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你40岁时,没有40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的学生”。北师大教授董藩微博之语立刻在网络上引起巨大争议。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看法?请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少于800字。

要求:认真品读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能抄袭、套作,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用“4000万”衡量人生成败的双重偏颇 “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家)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近日北师大教授董藩发微博称,“对高学历者来说,财富意味着奋斗意识和汗水,贫穷意味着无能、懒惰、耻辱和失败”。 董教授的这一语气激切的表述,招来巨大争议和强烈批评,并不意外。这正如报道指出的,“多数网民对此持批评态度,认为教师不应用金钱来衡量学生”,“这种激励导向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悲哀”,“难道财富是评价成功的唯一标准?” 确实,“40岁4000万”之说,既扭曲了“全面发展、人格健全”的教育观,也简化了原本内涵丰富、层次多样的价值观。在我看来,这句话的另一层偏颇之处,更在于后半段提出的一个论断——“对高学历者来说,财富意味着奋斗意识和汗水,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言下之意,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主要从结果来看:只要有钱有财富的,才是奋斗者和付出者;如果你贫穷,只说明你“无能、懒惰、耻辱和失败”。这样的逻辑,真值得宣扬吗? 揆诸今天的现实社会,上述论断在很多时候无疑并不成立。比如,在“阶层固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社会底层子女通过教育向上流动的机会越来越小、成本越来越高,“知识改变命运”的信条越来越饱受质疑,“富二代”、“官二代”与“穷二代”、“农二代”之间的割裂越来越明显的今天,“40岁4000万”究竟还有多大的可实现性?岂不闻“我用了18年,才可以和你一起喝咖啡”?18年才“一起喝咖啡”,40岁岂够“4000万”。 再如,在社会民主法治依然并不十分健全、权力制约仍然难以根本保证的大环境下~~~像产权还无法充分保护、司法独立还无法充分实现、权力寻租腐败现象还相当普遍,财富如何可能只“意味着奋斗意识和汗水”,贫穷又如何可能只“意味着无能、懒惰、耻辱和失败”?学者研究显示,2008年我国居民收入中,以权力寻租腐败为主体的灰色收入便高达5.4万亿。这样的财富与“奋斗和汗水”何干?又是谁的“耻辱和失败”呢? 这也就是说,富有或贫穷的处境并不只与个人相关,更离不开社会制度环境这个大前提的支持,如合理流动的阶层秩序、健全的法治和权力秩序。否则,单凭个人奋斗而缺乏制度环境保障,财富与贫穷及其所代表的个人品格,完全可能走向董藩所说的反面。这诚如孔子的描述,邦有道,贫且贱耻也;反之,富且贵耻也。”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本题这是一篇材料作文。从所给的材料来看,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的观点,一是网民对此的看法。而这两种的看法,具体都指向了成功观。具体来看,董教授认为高学历的贫穷者意味着耻辱与失败,而大多数网友则反对这一标准。由此看,这里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什么是成功,二是成功的判定标准是什么。写作时可从这两个大方面,去挖掘几个小的角度,选择自己比较入手写好的角度去构思和行文。比如财富是成功的一种标志,但不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志。需注意的是,不能仅仅去谈什么是耻辱和失败,这样考虑问题,就是偏离了材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以“爱护动物”为主题,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写一句公益广告词。(20字以内)

 

查看答案

对下列材料的内容进行筛选,给空间站下个定义。(不超过45个字)

可以供多名宇航员巡访、长期工作和生活的空间站,体积大,具备一定的试验或生产能力,其所需要的航天员、物资、设备由飞船或航天飞机运送。空间站可分为单舱段空间站和多舱段空间站两大类。作为航天器,前者是指用运载火箭一次就能送入太空轨道运行的空间站,后者则是由多个舱段在轨道上组装而成的空间站。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边两段话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荀子阐发的“礼”的人文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特别是儒家文化中,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从而在中国文化传统中,                ,而不是使礼制作为宗教的一种仪规。试举一例以明之。如,荀子对于人问“雩而雨何也?”回答说:“无何也!犹不雩而雨也。”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则典故。“雩”原是一种宗教色彩很浓的求雨仪式,           ,但他并没有完全否定这种仪式,只是认为不应当把它神化。换言之,              ,荀子认为还是有意义的。

①人们常常是把那些带有宗教色彩的仪式纳入到礼制中去

②那些带有宗教色彩的仪式常常被人们纳入到礼制中去

③虽然荀子在这里明确表示了“犹不雩而雨也”的意见

④荀子在这里虽然明确表示了“犹不雩而雨也”的意见

⑤如果把它作为一种礼的仪式         

⑥即使把它作为一种礼的仪式

A. ①③⑤    B. ②③⑥    C. ①④⑤    D. ②④⑥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近年,我省加快交通建设的步伐,已基本完善了航空、铁路、公路、水运和多种交通运输方式融为一体的综合立体运输体系。

B. 清华大学联合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成立低碳能源大学联盟未来交通研究中心,他们试图寻找解决北京雾霾天出行困难的破解之道。

C. 《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D. 为加强巡视队伍自身建设,中央对巡视组组长采取“一次一授权”的管理制度,这种创新,相对减弱了巡视组组长自身发生腐败的风险系数。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低碳、环保、节能,这些词语如今在汽车业风行,中国汽车企业也纷纷推出自己研发的新能源汽车,有专家提示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宜瞻前顾后,不可盲目发展。

B. 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一些单位或个人在食品安全方面,屡屡将社会大众的生命置之度外,唯利是图。

C. 中国京沪高速铁路6月30日正式通车,吸引了全球的目光,海外许多媒体给予了高度评价,然而日本《产经新闻》却不赞一词,反而说是“盗版新干线”,真是大言不惭。

D. 参加了2011年高考作文阅卷的王老师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学生的作文水平令人担忧,很多文章语句不通、表意不明、层次不清,文不加点的低分作文也越来越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