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随外卖行业的迅速发展,网络外卖餐...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随外卖行业的迅速发展,网络外卖餐饮以其快捷、实惠、新潮等特点得到年轻一族的喜爱,市场潜力巨大。

材料二:

    足不出户就能享受美食,对用餐者来说确实便利许多。但与此同时衍生的问题也同样值得注意,无数的塑料餐盒、一次性筷子、塑料袋等外卖垃圾造成的“白色污染”又一次抬头,外卖垃圾“围城”的现象日趋严重。2.56亿人——这是艾媒咨询统计的2016年中国在线订餐用户规模,按照每人每天订购一份外卖计算,每天将有2.56亿份外卖被送往用户手中,其中至少分别产生2.56亿个餐盒和塑料袋,使用过后,每个被废弃的塑料餐盒和塑料袋的降解至少需要几百年。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外卖餐盒材质多为PP5(聚丙烯),因其具有无毒害、耐高温、重量较轻等优势,所以被外卖打包广泛使用,而其不易降解的特性却给垃圾处理带来了难题。

不易降解也不易回收,塑料餐盒只能被当做垃圾处理,无论填埋还是焚烧,这些“白色垃圾”都会给环境带来巨大的破坏。寻找其替代品一直是业内人士努力的方向,但因为种种原因至今仍未实现。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警惕!外卖垃圾围城》)

材料三:

   对很多餐饮企业来说,使用塑料餐盒也是无奈之举。有业内人士称,中餐食物多含汤水、油脂,使用塑料餐盒盛放更合适一些。虽然目前也有餐饮企业使用纸盒等包装,但大多数可降解餐盒并不适合中餐,容易渗水渗油、使米饭粘连,难以被消费者接受。此外,餐盒成本也是餐饮企业的考量因素,有餐饮企业负责人称,外卖包装约占整个成本的2%。

    其实,目前外卖使用的塑料餐盒并非“一无是处”。记者调查发现,大多数塑料餐盒都印有可回收物标识,可以通过垃圾回收的流程,实现资源的再利用。但现实情况是,大多数消费者用完餐后,直接就把餐盒扔掉了。即使餐盒里有剩菜剩饭,也大多一“盖”了之。塑料垃圾与餐厨垃圾“混搭”,给外卖垃圾回收带来不少麻烦。

即便进入到垃圾回收流程,外卖餐盒的回收价值也并不高。业内人士介绍,塑料回收价格低、再资源化成本高,回收者一般不愿捡满是油污的外卖餐盒。无论是垃圾回收企业还是城市“拾荒大军”,都对回收塑料制品“无感”。

(摘编自《外卖餐盒堆出的“回收难题”》)

材料四:

   造成外卖垃圾“围城”的现状,原因在于外卖垃圾治理主体缺失:店家只管做、平台只管卖、小哥只管送、订餐者吃完就往垃圾桶里扔,最后外卖垃圾就成为了社会的负担。这显然不符合“谁污染,谁治理”的环境保护基本原则。要从根本上解决外卖垃圾问题,就要让相应的责任主体切实担负起处理外卖垃圾的责任。

    要尽快推动美团外卖、中国烹饪协会、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与数十家餐饮外卖品牌共同发起的《绿色外卖行业公约(绿色十条)》真正落到实处,让快餐业使用绿色餐具成为常态。从源头治理的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塑料餐盒的生产者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这可以通过征收环境污染税的形式来实现。

当然,相关职能部门也要适时制定外卖餐盒标准。中国贸促会商业分会和百度外卖共同起草的《外卖配送服务规范》团体标准9月1日将正式实施,但这一规范并不具有强制性,也没有将外卖餐盒标准列入其中。在充分总结实践经验、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这一规范今后有必要上升到法规乃至更高层面,并且需要将外卖餐盒标准予以明确,使绿色餐具成为外卖的标配,而不是可选项。这样的话,外卖是否环保就有了具体的监管标准。不然,即便将来明确了由谁来监管,监管也无处发力。只有标准明确了,这些问题才能迎刃而解,外卖也就不能只图“一时之快”了。

(编辑自新华网《外卖垃圾应“谁污染,谁治理”》)

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表一数据可知,2016Q4的交易规模是全年中最高的,2016Q1的交易规模虽然是全年最低的,但应该要高于2015Q4。

B. 表一数据显示,近年来互联网餐饮外卖业发展迅速,市场交易规模上升空间大,2017Q1较2016Q1交易规模实现了翻番。

C. 从表二可知,女性在线外卖订单2017Q1占比较2016Q4高了4%,并且超越男性成为网络外卖市场的主力。

D. 从表二数据中可知,2016Q4和2017Q1男女在线外卖订单客单价均整体提升,女性在线外卖客单价均高出男性在线外卖客单价。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几年,网络外卖餐饮因受到年轻一族的喜爱而出现快捷、实惠、新潮等特点,使其在外卖行业中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

B. 用于外卖的PPS材质餐盒因具有无毒害、耐高温、重量较轻等特点而被餐饮企业广泛使用,但其不易降解的特性却被餐饮企业忽视。

C. 网络外卖给用餐者提供了诸多便利,但在这些便利的背后,外卖垃圾“围城”的现象日趋严重。

D. 大多数塑料餐盒是可以回收的,只要我们消费者不再将塑料垃圾与餐厨垃圾“混搭”,就可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3.材料四就有效解决外卖垃圾“围城”问题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1.A 2.C 3.①分清责任主体,让相应的责任主体切实担负起处理外卖垃圾的责任。②从源头治理抓起,对生产者和外卖平台应制定相应的政策与措施,③相关职能部门要适时制定外卖餐盒标准,并监管到位。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是“对材料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中材料一的内容的筛选和概括。此类题一般是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材料一主要是图表,所以本题考查学生图表转换能力。A项,“但应该要高于2015Q4”错,应是低于2015Q4,由图表中环比增长为负可知。故选A。 2.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是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关于文章的内容注意找到选项对应的语段进行对读,发现其中的细微差别,关于手法首先看手法概括的是否得当,然后看分析的是否合理;A项,“网络外卖餐饮因受到年轻一族的喜爱而出现快捷、实惠、新潮等特点”与原文不相符,原文说“随着外卖行业的迅速发展,网络外卖餐饮以其快捷、实惠、新潮等特点得到年轻一族的喜爱,市场潜力巨大”;B项,“但其不易降解的特性却被餐饮业忽视”分析错误,从原文“他们使用型料餐盒也是无奈之举”可以看出餐饮企业并非忽视不易降解的特性;D项,“只要……就可……”说法错误,从原文可知回收价值不高才是主要原因。故选C。 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的概括的题目,考核信息筛选能力,答题的关键是找准区位,然后提取关键词语组词联句分条作答,如此题已明确答题的区位是材料四,可根据材料中的“要从根本上解决外卖垃圾问题,就要让相应的责任主体切实担负起处理外卖垃圾的责任”概括出“分清责任主体,让相应的责任主体切实担负起处理外卖垃圾的责任”。从“要尽快推动美团外卖、中国烹饪协会、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与数十家餐饮外卖品牌共同发起的《绿色外卖行业公约(绿色十条)》真正落到实处,让快餐业使用绿色餐具成为常态”“从源头治理的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塑料餐盒的生产者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这可以通过征收环境污染税的形式来实现”概括出“从源头治理抓起,对生产者和外卖平台应制定相应的政策与措施”。从“相关职能部门也要适时制定外卖餐盒标准”“中国贸促会商业分会和百度外卖共同起草的《外卖配送服务规范》团体标准9月1日将正式实施,但这一规范并不具有强制性,也没有将外卖餐盒标准列入其中”“这一规范今后有必要上升到法规乃至更高层面,并且需要将外卖餐盒标准予以明确,使绿色餐具成为外卖的标配,而不是可选项”概括出“关职能部门要适时制定外卖餐盒标准,并监管到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只惊天动地的虫子

迟子建

    ①我对虫子是不陌生的。小时候在菜园和森林中,见过形形色色的虫子。绿色的软绵绵的喜欢吊在杨树枝上的毛毛虫,爱在菜园中飞来飞去的有着漂亮外壳的花大姐,以及在树缝中养尊处优的肥美的白色虫子,都曾带给我许多的乐趣。我曾用树枝挑着绿色的毛毛虫去吓唬比我年幼的小孩子;曾经在菜园中捉了花大姐将它放到透明的玻璃瓶中,看它金红色夹杂着黑色线条的光亮的“外衣”;曾经抠过树缝中的虫子,将它投到火里,品尝它的滋味——想着啄木鸟喜欢吃的东西,一定甘美异常。至于在路上和田匍匐着的蚂蚁,我对它们更是无所顾忌,想踩死一只就踩死一只,仿佛虫子是大自然中最低贱的生灵,践踏它们是天经地义的。

   ②成年之后,我不拿虫子恶作剧了,这并不是因为它们有特别的怜惜之情。而是由于逐渐地把它们给淡忘了。这时候我注意的是飞鸟,是流云,是高耸入云百年老树,是湖泊中的野雁,是森林里的白雪地上奔逃的兔子。虫子就像尘埃一样,被这些事物给深深地掩埋了。

   ③然而去年的春节,我却被一只虫子给深深地震撼了。这一年来,我从来没有忘记过它,它就像一盏灯,在我心情最灰暗的时刻,送来一缕明媚的光。如今我写着以上的文字,想要描述它时,又仿佛看见了它那矫健身的影——虽然说它是那般的小;又仿佛听见了它被摔下来时那山呼海啸般的声音——虽然说根本就没有什么声音出现。

   ④去年在故乡,正月初一,我从弟弟家过完除夕回到自己的家。推开家门,见陈设还是过去的陈设,杜鹃依然如往日一样怒放着,而窗外的雪山几草滩也一如既往地沐浴着冬日清冷的阳光,这物是人非的场景让我觉得分外的苍凉。我孤独地站在屋子的窗前,久久不肯离开。我想让目光与那些流云做伴,因为它们行踪飘忽,时有时无,与我迷离的心态正吻合。

   ⑤后来是一个电话让我把目光又转向室内。接过电话,我给供奉在厅堂的菩萨上了三炷香,然后席地而坐,闻着檀香的幽香,茫然地看着光亮的乳黄色的地板。地板干干净净的,看不到杂物和灰尘。突然,我的视野中出现了一个小黑点,开始我以为那是我穿的黑毛衣散落的绒球碎屑,可是,这小黑点渐渐地朝佛龛这侧移动着,我意识到它可能是只虫子。

   ⑥它果然就是一只虫子!我不知道它从哪里来,它比蚂蚁还要小,通体的黑色,形似乌龟,有很多细密的触角,背上有个锅盖形状的黑壳,漆黑漆黑的。它爬起来姿态万千,一会横着走,一会竖着走,好像这地板是它的舞台,它在上面跳着多姿多彩的舞。当它快行进到佛龛的时候,它停住了脚步,似乎是闻到了奇异的香气,显得格外的好奇。它这一停,仿佛是一个指挥着千军万马的将军在酝酿着什么重大决策。果然,它再次再行时就不那么恣意妄为了,它一往无前地朝着佛龛进军,转眼之间,已经是兵临城下,巍然站在了佛龛与地板的交界上。我以为它就此收兵了,谁料它只是在交界处略微停了停,就朝高高的佛龛爬去。在平面上爬行,它是那么的得心应手,而朝着呈直角的佛龛爬,它的整个身子悬在空中,而且佛龛油着光亮的暗红的油漆,不利于它攀登,它刚一上去,就栽了个跟斗。它最初的那一跌,让我暗笑了一声,想着它尝到苦头后一定会掉转身子离子。然而它摆正身子后,又一次向着佛龛攀登。这回它比上次爬得高些,所以跌下时就比第一次要重,它在地板上四脚朝天地挣乱了一番,才使自己翻过身来。我以为它会接受教训,掉头而去了,谁料它重整旗鼓后选择的又是攀登!佛龛上的香燃烧了一半,在它的香气下,一只无名的黑壳虫子一次一次地继续它认定的旅程。它不屈不挠地爬,又循环往复地被摔下来;可是它不惧疼痛,依然为它的目标而奋斗着。有一回,它已经爬了两尺来高了,可最终还是摔下来。它在地板上打滚,好久也翻不过身来;它的触角乱抖着,像被狂风吹拂的野草。我便伸出一根手指,轻轻地帮它翻过身来,并且把它推到离佛龛远些的地方。它看上去很愤怒,因为它被推到新地方后,是一路疾行又朝佛龛处走来。这次我的耳朵出现了幻觉,我分明听见了万马奔腾的声音,听见了嘹亮的号角;我看见了一个伟大的战士,一个身子小小却背负着伟大梦想的英雄。它又朝佛龛爬上去了,也许是体力耗尽的缘故,它爬得还没有先前高了,很快又摔了下来。我不敢再看这只虫子;比之它的顽强,我觉得惭愧。当它踉踉跄跄地又朝佛龛爬去的时候,我离开了厅堂。我想上天对我不薄,让我在一瞬间看到了最壮丽的诗史。

    ⑦几天之后,我在佛龛下的角落里发现了一只死去的虫子。它是黑亮的,看上去很瘦小,我不知它是不是我看到的那只虫子。它的触角残破不堪,但它的背上的黑壳,却依然那么的明亮。在单调而贫乏的白色天光下,这闪烁的黑色就是光明!

                                             (2014年3月2日《文汇报·笔会》)

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六段开头写小虫子“爬起来姿态万千”,“跳着多姿多彩的舞蹈”,突出了它在地面上的爬行是“那么地得心应手”,与后来向着“呈直角的佛龛爬”时的艰难情形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为下文对小虫子的赞美作了铺垫。

B. 在进军佛龛的过程中,这只小虫子不断地受挫,文章前后多次写到了它从高处栽下来的情景;尤其是爬得最高的那一次,它摔得特别重,“在地板上打滚,好久也翻不过来”。作者这样细致描写,意在突出小虫子知难而进,屡败屡战的顽强品质。

C. 小虫子受了香气的吸引努力地试图爬上佛龛,这几乎是昆虫的本能行为,在我眼里却成了“背负着伟大梦想的英雄”在“为它的目标而奋斗”的高尚行为;这小虫子也成了“一个伟大的战士”甚至是“一个指挥着千军万马的将军”:这真切地传达出了作者内心的崇敬之情。

D. 最后,这只虫子死在佛龛下的角落里,触角已残破不堪,可是,在这“心情最灰暗的时刻”,当我凝神着它“依然那么明亮”的黑壳,仿佛看到了一盏灯,为我的心“送来一缕明媚的光”,让我精神为之一振。

2.文章第六段中两次出现了“我以为”这一短语,试结合所在语境谈谈它们在表达上的共同点及作用。

3.文章第三段作者写道,“我却被一只虫子给深深地震撼了”。可以说,这只黑色的虫子引起了我多方面的思索。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隋废九品中正,设进士、明经二科取士。唐承隋制,并增设明法、明字、明算诸科,而以进士、明经二科为主。进士科重文辞,明经科重经术。唐高宗、武则天以后,进士科最为社会所重,参加进士科考试被认为是致身通显的重要途径。进士科以考诗赋为主,此外还考时务策等。

唐代取士由地方举送中央考试,称为乡贡。被举送应试的人通称为举人。唐人常说“举进士”,例如韩愈《讳辩》说“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意思是应举参加进士科的考试,这种人在唐代就称为进士。韩愈《送孟秀才序》说“京师之进士以千数,其人靡所不有”,就是指当时应举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说的。唐初设有秀才科,不久即废,但是唐人后来仍通称应进士科考试的人为秀才。

唐代中央主持科举考试的机关是礼部,考官通常由礼部侍郎担任,称为知贡举。唐人进士及第第一名称为状头或状元。同榜的人在长安慈恩寺雁塔题名,称为题名会。宴会于曲江边的亭子内,称为曲江会。又遍游名园,以同榜少年二人为“探花使”,探采名花。唐人进士及第后尚未授官称为前进士,还要参加吏部“博学宏词”或“拔萃”的考选,取中后才授予官职。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说,柳宗元“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其后以博学宏辞,授集贤殿正字”。白居易进士及第后,因为取中“拔萃”,所以授秘书省校书郎。韩愈虽然进士及第,但是由于应吏部考选未中,未能得官。为此,韩愈以“前乡贡进士”的名义三次上书宰相求仕。

以上所说的进士、明经等科通常每年都举行考试。此外唐代还有所谓制举,这是由皇帝特诏举行的考试,据说是要选拔特殊的人才。无论取中进士、明经等科与否,都可以应制举。考期不固定,科目由皇帝临时决定,有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文辞秀逸科,风雅古调科等等,前后达百十种。这些称为制科。唐代博学宏词科本来也是制科,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以后改为吏部选人的科目,每年举行考试。宋代制举恢复博学宏词科。

宋代最初也以进士、明经等科取士。宋神宗时王安石建议废明经等科,只保留进士科。进士科不考诗赋而改试经义,此外仍考论策(后来也间或兼考诗赋)。礼部考试合格后,再由皇帝殿试复审,然后分五甲(五等)放榜,授予官职。

(选自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唐代,科举进一步发展,进士、明经、明法、明字、明算、诸科都先后成为取士科目。

B. 隋代以前,统治者曾创设九品中正制品评人才,选人授官,至隋代设进士、明经二科,以科举取士代替。

C. 唐代进士科考查诗赋和时务策,宋代保留了策论,诗赋只是间或入选的兼考科目。

D. 从隋唐至宋,科举考试科目屡有变化,但进士一科始终得到保留,而且在各代都一直最受重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代称进士及第后尚未授官者为“前进士”,《送孟秀才序》中的陈述表明,当时进士及第者甚众。

B. 唐代经地方举送到中央参加考试的人称为“举人”,其中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也通称为“秀才”。

C. 柳宗元、白居易因分别取中“博学宏词”和“拔萃”而授官,而韩愈虽同样进士及第,却在这种吏部的考选中失利。

D. 进士及第第一名在唐代称为“状头”或“状元”,后世科举中的“秀才”“探花”等称谓也可能与唐代有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博学宏词科在唐代本是制举科目,后来改作吏部考选科目,宋代又在制举中恢复,可见唐宋制举也在发生演变。

B. 制举是唐代科举考试的组成部分,但从考期和考试科目不固定等特点看,只能算是进士、明经等常科考试的补充。

C. 隋唐至宋,科举考试的资格、科目、内容和及第后的授官制度等在继承中变化,这应与各朝代的时代需要和人才观念有关。

D. 地方举送,礼部考试,至宋代又增加皇帝主持的殿试,科举制度得以完善,跟后来的明清科举已无任何区别。

 

查看答案

书籍,正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读书的过程,是汲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增长智慧的过程。因为读书,我们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因为读书,我们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请以“读书的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有细节,有描写。

 

查看答案

“孝”是中华传统美德中的重要内容。《论语》中有关“孝”的言论有很多,如:“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不要违背父母的意愿)”“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等。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孝”的内涵有着更加多元化的阐释。

请以“说‘孝’”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对“孝”的理解。

要求:结合现实生活,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查看答案

微写作

文学评论中有“性格即命运”的说法,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请从《红楼梦》《呐喊》《四世同堂》《老人与海》中任选一个人物,谈谈你的理解。要求观点明确,结合作品内容,自圆其说,不少于15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