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在身体所需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膳食纤维与矿物质元素七大营养素中,矿物质占身体重量的比重不超过5%,①___________。矿物质参与人体各项的酶活动、体液平衡及能量补给等生化反应。②_____________,会影响到免疫功能或内分泌等生理功能的正常运作,也可能造成情绪失衡、抗压性减弱、记忆力衰退或对环境不适应等现象。但这些元素人体无法自行制造,③____________因此,人类的食物里要含有均衡且足够的矿物质。

 

①却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②一且人体缺少足量的矿物质 ③必须从饮食中摄取 【解析】试题分析:补写方法: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内容,把握文段层次;2、明确空缺句子所处的位置,判断补写句子与前后句的关系;3、勾画出能够选用或参照的信息;4、选词造句;5、串读检查。第一处语境谈论的话题是矿物质,前句说它在众多营养素中,占比重低,后句说它作用强大,因此第一空与前句构成转折,与下句关系密切,应填表示其作用大的句子。第二处空格话后句讲缺少矿物质的后果,因此该处应填假设缺少矿物质的句子。第三处空格前句讲人体无法自造矿物质,后句讲食物里有足够的矿物质,因此该处空格应填矿物质要从食物中获取的句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    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    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       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    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A

而且

但是

虽然

因为

所以

B

但是

因为

虽然

/

尽管

因此

C

/

然而

纵使

因为

因而

D

可是

因为

但是

即使

/

总之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温江区检察院积极探索深化检务工作的新途径,通过推行案件公开听证、文书说理、通报工作等,丰富了检务公开新内涵,展示了良好社会形象。

B. 当下,很多艺术家把摄影作为重要的传播媒介,融入到艺术创作的构架中,与带有声音和视频功能的流媒体结合,进行了有益的视觉创作和尝试。

C. 人民币正式加入SDR货币篮子,成为全球储备货币,这不仅投射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的不断提升,也表明中国开始融入世界金融体系。

D. 至于此次事故的原因,记者今日上午从台湾第九公路警察大队了解到,初步判断系因事故游览车车速过快,具体调查结果还需准确核实后对外发布。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国有企业要自强不息,自我改革完善,不能固步自封,要通过改革补齐短板。

②市领导深入项目一线,协调解决项目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全力以赴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③如今,我们见到很多学生出现成长危机,都是与错误的家庭教育休戚相关 

④画报的绘画者们所绘的往往是他们耳闻目睹的生活,其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⑤人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人想要逃离快节奏的城市,到乡下去过瓜田李下的慢生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③④⑤    D. ②④⑤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这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2)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_______________”。

(3)韩愈在《师说》一篇中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与《荀子·劝学》篇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是相同的。

(4)《阿房宫赋》中杜牧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种谔,字子正,以父任累官左藏库副使,延帅陆诜荐知青涧城。酋令㖫内附,诜恐生事,欲弗纳,谔请纳之。夏人来索。诜问所以报,谔曰:“必欲令㖫,当以景询来易。”乃止。询者,中国亡命至彼者也。夏将嵬名山部落在故绥州,其弟夷山先降,谔使人因夷山以诱之,赂以金盂,名山小吏李文喜受而许降,而名山未之知也。谔即以闻,诏转运使薛向及陆诜委谔招纳。谔不待报,悉起所部兵长驱前,围其帐。名山惊,援枪欲斗,夷山呼曰:“兄已约降,何为如是?”文喜出所受金盂示之,名山投枪哭,遂举众从谔而南。得酋领三百、户万五千、兵万人。从李宪出塞,收洮州,下东宜诸城,掩击至大河,斩首七千级。

迁东上阁门使、文州刺史、知泾州,徒鄜延副总管。上言:“夏主秉常为母所囚,可急因本路官捣其巢穴。”遂入对,大言曰:“夏国无人,秉常孺子,臣往持其臂以来耳。”帝壮,决意西讨,以为经略安抚副使,诸将悉听节制。敌屯兵夏州,谔率本路并内七将兵攻米脂,三日未下。夏兵八万来援,谔御之无定川,伏兵发,断其首尾,大破之。捷书闻,帝大喜,群臣称贺。迁凤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敌亦畏其敢战,故数有功。尝渡河,猝遇敌,绐门下客曰:“事急矣,可衣我衣,乘我马,从旗鼓千骑,亟趋大军。”客信之,敌以为谔,追之,几不免。自熙宁首开绥州,后再举西征,皆其兆谋,卒致永乐之祸。议者谓谔不死,边事不已。

    (选自《宋史·种谔传》)

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夏主秉常为母所囚/孰能讥之乎

B. 帝壮,决意西讨/善万物得时

C. 文喜出所受金盂示之/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

D. 悉起所部兵长驱前/吾尝终日思矣

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夏”指西夏,是历史上党项人在我国西部建立的一个政权,曾与北宋对峙,苏轼词“西北望,射天狼”中“天狼”即喻指西夏国。

B. “中国”就是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也可指国都,如李贺诗中写到的“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C. “畿”指我国古代国都四周的广大地区,后又指京城所管辖的地区,“畿内”“畿辅”“京畿”一般是指京城及其附近地区。

D. “门下客”又名门客、食客,指依附寄食于贵族门下并为其服务的人,多有一技之长,如“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孟尝君就曾有食客数千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种谔富有智谋。西夏人前来索要归附宋朝的首长令㖫 ,种谔巧妙回应,让敌人无言以对;后来他又巧施计谋,迫降了两夏将领嵬名山。

B. 种谔屡立战功。他跟从李宪出兵边塞,收复失地,攻占城池,斩首七千;攻打米脂时,面对增援的八万西夏军队,他巧设伏兵,大破敌军。

C. 种谔备受重用。皇帝认为种谔正值壮年,有征讨西夏的决心,就委以重任,让他节制众将;他的官积一路升迁,一直做到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D. 种谔为人狡诈,他曾在渡黄河时,突然遇上敌人,为使自己脱险,就欺骗门下客,让他扮成自己去追赶大军,门下客差点儿丢掉性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谔使人因夷山以诱之,赂以金盂,名山小吏李文喜受而许降,而名山未之知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