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在能源领域,煤和石油的时代已渐近黄昏。①________?环保人士主张发展太阳能、风能、潮汐能之类的“清洁能源”。不过有人警告说,②________,因为制造相关设备造成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科学家指出,③________,因为核能既经济又清洁。这种说法遭到了环保人士的嗤笑和抗议。

 

下一个能源霸主是什么(或“下一种主要能源是什么”) 这种能源可不算清洁 应该发展核能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既考查句子的连贯性,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第一处,前面说“在能源领域,煤和石油的时代已渐近黄昏”,而后面又列出一些新的能源,故此处应是问下一种能源是什么;第二处,前面是环保人士建议的“清洁能源”,接着“有人警告说”,根据后面警告的内容“制造相关设备造成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可见横线上的内容应是说前面列出的这些能源并不清洁;第三处,根据后面“因为核能既经济又清洁”这句话,可见科学家的建议是发展核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文化知识的解释,全不正确的一项是(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是儒者的装束,代指诸葛亮,他和周瑜一起火攻曹操,有儒将风度。)

②召有司案图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

③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④劾大不敬  , 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大不敬,被指控的罪名。对皇上犯了“大不敬”的罪,在当时是要处笞刑。)

公车特征拜郎中(公车特征,公车特地征召。公车,官方专用车,接臣民上书和征召。)

⑥举孝廉不行(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A. ①②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函陵,秦君氾南。    B.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封之。

C. 朝服,设九宾。    D. 沛公欲关中。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万山红遍,________;漫江碧透,________。《沁园春·长沙》

(2)前而为歌曰:“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________,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论语》

(4)________,往来无白丁。《陋室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台州名宗质,字某,北人,不知何郡邑。母展,妾也,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母子相失,宗质以父荫,既长,仕所至必求母,不得,姻家司马季思官蜀,宗质曰:“吾求母,东南无之,必也蜀乎?”从之西,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曰展婆,展婆。至暮,哭而归,不食,司马家人哀之,必宽譬之,乃饮泣强食,季思秩满东下,所经复然,竟不得。至荆州,复然。日旦夕号呼,嗌痛气惫,小憩于茗肆,垂涕。

坐顷之,一乞媪至前,揖曰:“官人与我一文两文。”宗质起揖之坐,礼以客主,既饮茗,问其里若姓。媪勃然怒曰:“官人能与我几钱,何遽问我姓名?我非乞人也。”宗质起敬,谢曰:“某皇恐,上忤阿婆,愿霁怒,试言之,何害?恐或乡邻或亲族也,某倒囊钱为阿婆寿。”媪喜曰:“老婆姓异甚,不可言。”宗质力恳请,忽曰:我姓展。宗质瞿然起,抱之,大哭曰:“夫人,吾母也。”媪曰:“官人勿误,吾儿有验,右腋有紫痣,其大如杯。”宗质拜曰:“然。”右袒示之,于是母子相持而哭,观者数十百人,皆叹息涕下。

宗质负其母以归,季思与家人子亦泣,自是奉板舆孝养者十余年,母以高年终,宗质亦白首矣。

宗质乾道庚寅为洪倅,时予为奉新县令,屡谒之,不知其母子间也。明年,予官中都,宗质造朝,除知台州。朝士云:“李台州,曾觌姻家也,觌无子,子台州之子。” 予一见不敢再也,亦未知其孝。

后十七年,台州既没,予与丞相京公同为宰掾,谈间,公为予言李台州母子事,予生八年,丧先太夫人,终身饮恨。闻之,泣不能止,感而为之传。赞曰:孔子曰:“孝悌之至通于神明。”若李台州,生而不知失母,壮而知求母,求母而不得,不得而不懈,遍天下之半,老而乃得之。昔东坡先生颂朱寿昌,至今咏歌以为美谈。若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不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非至孝奚而通神明,非通神明奚而得母?予每为士大夫言之,闻者必泣。人谁无母?有母谁无是心哉?

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

(选自《杨万里集笺校》)

1.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B. 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C. 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D. 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庇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如荫恤、荫籍、荫生。

B. “揖”是拱手礼,以站立姿态不需跪拜,礼节较拜礼要轻一些。若行礼时,头碰地即起,接触地面时间短暂则称稽首。

C. 涕,古代一般指眼泪,而“泗”指鼻涕。“涕泗纵横”意为眼泪鼻涕满脸乱淌,形容极度悲伤。

D. 孝,指还报父母的爱;悌,指兄弟姊妹友爱。出自《论语学而》,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人生八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记李台州事迹,以寻母、认母、侍母为线索,集中笔墨描写认母场景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B. 李宗质出生后因战乱母子失散,长大后曾四处寻访母亲下落而不得,以至茶饭不思,黯然神伤。

C. 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但直到李台州去世之后,才写作此文,并在士大夫中传颂其事迹。

D. 为一位官员作传,不注重其政治事功,却记叙其寻母尽孝之事,杨万里有褒扬孝道、规劝世风之意。

4.分别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季思秩满东下,所经复然,竟不得。

②若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不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周有光传

资中筠先生说,周有光先生在民国时代受到了最好的教育,为他的人生打下了最好的底色。他17岁从常州中学毕业,阅读英文已无障碍。而考上圣约翰大学,无疑是他最珍视的经历,他因此从一个江南小城市来到风云际会的上海,眼界由此大为开阔。五卅运动后,周有光转入光华大学继续学习。

三十年代以后,周有光接触的社会,已经远远超出了早年那个以教育、金融为核心的银行圈子。他在章乃器的提议下加入了救国会,与“七君子”这样一大批有识之士有或近或远的交往。但他显然不像那些一心投入救国运动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学者,他参与的进步工作更多是利用自己并不引人注目的政治色彩和比较自由的身份,为那些正在与延安和共产党联络并组织各种政治活动的人提供便利。有时候他也写文章,宣传抗日救国的方针大略,传达了当时有良心的知识分子的共同心声。

1952年周有光先生把自己文字研究方面的文章结集起来,发表了《中国拼音文字研究》。这些工作虽然在业余时间完成,但周有光的研究很快在文字改革领域受到关注,被邀请参加1955年北京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文字改革会议”。这次会议以后,周有光实际上就转向文改会的工作,无意中或许也是本能地避开了接踵而来的、更为激烈的政治斗争的影响。

周有光在加入语言文字改革委员会后的主要工作是如何建立一个以26个罗马字母为核心、适应所有汉字的拼音体系。这时周有光发现汉语拉丁化的方案五花八门,需要有一个统一并可行的方案。周有光为此提出了汉语拼音方案三原则,明确指出拼音是规范化的普通话,否决了搞一套能拼各种方言的方案,以便真正实现语言文字的改革。他和他的同事最终一起促成了这个今天看来仍然是成功的方案。从1955年到1958年,这三年潜心的工作,或许暂时排除了周有光心头的忧患,当他大部分从事经济研究的旧日同事被打成右派甚至自杀时,他没有被席卷进去,而且工作成就卓著。

这个时期恰逢中国需要大规模开展扫盲运动,这个运动想要成功就必须有更简易的汉字学习方法。当政者未见得希望人们识字以后有更独立的思想,但他们希望人民接受社会主义观念的想法一定十分迫切。因为这个时候他们觉得知识分子是不可靠的,他们需要更多工人、农民的支持,这样推广汉语拼音方案成为国策大计。如今看来,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项成功地推进社会进步的策略。

1966年一场更为持久的革命运动开始了。这一次,已经60岁的周有光也不能幸免了。1969年他去了宁夏五七干校,在那里呆了将近三年。

置身于荒漠,研究工作中止,周有光的兴趣又回到了经济上。他研究黄瓜为什么可以在宁夏长得比北京还好,研究宁夏煤炭等资源的利用。他仿佛又成为了经济学家,他甚至设想如果有好的政策,宁夏也可以成为瑞士一样的好地方。文革后期,他在这方面的想法还被当地所重视。

周有光的人生留下的故事,是经过他的记忆筛选的,通常是习惯性地过滤掉大量悲剧性的因子,留下最活泼和幽默的部分。一个人活得久长,经历的事情就多,如果沉淀下来都是怨恨,创造力也很难持续。他曾经回忆说:1960—1963年经济困难时期,食物极度缺乏。我参加的学习小组,由于营养不足,人人身体软弱,学习一会儿就彼此轮流打哈欠,精神疲乏。这时候,有人回想起曾经品尝过的佳肴,不由自主地谈起美食来。一个人开了头,其余的人都跟上来,越谈越起劲,好像面前桌上的学习材料变成了一碟碟可口的美味饭菜,大家口舌留香,精神振作,不再感觉疲乏了。这是精神会餐。

周有光先生做研究工作,与其他学者尤其是学院派学者不同的是,他的研究具有的重要功能是为普通大众服务的,就如拼音方案的制定等,就像他在宁夏五七干校,考虑的是实用型的适合宁夏的经济发展模式。

包括他早期的《汉字改革概论》等著作在内,他所要完成的工作是推进中国的语文现代化,语文现代化为中国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必要的语言条件。语文现代化既包含了全民具有文字阅读能力,同时还包括一个更深层次的意义,即语文表达和思想意识的现代化。为此,周有光开始了他退休以后思想文化领域的拓展工作,这些工作与他前期的语言文字研究一样,始终带有普及常识和提高文化水平的意义。

(摘编自叶芳《有光一生 一生有光:中国最高龄知识分子的百年历程》)

相关链接:①周有光(1906—2017),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语言学家。他的一生分了几个阶段:50岁以前是银行家;50岁到85岁,是语言文字学家,精力都倾注在语言文学领域;85岁开始写文章,广泛探讨诸如全球化、中东局势、公民意识等问题,成为公共知识分子。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周有光为那些与延安和共产党联络并组织各种政治活动的人提供便利,主要得益于他并不引人注目的政治色彩和比较自由的身份。

B. 1952年,周有光发表《中国拼音文字研究》时,他的身份还是个经济学家,但他的研究很快在文字改革领域受到关注。

C. 为统一汉语拉丁化的五花八门的方案,周有光提出了汉语拼音方案三原则,与他的同事最终促成了今天看来仍然是成功的拼音方案。

D. 由于周有光选择了语言文字作为研究对象,因此在激烈的政治斗争年代,他都能够不被席卷进去而保全了自己。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在抗战时期,周有光写文章宣传抗日救国的方针大略,这是当时所有知识分子的共同心声。

B. 中国当政者希望人民尽快接受社会主义观念,迫切需要简单易学的汉字学习方法,周有光等人制订的汉语拼音方案得到很好的推广。

C. 周有光对经济困难时期食物极度缺乏的事例的回忆,说明了精神会餐胜过物质饮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D. 在宁夏五七干校,周有光提出了适合宁夏发展的一些设想。文革之后,当地政府重视他的这些设想。

E. 周有光把推进中国的语文现代化作为自己退休后思想文化领域的拓展工作,这些工作与他前期的语言文字研究一样,始终带有普及常识和提高文化水平的意义。

3.综观全文,周有光事业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