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长征五号F运载火箭的构成是由整流罩、5米直径的芯级和4个2.25米直径的助推器三部分组成,其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达到6吨。
B. 广大驻湘部队官兵积极投身湖南改革发展稳定,在抢险救灾、脱贫攻坚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共同谱写新时期军民鱼水情。
C. 北京网信办对自媒体平台存在的“曲解政策违背正确导向”“无中生有散布虚假信息”“炫富享乐宣扬扭曲价值观”等八大现象,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D. 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程全面完成了海上作业,这标志着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圆满结束。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句式杂糅,“构成是 由……组成”;B项,成分残缺在“稳定”后加“主战场”;C项,“现象”与“ 批评教育”搭配不当。
【题型】选择题
【结束】
8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久仰您的大名,今日得见,非常荣幸,以后如果有什么问题我可能就直接叨扰您了。
B. 这是一所百年名校,他作为一名学生,在里面不努力读书,只能算忝列门墙而已。
C. 她不是一个贤内助,甚至可以说是贱内,因为正是她的贪婪导致其丈夫走上犯罪道路。
D. 校园是我家,卫生靠大家,如果谁不讲卫生,他就不是一个好学生,不能考取大学。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周末,菜市场里人流如潮,非常热闹,叫卖声、说话声、笑闹声 。
②远处寺庙里的钟声,回荡在空气中, 。
③6月13日,河北省第二届茶博会开幕,前来品茶、买茶的市民 。
A. 不绝如缕 不绝于耳 络绎不绝
B. 络绎不绝 不绝于耳 不绝如缕
C. 不绝于耳 络绎不绝 不绝如缕
D. 不绝于耳 不绝如缕 络绎不绝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不绝于耳”,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第一句中,这句话是说“叫卖声、说话声、笑闹声”等声音之多、之杂乱,应使用“不绝于耳”。第二句中,句中是说远处钟声的回荡,故应是细微悠长的,应使用“不绝如缕”。第三句中,句中说的是“市民”,应使用“络绎不绝”。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本题的三个成语可以从使用对象的角度进行选择。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题型】选择题
【结束】
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长征五号F运载火箭的构成是由整流罩、5米直径的芯级和4个2.25米直径的助推器三部分组成,其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达到6吨。
B. 广大驻湘部队官兵积极投身湖南改革发展稳定,在抢险救灾、脱贫攻坚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共同谱写新时期军民鱼水情。
C. 北京网信办对自媒体平台存在的“曲解政策违背正确导向”“无中生有散布虚假信息”“炫富享乐宣扬扭曲价值观”等八大现象,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D. 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程全面完成了海上作业,这标志着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圆满结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在“10.17”世界消除贫困日到来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杨多贵认为,消除贫困并不取决于一个国家的财富多少,而在于执政者的责任感和决心,以及强大的调控能力,全力推动扶贫攻坚工作。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说,6年时间减贫7000多万,意味着每年要减贫1170万,平均每月减贫100万,时间非常紧迫、任务非常艰巨。“为实现这个目标,从中央政府到各地方政府都铆足了劲,已经出台和即将出台系列政策,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我国坚持分类施策原则,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并特别指出了“五个一批”脱贫手段,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各个措施之间不是割裂的,而是互相关联的,需要多种措施共同发力。”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副主任黄承伟说。
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记者了解到,今年扶贫日前后,教育部等部门将启动实施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精确对准最薄弱领域和最贫困群体,加快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
(摘编自新华社2015年10月17日讯)
材料二:
中国社科院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编撰的《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6》公布了一组数据,意味着“十三五”脱贫攻坚首战告捷。回看历史,以7亿多贫困人.口为起点,中国在这场战役中已经艰苦备战将近40年;面向未来,到2020年,中国现存几千万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有目标、有思路、有举措,在这场世界范围内的脱贫战争中,中国成绩斐然。
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的减贫行动与人权进步》白皮书,改革开放30多年来,7亿多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这么快、这么大规模的减贫。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
对此,《纽约时报》评价,极端贫困人口的大幅减少主要应归功于中国取得的经济进步。《赫芬顿邮报》则指出,世界减贫成绩“最大的功劳来自中国。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显著的成绩,归功于经济发展,离不开政府在改革方面做出的努力。”
(摘编自2017年1月1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三:
提问:现在很多人唱衰中国经济,您如何看待现在的中国形势?
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去年我国的经济发展体现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实现了平稳健康的发展。以下几方面特别突出:第一,经济平稳增长。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的经济增长率都在6.7%,第四季度经济增长率达到了6.8%。中国经济的总量大概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5%左右。去年中国经济的增量占全球经济增量将近33%。第二,就业稳中有增。新增创造了1000多万的就业岗位,去年安排了新增就业人口1300多万。第三,千万人口脱贫。去年实现了现行标准下120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脱贫。放眼全球,可能中国是唯一能够做到的。第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深度进展,为去年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为今年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也创造了更好的环境,夯实更好的基础。
(选自2017年3月5日中国网,略有删节)
1.2.3.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近五年来,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人数以每年至少下降1200多万的速度稳步推进。
B. 2012~2016年,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人数最少的是2016年,最多的则是2013年。
C. 至2016年底贫困发生率下降了将近一半,计划2017年脱贫人数仍在1000万以上。
D. 中国是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至2020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将全面实现脱贫。
4.5.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材料一简要报道了国家主席习近平有关减贫与发展的演讲及相关专家、学者的解读,突出中国政府消除贫困的决心和目标规划。
B. 材料二着重介绍中国社科院和国务院有关扶贫、减贫的报告,附以外媒报道,突出中国脱贫攻坚的成果、成因及其世界影响。
C. 材料三采用访谈形式,如实报道中国现在的经济形势,从新增就业岗位,脱贫人数巨大两个角度说吵I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态势。
D. 在大数据时代,以上三则材料郁充分利用了相关统计数据,以事实说话,不加任何主观评价,突出了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E. 从以上关于扶贫、减贫情况的新闻,可以看出国家脱脱贫攻坚的决心,也可以看出在这场世界范围内的脱贫战争中我国的斐然成绩。
7.8.9.如何使中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
10.11.12.B
13.14.15.BE
16.17.18.示例:①国家确立脱贫攻坚目标,逐步推进计划落实(政府有决心和担当,从中央到地方出台系列减贫、扶贫政策)。②坚持分类施策原则和“五个一批”脱贫手段,保障多种措施共同发力。③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经济健康平稳发展,增加就业,精准扶贫。④教育部等部门启动实施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解析】
19.20.21.试题分析:根据统计示意图可知,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人数最少的年份应是2014年,当年脱贫人数是1232万,而201 6年脱贫人数是1240万。
22.23.24.试题分析:A项,遗漏信息,还应有“我国坚持分类施策原则”及具体解决问题的措施。C项,不止两个方面,国家发改委主任接受提问时是从四个方面谈我国现在的经济形势的,即经济平稳增长、新增千万就业岗位、1 2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深度进展。D项,“不加任何主观评价”错,新闻里可以也允许有所评价,但要公平公正、不偏不倚,这也是新闻的客观性。选文中“扶贫必扶智”“有日标、有思路、有举措,在这场世界范围内的脱贫战争中,中国成绩斐然”“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这么快、这么大规模的减贫”等语句就体现了新闻记者的观点态度。
25.26.27.试题分析:注意从目标制定方面,国家政策方面,保障措施的角度和教育的层面概括方法。
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题型】现代文阅读
【结束】
6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周末,菜市场里人流如潮,非常热闹,叫卖声、说话声、笑闹声 。
②远处寺庙里的钟声,回荡在空气中, 。
③6月13日,河北省第二届茶博会开幕,前来品茶、买茶的市民 。
A. 不绝如缕 不绝于耳 络绎不绝
B. 络绎不绝 不绝于耳 不绝如缕
C. 不绝于耳 络绎不绝 不绝如缕
D. 不绝于耳 不绝如缕 络绎不绝
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女子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不再相信爱情,并直接劝告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 ”
(2)《赤壁赋》中写客人认为生命微不足道,非常渺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 ,___________ ”写出经过月亮的银辉的浸染,雾气、江水、夜空浑然一体的景象。
(4)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自己心中追求的目标九死不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5)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了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感叹,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扉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扉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表述,不恰当的两项是
A. 本诗的主旨是揭露和控诉统治者穷兵黩武、不顾百姓安危的残暴统治。
B. 本诗通过一个成卒归途中的自述和回顾,生动地描写了当时征夫的生活。
C. 诗篇真实地描写了远征生活的艰辛,以及征人久戍思归的凄楚心情。
D. 全诗交织着戍卒们抗敌卫国和思家恋乡的矛盾复杂心情。
E. 诗的前三章以倒叙的方式回忆了征战之苦,而四、五章则写将帅、车马、服饰之盛,流露出对战争的厌恶。
2.全诗共六章,其中前三章开头几句句式重复,用字大体相同,这是什么手法?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令判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安石令其党吕惠卿预其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馀辈,颁行天下。
御史中丞吕诲论安石过失十事,帝为出诲,安石荐吕公著代之。韩琦谏疏至,帝感悟,欲从之,安石求去。司马光答诏,有“士夫沸腾,黎民骚动”之语,安石怒,抗章自辨,帝为巽辞谢,令吕惠卿谕旨,韩又劝帝留之。安石入谢,因为上言中外大臣、从官、台谏、朝士朋比之情,且曰:“今奸人欲败先王之正道,以沮陛下之所为。上以为然,安石乃视事,琦说不得行。
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安石曰:“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帝曰:“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今取免行钱太重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曰:“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侠又坐窜岭南。慈圣、宣仁二太后流涕谓帝曰:“安石乱天下。”帝亦疑之,遂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
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谥曰文。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八十六》,有删改)
1.下面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今取/免行钱太重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
B. 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今取免行钱/太重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
C. 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今取免行钱太重/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话/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
D. 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今取免行钱太重/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 “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官职。
B. “视事”,指官吏到任开始工作。
C. “太傅”,中国古代官职,古代三公之一,位高于太师。后历代沿置,多为赠官、加衔之用,无实权。
D. “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安石,抚州临川人,从小喜欢该书,一旦过目则终生不忘,他写文章动笔如飞,见者服其精妙。
B. 王安石力主变法,先后在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方面采取了变法措施。
C. 韩琦的规谏上疏给皇上后,皇上有所感而觉悟,想听从他的意见,把被贬到外地任官的吕海调回。
D. 王安石的变法遇到了重重阻力,从朝中许多大臣到两宫太后,都反对变法,于是王安石被罢免,变法失败。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
(2) 御史中丞吕诲论安石过失十事,帝为出诲,安石荐吕公著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