天乐神。他们原是印度古神话与婆罗门教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一对恩爱夫妻。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与洞窟创建同时出现。从十六国北凉到北魏,这是飞天的兴起时期。此时深受印度和西域的影响,大体上是西域式飞天。北凉时期的飞天多画在窟顶平棋岔角、窟顶藻井装饰、佛龛上沿和本生故事画主体人物的头上。其造型和艺术特点是:头有圆光,脸型椭圆,直鼻大眼,大嘴大耳,耳饰环珰,头束圆髻,或戴花蔓,或戴印度五珠宝冠,身材粗短,上体半裸,腰缠长裙,肩披大巾。由于晕染技法变色,成为白鼻梁、白眼珠,与西域龟兹等石窟中的飞天十分相似。初创时期,运笔豪放,着色大胆,显得粗犷朴拙。莫高窟北魏时期的飞天所画的范围扩大了,还画在说法图、佛龛内两侧。有一些洞窟里的飞天形象,逐步向中国化转变。飞天的脸型已由丰圆变得修长,眉清目秀,鼻丰嘴小,五官匀称谐调,或戴五珠宝冠,身体比例逐渐修长。飞翔姿态也多种多样了,有的横游太空,有的振臂腾飞,有的合手下飞,气度豪迈大方,势如翔云飞鹤。飞天起落处,朵朵香花飘落,颇有“天花乱坠满虚空”的诗意。

从西魏到隋代,这是创新时期。此时期的敦煌飞天,处在佛教天人与道教羽人、西域飞天与中原飞天相交流、相融合、创新变化的阶段,是中西合璧的飞天。莫高窟西魏时期的飞天,所画的位置大体上与北魏时期相同,只是西魏时期出现了两种不同风格特点的飞天,一种是西域式飞天。西域式飞天继承北魏飞天的造型和绘画风格,其中最大的变化是:作为香音神的乾闼婆抱起了各种乐器在空中飞翔;作为天乐神的紧那罗亦飞翔于天空。两位天神合为一体,成了后来的敦煌飞天,亦叫散花飞天和伎乐飞天。一种是中原式飞天。是东阳王元荣出任瓜州(古敦煌)刺史期间,从洛阳带来的中原艺术画风在莫高窟里新创的一种飞天。这种飞天是中国道教飞仙和印度佛教飞天的融合:中国的道教飞仙失去了羽翅,裸露上体,脖饰项链,腰系长裙,肩披彩带;印度的佛教飞天失去了头上的圆光和印度宝冠,束起了发髻,戴上了道冠。人物形象完全是中原“秀骨清像”形,身材修长,面瘦颈长,额宽颐窄,直鼻秀眼,眉细疏朗,嘴角上翘,微含笑意。

从初唐到晚唐,这是鼎盛时期。唐朝时,敦煌飞天进入成熟时期,艺术形象达到了最完美的阶段。这时期的敦煌飞天已少有印度、西域飞天的风貌,是完全中国化的飞天了。唐代前期的飞天具有奋发进取、豪迈有力、自由奔放、奇姿异态、变化无穷的飞动之美,这与唐王朝前期开明的政治、强大的国力、繁荣的经济、丰富的文化、开放的国策、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唐代后期的飞天,在动势和姿态上已没有了前期那种奋发进取的精神和自由欢乐的情绪;在艺术造型上人体已由丰满娇美变为清瘦朴实;衣饰上已由艳丽丰厚转为淡雅轻薄;神态上已由激奋欢乐变为平静忧思。

从五代至元代,这一时期的敦煌飞天,逐渐走向公式化,失去了原有的艺术生命。

(摘自《寻根》2007年第2期,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飞天不是一位神,它是天歌神天乐神的合体,他们原本是一对恩爱夫妻。

B. 从十六国北凉到北魏时期的飞天,运笔豪放,着色大胆,显得粗犷朴拙。

C. 中原式飞天,是中原洛阳人在莫高窟里塑造的,完全是中原“秀骨清像”形。

D. 唐代前期的飞天具有飞动之美,成熟时期的唐代飞天,是完全中国化的飞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按照兴起、创新、鼎盛、衰落四个时期的顺序论述了敦煌飞天的演变过程。

B. 文章从所画的范围、造型、艺术特点等方面简述了北凉与北魏莫高窟飞天的异同。

C. 介绍西魏时期的两种飞天主要是为了说明这时期的敦煌飞天在中国的创新变化。

D. 文章在论述敦煌飞天的演变时,时时描述不同时期的飞天形象,使文章具体可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一些飞天形象,逐步向中国化转变,所以北魏时期的飞天所画的范围扩大了。

B. 如果没有中国道教飞仙和印度佛教飞天的融合变化,也就可能没有中原式飞天。

C. 唐后期的飞天在动势和姿态造型上与唐前期有很大的不同,与时代的变化有关。

D. 敦煌飞天的演变是时代的演变,没有唐前期的时代精神就没有唐飞天的飞动之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河上没有桥,过河只能靠一只小渡船。滩险水急,小船最多只能承载20人。有一次,艄公清点人数准备开船时,发现一下子上来了22人。渡船来回一趟要一个小时,大家都怕耽误时间,没有一个人愿意主动下去。大家斥责最后上来的两个人,但又没人说得清那两个人是谁。艄公因为人数超标坚持不开船。就这样僵持了两个小时。最后,一对小姐妹退回到岸上,乘客们停止争吵,船终于开了……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钝斋记       [清]方孝标

①由高会君子堂之东偏南折,有小廊,由廊得竹篱,由篱又东折入门,得古柏、榆各一,老桂三,杂卉数十。柏之荫可覆庭,榆之荫方半亩。荫之中有屋凡四楹,中为小堂,左为室,右两楹为斋,方子读书地也,名  曰“钝斋”。

②或曰:“何谓也?”曰:“不忘师教也。”“曷言乎师教?”曰:“余昔读中秘书,实师武陵学士胡公此庵先生也。”先生时以理学倡教,长安贤士大夫从之者众。余受业其门,先生器之。余尝于僦居葺老屋为斋,造先生,请名焉。先生不答,有间,与余说“吾与回言终日章”义,曰:“回之不可及,不在不愚而在如愚。盖回以不愚而如愚,故庶几凡人以愚而如不愚,故去圣远甚。”辞毕,余拜命曰:“有是夫,先生其即以‘愚’名余斋夫?”先生曰:“未也,子何利也?吾将以‘钝’名子之斋也。”余再拜,受教而归。遂名其斋。

③自是二十余年,患难奔走,或为斋,或不能为斋,而无时不奉“钝斋”之名以周旋。今获安居,奉亲治蔬圃,韦弦之训安敢忘?

④且尝思夫“钝”之义矣。钝,迟也,不利也。《说文》谓字“从金从屯”。屯,邅也,为卦,以震遇坎,以动遇险,故不利。金,坚物也;刚,德也,故以金制屯。此义也,非即余之入险而终济乎险之道耶!……《传》曰:“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此之谓也。然则以屯御金,又非即余之出险而不忘乎险之道耶!然则余安敢不始终其教以自警云。

[]①僦:租屋。②孔子向颜回讲授终日,颜回从不提出疑问,似愚。然考其言行,能申发夫子之教,故谓“不愚”。③韦弦:指警戒、规劝。西门豹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④屯:卦名,震下坎上。卦象是雷雨交加,故曰“不利”。邅:艰险难行。

1.第一段方框内应填入的字是(   )。

A.     B.     C.     D.

2.作者尊奉归有光,本文第①段与《项脊轩志》的相关描写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对此加以赏析。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3.本文第④段引《说文》《易》,分析“钝”的含义,对此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钝”“从金从屯”推导出以金制屯,即以坚强对付艰难,方可脱离险境。

B. 由“钝”“从金从屯”推导出以屯御金,即脱离险境仍不忘艰险,方可平安。

C. “入险而终济险”“出险而不忘险”,说理深刻,表现了作者的人生忧患意识。

D. 以“钝”为书斋名,强调做人要“抱朴守愚”,蕴含了深邃的修身处世之道。

4.议论文也讲究曲折波澜。请赏析本文第②段行文思路的跌宕起伏。

5.分析第③段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郭申锡传

①郭申锡字延之,魏人。自言唐代公元振之后。第进士,为晋陵尉。民诉弟为人所杀,申锡察其色惧而哭不哀,曰:“吾得贼矣,非汝乎?”而讯之,果然。久之,知博州。州兵出戍,有欲胁众为乱者,申锡戮一人,黥二人,乃定。奏至,仁宗曰:“小官临事如此,岂易得?”即为御史台推直官。数上疏论事。鞫狱庆州。京东盗执濮州通判井渊,迁知州事,未阅月,悉擒凶党,斩以徇

②召为侍御史,遂知杂事。张贵妃追册、起园陵,张尧佐为使相,陈执中嬖妾杀婢,余靖引胡恢有丑行,高若讷引范祥启边衅,申锡皆奏劾之。屡诋权幸无所避,帝谓之曰:“近世士大夫,方未达时,好指陈时事,及被进用则不然,是资言以进耳,卿勿为也。

③谍称契丹遣泛使,命体量安抚河北,还为盐铁副使。相视决河,讼李参失实,黜知濠州。帝明榜朝堂,称其欺诬,以儆在位。旋加直史馆知江宁府再副盐铁进天章阁待制知邓州河中

④种谔取绥州,申锡曰:“边患将自此始。”及谅祚死,请捐前故,听其子袭爵,且言曰:“二虏赖岁币甚厚,渝平岂其所利,必有以致之。但得重将守边,不功生事,则善矣。”著《边鄙守御策》。以给事中致仕,卒,年七十七。

(《宋史·列传八十九》)

[注]①鞫狱:审理案件。②徇:示众。③种谔:北宋著名将领。④谅祚:姓李,西夏国国君。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而讯之          (2) 以给事中致仕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l)讼李参失实(    )

A.定罪    B.因为    C.即将    D.恰好

(2) 不功生事(    )

A.要求    B.应该    C.希望    D.通“徼”,求取

3.对第③段画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旋加直史馆/知江宁府/再副盐铁/进天章阁待制/知邓州河中。

B. 旋加直/史馆知江宁府/再副盐铁进天章阁/待制知邓州/河中。

C. 旋加直史馆/知江宁府/再副盐铁进天章阁/待制/知邓州河中。

D. 旋加直/史馆知江宁府/再副盐铁/进天章阁/待制知邓州河中。

4.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近世士大夫,方未达时,好指陈时事,及被进用则不然,是资言以进耳,卿勿为也。

5.第④段对种谔和李谅祚的评价反映了郭申锡________________的边疆政策。

6.结合②③两段和下面材料,分析郭申锡的性格特点。

(李参)与安抚使郭申锡相视决河,议不协;又与真定吕溱相恶,二人皆得罪,参移使河东,知荆南。(《宋史·列传八十九》)

谏官郭申锡论事忤旨,帝欲加罪,赵概曰:“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乃止。(《宋史·列传七十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呈赵晋臣敷文          [宋]辛弃疾

老子平生,原自有、金盘华屋。还又要、万间寒士,眼前突兀。一舸归来轻叶,两翁相对清如鹄。道如今、吾亦爱吾庐,多松菊。

人道是,荒年谷。还又似,丰年玉。甚等闲?却为鲈鱼归速。野鹤溪边留杖屦,行人墙外听丝竹。问近来、风月几篇诗,三千轴。

[注]①赵晋臣:作者好友,曾在敷文阁任职。②“金盘华屋”言其富贵。“万间”“突兀”语出杜甫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③荒年谷:比喻乱世中的人才。丰年玉:比喻太平盛世的治国人才。出自《世说新语》。

1.这首词的词牌是(   )。

A. 水龙吟    B. 雨霖铃    C. 水调歌头    D. 满江红

2.辛弃疾喜欢化用他人诗句,下列对于加点词涉及的诗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翁”句出自苏轼《别子由三首兼别迟》:“遥想茅轩照水开,两翁相对清如鹄。”

B. “吾庐”句语出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C. “鲈鱼”语出柳永《登建康赏心亭》:“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D. “风月”句化用欧阳修《赠王介甫》:“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3.本词下阕是怎样称颂赵晋臣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赏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