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城市聆听 崔立 晚上。一个陌生来电,一个年轻男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城市聆听

崔立

晚上。一个陌生来电,一个年轻男人的声音:“哥——”

我愣了一下,说:“你哪位?”

“哥,你不认得我,我也不认得你。你能听我说说话吗?”

“好。”

“哥,我很孤单,也很寂寞,在这个城市,我没有朋友,你不知道,我是多么的无助。以前在老家,我总是在想,将来一定要来大城市赚大钱,闯出一番天地来。真正来到这里,才感觉到万分的不易……”

我静静地听他说,他接二连三的话语,似乎也不想让我插嘴发表什么意见。

“……哥,你知道吗?我刚来第一个月的时候,找不到工作,把家里带来的钱也都花完了。有一晚,我还睡在了街边石椅子上,有点冷,但睡着就不觉得冷了。我刚睡着,就被几个巡逻的警察给吵醒了,叫我别睡那里……”

“一切都会好的。”

“对。谢谢你,哥。”

又一个晚上。又一个陌生来电,“哥。”

我笑了,说:“你好啊。”

陌生男人想不到我那么客气,不好意思起来,说:“哥,没打扰你休息吧?”

“没事,你说吧。”

“哥,知道吗?在这个城市,我是迷路的人,找不到方向。我是一个工头老乡介绍来的,老乡说,大上海,遍地都是钱,只要弯弯腰,你就能把钱捡起来。可是,并不是这样的……”

我认真地听他说,屏住呼吸没有说话,我怕我的呼吸声影响了他讲话的气氛。

“……哥,我干了一个月,问老乡要钱,老乡说投资方还没给钱。干了三个月,再要,老乡说投资方资金周转不过来。干满半年,老乡竟然不见了。我们就问投资方要钱。投资方拿出签收单给我们看:原来老乡携款跑路了啊!我们一大帮子人就去投资方那里去吵、去闹。闹到后来,投资方只好再结工钱给我们。我们是不是有点不地道?”

“一切都会好的。”

“对。谢谢你,哥。”

多年之前,一个人站在街角的封闭式的电话亭前,落日的余晖照在他疲惫的身上,不时有路人不无鄙夷地从他身边走过。

他给家里打了个长途。

“你都习惯吗?工作累吗?想家了吗……”妈的问题像连珠炮一般。

“我很好,您放心吧,一切都很好……”他是想笑的,但笑不出来,寻了个理由,匆忙挂了电话。

电话挂了,他没有离开。他有倾诉的想法,许多无法和熟人去说的苦闷与难过。

他拨了一个陌生号码。一个女人的声音,说:“你找谁?”他说:“我是来这个城市打工的,我能和你说说话吗?”电话挂了。

在他拨了第七个陌生电话,是一个男人的声音。

他说:“我是来这个城市打工的,我能和你说说话吗?”

男人说:“可以呀。”

他说:“我来这个城市一个月,太苦了,你知道吗?蚊子特别多,第一晚我都没睡着。还有,这里养了一条大狗。那狗白天虽然是拴着的,可很吓人。见人吼两声,能把人给吓尿了。到了晚上,这狗就被放了出来,说是为了看家护院。我就不敢开门,天一黑关在屋里。和我一起上班的几个年轻人,他们住得近,晚上可以回家,我只能呆在这里。白天我们几个人去干活,去挖那大大的树穴。挖树穴我挖不动,一天勉强挖了一个。老板眼睛瞪我,很不满意。老板让我给树浇水,那长长的管子,那重重的机器,都是我从没干过的。浇过水,我身上脏兮兮的像是从河里捞出来的……”

他还说:“我想家了,我想过放弃,想过回家,但我又不能回家……”

“一切,都会好的。”

“对。谢谢你,”

电话挂了。他的心头却暖暖的,是倾诉过后的放松,还有别的什么。

那个人,是我。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个倾诉者刚来城市时花光了在家带来的钱,晚上“睡在了街边石椅子上”,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农民工在城市环境中的生存困境。

B. 第二个倾诉者在谈到老乡携款跑路后一大帮子人找投资方吵闹要来工钱时,说“我们是不是有点不地道”,表现了农民工无奈与善良。

C. 小说表现了三个农民工在城市打工的遭遇,他们的遭遇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工作压力巨大,以致于通过向陌生人诉说才得以缓释。

D. “我静静地听他说”“我认真地听他说”“一切都会好的”,这些情态描写和语言描写,充分表现了“我”对倾诉者的尊重和鼓励。

2.将小说的题目“城市聆听”改为“打工倾诉”好不好?请简要说明。

3.小说将“我”当年进城打工的遭遇放在了最后,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1.C 2.不好,(1)表意上,“城市聆听”已经暗含了“打工倾诉”的意思,若改为“打工倾诉”,却不一定意味着“城市聆听”。(2)人物上,小说重点表现了我由当年的“倾诉”者成为了现在的“聆听”者。(3)主题上,以“城市聆听”为题,更能彰显城市要关注农民工的工作、生存和精神诉求的主题。 3.(1)倒叙的叙述方式,使小说形成一定的起伏,避免了平铺直叙。(2)突出了每个人都需要心灵关爱,心灵关爱需要传递的主题。(3)先设疑,再释疑,产生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效果,加深读者印象。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C项, “他们的遭遇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工作压力巨大”不当。第一个农民工主要倾诉的是精神上的“孤单”,第二个农民工主要倾诉的自己工资被骗走的经历,是物质上压力;“我”当年倾诉的是生活环境之差和工作之苦,各有侧重。 2.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探究题,答案是不开放的。新旧标题相比较,就会发现,“聆听”强调的是“听”,“倾诉”强调的是“诉”,有听一定就有诉,有诉却不一定有人听。从表现人物的角度来看,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听”者,因此还是原标题好。从表达的主题来看,“城市聆听”表明城市对农民工的关心和关注,而“打工倾诉”则重点反映的是打工者的辛苦,相较而言原标题更能突出主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学校学生因病和老师请假回家治疗,治好后第一天上学私自上网吧玩游戏和他人争吵被打伤,班主任知道后认为该生有损学校声誉拒绝该生入班上课,家长因班主任拒绝该生入班上课找到学校,说班主任当天没有通知家长该生没到校上课才导致该生被打,要求学校给予班主任处分并包赔该生的治疗费用,一时弄得不可开交。

事情还在继续的争论之中,实际现在发生很多类似的“校闹”“医闹”事件,责任到底在谁,恐怕一时谁也难以说清楚。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根据鲁迅的同名小说《祝福》改编的电影《祝福》里有这样一幅画面——祥林嫂再次来到鲁镇时,见人就说逢人就讲“我真傻,真的……”,大家围拢着听。请你为这幅画面配上一段画外音,不得超过1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桥边的老人

海明威

一个戴着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帮着推动轮辐。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

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

“你从哪儿来?”我问他。“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对我解释。

“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的。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

“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撇下了。’’

我凝视着浮桥,眺望着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三角洲地区,寻思着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

“什么动物?’’我又问道。“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你只得撇下它们了?”我问。

“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

“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在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

“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76岁了。我已经走了12公里,再也走不动了。’’

“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的岔路上有卡车。”

“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巴塞罗那。”我告诉他。

“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你。”

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

“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

“你这样想吗?”

“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

“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鸽茏没锁上吧?”我问道。

“没有。”“那它们会飞出去的。”

“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他说。

“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本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                 

(选自人教版《小说阅读》选修教材)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这篇小说以战争为题材,展现了宏大的战争场面,情节跌宕起伏,语言质朴清新,反对战争的深刻主题得以体现。

B. 小说以“我”为全知视角,讲述了一个“现在进行时”的故事,“我”的出现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感,亲切感。

C. 老人多次说猫会照顾自己,经两次劝告始终没有挪动离开,意在表现他老迈唠叨、对外界反应麻木的精神状态。

D. 小说通过我与老人的对话表现人物心理,虽然没有一句情绪化的语言,但老人的内心之痛却细致入微的体现出来。

E. 我注视着最后几辆大车匆忙驶下河边的斜坡,暗示了我对老人命运的担心,也让读者推想出老人凶多吉少的未来。

2.小说中的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老人三次说“在照看动物”,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小说为什么以“桥边的老人”为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如梦令》,完成小题。

唐多令  咏柳

林黛玉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逑。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注释 :①“粉堕”、“香残”都指柳絮堕枝飘残,这两句暗含林黛玉的身世。②逑:伴侣。③缱绻:缠绵,缠绵,情好而难分。④忍淹留:怎忍心长久漂泊在外。

1.本诗是如何借柳絮展示自我形象的?

2.宝钗在看了这首词后说:“我想,柳絮原是一件轻薄的东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它说好了,才不落俗套。”于是写了一首《临江仙》,其中有“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之句是把这两句和林黛玉的《唐多令》中的“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比较一下。看两人分别了表达什么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翟守素,济州任城人。守素以父任为殿直,历汉、周,迁供奉官,领承天军使。乾德中,为引进副使,从王全斌伐蜀,以往来驰告军事为职。蜀平,擢判四方馆事。以两川余寇未殄,虑致骚动,再令守素入蜀经略诸郡,分兵以防遏之。

开宝中,会麟、府内属戎人争地不决,因致扰乱,命守素驰往抚喻。守素辨其曲直,戎人悦服。

开宝三年,命为剑南十州都巡检使,东上阁门使郭崇信副之。九年,吴越国王钱俶来朝,命守素护诸司供帐,迎劳郊外

太平兴国三年夏,河决荥阳,诏守素发郑之丁夫千五百人,与卒千人领护塞之。是秋,梅山洞蛮恃险叛命,诏遣守素率诸州屯兵往击之。值霖雨弥旬,弓弩解弛,不堪用,明日,将接战,守素一夕令削木为弩。及旦,贼奄至,交射之,贼遂败。乘胜逐北,尽平其巢穴。先是,数郡大吏、富人多与贼帅包汉阳交通,既而得其书讯数百封,守素并焚之,反侧以定。岁满,为西京巡检使。秦王廷美以事勒归私第,以守素权知河南府兼留守司事,属洛阳岁旱艰食,多盗,上忧之。守素既至,渐以宁息。

淳化中,夏帅赵保忠上言,其弟继迁诱戎人为寇,且求援师。诏守素率兵复屯夏州,未几,又徙石州,以老病上疏求归本郡,从之。三年,卒,年七十一。

守素逮事四朝绵历内职五十余年性谨慎宽仁容众所至有治绩。凡断大辟狱,虽罪状明白,仍遍询僚寀,佥同而后决;属吏有过不面折,必因公宴援往事之相类者言其获咎,以微警之。新进后生多至节帅,而守素久次不迁,殊无陨获意,时论以此多之。

(选自《宋史·翟守素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往来驰告军事为职                          往来:来回

B. 因致扰乱                                    扰乱:搅扰

C. 弓弩解弛,不堪用                            不堪:不能

D. 数郡大吏、富人多与贼帅包汉阳交通            交通:交往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守素逮/事四朝绵历内职/五十余年性谨慎宽仁/容众所至/有治绩

B. 守素逮事四朝/绵历内职五十余年/性谨慎/宽仁容众/所至有治绩

C. 守素逮/事四朝绵历内职/五十余年/性谨慎宽仁/容众所至/有治绩

D. 守素逮/事四朝绵历内职/五十余年性谨慎/宽仁容众/所至有治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翟守素得到重用:曾入蜀经略诸郡,做剑南十州都巡检使,奉命守塞黄河,率军平定梅山洞叛乱,率兵屯夏州等。

B. 翟守素办事讲究方法:戎人争地守素驰往抚喻,辨其曲直,戎人悦服;大吏、富人多与贼帅包汉阳交通,翟守素得其书讯数百封焚之。

C. 翟守素为官有政绩:秦王赵廷美因事被勒令回私第,洛阳岁旱艰食,多盗,担忧赵廷美乘机作乱,以守素权知河南府兼留守司事,守素既至,渐以宁息。

D. 翟守素淡泊名利,被人称赞:新提拔的晚辈官职多至节度使或元帅,而守素久次不迁,他一点不觉得失意,时论以此多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九年,吴越国王钱俶来朝,命守素护诸司供帐,迎劳郊外。

(2)属吏有过不面折,必因公宴援往事之相类者言其获咎,以微警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