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任何种群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都需要对周围的环境进...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任何种群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都需要对周围的环境进行监视和守望。羊群如此,牛群如此,一些野生动物的种群例如大雁等等也莫不如此。人类社会当然和动物的种群不能相提并论,但是同样也需要随时对周围的环境进行监视和守望。特别是在当今时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各种诱惑扑面而来,形形色色令人目不暇接,加上人类社会组织结构的极其复杂,其守望的内容就更为丰富。那么,我们作为时代的主宰者,该进行怎样的守望呢?

请以“守望”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情感,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

 

守望宁静 我渴望是一片空灵的草原,抬头是蓝蓝的天空,低头是青青的小草,没有城市的繁华与喧嚣。一切都很宁静,宁静得可听见牛儿啃草的声音;一切都很祥和,祥和得可以和白云一同漂移。没有争吵,没有压抑。在这里,天和地是一体,地和人是一体。在这里我甘愿是一颗小草,甚至是一枚沙粒。 每一个清晨,面对灿烂的阳光,感受到的只有苍白、吵闹和深深的厌倦,在辗转难眠的夜里,会感到呼吸困难,像一条被困于水底的鱼。我渴望清新、飘逸与宁静。 生活是现实的,因为你可以触摸到生活带来的伤痛,生活又是虚幻的,就像天空中的月亮,尽管凡尘中的力量难以企及,但只要开动智慧,坚守着这份宁静,拥有自己的一方静土,掬一捧水,月亮便会笑在你的掌心。 繁华如梦,生活只是一个感受和领悟的过程,我愿用心去抚摸自然,去坚守宁静,一个人享受着这片宁静,不需要太多的理解,只要一点感悟,一点共鸣,在宁静中,我们能够彼此了解,彼此安慰。 我渴望在一片空旷的草原上,我是一个放羊人,抬头是宝石般的天空,低头是绿绿的草儿,山丘上有点白色,是羊儿在安静的吃草。我在大草原上尽情的奔跑,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温馨。我吹着笛,祥和围绕着心灵。 愿像一群欢乐的小女孩,在宁静、寥廓的草原上挥舞着柔和的彩带,优美、安谧、舒适,与草原一体,坚守着这片宁静。在广阔而深厚的大自然中,感悟历史的沧桑,人生极美,感悟天人合一的诗意,获得生命的体味和精神的皈依。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是陶渊明对田园的向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王维独享山林清幽的感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常建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一幅幅充满诗意的图画,蕴含着温馨与欢畅。 因为坚守着这份宁静,便有了无限的向往,向往中充满着不尽的梦。无限的向往将成为召唤,无尽的思念将会在梦中实现。 当月光穿越过时空的隧道,当岁月悄悄逝去——我们守望宁静。 尘埃落定时,我们深情回望,我们悉心聆听——我们守望宁静。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话题作文题,《现代汉语词典》对“守望”的解释很简单:看守,嘹望。但这个词语的内涵很丰富,“守望”的对象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事物,一种具体的对象,也可以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以及这种情感的演绎与升华。所以在写作时,可以写守望一片天空、一缕阳光,守望旧时的朋友或是原来的自己,也可以写守望平凡、成熟、淳朴甚至是爱情,在守望中聚焦自己的情感和心灵,折射复杂的思念和牵挂,再现人生的喜怒哀乐等等。明确了“守望”的具体内容,进行怎样的“守望”也就有了着落,构思与立意也就有了基本方向。不是每一种“守望”都能圆满,不是每一种“守望”都能实现,但有了“守望”,生活才可能变得深刻,心灵才可能变得充实。写作中抓住了“守望”这个焦点,自然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参考立意: (1)表现环保主题,可写守望自然,守望一棵树,守望山川,等等。 (2)表现亲情主题,可写父母对儿女的守望,也可写儿女对父母的守望。 (3)表现文化传承主题,可写对某种传统工艺传承的守望等。 (4)表现对理想的执着,可写对某种理想与信念的坚持与守望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下面材料提供的信息,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字)

本报南宁2月26日电  日前从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了解到,该院在克隆兔研究上连续取得突破。继去年12月12日世界首批显微受精转fat-1基因兔在该校诞生后,今年1月14日又有2只转基因克隆兔诞生。近日这两批实验兔通过了转基因成分鉴定。这是广西大学继转基因克隆水牛成功之后,转基因动物技术在兔上取得的新突破。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植物不同于动物的地方就在于每种植物都具有全能性,整个植物体就是个松散的联合体,不像动物那样①________________。所以,即使植物失去了大多数组织后,②________________,所谓“枯木逢春”就是这个道理。理论上,只要有一个植物细胞存活,③________________,但这对环境条件要求非常高,必须让这个细胞在试管里慢慢分裂,直到可以分化出根茎叶。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一位母亲的“家庭教育观”。请你写一段话给这位母亲,得体地告诉她她所理解的“家庭教育”不正确。(不超过50字)

你问我是怎么对孩子实行教育的?我的做法是:花钱,上重点学校;请老师辅导;还有在晚上做作业的时候盯着他,别让他走神;做完作业给他检查;有时候还让他默写单词,辅导他写作文,给他出算术题;等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牧羊犬楞虎

许培龙

初春,一弯月牙儿像白色的镰刀悬在西边天际,大漠中的胡杨湾显得无比宁谧。

叮当叮当,胡杨林东端一阵杂乱的驼铃声刺破了空气。一峰骆驼在那里又蹦又跳。噗!一团东西由骆驼背上甩落到黄沙中。

腾格礼醉眼朦胧地从三十步开外的帐篷里钻出来,连跑带颠地到了骆驼跟前。这是他的坐骑——骟驼。“跳什么!”他的大巴掌“啪”地掴在骟驼身上。骟驼很快就不跳了。这时,腾格礼的弟弟别立格带着五六个弟兄从帐篷那边走过来。“大哥,出了什么事?”“没什么,这畜生贪吃树叶,缰绳套在了树上。你几个都回帐篷睡去吧,明天还要起早赶路。”腾格礼把骟驼牵回驼群中安顿好,回到帐篷内,他放倒身躯,重重地喷出几口酒气,加入了呼噜大作的行列。

这是一支皮货商驼队,此行八人,有十二峰骆驼。领头的是人称皮货王的腾格礼。他自幼随父南来北往地跑生意;习刀舞棍、踢打摔拿,样样精到;他耍霸王鞭更是出手快准狠。他曾凭这条鞭勇斗豹子,还曾一口气抽死过两条闯入羊圈的狼。

腾格礼每年这个时节都率皮货队南下。他们带足皮货和路上的吃用,由居延海旁出发,穿戈壁闯大漠,到大都城换取所需物品和金银珠宝。一个来回要长途跋涉一个多月。回程到家前最后一站就是胡杨湾。

清晨,十二峰骆驼离开胡杨湾。

背后不远处传来了牧羊犬楞虎的吠声。它六岁大,体型高大,皮毛黑油油,威风凛凛,十分有灵性,是腾格礼最宠爱的牧羊犬。“楞虎咋没跟上来?”腾格礼问。“它光叫唤,不肯跟咱们走,回去叫一叫它?”别立格征求道。“用不着,过一阵子,它肯定会追过来,咱们快赶路,早点儿跨过狼道。”大家都了解腾格礼着急赶路的心情。

腾格礼所言“狼道”在他们前方十多里处,是宽不足二里地、横贯东西二百多里的漠中戈壁地带。每年这个季节,这个地带便成了群狼由东向西大迁徙的必经之地。腾格礼认为驼队应及早跨过戈壁带,否则就会遭遇无法抵御的凶险。

天已放亮。楞虎的叫声越来越近。“看,追上来了吧。”腾格礼得意地向人们点划着。楞虎一直闯到腾格礼骑的骟驼前面,蹲在沙脊上不停地狂吠。“大哥,太奇怪了,它刚才不肯跟我们走,现在又挡路。”“真是怪,是不是……”弟兄们纷纷说。“要是耽误了赶路,我们统统都会死在狼道上。闪开!”腾格礼面冲楞虎,声音像闷雷。楞虎勾了脑袋顺在一旁。驼铃声又叮叮响在沙海上。

汪!楞虎一声短促的狂叫,一反常态发疯般地跳到骟驼尾后,一口叼住骟驼的一只后蹄。骟驼一惊,猛地一蹶子,腾格礼四仰八叉地摔在沙丘上。这真是奇耻大辱。二十多年来,他调教过许多调皮的牲口,这还是头一次从坐骑上跌下来。只见他满面酱红,忽地跃起,刷地抽出霸王鞭怒骂:“畜生!”嗖,鞭梢闪电般射向楞虎的额头,着鞭处登时绽开一寸多长的口子,现出白生生的骨头。楞虎嗷地一声叫,甩了甩额头上的血,发出悲戚的叫声向胡杨湾狂奔而去。

驼队越过狼道不久,人们回头望去,那一带尘头大起。这可不是在过黄羊,而是在过狼群。“真险哪!”人们惊叹。

天黑时分,驼队弟兄们已和家人团聚在暖烘烘的蒙古包里。忽然,别立格急如风火地闯入腾格礼的蒙古包。他哭丧着脸嚷:“大哥,到处找不到福褡裢!”闻言,腾格礼眼珠子瞪得如红皮子鸡蛋,脸上的肉剧烈地抽搐了几下问:“最后见到福褡裢是什么时间?”“昨天中午还在骟驼背上。”“这可坏了!”他们所说的福褡裢是腾格礼祖上传下来的一件用黑白棕三色线编织成的袋子,两面各绣有一个碗口大的棕色“福”字,福褡裢因此得名。几代人都用它来盛金银等贵重物品。这一回,里面装着卖皮货后一多半所得。“哎……”腾格礼凄惶地长叹一声。福褡裢丢了,楞虎也没有跟回来,他沮丧得脸都发了灰。

第二年,腾格礼又率队南下。

要到胡杨湾了。翻上沙梁,远远望去胡杨林东端有堆黑色的东西。走近了,腾格礼让骟驼停下来端详:是一只风干的狗!“哎呀,这不是楞虎吗?”腾格礼忙跳下驼背哈下腰细瞧:它伏着,头部冲着驼队来的方向。两只前爪环抱在脯下。“这条不知死活的狗,不跟上回家,死在这里干什么?”腾格礼愤然抬脚踢过去。扑地一声,狗皮被撩在一边,狗毛四处飞扬,散架的骨头白森森的。突然,腾格礼目射异彩,颤声惊叫:“好一个狗娘养的!”双手应声刷地向那堆白骨下面抢过去。“啊,福褡裢!”众人失声惊呼起来。

(选自《阳光》2008年第9期,有删改)

1.驼队弟兄们回到家才发现福褡裢丢了,小说前文有哪些暗示?

2.请简要分析小说为什么以“牧羊犬楞虎”为题。

3.牧羊犬的死有没有价值?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如知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寡人之于国也》)

(2)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劝学》)

(3)________________,而倔起阡陌之中。(《过秦论》)

(4)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______。(《蜀道难》)

(5)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6)寒衣处处催刀尺,__________________。(《秋兴八首》其一)

(7)______________,生长明妃尚有村。(《咏怀古迹》)

(8)夜深忽梦少年事,______________。(《琵琶行》)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