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 1】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 1】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材料 2】孔子卒,原宪遂亡在草泽中。子贡相卫,而结驷连骑,排藜藿入穷阎,过谢原宪。宪摄敝衣冠见子贡。子贡耻之,曰:“夫子岂病乎?”原宪曰:“吾闻之,无财者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 若宪,贫也,非病也。”子贡惭,不怿而去,终身耻其言之过也。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1.在孔子的门徒中,与原宪生活态度相类似的典型人物还有_____,这体现了儒家    ____精神。

2.结合上面两则材料,谈谈你对“子贡惭”的认识。

 

1.(1)颜渊(或子路)。(2)安贫乐道(或有志于道,或不耻恶衣恶食)。 (《论语》中有明证。①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 其乐。”②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③子曰:“衣敝缊袍,与 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 2.①子贡,既是为言不及义(不明道义)而惭愧,也是为自己不能实践道义而惭愧。 (或答:子贡之问,以贫为病(耻辱),有违孔子安贫乐道的思想。同时,学于孔子,则 应当志于道,不但要学道,而且要行道,而子贡却不能在生活中实践道。)②子 贡的之“惭”,表明他能自我反省、知错必改,也反映了他对孔子之学的尊重。这在当今 对于我们加强道德修养仍有教育意义和启迪性。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对人物的分析能力。要求回答孔子的门徒中与原宪生活态度相似的人物是谁。先理解文本,理解原宪对生活的态度是什么,他是个怎样的人。文中孔子逝世以后,原宪就跑到低洼积水、野草丛生的地方隐居起来。子贡看望他时他说“吾闻之,无财者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 若宪,贫也,非病也”,意思是没有财产的叫做贫穷,学习了道理而不能施行的叫做困窘。像我,贫穷,不是困窘啊。说明原宪能安贫乐道。而孔子的弟子中,颜渊与之相似。《论语》中有证明,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原宪身上表现的是儒家的安贫乐道的思想。 2.试题分析:本题要求结合上面两则材料,理解“子贡惭”的含义。考查学生文言阅读及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两则材料,整体理解材料内容。理解句子的含义要坚持“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子贡惭”是因为他见原宪时见他衣着破旧,觉得羞耻,于是问原宪处境困窘吗,原宪的回答使他很惭愧。原宪说“吾闻之,无财者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 若宪,贫也,非病也。”说明子贡不明道义,以贫为病(耻辱),有违孔子安贫乐道的思想。学道贵在践行,同为孔子门徒,子贡没做到,因此他感到羞愧。同时羞愧本身又能表明子贡能及时反省自己,知错能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千秋岁引

王安石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庾楼月,宛 如昨。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耽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漫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 酒醒后,思量着。

【注】①楚台风:宋玉《风赋》中说,楚王游于兰台,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②庾楼月:《世说新语》中说,庾亮武昌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上南楼赏月,据胡床咏谑。③华表语:《搜神后记》中载,辽东人丁令威学仙得道,化鹤归来,落在城门华表柱上,心生感慨,即兴吟诗。

1.这首词在抒情方式上很有特色:除了多处运用典故之外,上阕运用了______手法,下阕则运用了________手法。

2.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与吴众香书

[明] 陈弘绪

季夏,雷荣予持手札至,兼荷以新刻《孙可之集》见惠。此书与《刘蜕集》,俱雠校精密,剞劂不苟,诚案头佳本也。唐人之集散亡而不传者什之七八,其不足传无论。乃昔卓然见于韩、柳文集,如退之所称之侯喜,子厚所称之吴武陵,一以为其文甚古,一以为可追西汉。两君著作,必有大过于人者,今其集俱无存矣。欧阳公《艺文志》,载有吴武陵书一卷,而他氏之目,则俱无之;若侯喜所作,则虽欧《志》亦已不睹其名,独其载于《英华》《文粹》者,仅仅未绝耳。二人推于韩、柳之人,彰明较著如是,而其 集俱不免于散亡,其他泯没者,又何可胜道!幸而孙樵、刘蜕诸人之书,尚存于今日,则何可不急为流布?

虽其流布之于今日,犹恐传未久,终归散亡。苟听其隐显,任其完缺,则其散亡也必矣。

仁兄于唐人诸集随得随刻,使微者赖之以复显,残者赖之以复全,真快举也。然弟则谓不独唐人之集当流布也,宋世之集其传止于今者,盖亦可数矣。姑举一端言之,宋之古文始于穆伯长,伯长杨、刘骈丽之习,力以韩、柳为宗,其后遂有苏子美辈,典雅之文出焉。而尹师鲁、欧阳永叔翕然一变于古,则皆 伯长所开也。然伯长不特长于古文而已。……则是宋之文统与宋之道统,皆自伯长倡之,伯长之文必非无 关系之作也。今其集亦未见于世。马端临《通考》,有《穆修集》三卷,而近日焦弱侯太史亦列其目于《经 籍志》,与端临所考数正合。则是集固未尝亡于海内也,特未有好事者为之流布耳。嗟乎,古文之存于今

者鲜矣!藏书之家,秘之而不以示人;剞劂之家,求之不可遽得。两者不相与谋,则是古文终无流布之日,可叹也!即伯长一人推之,其余可知!

故弟宋世之集亦不易得,而况于唐人。唐人之集,如孙樵、刘蜕诸人之尚存者,犹且隐显于时,而况于侯喜、吴武陵辈之著述乎?望仁兄留意广为搜罗次第受梓当必有起而助之以成千古之快举者矣因事漫及颇觉琐琐。一切寒温不悉,惟谅。

(略有删改)

【注】①雠校(chóujiào):校对文字。②剞劂(jījuē):刻镂用的刀凿,这里指雕刻印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兼荷以新刻《孙可之集》见惠        见惠:赠送给我

B. 而他氏之,则俱无之              :眼中

C. 使者赖之以复显                  微:隐没

D. 伯长杨、刘骈丽之习              矫:纠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其不足传者无论                   客有吹洞箫,倚歌而和之

B. 犹恐传未久                     不知东方既白

C. 求之不可遽得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 故弟宋世之集亦不易得           仆口语遇遭此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韩愈称赞侯喜,柳宗元称颂吴武陵,原因在于韩、柳认为侯、吴两人都有超过当时常人的道德智慧。

B. 即使是韩愈、柳宗元所赞赏推崇之人的文集到现在都不流传了,其它不流传的文集就更是数不胜数了。

C. 作者认为吴众香及时刻印唐人文集,避免了部分文集的残缺及失传,所以对此举动表示了肯定和赞美。

D. 作者认为唐宋古文在今天保存、流传很少的原因之一,是收藏者与雕刻印刷者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望 仁 兄 留 意 广 为 搜 罗 次 第 受 梓 当 必 有 起 而 助 之 以 成 千 古 之 快 举 者 矣 因 事 漫 及 颇 觉 琐 琐 。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苟听其隐显,任其完缺,则其散亡也必矣。

(2)则是集固未尝亡于海内也,特未有好事者为之流布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耿老爹的钢笔与“破烂”

周伟

⑴“有——废书旧报纸——烂铜烂铁——么——,有——废书旧报纸——烂铜烂铁——么——”

⑵很多人回过头,循声望去,只见一担大箩筐在游动。再一看,中间有个人,两只大箩筐一前一后,人太矮小,就不显山露水了。定睛再看,那人穿一身洗得灰白的中山装,中山装上衣的口袋里还插着锃亮 的两支钢笔。于是,大家又怪怪地看一眼,再看一眼,摇摇头,走了。

⑶他不管,仍旧天天挑着一担大箩筐,走街串巷,置身在城市的生活边缘,一路不停地吆喝着——

⑷有一天,我和他打了照面。他咧着嘴唇笑,眼眯成了一条缝,嘴巴皮太厚,笑得虽然起劲,也只开了一线天,但我却知道他是真的费了很大的劲,十二分卖力地笑着。他看着我空空的双手,眼睛又绕过我 的身子,游到我的身后。我的身后,是我雇了一个拖板车的高大个帮我拖着满满一车的书。

⑸他说,你搬家呀?就一路上再也无话,但他总是在不远处不紧不慢地跟着我。我听得清他的脚步声, 我更知道他跟着我的意思。每回看他,他总是咧着嘴,笑。然后,埋下脸去。

⑹进了屋,我就不停地翻东找西。旧报纸、五花八门的杂志、硬纸盒纸箱、啤酒瓶、塑料罐……一股 脑儿,能找的都找了出来,七七八八乱堆在他的面前。他就咧着嘴唇,笑,笑得眼眯成了一条缝,嘴咧成 了一线天;手,不停地忙,却无一丝乱象,一套一套的,熟练有序——折、叠、码、齐、捆,然后,过秤, 付钱。钱货两清了,才小心翼翼地拿进箩筐。

⑺他挑起箩筐要走时,又回过头来,说,我姓耿。然后,咧着嘴唇笑。看我心不在焉,他又放下箩筐, 竟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支锃亮的钢笔,一笔一画地写着,边写边说:“耿,耳朵旁生个火字,是明亮、光明的意思。”我见他这般认真,便念了一句古诗:“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他愣怔了一下,有些茫然,然后看着我咧嘴一笑,说:“还是您有学问。”他慢慢地收起钢笔,突然又抬起头看我,没由头地咧嘴笑,说:“我的大女儿宝珠,在北京大学读书呢。”说完,脸上飘满抑制不住的得意。

⑻我看出他的小心思,也替他高兴,说:“难怪你天天收破烂劲头十足呢。”他又有些不好意思了,说:“您可是老有学问呢,她哪当得您哟?您把电话写给我,我告诉宝珠,让她好好跟您学出息,也出一 本一本砖头厚的书,光耀门庭……”

⑼我知道耿老爹嘴上这么说着,其实女儿在他心里宝贝珍珠一般,骄傲着呢。走远了,他又反过身来, 我看见他咧着嘴唇笑,眼睛眯成一条缝。

⑽难为了这个耿老爹,家住郊区,离城二十多里地,天麻麻亮就进城,天墨墨黑才往家赶。每一个大 白天,他都是整天到处转悠,不停歇,像一尾鱼,游动在生活的海洋。鱼叭水叭个不停,他也口中不歇, 不停地吆喝,生响,悦耳得很。

⑾每回,和耿老爹碰到一起,我只要一说到“废品”二字时,他总要及时地纠正,说:不是“废品”, 是“破烂”!他说,我们收破烂的,破烂就是宝贝,就像你们读书人把旧书当宝贝一般。他还说,人也一 样,只要有想头,就不会成为废品。说废品时,耿老爹了无精神;说破烂时,却一脸灿烂。次数多了,我 就随了他。路上碰到,我就笑着问,收破烂呀?他见我夹着书,也咧着嘴唇笑问,又买书呀?我们便各自 打量着自己,都愈发地开心地笑着。

⑿耿老爹是个认真的人,他的大女儿果然不久就和我联系上了,间三差五问我一些书里的东西,有时 也说起他这个收破烂的老爹,有几次很心痛的样子。我就告诉他的大女儿,说你莫担空头心,你老爹很阳 光,很充实,很幸福。

⒀后来,我和耿老爹成了要好的朋友。每逢节庆日,他总要上门来,要我为他家写对联。他家的对联, 都是他自己先掏出钢笔一笔一画慢腾腾地写就,我再按照他写下来的书写。他每回来时,还总要捎上几本 我喜欢的旧书,我当然高兴,也给他找出一堆废书旧报纸。他就咧着嘴唇笑,笑得眼眯成了一条缝,嘴咧 成了一线天……

⒁然而,他的大女儿和我的联系却慢慢地少了。只有耿老爹还准时来到县城,一根扁担横在两只大箩 筐上,有几次见他孤独地蹲在两只大箩筐中间,蔫蔫的……再后来,连耿老爹也从县城里消失了。有人说, 宝珠生了一场大病走了,耿老爹人整个儿垮了。也有人说,耿老爹后来去了另外一个城市收破烂,他的二 女儿在那个城市的重点高中读着寄宿。

⒂如今在我生活的县城里,收废品的个个都骑着小三轮,“突突突”在城市中穿行,扩音机里一路传 出一律标准的普通话。每每看着他们,我就想起了耿老爹,想起他挑着一担大箩筐在城市里游走,想起他 和他的女儿,还有他上衣口袋里插着锃亮锃亮的两支钢笔。

(略有删改)

1.简析第⑦段中加点的词语所体现的人物心理。

(1)愣怔:

(2)慢慢:

2.赏析第⑥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3.文中多次写老耿“咧着嘴笑”,有何用意?

4.有人建议把本文标题“耿老爹的钢笔与‘破烂’”改为“遇见”,你觉得哪一个更合适?结合全文谈谈 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电影、电视剧、网络游戏铺天盖地。这意味着,无论你读不读网络小说,将来你 看的电影、电视剧,听的歌曲,玩的游戏,很可能都跟网络小说有关。可以说,我们正处在“网络文学+” 的时代。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网络文学其实就是互联网时代的通俗文学。今天被我们奉为经典的元杂剧、 明清小说,都是通俗文学,都是在底层文人大量的民间创作基础上,于勾栏瓦舍的频繁演出中,涌现出来 的大众文艺精品。金庸武侠本来就是在报纸上连载的通俗小说,它继承了晚清民国以来通俗文学传统,最 终融入主流文化,而我们看到的许多武侠小说衍生的电影、电视剧、流行音乐、网络游戏、漫画,其核心 的创意正是通俗小说本身。

有人说,网络小说怪力乱神、子虚乌有,怎么能够担当从亚文化向主流文化转化的重任?在我看来, 网络小说在发展初期,有过放任自流的阶段,确实存在泥沙俱下的问题,有的还很严重。但“风物长宜放 眼量”,今天正是包括网络小说在内的网络文艺从亚文化向主流文化转换的关键阶段。

目前,“网络文学”在数量上已经“+”得够多了,但在质量上还有更大空间,现在的重点应该从“+” 得多转向“+”得好,从增量转为提质。

中国社会物质生产正在经历从重“量”到重“质”的转型,文化产业也到了瓶颈期和转型期。网络小 说向其他艺术形式的改编,难度并不亚于原创,丝毫不能掉以轻心。只有“+”得专业,“+”得有品质, 才能实现口碑与票房双赢,产生正面的社会效益。

相比于网络小说,影视和游戏作品影响更为广泛,网络小说改编过程中,要在价值观表达上具有清醒 意识。一部网络小说动辄上千万字,更新速度极快,文字水平参差不齐,价值表达未经深思,此类问题普 遍存在,即便所谓“大神级”作品也不能免俗。影视改编不能停留在照搬的层次,而应当在文化品质和价 值内涵上做出有效提升。

网络小说读者主要是青少年群体,他们正处在价值观形成阶段,并不具有成熟判断力,而且由于这个 群体相对封闭,小说中存在的价值观问题往往不容易察觉和公开。一旦推送到大银幕和小荧屏上,其价值 观冲突就格外激烈,比如某些“宫斗”作品所宣扬的“丛林法则”,某部“穿越”作品出现的“乱伦”问 题,等等,都曾引起社会舆论激烈争议。改编者在价值观表达上应当具有底线意识,以正面价值观给人以 积极健康的文化影响。

(选自《人民日报》2017 年 11 月 17 日,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的“网络小说”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网络小说充满怪力乱神、子虚乌有,将来不可能被奉为新经典,担当从亚文化向主流文化转化的重任。

B. 网络小说改编成其他艺术形式,颇有难度,若不“+”得专业且有品质,则难实现口碑、票房和社会效 益的丰收。

C. 网络小说一般篇幅长,文字水平参差不齐,价值表达问题普遍存在,除了所谓“大神级”作品之外。

D. 网络小说中存在的价值观问题一直不容易被察觉和公开的原因,就是作为读者的青少年群体相对封闭。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网络文学+”的时代,铺天盖地的电影、电视剧、歌曲、游戏,都是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

B. 元杂剧、明清小说,乃至于金庸武侠,都曾经是通俗文学,最终被奉为精品或经典,融入主流文化。

C. 由武侠小说衍生的电影、电视剧、流行音乐、网络游戏、漫画等,其创意全是通俗小说本身。

D. 文化产业到了瓶颈期和转型期,这是因为中国社会物质生产正在经历从重“量”到重“质”的转型。

3.我们怎样做,才能让以网络小说为主的网络文艺成为新经典?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想象有一天,你变成了一只鸟,请写出你飞翔的场景和感受。要求:采用第一人称,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不少于 100 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