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夜到扬州席上作① 苏轼 尊酒②何人怀李...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夜到扬州席上作

苏轼

尊酒何人怀李白,草堂遥指江东。珠帘十里卷香风。花开又花谢,离恨几千重。

轻舸渡江连夜到,一时惊笑衰容。语音犹自带吴侬。夜阑对酒处,依旧梦魂中。

【注】①苏轼因与掌权者政见不合,出京任杭州太守,后被召回朝廷,赴京途中过扬州,友人设宴,此词作于席上。②出自杜甫《春日忆李白》中的句子“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③江东:杜甫在成都时,李白正放浪江东。④出自杜牧诗句“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起首两句用典,含蓄地抒发了词人对友人的思念,奠定了愉悦的感情基调。

B. 上阕中的“李白”“江东”是词人自喻,而“草堂”是他喻,是指扬州席上的主人。

C. “珠帘”句化用杜牧的诗句“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巧妙点出扬州的繁华。

D. “花开又花谢”象征时光流逝,突出离别之久;“几千重”夸说离恨之深,化抽象为具体。

E. 全词叙写了相忆、相聚、叙旧等丰富的内容,几处化用前人的诗语,感情深婉真挚。

2.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1.AB 2.①表达了词人在扬州席上与友人相逢时惊喜交加的感情;②抒发了词人宦海沉浮的悲苦,前途未卜的忐忑心情。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A项,“起首两句用典,……奠定了愉悦的感情基调”不准确,从词中来看,“尊酒何人怀李白,草堂遥指江东”,词人运用杜甫怀念李白的典故,抒写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故应该是奠定了悲喜交集的感情基调。B项,“‘李白’‘江东’是词人自喻,而‘草堂’是他喻,是指扬州席上的主人”错误,从词中来看,“草堂”是词人自喻,“李白”“江东”是他喻,指词人好友。 2.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学生“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轻舸渡江连夜到”,承上“珠帘十里卷香风”句,点出题目“夜到扬州”。词人是从江南京口渡江而来的,所以才如此便捷。“一时惊笑衰容”,紧承前句,写出了与友人意外相逢时惊喜参半的复杂感情。词人当年已56岁,又久历宦海沉浮,天涯游宦,说是“衰容”,是极为吻合的。彼此倾谈时,词人还发现,对方“语音犹自带吴依”。结尾二句写“席上”的情事:“夜阑对酒处,依旧梦魂中。”这里化用杜甫写乱离中与亲人偶然重聚时深微感情的名句——“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来表现这次重逢时的迷惘心态,从而深化了与老友间的交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马永,字天锡,迁安人。生而魁岸,骁果有谋。习兵法,好《左氏春秋》。嗣世职为金吾左卫指挥使。守备遵化,寇入马兰峪,参将陈乾被,擢永代。镇守蓟州。尽汰诸营老弱,听其农贾,取备直给健卒,由是永所将独雄于诸镇。武宗至喜峰口,欲出塞,永叩马谏。帝注视久之,笑而止。中路擦崖当敌冲,无城堡,耕牧者辄被掠。永令人持一月粮,营崖表,版筑其内。城廨如期立,乃迁军守之。录功,进署都督同知。

永上书为陆完请恤典,且乞宥议礼获罪诸臣。帝大怒,夺永官。巡按御史丘养浩言:“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已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永徒感国士知,欲救区区之报。祈曲赐优容,俾还镇。”永竟废不用。永杜门读书,清约如寒士。久之,用荐佥书南京前府。

辽东兵变。中官王永战败,辽东自军变后,首恶虽诛,漏纲者众。悍卒无所惮,结党叫呼,动怀不逞。广宁卒佟伏、张鉴等乘旱饥,倡众为乱,诸营军惮永无应者。伏等登谯楼,鸣鼓大噪,永率家众仰攻。千户张斌被杀,永战益力,尽歼之。

永畜士百余人,皆西北健儿,骁勇敢战。辽东变初定,帝问将于李时。时荐永,且曰:“其家众足用也。”帝曰:“将须文武兼,宁专恃勇乎?”时曰:“辽土新定,须有威力者镇之。”至是,竟得其力。都御史王廷相言:“永善用兵,且廉洁,宜仍用之苏镇,作京师籓屏。”未及调,卒。辽人为罢市。丧过蓟州,州人亦洒泣。两镇并立

永为将,厚抚间谍,得敌人情伪,故咸辄胜。雅知人,所拔卒校,后多至大帅。尚书郑晓称永与梁震有古良将风。

(选自《明史马永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

B. 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

C. 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

D. 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左氏春秋》,又称为《左传》,编年史著作,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

B. 劾,弹劾,指皇帝裁定官吏的过失或罪行。与现代西方社会的“弹劾”的含义不同。

C. 中官,指宦官。君主时代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

D. 祠,文中指祠堂,祠堂可以指社会公众或某个阶层为共同祭祀某个人而修建的房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马永治军有方,足智多谋。他淘汰军中老弱者,扶持健壮者,所带部队称雄各军镇;他面对特殊地理位置,采取针对性防御措施,立下功劳。

B. 马永敢于进谏,善于用人。他劝谏皇帝不要出塞,被皇帝接受;他替陆完说话触怒皇帝;他善于识人,所提拔的人后来大多有出息。

C. 马永拥有威力,奋力平叛。辽东兵变被平定后,形势复杂,佟伏等人趁机作乱,军队因害怕马永而无人响应,马永率家兵平定叛乱。

D. 马永文武兼备,被人称赞。他养了一百多个西北勇士,李时认为他文武兼备,有威力,应镇守辽地;王廷认为他善于用兵,而且廉洁,应重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永徒感国士知,欲效区区之报。祈曲赐优容,俾还镇。

(2)永为将,厚抚间谍,得敌人情伪,故战辄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无人机开始在民用市场起步,其中农林植保和电力能源巡检这两个领域在目前已表现出较为迫切的需求趋势,且具备较为可观的市场规模前景,而考虑到无人机现阶段的技术已大可满足,故预计供需的契合度较高。在其他相对小众的民用领域方面,无人机凭借其优势,预计也将会在消防救灾、公安系统、国土测绘、气象环保监测、包裹派送等方面一展身手。

材料二:

 

(选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

在无人机“黑飞”愈发猖獗的今天,及时出台法律和强有力的措施,确保航空安全刻不容缓。

要有效禁止“黑飞”,就必须通过法律明确划定界限,怎样使用无人机才算合理合法地“白飞”?许多购买无人机的朋友,可能既不清楚如何申请证照,又不太明白哪些地方是禁区,对于“黑飞”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也缺乏认识。一些无人机使用者只是觉得机场周边空旷,因此到机场附近放飞无人机。自己觉得无人机距离机场尚有距离,却不知不觉进入了航道,给航行安全带来威胁。因此,法律需要明确划定边界,证照谁来管理,哪些地方可以放心使用无人机。

绑住无人机任性的翅膀,离不开技术创新。例如,技术手段已经证明“电子围栏”可以有效避免无人机越界。又例如,一些企业对于售出的每一架无人机都能在云端实时监控。假若企业和监管部门在技术层面肯于投入,无人机越界“黑飞”的现象就会得到整治。

杜绝无人机“黑飞”,要采取疏堵结合的措施,最重要的是要提高无人机购买者和使用者的安全和法律意识。有人建议,要采用发达国家的经验,在每一台无人机的产品说明中都做出明确警示并引导用户到监管部门网站了解相关法律和禁飞区域。无论怎样,只有唤醒每位无人机使用者的法律意识,才有可能最大限度避免悲剧发生。

                                       (选自王健《作为“双刃剑”的无人机》)

材料四:

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2017年6月1日起,已经或正准备购买无人机的用户需要注意,如果您的无人机起飞重量在250克(含)以上,就必须根据民航局发布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名制登记管理规定》进行实名登记注册。8月31日后如果仍未注册,其行为将被视为非法,无人机的使用也将受影响。

民用无人机的登记注册制度是国际上普遍采取的一种管理方式,是无人机管理的基础。5月18日,民航局已完成民用无人机登记注册系统的开发并上线运行。

2017年以来,无人机“黑飞”威胁民航安全事件频发。据民航局方面介绍,仅今年1月中旬至2月中旬,就发生12起无人机违法违规运行威胁民航安全事件,其中7起造成航班调整、避让、备降、延误。

6月12日晚,重庆机场遭遇无人机干扰,持续近4个小时,造成重庆机场40余个航班备降,60余个航班取消,140余个航班延误,上万旅客出行受到影响。

材料五:

 

【注】无人机自主控制等级是衡量无人机技术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 近年来,我国无人机在民用市场中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农林植保和电力能源巡检这两个领域,市场前景乐观。

B. 因为无人机有优势,所以在消防救灾、公安系统、国土测绘、气象环保监测、包裹派送等领域也产生了大量需求。

C. 我国无人机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国家的支持和任务带动是推力,进入“十三五”后,中高端无人机技术将取得重大突破。

D. 无人机“黑飞”发生的原因较为复杂,有些人对相关情况不了解,一些人根据常识判断使用区域,这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A. 2014年民间资本大量涌人无人机市场,使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达到饱和状态,是因为我国无人机研发发展迅速,成果显著。

B. 材料五中的图表,将中国和美国的无人机自主控制等级发展趋势进行对比,直观地反映出两国在无人机某些性能上的差距。

C. 美国的无人机性能发展总体上比中国快,但是中国的无人机性能也在逐渐提高,从发展趋势看,两国的差距逐渐缩小。

D. 材料四中第一段为新闻导语,而第二段至第四段是新闻背景,这个背景是为了说明当前无人机“黑飞”猖獗。

E. 材料三和材料四都涉及了无人机安全的问题,但报道的角度不同,材料三侧重时事评论,材料四侧重消息报道。

3.怎样使“无人机”安全飞行?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新梅花岭记

鲍昌

“骑鹤下扬州”的梦终于实现了。友人相伴,游了纤秀的瘦西湖,登了开敞的平山堂,闻了个园的桂香,掬了何园的池水;傻里傻气的,我还要寻觅当年的二十四桥以及杜牧才子咏唱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幻想有多少娉娉袅袅的女儿卷起珠帘呢!却归于子虚。再加之停留的时日太短,真令人有王渔洋“衣香人影太匆匆”之感,憾哉!

游踪所及,发现现实的扬州与我想象的有差距。原来我的脑子里盛满了绿杨明月,玉树琼花;隋炀帝的楼船箫鼓,仿佛还隐约地在耳边回响。谁知现在拓宽了几条马路,修建起若干洋楼,有的中不中,西不西,恰似女儿家衣霓裳而裤牛仔,令人大无可奈何也。最有趣者,刚听了段评书,立即被高分贝的迪斯科音乐震得差点休克;刚在中午品尝了鲥鱼,又在晚间大啖西点。于是我不再去想扬雄的《扬州箴》,也不再去想姜夔的《扬州慢》。我觉得,扬州变了,变得难以识认。它的古都风韵,一如真正的《广陵散》琴曲,似乎永远失传了。

扬州给我以深刻印象者,惟史可法祠墓乎。史可法为明末抗清英雄,原为南明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故又称史阁部。1645年,清豫亲王多铎率军南下,史可法自请督师,死守扬州。城破被执,大骂多铎而英勇就义。尸骸不可得,其义子葬其衣冠于广储门外梅花岭上。而清兵遂大肆屠杀十天,是为“扬州十日”。首恶者,即豫亲王多铎也。我奇怪近日来播映的电视剧《荒唐王爷》,精心美化了多铎这一血污满身的刽子手,其事要比“荒唐王爷”还要荒唐了。

我自信不是狭隘民族主义者,深知今日之中华民族,系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各民族间的历史纷争,大都可以不再计较。但是,征伐守卫之间,总还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若夫“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征伐者杀得血流飘杵,无辜者,靡有孑遗,善恶在其中是分明的。固然,史可法并非完人,多铎亦未全泯人性,只是扬州之役,一为英雄,一为屠夫,则是不容争辩的。

今史可法祠墓在扬州博物馆内,祠墓相连,均南向。墓门内为飨堂,堂前有银杏二,绿影拂墙,极是幽静。坟之四周杂植松柏,院墙外即梅花岭土阜。岭后有遗墨厅,厅内壁上嵌有史公遗书石刻。祠墓东南,尚有桂花厅、牡丹阁、芍药亭等,这岂是后人以国色天香,恒为史公馨祝耶?

祠墓内楹联甚夥,多名作。如严保庸联:“生自有来文信国,死而后已武乡侯。”吴大激联:“何处吊公魂?看十里平山,空余蔓草;到来怜我晚,只二分明月,曾照梅花。”朱武章联:“时局类残棋,杨柳城边悬落日;衣冠一坏土,梅花冷艳伴孤忠。”均有血有泪,凄恻感人。

史可法殉国百年后,清初学者全祖望有《梅花岭记》之作,备言史可法“其气浩然,常留天地之间”。我为之感,为之动,亦苦吟良久,成一联以献史公,并草此《新梅花岭记》。其联语云:

无力挽狂澜,忠魂一逝,泪遮去二分明月;

有情萦土阜,雄魄长存,血溅开万树梅花。

(选自《鲍昌散文》,有删改)

【注】《梅花岭记》是清代文学家、史学家全祖望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追叙史可法在扬州抗清牺牲的经过以及他的牺牲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热烈地歌颂了史可法慷慨死难的精神。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恰似女儿家衣霓裳而裤牛仔”这一句以俏皮之语嘲讽扬州新建洋楼的不合宜,表达了作者对这类建筑风格的反感。

B. 文章联想到《荒唐王爷》对多铎的美化,为引出下文“英雄”“屠夫”之议和对史公忠义的礼赞作铺垫,使文意更深入一层。

C. 清代全祖望在史可法殉国百年后写了《梅花岭记》,作者有感于史公,写下了《新梅花岭记》,末尾拟一联卒章显志。

D. 本文借古讽今,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语言典雅、精炼,突出了要坚守正义这一主旨。

2.文中记史可法祠墓,引用别人写的多副对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本文题为“新梅花岭记”,文章前两段却叙述游扬州的见闻感受,作者这样处理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从行文构思、情感表达两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小题。

寓哲于画,自古而然。高士明在《山水的危机》一文中将山水提高到世界观的高度,应引起艺术界的思考。宗炳“澄怀观道”“含道映物”,董其昌“以禅喻画”,都在试图以山水画这一艺术载体表达一己之情感,社会之文明,自然之运化。“道”就是自然界的总规律,山水画触及这里,自然就离不开哲学了。山水画要适应时代发展并与古人拉开距离,这就是一个突破口。。

艺术与哲学的巧妙结合,可使山水画折射出崇高精神之奥义,最大限度地包含反映人类智慧所能认知的深刻哲理,使人的精神世界得以升华,审美范畴获得拓展,比一般的惯常思维的山水图式具有更深、更高的文化意义。当然这不是轻而易举的,结合得不好,会使绘画流于对哲学意念的简单的标签式诠释,从而伤害到绘画本体的审美价值。要通过视觉形象来联系哲学思维,传导一定的精神特质,不是强加给观众一堆不知所云的干巴巴的哲学概念。艺术性与精神性的关系,必然是最大限度地相反相成,二者互相矛盾又互相包容,这是达成视觉与精神圆融关系的关键。

相反相成的概念,是指事物双方是可以互化互生的,在矛盾双方运动到极端状态,互相互生的关系才会发生,艺术上的大美才会出现。比如著名画家黄宾虹画山水画“干裂秋风、润含春雨”就是典型例子。古人说“执其两端而用中”,矛盾的一方不是尽想着消灭对方。为什么讲和谐社会?要让对方存在,要化相反之力为促进之力。艺术的相反之力,是促进艺术之力,艺术的高层次和谐是靠相反的两极——艺术和精神,在激烈的矛盾运动中达成的一种平衡状态。

艺术与哲学合观的艺术实践从“问天、问史、问我”入手。问天,问天地造化,问宇宙玄机,探究了解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了解山川、宇宙的发展状态和变化规律。问史,问古问今,问人文世事,更迭变迁、继承发展。问我,即清浊排污,澄怀静虑,以利明志。这种内省的自我观照是为了把握一己之个性,明了自己的性格、精神、情绪等艺术特质,从而在艺术实践中顺应之、强化之、发扬之。问,是思考的过程,学习前人要问,但问不仅于此,还可以是疑问、质问,乃至否定。所以,学问——反问——疑问,是进行形而上思维的一般过程,从恭问老师前人是怎么做的,到以自己的眼光反问为什么这么做,到对一切事物的疑问,有肯定,有否定,哲学思维的形成和个人独立思考的价值就体现其中。

将艺术思想落实到艺术实践中,这个个过程非常苦。我常说自己“又笨又慢”“蜗行有痕”“十年一剑”,就是强调再高明的理念都得靠艰苦的实践去落实。

(摘编自贾又福《艺术与哲学合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士明在《山水的危机》一文里提出了值得艺术界思考的观点,他首次指出,山水不是单纯的山水,山水中蕴含着哲理。

B. 今天我们画家画的山水画如果不突破哲学,是难以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的,也难以超越古人山水画的艺术水平。

C. 将艺术和哲学结合的山水画,折射出崇高的精神意义,比一般的惯常思维的山水图式具有更深、更高的文化意义。

D. 艺术与哲学的结合,不是把一些不知在说什么的抽象的哲学概念强加给观众,而是通过视觉形象来传导一定的精神特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引用宗炳“澄怀观道”“含道映物”、董其吕“以禅喻画”的绘画特点,是为了论证古人用山水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个观点。

B. 文本引用句子“执其两端而用中”,是为了说明不要因艺术性而否定精神性,也不要因精神性而不讲艺术性,而要把握好两者的分寸。

C. 本文开头阐述艺术与哲学的关系,接着从艺术与哲学的结合、相反相成两个方面进行论证,然后阐述艺术与哲学结合的艺术实践问题。

D. 本文最后用自己在艺术实践中“十年一剑”等例子作为论据,论证将艺术思想落实到艺术实践中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宾虹的具有“干裂秋风、润含春雨”风格的山水画,表现出艺术上的大美,体现了艺术性与精神性相反相成、可以互化互生的辩证关系。

B. 如果山水画的艺术性与精神性达到了高层次的和谐,那么此时其艺术性和精神性是处在激烈矛盾运动中达成的一种平衡状态。

C. -个艺术家从“问天、问史、问我”人手,进行自我内省,把握自己的个性,明确白己的艺术特质,可以在艺术实践中顺应、强化、发扬这种艺术特质。

D. -个人的哲学思维是在“学问——反问——疑问”的过程中形成的,而个人独立思考的价值是在这个过程中进行质疑、否定而体现出来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成都将建造新的地标建筑,拟定高度为677米,该项目将超过此前建造的天津117大厦(596.5米)、武汉绿地中心(636米)、上海中心大厦(632米),成为中国第一高楼。消息发布后,引发各方热议。

支持者认为,建造第一高楼,可以打造靓丽的新地标、是一张精彩的城市名片,可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竞争力;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反对者认为:超高层建筑建造及后续维护运营成本极其高昂;超高层建筑多为玻璃幕墙设计, 会造成光污染;与城市自身的历史文化难以协调,失去鲜明的城市个性“千城一面”……

对于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样的观点、态度?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阐述自己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