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一切归功于人民 ——温家宝总理中外记者招待会侧记 新...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一切归功于人民

——温家宝总理中外记者招待会侧记

新华记者   孙承斌   翟伟  李斌

本届政府工作走过了四个年头,它告诉我们,必须懂得一个真理,这就是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

3月16日上午11时,人民大会堂三楼大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这里会见采访两会的中外记者。真切、简短的开场白,让人们再次领略了总理的赤子情怀。

近一个小时前,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会表决通过政府工作报告。这是全国人大连续第四次高票通过他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

大厅内,鲜花吐艳,灯火辉煌。中外记者用热烈的掌声,向中国总理致意。

会场外,亿万百姓通过电视、广播等,收看、收听着现场直播……

必须秉持一种精神,这就是公仆精神。政府工作人员除了当好人民的公仆以外,没有任何其他权力。温家宝的这句话,正是党和政府与人民心心相印的真实写照。

一个船只,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面对中外记者,温家宝形象地说明了改善困难群众生活的重要性。

解决民生问题学要让人民生活得快乐和幸福。这就要保障人民的民主权昨,推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什么叫快乐?我可以借用诗人艾青的一句诗:去问开花的大地,去问解决的河流’……”

温家宝话音刚落,掌声立刻响起。

农民工忘不了,在总理的关心下终于讨回工钱;被艾滋病夺去亲人的儿童忘不了,大年除夕温爷爷和他们一起吃饺子、迎新年;建筑工人、乡村医生、出租车不尽司机忘不了,中南海向基层群众敞开了大门,总理把他们请进会议室,听取对政府工作的意见……

我们改革和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这就需要解决民生问题。温家宝如是说。

促进教育机会均等,实施积极就业政策,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温家宝掰着手指,向中外记者一一阐述当前应加快解决的四大重点民生问题。

从全面取消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到出台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具体政策;从实现城市困难群众的应保尽何,到推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农村1.5亿孩子接受免费义务教育,到大力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一份份沉甸甸的民生清单,清晰记录了本届政府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不懈努力。

时间在飞逝,答问仍在热烈进行……

政治、经济、社会,内政、外交、国防,近两个小时里,温总理对十一个问题一一坦诚作答。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钭来,都不必评功摆好。我的脑子里充满了忧患。面对政府工作取得的成绩,温家宝十分冷静。

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在分析中国经济面临的几大问题后,温家宝坚毅地说,任务虽然十分艰巨,但是我们抱有信心。

直面挑战,毫不退缩。总理坦诚、自信的回答让在场中外记者频频点头。

信心来自人民,力量来自人民。会前,网民向总理提的问题超过了100万条,点击人数越过2600万人次。正如温家宝所说:我从群众的意见中感受到大家对政府工作的期待和鞭策,也看到一种信心和力量!

总理的心究竟离我们有多近?他在思虑什么?招待会前,一位网民向总理提问

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温家宝以自己的真情告白,向人们作出了郑重回答……

(选自2007年3月17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1.温总理的答记者问言简意赅,生动形象,而且一语中的。请阅读一个船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一句的上下文,对温总理这句话所触及的社会问题和语言的表达作用作简要地分析。(4分)

2.孔子曾说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通过本文的引用和介绍,你看到怎样的一个总理形象?(4分)

3.请简要分析这则消息结尾属于哪一种结尾方式。(4分) 

4.温总理在解释快乐的含义时引用了艾青的一句诗去问开花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联系你的体会,谈谈温总理所说的快乐的内涵。(6分)

 

1.①这句话触及了落后地区、困难群体、弱势群体的生活问题。就目前中国国家状况来看,我们的发展速度不决定于东部发达地区,不决定于少数先富起来的人群,而决定于发展滞后地区和弱势群体。(2分)②这一恰切比喻,生动形象地阐明了解决困难群体生活问题的紧迫感与重要性。(2分) 2.①具有民生思想和公仆精神,关注民生,关注百姓生活,与人民心心相印。(2分) ②冷静、坦诚、自信,充满忧患意识。(2分) 3.①属于点化主题类结尾。(实际上是考查分析文体特征,2分) ②结尾既回答了网民的提问,写出了总理一心为民的意识,又化用总理的话,照应开头,紧扣标题,点明主旨。(2分) 4.对温总理的话可以作如下理【解析】 春天来临,大地开花,冰河解冻,万象更新,欣欣向荣,充满生机与希望,人们心头油然而生兴奋感、自豪感……这就是最大的快乐。 人民的快乐要是和大地开花、河流解冻一样是发自内心的,而不能用什么具体的指标衡量。只要政府秉公仆精神,真正为人民谋福利,人民就一定会过上快乐的生活。 【解析】 试题分析: 1.解答所触及的社会问题时应联系下文温总理对农民工、艾滋病人的遗孤、建筑工人、乡村医生、出租车司机等这些弱势群体的关注来回答。解答语言的表达作用时应包括两个要点:一是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二是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2.解答此题时应透过现象看本质,一要从总理的语言、行动中去总结和概括,可直接从原文中挑选部分词语归纳总理的形象。第6段中的“公仆精神”“与人民心心相印”,第11-14段均是“关注民生”,16-19段中的关键词有“坦诚作答”“充满忧患”“十分冷静”“坚毅地说”“坦诚、自信的回答”。二要注意文中出现的直接表现总理形象的词语,如“充满了忧患”“直面挑战,毫不退缩”、“坦诚、自信”等。 3.回答此题,要求考生对消息的结尾方式的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储备。消息的结尾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类: ①点化主题。叙述完新闻事实之后,以简短的评论点化新闻的主题,帮助读者加深理解。②预示前景。新闻事实叙述结束之后,对事物发展的前景予以展望、预示。③指明方向。在结尾处指明新闻事实发展的趋势、动向,提醒人们注意事态的发展。④留下思索。在消息结尾处,或话语未尽,留给读者回味思索;或在新闻事实中提出问题,引人思考。答题时除了答出属何种结尾方式外,还要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这一点一定不要忽略。 4.要想解答本题,首先需要理解艾青的一句诗“去问开花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这句诗的意思是:大地开花,河流解冻这都是大家非常高兴的、盼望已久的事情,人民的快乐要是和大地开花、河流解冻一样,政府应该本着公仆精神,为人民谋福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

走向胡杨

刘醒龙

去新疆,第一个想起的便是胡扬。

小时候,曾经有一本书让我迷。那上面将塔里木河描写得神奇而美丽。当年苏联专家曾经否定这儿可以耕种。沿着天山山脉脚下的公路往喀什走,过了达坂城不久。便遇上了大片不知名的戈壁,活着的东西除了一股股旋风,剩下的就只有趴在四只轮子上的汽车了。往南走,左边总是白花花的盐碱地,右边永远是天山雪水冲积成的漫坡和一重重没有草木的山脉。

汽车跑了两千多公里,总听见兵团人说,只要有水,这儿什么都能种出来。兵团的人还告诉我,胡扬也分雌雄,母的长籽生絮时像松花江上的雾淞。胡杨的花絮随风飘散,只要有水它就能生根发芽,哪怕那水是苦的涩的。爱垦荒的王震将他的部队撒到新疆各地,随着一百二十个农垦团的成立,荒漠上立即出现一百二二个新地名。在墨玉县有个叫四十七团的地方,那是一个几乎完全被沙漠包围的兵团农场,农场的生存条件已到了不能再恶劣的程度。农四十七团的前身是八路军三五九旅七一九团,进疆后这一千多名官兵便留下来,为着每一株绿苗每一滴淡水,也为着每一线生存的希望而同历史抗争。从进沙漠,五十年过去了,许多人已长眠不醒,在地下用自己的身体肥沃着沙漠。活着的人里仍有几十位老八路至今也没再出过沙漠。另有一些老战士,前两年才被专门接到乌鲁木齐住了几天。老人们看着五光十色的城市景象,激动地问这就是共产主义吗?对此四十七团农场,这些老人反而惭愧起来,责怪自己这么多年做得太少。在他们中从没有人后悔自己的部队没有留在北京,也不去比较自己与京城老八路的不同之处。他们说,有人做牡丹花,就得有人做胡杨,有人唱甘露,就得有人喝盐碱水。

兵团人有句名言,活在自己脚下的土地上,就是对国家的最大贡献。在那些除了兵团人再无他人的不毛之一,兵团人不仅是活着的界碑,更活出国家的尊严与神圣。他们放牧着每一群牛羊,都无异于共和国的千军万马。兵团人耕耘着的每一块沙地,都等同于共和国的千山万水。

在新疆的最后一天,周涛赶来送别。我们没有谈到诗。我们谈酒。

被谈到的当然还有胡杨。

和田是绕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折返点。塔克拉玛干在维吾尔语里进得去出不来的意思。独自站在沙丘后面,来时的足迹,像时针上的最后一秒,又像身临绝顶时最后的绳索。仿佛在与末日面对面,人很难再前行一步。兵团人在车上悄然睡去,他们曾经从沙漠这边进走那边出来,塔克拉玛干神话在他们的脚下改写得很彻底,成了日常的起居生活。车行十几个小时后,重又出现的戈壁上突然冒出几棵树杆几乎粗过树冠的大树。兵团人说这就是活着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烂的次生胡杨林。活的、死的、倒的胡杨零星地散布在戈壁上,没有其它草木做伴,一只鹰和两只乌鸦在高处和低处盘旋。地表上没有一丝水的迹象。胡杨们相互间隔都在十几米以上。作为树,他们是孤独的;作为林,他们似乎更孤独。希望里有雨露,希望里有肥沃,处在半干枯状态下的胡杨,用粗壮的主干举着纤细的枝条和碎密的叶片,像一张张网去抓住没有云的空气中每一缕潮湿与养分。白云晨雾这种亘古的印象,成了盐碱烙在胡杨树上的灰白色的苍茫与沧桑。

一种树为了天地,长在它本不该生长的地方。

一种为了历史,活在本不该他生活的地方。

一种人和树的沙漠戈壁有尽头。

一种人和树的沙漠戈壁没有尽头。

1.文章第六段一句话被谈到的当然还有胡杨,单独成段,其作用是什么?(4分)

2.题目是走向胡杨,行文中直接写胡杨的笔墨并不多,忽而定戈壁滩,忽而写兵团人,忽而写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这是为什么?请从内容和写法的角度加以赏析。(4分)

3.本文语言精练而意蕴丰富,耐人寻味,请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兵团人不仅是活着的界碑,更活出国家的尊严与神圣的内在含义。(4分)

4.面对五光十色的城市,有人怨天尤人,有人纸醉金迷,甚至有人为了追星而家破人亡,而我们在沙漠中生活了一辈子的兵团老八路却激动地问这就是共产主义吗,进而惭愧责怪自己,读后你有何触动和感想?请结合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谈谈你的触动和感想。(不少于50字)(6分)

 

查看答案

下面是著名主持人杨澜对著名的国学大师季羡林的一段访谈,请你根据季老的回答补充出杨澜的两处提问语。(4分)

(1)杨澜:                                                              

季羡林:那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改西服、改西装,我本身是不赞成的,那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欧美之所以经济那么发达,并不是因为它的穿着,我们老学人家的皮毛,所以本身我就反对,后来另外一种现象非常有意思,就是农民锄地,穿上西装打上领带,我觉得这是开玩笑。

(2)杨澜:                                                              

季羡林:后悔……这看怎么说,我说那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我就讲一个中国知识分子,“人生识字忧患始”,不识字没有忧患,一识字就有忧患,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特点。而且我最近又写了一篇短文,叫《走运与倒霉》,走运跟倒霉,这两个密切联系的。知识分子,他这样在社会上有地位,特别是过去封建时代,中了秀才,这就有地位,在农村里面就是一号人物了。

 

查看答案

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话,使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4分)

给生命一个微笑。无论你是伫立在成功的顶峰,还是                ,无论你是在为爱而陶醉,还是                   

给生命一个微笑。微笑着的人并非没有痛苦,只不过他们把痛苦锤炼成绚丽的诗行;微笑着的人                             。给生命一个微笑,我们便拥有了人生中无可比拟的美丽和洒脱。

 

查看答案

请筛选信息,用一句话概括下面的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4分)

人民网北京10月20日快讯  在今晚举行的十七大新闻中心记者招待会上,文化部副部长于幼军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加强农村未成年人的文化建设,我们要利用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建设一个覆盖全国城乡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依托省、市、县、乡、村一些文化活动的机构,也结合农村远程教育网络,把它铺设到全国所有城市、乡镇和每个行政村。这个网络铺设起来之后,我们还要回大文化活动的内容,比如在网上通过信息共享的工程,让每个农村的中小学生每个星期都可以看上电影、戏剧,听到新的歌曲,还有各种文化艺术欣赏活动。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风急天高猿啸哀,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2.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醉花阴》)

3.                  ,奚惘怅而独悲?                   ,知来者之可追。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宋代诗人叶绍翁在《游园不值》中有两个描写满园春色、风光旖旎的诗句,这就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