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根据下列语段的描述,请把后面的诗句分别填入语段中的空白处,做到前后语意一致。 流...

根据下列语段的描述,请把后面的诗句分别填入语段中的空白处,做到前后语意一致。

流浪天下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有的侘傺而归,以家自慰,“______”。有的春花秋月,流连光景,“______”。有的倦于奔竞,跳出名利场,远离是非地,“______”。有的素性恬淡,误触尘网,誓归田园,“______”。——但要达到这境界,至少得有几亩薄田,三间茅舍作退步,否则就只好寄人篱下,终老他乡。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②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③不如家池上,乐逸无忧患    ④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③ ④ ② ①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根据下列语段的描述,请把后面的诗句分别填入语段中的空白处,做到前后语意一致”。考生应分析横线前后的语意,然后再分析诗句。第一处说“有的侘傺而归,以家自慰”,“侘傺而归”的意思是“失意而回”,在外面失意,不如归家,“乐逸”而“无忧患”,“忧患”指的是外面的失意,故应把这一句放在第一处。第二处,“有的春花秋月,流连光景”,“流连”意思是“依恋而舍不得离去”,这与“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的“莫还乡”相应。第三处,“有的倦于奔竞,跳出名利场,远离是非地”,“倦”字与“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的内容相应,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只应该守寂寞了此一生,关闭上柴门与人世隔离”。第四处,“有的素性恬淡,误触尘网,誓归田园”,“恬淡”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把下面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只写句子序号)

①它不仅记录了战争的过程和史实

②军事文学与兵书、生活都有着深厚的血缘关系

③而且还表达了对战争的认识和感受

④它不仅从兵书战策中获得智慧

⑤因此军事是形象化的兵书

⑥更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和素材,融入情节和历史

 

查看答案

下面是从《生活的艺术》一文中摘下的一段文字,请根据题目和提供的文字,在文章开头划线处添加一句能统领后面内容的起始句;并在第二、三处补写语意连贯的 一个句子。两句均不超过 15 字

______。要装进一杯新泉,你就必须倒掉已有的陈水;要获取一支玫瑰, 你就必须放弃到手的蔷薇;_______,你就必须多一份心灵的创伤。换一个角度 来看,_____,但你拥有了一杯清泉;虽然失去了蔷薇,但你采得了玫瑰;虽 然遭受了心灵的创伤,但你多了一份独有的体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答题。

(1)为这幅漫画拟定一个标题。要求:能形象地概括画面特点,使用四字成语。

(2)用简洁的语言,揭示漫画的寓意。

 

查看答案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⑵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徐志摩《再别康桥》)  

⑶复为慷慨羽声,____________,发尽上指冠。(《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⑷子曰:“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____。”(《论语·里仁》)

⑸曾子曰:“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余自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隙:暇,空闲的时候

B. 上高山,入深林,穷溪 回:曲折

C. 到则草而坐,倾壶而醉 披:拨开

D. 过湘江,染溪,斫榛莽 缘:攀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1)凡是州山水有异态者       (2)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

B. (1)攀援而登,箕踞遨         (2)吾尝终日思矣

C. (1)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涯 (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D. (1)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始 (2)生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用来说明“西山之怪特”的一组是(       )

①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②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③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④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⑤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⑤

4.以下对本文有关内容和写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从游众山写起,然后笔锋一转,写宴游西山给自己带来的精神愉悦,第一段对第二段起衬托作用。

B. 全文紧扣“始”字落笔,从“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到“始指异之”,再以“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结束全文。

C. 西山之怪特美和作者受到挫折却不甘沉沦的人格美相互映照,作者的“情”与西山的“景”完全融为一体,最后达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境界。

D. 作者陶醉于西山风景的“怪特”之中,不觉“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作者醉倒山中,无法行走,以致天黑了还没有能够回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