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请以“爱护动物”为主题,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写一句公益广告词。(20字以内)

请以“爱护动物”为主题,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写一句公益广告词。(20字以内)

 

参考:(1)中华鲟在哭泣,让我们拭去它们的泪水。 (2)藏羚羊在逃难,它们期待幸福家园。 (3)当江河不再是清澈,鱼儿也离开家乡 (4)当鸟儿离开了家乡,谁为我们歌唱?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公益广告词能力。公益广告词具有主题鲜明,语言简明,感情真挚,构思新颖的特点。拟写广告词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多用修辞,比如运用比喻、对偶,对比等修辞手法;化用,可以化用歌词,也可以化用诗词。本题要求“以‘爱护动物’为主题,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写一句公益广告词”,本题拟写时要注意:①有修辞;②有创意;③有诗意;④具体(什么动物换,比如藏羚羊、中华鲟之类);⑤突出爱护动物的主题。同时还要注意字数要求“20字以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下列材料的内容进行筛选,给空间站下个定义。(不超过45个字)

可以供多名宇航员巡访、长期工作和生活的空间站,体积大,具备一定的试验或生产能力,其所需要的航天员、物资、设备由飞船或航天飞机运送。空间站可分为单舱段空间站和多舱段空间站两大类。作为航天器,前者是指用运载火箭一次就能送入太空轨道运行的空间站,后者则是由多个舱段在轨道上组装而成的空间站。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边两段话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荀子阐发的“礼”的人文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特别是儒家文化中,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从而在中国文化传统中,                ,而不是使礼制作为宗教的一种仪规。试举一例以明之。如,荀子对于人问“雩而雨何也?”回答说:“无何也!犹不雩而雨也。”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则典故。“雩”原是一种宗教色彩很浓的求雨仪式,           ,但他并没有完全否定这种仪式,只是认为不应当把它神化。换言之,              ,荀子认为还是有意义的。

①人们常常是把那些带有宗教色彩的仪式纳入到礼制中去

②那些带有宗教色彩的仪式常常被人们纳入到礼制中去

③虽然荀子在这里明确表示了“犹不雩而雨也”的意见

④荀子在这里虽然明确表示了“犹不雩而雨也”的意见

⑤如果把它作为一种礼的仪式         

⑥即使把它作为一种礼的仪式

A. ①③⑤    B. ②③⑥    C. ①④⑤    D. ②④⑥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近年,我省加快交通建设的步伐,已基本完善了航空、铁路、公路、水运和多种交通运输方式融为一体的综合立体运输体系。

B. 清华大学联合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成立低碳能源大学联盟未来交通研究中心,他们试图寻找解决北京雾霾天出行困难的破解之道。

C. 《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D. 为加强巡视队伍自身建设,中央对巡视组组长采取“一次一授权”的管理制度,这种创新,相对减弱了巡视组组长自身发生腐败的风险系数。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低碳、环保、节能,这些词语如今在汽车业风行,中国汽车企业也纷纷推出自己研发的新能源汽车,有专家提示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宜瞻前顾后,不可盲目发展。

B. 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一些单位或个人在食品安全方面,屡屡将社会大众的生命置之度外,唯利是图。

C. 中国京沪高速铁路6月30日正式通车,吸引了全球的目光,海外许多媒体给予了高度评价,然而日本《产经新闻》却不赞一词,反而说是“盗版新干线”,真是大言不惭。

D. 参加了2011年高考作文阅卷的王老师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学生的作文水平令人担忧,很多文章语句不通、表意不明、层次不清,文不加点的低分作文也越来越多。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还是一个破落户

鲁迅毕竟是五四时代的知识分子,性情又和郭沫若那一类人很不相同,不习惯在精神上迅速地脱胎换骨,因此,在整个三十年代上半叶,他只要谈到民众,多半都还是重复以前的看法。他屡次打比喻,说现代中国的历史就是几个人轮番变戏法,老百姓呆头呆脑地围着看。回忆往事,他记起家乡旧时的堕民,不禁感慨他们不但安于做奴才,而且还要做更广泛的奴才,还得出钱去买做奴才的权利;愈到晚年,他对民众的揭发还愈深刻。

既然给社会诊病的时候,他常常还是照着老思路,他接着提治疗意见,就难免还是要抄旧方。事实上,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他不断地重复这种中国人必得向外国学习的五四式的启蒙主张。他说中国人的,是因为精神上的,倘再不输入精神的粮食,中国人便要成为尼采所说的未人。于是他提倡拿来主义,再三强调,说这是当务之急:启蒙工作在现在是最需要的。

也就从三十年代初开始,他一面说唯无产者才有将来,一面又读起了中国的史书,尤其是宋、明两代的野史。他会在这个时候去读这些书,本身就说明了他对现实的绝望,正像他自己说的:一个人处在沉闷的时代,是容易喜欢看古书的。他向来有一种从今天看出昨天的锐利的眼光,三十年代的中国又恰似大厦将倾,一派末世景象,他越是细读宋、明野史,就越觉得自己也正活在那样的时代。心里这样想,笔下就不免也要这样写,于是他三十年代的私人通信和公开文章中,不断出现了以古比今的文字。直到一九三六年,他还不断以明末的事情,来比附现实中文学家的逸民气和老百姓的怯懦性,那种以直自己正是活在宋季和明末的强烈感觉,始终没有消散。

心中存着这样一面古代的镜子,脑中又时时闪过历史循环的念头,鲁迅对现实中的人事,看法就自然会和周围的人很不一样。一九三四年,周作人在上海的《人间世》杂志上发表一首打油诗,编者又加上五十自寿的标题,引来蔡元培、钱玄同等人的一连串和诗,一时间颇为热闹。这引起上海等地的左翼青年作家的不满,纷纷撰文批评,有的措辞还相当激烈,闹得沸沸扬扬。左联的许多年轻人都在那里愤愤地声讨周作人,鲁迅却回过身来看透了他们的心肠,而这是连他们自己也未必能看清的,鲁迅与他们的精神距离,实在是太大了。

一九三年秋天,上海文化界的共产党组织通过美国记者斯沫特莱,租了一家荷兰人开设的西餐馆,给鲁迅庆祝五十岁的寿辰。到了那一天,上海的几乎所有左翼文化团体都派代表来参加,把那家餐馆挤得满满的,气氛相当热烈,鲁迅也很高兴。可是,当他站起来致辞时,却说出这样一番扫兴的话:我现在被人请求出来领导无产阶级文学运动,我的几位年轻的朋友还坚持要我做一个无产阶级作家。我要是真装作一个无产阶级作家,那就幼稚可笑了,我的根子是植在农村中、农民中以及学者的生活中。我也不相信中国的知识分子的青年,没有对工人、农民的生活、希望和痛苦的体验,就能创作出无产阶级的文学……这整篇讲话,简直好像是故意在强调他和那些给他祝寿的人的精神差别,后面那几句,更是明显夹着刺了。他对那些明明和他一样——或者还不如他,却摇身一变,以无产阶级自居,大骂他落伍的人,一直耿耿于怀,只要有机会,他就要指责他们的善变。他这样去指责别人,自己就更会警惕,即使真是非常欣赏那激进的左翼浪潮,他理智上也会不断地提醒自己站稳双脚,不要使自己整个陷进那潮水中去。所以,连向激进的青年表示奋斗的决心,他往往也很注意分寸,只是说呐喊助威,则从不辞让,并不自居为中军。直到一九三五年,他还对一位亲近的朋友这样描述自己:使我自己说,大概也还是一个破落户,不过思想较新,依旧是沿用十年前那个中间物的说法。看起来,一直到最后,他都还保持着这份清醒的自觉,他知道自己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节选自王晓明《鲁迅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鲁迅说自己是一个思想较新的破落户,没有像郭沫若等人那样,在思想上迅速地脱胎换骨。

B.鲁迅认为,中国人的不敢发声在于精神上的失聪,故他提倡拿来主义,主张立即进行启蒙工作。

C.鲁迅对于中国老百姓身上的奴性与怯懦、对现实是绝望的,于是他在晚年,对民众的揭发更加深刻。

D.一九三四年,周作人发表了一首五十自寿的打油诗,一批名人争相和诗。对此,鲁迅进行严厉批判。

E.鲁迅始终保持着清醒,即使在向激进的青年表示奋斗的决心时,也是很注意分寸的,采取中间立场。

2.三十年代的鲁迅在思想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3.文中说鲁迅与他们的精神距离,实在太大了精神距离差距在哪里?(6分)

4.国人对鲁迅大都充满了崇拜之情。本文对待鲁迅的态度如何?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