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请为下面的材料拟写一个标题,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5字。 东二环与北...

请为下面的材料拟写一个标题,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5字。

东二环与北二环交叉口附近的银领时代花园小区10号楼2单元内,传出“着火了,快下楼”的呼喊声。从21楼冒出的浓烟迅速蔓延开来,很多居民来不及穿上外套,就仓促跑下楼。直到消防车赶到,大火才被扑灭。据悉,引起火灾的是停放在21楼的一辆电动车。事后,记者从消防部门获悉,因电动车在楼道里充电引发的火灾事故时有发生,且有增长趋势。

 

楼道里乱停,电动车“火”了(电动车也有“坏脾气”)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压缩语段的能力,考核的重点是拟标题,新闻类注意提取新闻的要素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结果,然后根据材料的性质确定重点,重点注意新闻中的导语,此题注意主体事件是“电动车”起火,原因是乱停乱放,同时注意“修辞”的要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正午时分,暖阳高照。风轻云淡,水波漾漾,鱼帆点点,白鹭行行,不时有快艇往来,亦有渔舟穿梭。但见此岛染黄、彼岛黛青,               群山葱茏,美不胜收。

A. 波光云影抢入眼帘,渔樵云鸟栖隐出没

B. 渔樵云鸟抢入眼帘,波光云影栖隐出没

C. 波光云影栖隐出没,渔樵云鸟抢入眼帘

D. 渔樵云鸟栖隐出没,波光云影抢入眼帘,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鼻子底下就是路

张晓风

⑴走出地下铁,只见中环车站人潮汹涌,是名副其实的“潮”,一波复一波,一涛叠一涛。在世界各大城市的地铁里香港因为开始得晚,反而后来居上,做得非常壮观利落。但车站也的确大,搞不好明明要走出去的却偏偏会走回来。

⑵我站住,盘算一番,要去找个人来问话。虽然满车站都是人,但我问路自有精挑细选的原则:

第一、此人必须慈眉善目,犯不上问路问上凶煞恶神。

第二、此人走路速度必须不徐不急,走得太快的人你一句话没说完,他已窜到十公尺外去了,问了等于白问。

第三、如果能碰到一对夫妇或情侣最好,一方面“一箭双雕”,两个人里面至少总有一个会知道你要问的路,另一方面大城市里的孤身女子甚至孤身男子都相当自危,陌生人上来搭话,难免让人害怕,一对人就自然而然地胆子大多了。

第四、偶然能向慧黠自信的女孩问上话也不错,他们偶或一时兴起,也会陪我走上一段路的。

第五、站在路边作等人状的年轻人千万别去问,他们的一颗心早因为对方的迟到急得沸腾起来,哪里有情绪理你,他和你说话之际,一分神说不定就和对方错过了,那怎么可以!

(3)今天运气不错,那两个边说边笑的、衣着清爽的年轻女孩看起来就很理想,我于是赶上前去,问:

(4)“母该垒,(不该你,即“对不起”之意)‘德铺道中’顶航(顶是“怎”的意思,航是“行走”的意思)?”我用的是新学的广东话。

(5)“啊,果边航(这边行)就得了(就可以了)!

(6)两人还把我送到正确的出口处,指了方向,甚至还问我是不是台湾来的,才道了再见。

(7)其实,我皮包里是有一份地图的,但我喜欢问路,地图太现代感了我不习惯,我仍然喜欢旧小说里的行路人,跨马走到三岔路口,跳下马唱声喏,对路边下棋的老者问道:

(8)“老伯,此去柳家庄悦来客栈打哪里走?约莫还有多远脚程?”

(9)老者抬头,骑者一脸英气逼人,老者为他指了路,无限可能的情节在读者面前展开……我爱的是这种问路,问路几乎是我的碰到机会就要发作的怪癖,原因很简单,我喜欢问路。

(10)至于我为什么喜欢问路,则和外婆有很大的关系。外婆不识字,且又早逝,我对她的记忆多半是片段的,例如她喜欢自己捻棉成线,工具是一只筷子和一枚制钱,但她令我最心折的一点却是从母亲那里听来的:

(11)“小时候,你外婆常支使我们去跑腿,叫我们到XX路去办事,我从小胆小,就说:‘妈妈,那条路在哪里?我不会走啊!’你外婆脾气坏,立刻骂起来,‘不认路,不认路,你真没用,路——鼻子底下就是路。’我听不懂,说:“妈妈,鼻子底下哪有路呀?”后来才明白,原来你外婆是说鼻子底下就是嘴,有嘴就能问路!”

(12)我从那一刹立刻迷上我的外婆,包括她的漂亮,她的不识字的智慧,她把长工短工田产地产管得井井有条的精力以及她蛮横的坏脾气。

(13)由于外婆的一句话,我总是告诉自己,何必去走冤枉路呢?宁可一路走一路问,宁可在别人的恩惠和善意中立身,宁可像赖皮的小幺儿去仰仗哥哥姐姐的威风。渐渐的才发现能去问路也是一种权利,是立志不做圣贤不做先知的人的最幸福的权利。

(14)每次,我所问到的,岂只是一条路的方向,难道不也是冷漠的都市人的一颗犹温的心吗?而另一方面,我不自量力,叩前贤以求大音,所要问的,不也是可渡的津口可行的阡陌吗?

(15)每一次,我在陌生的城里问路,每一次我接受陌生人的指点和微笑,我都会想起外婆,谁也不是一出世就藏有一张地图的人,天涯的道路也无非边走边问,一路问出来的啊!

1.选出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两项 (    )

A. 在作者的叙述中,她是向两个边说边笑、衣着清爽的年轻女孩子问路的,她们不仅告诉了作者该怎么走,还将作者送到了正确的出口,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B. 第(9)段中的“怪癖”一词, 本来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但在文中作者借用这个词,突出了她对“问路”这种做法与众不同的态度和极度地喜欢。

C. 学会“问路”,其实是“圣贤”、“先知”在人群中以谦卑的姿态学会求助他人,摆脱自恃甚高的盲目,认识到得到善意的帮助也是幸福。

D. “每一次,我在陌生的城里问路,每一次我接受陌生人的指点和微笑,我都会想起外婆”, 因为问路是直接从外婆那学来。

E. 最后一段中作者所说的“一出世就藏有一张地图的人”,指的是无所不知的人。

2.请赏析第(1)段中的划线句。

3.作者为什么喜欢问路?文中交代了三条理由,请逐条概述。

4.“问路”的过程其实也是个体触碰陌生人心灵的过程,作者的这一爱好给了我们哪些体会和思考呢?

 

查看答案

请在对应横线上补写空缺的部分

(1)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惟有幽人自来去。

(3)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龙吟

辛弃疾

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觉来幽恨,停觞不御,欲歌还止。白发西风,折腰五斗,不应堪此。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别有,归来意。

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吾侪心事,古今长在,高山流水。富贵他年,直饶未免,也应无味。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

注:此词约作于公元1194年(光宗绍熙五年),那年辛弃疾已经五十五岁,秋天又被罢官,于是感伤世事人生,不免慨叹,遂引归耕隐居的陶渊明为“知己”。

(1)如何理解开篇的“老来曾识渊明”?

(2)结合全词的内容说说词人借“凛然生气”和“高山流水”的典故各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小题。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遨少好学,敏于文辞。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俱隐,其妻不从,遨入少室山为道士。其妻数以书劝遨还家,辄投之于火,后闻其妻子卒,一恸而止。遨与李振故,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其后,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能去三尸,徙居华阴,欲求之。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友善,世以为三高士。遨种田,隐之卖药以自给,道殷有钓鱼术,钩而不饵,又能化石为金,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遨一不受。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生。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

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自绝而笃爱其身者欤?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人间多写以缣素,相赠遗以为宝,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屋壁,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与乎石门之异矣。

与遨同时张荐明者,燕人也。少以儒学游河朔,后去为道士,通老子、庄周之说。高祖召见,问“道家可以治国乎?”对曰:“道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尸居衽席之间可以治天地也。”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荐明闻宫中奉时鼓,曰:“陛下闻鼓乎?其声一而已。五音十二律,鼓无一,然和之者鼓也。夫一,万事之本也,能守一者可以治天下。”高祖善之,赐号通玄先生,后不知其所终。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 隐逸传》)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        字:人的表字

B. 遨与李振故                     善:友善,交好

C. 与乎石门之异矣                 徒:门徒

D. 以为三高士                   目:看作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     及其所既倦

B. 入少室山为道士           今其智反不能及

C. 鼓无一焉                    或师,或不焉

D. 徙居华阴,欲求之          击沛公于坐

3.下列各句中,均能说明郑遨“节高”的一组是 (  )

①遨少好学,敏于文辞 

②后闻妻子卒,一恸而止 

③欲以禄遨,遨不顾 

④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 

⑤遭乱世不污于荣利 

⑥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

A. ①②⑥    B. ③④⑤    C. ②③⑥    D. ①④⑤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郑遨与道友李道殷、罗隐交情深厚,三人虽屡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被世人看作是三位高洁之士。

B. 郑遨年轻时好学能文,后来考进士却落第了,又恰逢社会动荡,于是隐居山林,当了道士。

C. 张荐明与郑遨同为当时著名的隐士,他曾喜好儒学,后来则一心崇奉道家学说,他认为道家学说对治国大有裨益。

D. 郑遨隐居山林,但经常有诗稿散落民间,人们对这些诗稿珍爱有加,甚至把它们誊写在丝绢上,作为馈赠佳品。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2)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

(3)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