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请在对应横线上补写空缺的部分 (1)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_____...

请在对应横线上补写空缺的部分

(1)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惟有幽人自来去。

(3)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1)吞声踯躅不敢言 (2)岩扉松径长寂寥 (3)长使英雄泪满襟 (4)安能折腰事权贵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根据上下文默写,注意根据提示选准句子,同时注意“踯躅”“扉”“寥”的写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龙吟

辛弃疾

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觉来幽恨,停觞不御,欲歌还止。白发西风,折腰五斗,不应堪此。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别有,归来意。

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吾侪心事,古今长在,高山流水。富贵他年,直饶未免,也应无味。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

注:此词约作于公元1194年(光宗绍熙五年),那年辛弃疾已经五十五岁,秋天又被罢官,于是感伤世事人生,不免慨叹,遂引归耕隐居的陶渊明为“知己”。

(1)如何理解开篇的“老来曾识渊明”?

(2)结合全词的内容说说词人借“凛然生气”和“高山流水”的典故各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小题。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遨少好学,敏于文辞。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俱隐,其妻不从,遨入少室山为道士。其妻数以书劝遨还家,辄投之于火,后闻其妻子卒,一恸而止。遨与李振故,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其后,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能去三尸,徙居华阴,欲求之。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友善,世以为三高士。遨种田,隐之卖药以自给,道殷有钓鱼术,钩而不饵,又能化石为金,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遨一不受。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生。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

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自绝而笃爱其身者欤?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人间多写以缣素,相赠遗以为宝,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屋壁,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与乎石门之异矣。

与遨同时张荐明者,燕人也。少以儒学游河朔,后去为道士,通老子、庄周之说。高祖召见,问“道家可以治国乎?”对曰:“道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尸居衽席之间可以治天地也。”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荐明闻宫中奉时鼓,曰:“陛下闻鼓乎?其声一而已。五音十二律,鼓无一,然和之者鼓也。夫一,万事之本也,能守一者可以治天下。”高祖善之,赐号通玄先生,后不知其所终。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 隐逸传》)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        字:人的表字

B. 遨与李振故                     善:友善,交好

C. 与乎石门之异矣                 徒:门徒

D. 以为三高士                   目:看作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     及其所既倦

B. 入少室山为道士           今其智反不能及

C. 鼓无一焉                    或师,或不焉

D. 徙居华阴,欲求之          击沛公于坐

3.下列各句中,均能说明郑遨“节高”的一组是 (  )

①遨少好学,敏于文辞 

②后闻妻子卒,一恸而止 

③欲以禄遨,遨不顾 

④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 

⑤遭乱世不污于荣利 

⑥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

A. ①②⑥    B. ③④⑤    C. ②③⑥    D. ①④⑤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郑遨与道友李道殷、罗隐交情深厚,三人虽屡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被世人看作是三位高洁之士。

B. 郑遨年轻时好学能文,后来考进士却落第了,又恰逢社会动荡,于是隐居山林,当了道士。

C. 张荐明与郑遨同为当时著名的隐士,他曾喜好儒学,后来则一心崇奉道家学说,他认为道家学说对治国大有裨益。

D. 郑遨隐居山林,但经常有诗稿散落民间,人们对这些诗稿珍爱有加,甚至把它们誊写在丝绢上,作为馈赠佳品。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2)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

(3)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小题。

《何谓文化》,深沉中的思考

    “一切文化都沉淀为人格”,这是近读余秋雨先生《何谓文化》一书中对荣格名言的引用。从这句话的角度,我做两种理解,一是社会文化的熏陶和传承塑造了一个类型的人格群体;二是个性的人格形成是和他成长过程中的文化氛围密不可分的。

    由此可以推论,文化其实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群体和个体人生的成长与人生现的形成的,在文化相对缺失,但渴求程度却空前高涨的现代社会,如何使文化指导人生,进而由正确的个体世界观、人生观汇集为正能量的群体社会人格就成了一个硕大的社会学命题。

    首先是文化的概念,从理论上言,这个概念很广,又可以夹杂若多定语,比如社会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等,且众说纷纭.从实例而言,去年曾做过一个民菅企业文化的调研,也总结了很多实证。应该说两者综合会有个清晰的脉络和概念了吧,恰恰不是!如此多的东西塞在脑海里,犹如掉进了五彩缤纷的万花筒,瞧这个也好,那个也妙,就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也是文化,那也是文化,到底哪个才是文化!?其实概念也是一个积累和顿悟的过程,积累到一定程度,醍醐灌顶般的一记重锤下来,才会豁然开朗,开朗后(自认为)才明白,没有明确文化概念的原因恰恰在于没有坚持自己对文化的思索思路,往往被一个个花哨的说法和好听的口号带到了歧途。想想看,这些企业的文化,有哪些是完全相同的?又有哪个不是坚守坚持才成型的呢?这些文化总结起来就是两个共同词汇:特点和积累。综合其它方面的理解,我大胆给文化一个自己的定义:文化是长期积累汇集,具有符合自身独特特点的,能引导群体精神和行为方式趋同的总结。

    解决了文化概念的问题,就要分析文化对人生影响的问题了。这个方面,不用假装学术,只直接说理解就好了。

    我们应该怎样面对人生?我想先要问自己的是需要一个怎样的人生,是活出自己还是随波逐流,是真实简单还是伪装繁复,是直截了当还是隐忍融合,等等。因为不同的追逐目标决定了不同文化方式、行为方式的存在,不同文化和行为的影响又造就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和结果。

    再请注意到文化的定义,并没有正面、正确、正能量一类的词汇。这是因为,是有负面文化的,但负面的也是文化,也是很多人孜孜不倦追求执行的,能引导群体行为趋同的东西。这种文化是很危险的,因为它会扭曲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和社会群体的正确视角。

    比如余秋雨先生对文化表述里面所说的民粹文化,虚假但又惑众,让人误读民主,追捧错误。当功利、扭曲、目的性强的思维模式遭到认同趋同,歪风邪气压倒正气的时候,文化就成了负面的文化,参与到其中的人也形成了负面人格,最危险的是,这些人有的绝然不知,有的假装糊涂,把不正常现象当成正常现象,把歪门邪路当成阳关大道,把负面人格当成正面人格,还跳梁小丑般表来演去,钻到小众的圈子里以慰快感,博得圈里人的表面喝彩和暂时支持,殊不知这种民粹文化的最终结局还得归落为低俗的热闹散去,悲凉的人生到来。推而广之,我理解民粹文化的概念可以演绎为一切看似正确实际却错误的逻辑,比如好人文化,其实是会混淆试听,不分黑白的;又比如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文化,其实是会剥夺一些不哭闹守规矩孩子的机会,而且间接鼓励所有的孩子都哭的。还有类似余先生提到的文化弊病,如疏于公共空间的文化,疏于实证意识的文化等等。一个人的人生若是始终被这些若有心,若无心的负面文化包裹,始终被它们所指引,可谓悲哉!

    那么,我们应该追逐的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文化和人生?从个体而言,就是善良和爱。这也是余先生所阐述的大文化的终极目标,我非常赞同。只有有了善良和爱心,才能从急功近利、物欲横流中解脱出来,个体解脱出来,群体才能解脱出来,反过来影响其它个体,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同样,国家要富强,也要有文化的凝聚力,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上就是购买国货、热爱公共空间、互相关爱赞美、摒弃对谣言的爱好等,这也是爱国心的映射与爱国文化的趋同。从行为方式上,我们完全可以不走邪路文化和守旧文化而得到自己想要的真实人生。我相信简单和真挚的追求,是不用委屈自己屈就那些负面文化的,当明确自己的正确理想和追求之后,我们就可以从容的对待工作和生活的关系,清晰的处理同事和朋友的关系,擎着真正的文化大旗,打开全新的处世模式,活出真我的快乐空间。

1.结合文本内容,下列有关“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个类型的人格群体、个性的人格形成都离不开社会文化的熏陶和传承,这是作者对“一切文化都沉淀为人格”的理解。

B. 如何使文化指导人生,进而由正确的个体世界观、人生观汇集为正能量的群体社会人格是文化相对缺失的一个较大的社会学命题。

C. 文化概念的形成是一个积累和顿悟的过程,文化是长期积累汇集,具有符合自身独特特点的,能引导群体精神和行为方式趋同的总结。

D. 没有明确文化概念、没有坚持自己对文化的思索思路,被一个个花哨的说法和好听的口号带到了歧途。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由于文化的定义没有正确、正面、正能量—类的词汇,所以就出现了很多人孜孜不倦追求的负面文化。

B. 人生与文化相互作用,不同的追逐目标决定了不同文化方式、行为方式的存在,不同文化和行为的影响又造就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和结果。

C. 扭曲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和社会群体的正确视角,是十分危险的文化。

D. 当明确自己的正确理想和追求,就不会屈就那些负面文化,就可以从容的对待工作和生活的关系,活出真我的快乐空间。

3.结合文本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文化是会把会哭孩子的机会送给一些不会哭的守规矩孩子的机会,而且间接鼓励所有的孩子都哭的。

B. 购买国货、热爱公共空间、互相关爱赞美、摒弃对谣言的爱好等是爱国心的映射与爱国文化的趋同,都需要文化凝聚力!

D.一切正确实际却错误的逻辑就是对民粹文化的一种演绎,比如好人文化,其实是会混淆试听,不分黑白的。

C. 只要有了善良和爱心,就能从急功近利、物欲横流中解脱出来,个体解脱出来,群体才能解脱出来,反过来影响其它个体,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查看答案

下面四首诗,各自描写了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令的情景。按节令的顺序,四首诗依次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直到天头无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②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③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④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A. ④②①③    B. ②④①③    C. ④②③①    D. ①②④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实行“限购令”后,有些房产中介权钱交易,违规操作,天津市检察院最近就处罚了一批利用非法手段办理房产过户的职务犯罪案件。

B. 六部委联合举办的“中华赞”诗词征集活动,将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传统节日为主题征集原创性诗词。

C. 许多人的办公桌椅高度存在问题,久坐会产生疲劳感,并出现腰酸背痛的毛病,应该根据工作性质先把办公桌调整到合适的高度,再调整座椅的高度。

D. 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都要满足老百姓最基本的愿望——有园上、离家近、上得起,但目前两者在经营理念上却存在着较大差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