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中带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脱离实际,凭主观想象制订实施方案...

下列句中带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脱离实际,凭主观想象制订实施方案,这种闭门造车的作法能不脱离实际吗?

B. 有些同学写的作文,文不加点,字迹潦草,阅读这样的文章,真叫人头疼。

C. 微雕艺术家别树一帜,能在一根头发一样细的东西上,得心应手地随意雕刻。

D. 便民箱、井盖板、金属垃圾桶被盗,名草名花,不胫而走,这些发生在城市里的不文明现象,令人气愤。

 

A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闭门造车: 关上门造车,比喻只凭主观想像办事而不管客观实际。文不加点:指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别树一职: 指另外竖起一面旗帜,形容与众不同,另成一家。此处应为“匠心独运”,指独特的艺术构思。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形容消息传播很快,此处应为“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B. 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C. 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D. 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查看答案

典例(2017·课标全国卷Ⅱ)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B. 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C. 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D. 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

 

查看答案

根据语境,写出下列名篇只能给的相应语句。

(1)《沁园春·长沙》中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别康桥》中点名作者寻梦归来后放声高歌,用“一船星辉”来比喻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诗经》中劝告女性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赤壁赋》中侧面写箫声哀婉动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小题。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注:武元衡,中唐诗人,洛阳人。

1.对这首诗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这首诗是一首七绝,前两句写景,触景生情,后两句借梦抒情。

B. 诗题为“春兴”,通过对“柳”“雨”“花”“风”的描写构成了一幅早春图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C. 诗中“残花落尽见流莺”,诗人从视觉角度写,却使人如民莺语,与白居易“莺语花底滑”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D. 全诗以“春”贯穿始终,构思巧妙。

2.诗的后两名既写惜春之情,又有思乡之意,请分析其写作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拜济丹阳太守。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为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济说太祖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诏曰:“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诏曰:“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齐王即位,迁太尉。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颺等轻改法度。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是岁曰景侯。 

(选自《三国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

B. 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

C. 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

D. 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辟,和“征”都是指征召布衣出仕,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而“察茂才”“举孝廉”则是自下而上选拔官吏的制度。

B. 践阼,特指皇帝登临皇位。君主即位也可叫“践祚”、“登极”、“登庸”、“御极”。

C. 薨,是古代对身故的一种说法,用于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还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皇子公主等。

D. 谥,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他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蒋济机智有谋略,多次替太祖解围。孙权率兵围攻合肥,太祖的大军正在攻打荆州,蒋济假称消息,孙权相信,烧毁围城的营阵撤离;关羽带兵围攻樊城和襄阳,太祖想要迁都,蒋济献策,解除樊城之围。

B. 蒋济为人刚直,敢于直言上谏。文帝问他天下“风教”,他大胆直言;明帝时,他直言告诫文帝要估计老百姓能力,安抚他们的疾苦。虽开始都触怒君主,但最终还是获得原谅。

C. 蒋济文武兼备,深受赞许。他任职勤劳,极尽节操,每有军国大事,当场有提出建议的奏议,对朝廷忠诚,做事奋发努力,深得明帝称赞。

D. 蒋济为人谦虚,淡泊名利。凭着跟随太傅司马宣王屯兵洛水浮桥,诛杀曹爽等人的功劳,蒋济被加封为都乡侯,但他认为赏赐一定要给有功之人,而自己事先并不知道谋划,也没亲自统帅打仗,坚决地推辞,齐王不答应。

4.把文中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

(2)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