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秋天风中的母亲
苏 北
①仲秋天气好,又难得有一块整时间,于是准备回老家陪父母住几天。感觉中父母并没老去,其实他们已年迈。这次母亲住院了,在电话中对我们说:“你们直接到中医院,接我回去,我想回家洗一洗。”
②母亲总是用这种命令的口气同我们说话,让我们心中有小小的不快。可是母命不能违。咋办呢?自己的母亲嘛!
③父亲低着头,默默地走在前面。来到医院,母亲弯着腰,拄着一根棍子,以夸张的姿态挪到我们身边,像一位威严的首长,指挥我们收拾东西。我们哪有说“不”的分,一切按照母亲的要求去做就是了。
④父亲不声不响,他只拎着自己的塑料茶杯,在前先走了。母亲并不说什么,弯下腰,一只手拎起两包东西,拿起棍子要走,我搀着母亲的另一只手,妻子跟在后面,要接婆婆的东西,婆婆一甩手,并不买账。
⑤回到家里,母亲就瘸着一条腿,拖过来拖过去——打水,捅开炉子,烧水,再打水——她要在院子中洗头。不一会儿,一大钢精锅的水就烧开了。母亲搬了个凳子,在门口坐下。之后就用棍子指挥,指来指去,叫我端水。
⑥我用一只大盆盛温水,端到院子中心,开始为母亲洗头。
⑦在秋风中,母亲的头发几乎掉光。在头顶心,白发夹裹着部分黑发纠缠在一起,可仔细用水冲洗后,那些黑发则稀疏得历历可数。一个人,就这样老去。母亲也不能例外。记得小时候,母亲有时会对我们说:那时候,她还小,庄上人见到她,总会说:“胡家这二丫头!这一头头发!发根都是红的!”
⑧可是这样的头发已让岁月从母亲头上捋去。我也不能清楚,岁月是如何将一个人变成了这样。记得母亲五十多岁的时候,她上街买菜,别人好心地叫她老太太,她却恼火。“她家一家子才是老太太呢!”母亲回到家里,摔下菜篮,还愤愤不平地说。
⑨可是之后不知道是哪一天,母亲再也不与人争辩了。别人不管怎么叫,她已无意去反驳,或者说,她已完全认可了。
⑩我用毛巾将母亲的头发捋上去,母亲低着头,尽量贴近水盆。温水一遍又一遍流过母亲的头皮。母亲一声不吭,她支撑着,将头尽量低一些,好更接近水盆。
我还从没给母亲洗过头。作为儿子,这也是第一次。我这么深切地看清了母亲的头发。成人之后,也从来没和母亲这么亲近过。
洗完头,母亲坐在门口太阳底下,用梳子轻轻地将头发梳开,她要让秋风和秋阳将稀疏的头发晾干。她穿着一件红外套,在那里慢条斯理地梳着,我忽发奇想,便回屋里取出相机。跑到院子中心就对着母亲“咔嚓咔嚓”几下。我的本意是抓拍神态更自然的形象。可抓拍是需要机遇的,遇巧了才能在几十张里碰上一张满意的。可是没有想到,母亲对这种无准备的照相不感兴趣。她躲来躲去,用毛巾和梳子遮住脸,在那瞬间的变化中,母亲的形态上像个刘姥姥,而神态上却像个少女——恍惚中有了过去岁月的影子。我们忍不住大笑,母亲自己也笑。
母亲一辈子勤劳,工作在一种艰苦的环境里。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岁月里,母亲除了工作,必须对一个家庭负责。我曾听一位作家说过,他的母亲是记者,在家里十分强势。因为他的爸爸实在是太无生活能力,一个家庭最终是会有一个人站出来负责的。当一个女人在生活中承担起主要责任,她要对全家几口或十几口人的柴米油盐负责,她便再没有闲情去温柔和撒娇了。
母亲的一辈子中,大概也就是这个角色。可是现在母亲是彻底地老了,她虽然也会命令我们,可是一切最终是听我们的。即如明天,我们要带她去看一位老中医。即使没有效果,也要带母亲去。聊胜于无,对母亲也是一个安慰。
1.第段中,为什么说母亲“形态上像个刘姥姥”,“神态上却像个少女”?
2.赏析第⑩段。
3.文中关于父亲的内容能否删去?试简要分析。
4.作者写本文的用意是什么?对本文你有哪些感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篆刻之美
孙莉莉
篆刻艺术在狭小的天地中,依靠笔画的技巧,表现出刚柔相济的笔情刀趣,生动优美的造型图形,古朴隽永的金石气韵,给人以情感意蕴的震动和审美艺术的享受。篆刻的起源,笼罩着某些神秘的气氛,除货赂用玺节说、殷墟铜玺起源说等,最有趣味的应该是龙凤授玺说。从甲骨文的卜辞和陶器上的印纹、刻文来探讨其背后的真相,从中能感受到篆刻印章的社会历史地位及文化艺术气息。唯其如此,我们才能让一个长期悬而不决的问题得到破解。篆刻艺术的成熟期为何来得那么早,正是在皇权至上这种社会效用及信物凭证这种实际价值的双重作用下,促成了篆刻艺术在春秋战国及秦汉之际就十分辉煌绚丽的早熟局面。篆刻从发展开始,就是以“文字”的形式存在的,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一种特殊的“符号”,经过若干时代的成长,成熟为以文字为主要内容存在的艺术形式,也就是成熟的篆刻艺术。尽管篆刻从唐至宋元曾一度中落,但从明至清,像文彭、何震、黄士陵、吴昌硕等一批有艺术觉悟和创造精神的篆刻家则追踪秦汉,在先民博大的印学宝库中吸纳了丰富的养料,再度汇融于书学画理,从而使篆刻艺术再度振兴,开创了绮丽多姿的流派印。
篆刻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活动,其形式与内涵、价值与效应是积淀在整个文化系统内,活跃在整个社会化过程中的,因而对篆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综合影响,为篆刻艺术的更新和突破提供能量和契机。如春秋战国玺印的瑰丽奇妙,千姿百态,正是“百家争鸣”时代精神在印面上的折射。又如汉相官印的浑朴持重、沉雄老健,将军印的刚劲豪壮、气势酣畅,体现了雍容大度的相官之风和豪放英武的将军之气。从这个意义上讲,篆刻是一种综合艺术,一种文化现象,一种美学系统。篆刻不是技术操作,工匠制作,而是艺术创作,才情的显现。
(选自《论中国传统浮雕与篆刻艺术的关系》)
1.文中画线的“长期悬而不决的问题”应该是篆刻研究中的( )
A. 篆刻艺术的历史地位
B. 篆刻艺术的文化品位
C. 篆刻艺术的成熟期
D. 篆刻艺术的起源
2.根据文章信息,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据上下文意思,“货赂用玺节”应该是古代准许通商的凭证。上有印章且具备实际信用价值。
B. 篆刻艺术,在春秋战国时期,因为社会需要的推动而早熟;在明清时期,因为众多篆刻家的努力而繁荣。
C. 明清后期,篆刻家的艺术吸纳明显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吸收书学画理;二是开创了绮丽多姿的流派印。
D. 篆刻成为综合艺术、文化现象和美学传统,是因为它能唤起欣赏者与之相应的情绪体验及情感共鸣。
3.根据文意概括篆刻之美的具体内容。
以“我”“夕阳”“河水”“远山”四个意象为必要元素,描写一个场景,表达一种情感。要求:(1)有心理描写:(2) 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3) 有意境;(4)不少于120字。
下面是某网络主播的一则口头气象播报,用语随性、亲切。请用规范、平实的语言,将其改写为市电视台的气象播报稿。要求:不改变原文意思,语言表达准确、简明、得体,不超过60字。
在线的亲们,上午你们还在叫热,要脱掉棉衣,这会儿你可得赶紧把衣服穿回来了。因为上午的那股暖流已经走了,下午冷空气就要来接班了,而且当班时间还不短呢。小伙子们,下午你们可以耍酷了,如果你们朝着西北方向走,那6-7级的大风一定会把你们的衣服和头发吹得与众不同,劲炫酷帅!姑娘们,明天上午大家可以把美丽的花伞、雨衣拿出来争奇斗艳,因为雨会时不时地来和大家亲密接触。
下列各向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国着眼于推进全球化进程,提出了“一带一路”、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推动区城互联互通等,体现了与世界各国共迎挑战、共谋发展的决心。
B. 近年来,我国在国际量子信息研究领域取得了众多令世界瞩目的成就,日前更是成功发射了“墨子号”成为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C. 类似于几年前手机、楼盘的“饥饿营销”,当前被许多网红餐饮店采用的排队营销术,虽然让商家赚得盆盈钵满,但餐饮业的市场秩序被严重扰乱了。
D. 阿尔法智能围棋创始人近期表示,将与人类最强选手柯洁合作开发一个教学软件,来展示阿尔法狗如何正确落子的思维全过程,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提升棋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甲]“现在网上的知识分享平台鱼龙混杂,”一位网友说:“它们在‘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的同时,也在分享着有失真实的故事。”[乙] 显然选享知识的网络业态正遭遇几近相同的困境:无孔不入 的广告植入,让这些平台越来感像路边的电线杆;日益沉重的营利压力让收费发布成为不可言说的潜视则;内容生产的随意化,让知识分享和使用链条上的 很多人大失所望。
在众筹与共享并驾齐驱的时代浪潮中,平台的开放性与知识的真实性不应背道而行。知识的田野没有边界,生长其中的作物却需要甄别。[丙]每个人都应遵守规则和承担责任,用客观、理性的观念 培育知识 的 植株做一个独具慧眼、恪尽职守的劳作者。
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鱼龙混杂
B. 几近
C. 营利
D. 甄别
2.文段中面横线的甲、乙、丙,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
B. 乙
C. 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