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小红的话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这次期中联考前...

下面小红的话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这次期中联考前,小红这样鼓励自己的同学小王,她说:“你一定要有考好的愿望和决心。古人说得好,‘有志者事竟成’,意思是有志向的人,做事终究会成功。想要考好,就是你现在的‘志’。既然‘有志’,就一定能有正确的目标。有了前进的目标,就会不遗余力地努力。有了不遗余力地努力,当然就能考好了。”

①有志者不一定有正确的目标。

________

________

 

有了前进的目标,不一定会不遗余力地努力 有了不遗余力地努力,也不一定能考好 【解析】试题分析:注意文中表意绝对的句子“有了前进的目标,就会不遗余力地努力”“有了不遗余力地努力,当然就能考好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在能源领域,煤和石油的时代已渐近黄昏。①________?环保人士主张发展太阳能、风能、潮汐能之类的“清洁能源”。不过有人警告说,②________,因为制造相关设备造成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科学家指出,③________,因为核能既经济又清洁。这种说法遭到了环保人士的嗤笑和抗议。

 

查看答案

对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文化知识的解释,全不正确的一项是(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是儒者的装束,代指诸葛亮,他和周瑜一起火攻曹操,有儒将风度。)

②召有司案图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

③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④劾大不敬  , 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大不敬,被指控的罪名。对皇上犯了“大不敬”的罪,在当时是要处笞刑。)

公车特征拜郎中(公车特征,公车特地征召。公车,官方专用车,接臣民上书和征召。)

⑥举孝廉不行(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A. ①②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函陵,秦君氾南。    B.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封之。

C. 朝服,设九宾。    D. 沛公欲关中。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万山红遍,________;漫江碧透,________。《沁园春·长沙》

(2)前而为歌曰:“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________,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论语》

(4)________,往来无白丁。《陋室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台州名宗质,字某,北人,不知何郡邑。母展,妾也,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母子相失,宗质以父荫,既长,仕所至必求母,不得,姻家司马季思官蜀,宗质曰:“吾求母,东南无之,必也蜀乎?”从之西,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曰展婆,展婆。至暮,哭而归,不食,司马家人哀之,必宽譬之,乃饮泣强食,季思秩满东下,所经复然,竟不得。至荆州,复然。日旦夕号呼,嗌痛气惫,小憩于茗肆,垂涕。

坐顷之,一乞媪至前,揖曰:“官人与我一文两文。”宗质起揖之坐,礼以客主,既饮茗,问其里若姓。媪勃然怒曰:“官人能与我几钱,何遽问我姓名?我非乞人也。”宗质起敬,谢曰:“某皇恐,上忤阿婆,愿霁怒,试言之,何害?恐或乡邻或亲族也,某倒囊钱为阿婆寿。”媪喜曰:“老婆姓异甚,不可言。”宗质力恳请,忽曰:我姓展。宗质瞿然起,抱之,大哭曰:“夫人,吾母也。”媪曰:“官人勿误,吾儿有验,右腋有紫痣,其大如杯。”宗质拜曰:“然。”右袒示之,于是母子相持而哭,观者数十百人,皆叹息涕下。

宗质负其母以归,季思与家人子亦泣,自是奉板舆孝养者十余年,母以高年终,宗质亦白首矣。

宗质乾道庚寅为洪倅,时予为奉新县令,屡谒之,不知其母子间也。明年,予官中都,宗质造朝,除知台州。朝士云:“李台州,曾觌姻家也,觌无子,子台州之子。” 予一见不敢再也,亦未知其孝。

后十七年,台州既没,予与丞相京公同为宰掾,谈间,公为予言李台州母子事,予生八年,丧先太夫人,终身饮恨。闻之,泣不能止,感而为之传。赞曰:孔子曰:“孝悌之至通于神明。”若李台州,生而不知失母,壮而知求母,求母而不得,不得而不懈,遍天下之半,老而乃得之。昔东坡先生颂朱寿昌,至今咏歌以为美谈。若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不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非至孝奚而通神明,非通神明奚而得母?予每为士大夫言之,闻者必泣。人谁无母?有母谁无是心哉?

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

(选自《杨万里集笺校》)

1.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B. 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C. 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D. 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庇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如荫恤、荫籍、荫生。

B. “揖”是拱手礼,以站立姿态不需跪拜,礼节较拜礼要轻一些。若行礼时,头碰地即起,接触地面时间短暂则称稽首。

C. 涕,古代一般指眼泪,而“泗”指鼻涕。“涕泗纵横”意为眼泪鼻涕满脸乱淌,形容极度悲伤。

D. 孝,指还报父母的爱;悌,指兄弟姊妹友爱。出自《论语学而》,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人生八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记李台州事迹,以寻母、认母、侍母为线索,集中笔墨描写认母场景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B. 李宗质出生后因战乱母子失散,长大后曾四处寻访母亲下落而不得,以至茶饭不思,黯然神伤。

C. 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但直到李台州去世之后,才写作此文,并在士大夫中传颂其事迹。

D. 为一位官员作传,不注重其政治事功,却记叙其寻母尽孝之事,杨万里有褒扬孝道、规劝世风之意。

4.分别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季思秩满东下,所经复然,竟不得。

②若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不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