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答。 《冷浪漫》精选了“科学松鼠会”多位作者的作品,深...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答。

《冷浪漫》精选了“科学松鼠会”多位作者的作品,深入浅出地为读者讲述了与生命、生活密切相关,却          ①(很少被人知道)的科学知识。它以通俗化的语言,对那些“冷冰冰”的科学知识进行生动活泼的诠释,让深奥的理论一下子变得通俗易懂。这些文章,既给人以科学的教益,也获得美的享受②。

(1)请在①处根据“很少被人知道”这一意思,填写一个四字成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处有语病,请改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鲜为人知 这些文章,既给人以科学的教益,也给人以美的享受(也让人获得美的享受)。 【解析】(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在①处根据‘很少被人知道’这一意思,填写一个四字成语”,这是考查词语的积累,先看语境,前面说“与生命、生活密切相关”,既然是“密切相关”,本应为人所熟知,“却”表示转折,说明这些科学知识很少被人知道,再看语段中给出的解释,“很少被人知道”,由此联想到“鲜为人知”这一成语,“鲜”意思是“很少”,“为”意思是“被”。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②处有语病,请改正”,这是考查修改病句的能力,“这些文章,既给人以科学的教益,也获得美的享受”,这句话的主语是“文章”,“文章……给人以科学的教益”没有问题,“文章……获得美的享受”不搭配,“获得美的享受”主语应是“人”,可以把“获得美的享受”改为“给人以美的享受”。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仿照例句中划线的部分,续写一句话。

例句:只要热爱生活,一竿傲然的劲竹,也能让你品出铮铮的气节;一方嶙峋的瘦石,也能让你悟出不阿的风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

A. 李庆与同事打牌琴瑟失调后就报警谎称有人冲进他家抢劫,因严重干扰了警方的正常办公秩序,被行政拘留并罚款。

B. 他对设备故障的每个细节都判断得准确,对故障处理过程的分析与推断也都精准无误,已然达到了目无全牛的境地。

C. 面对马丁和哈登交易后的首次对阵,马丁认为必须尽可能让对方在比赛的投篮中屡试不爽,进而阻止对方的成功。

D. 针对随时可能出现的雪雾天气,国道205线淄博收费站杞人忧天,制定多项应对雪雾天气的措施来确保道路安全畅通。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心气极高的恒大队因意外导致主场失利,他们分析原因后决定       ,在客场挽回局势。

②本月早些时候,联合国粮农组织敦促出现感染疫情的国家不要过早地恢复农场的家禽养殖,以免疫情       

③谁也没想到74 岁出狱的昔日“中国烟草大王”褚时健能够       ,创造了“褚橙”传奇。

A. 东山再起   重整旗鼓   死灰复燃

B. 东山再起   死灰复燃   重整旗鼓

C. 重整旗鼓   死灰复燃   东山再起

D. 重整旗鼓   东山再起   死灰复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永远的巴金

王 蒙

在这个星空之夜,巴金走了。

如果设想一下近百年来最受欢迎和影响最大的一部长篇小说,我想应该是巴金《家》。

而等到我自己迷于阅读的时候,我宁愿读《灭亡》和《新生》,因为这两本书里写了革命哪怕是幻想中的革命,写了牺牲,写了被压迫者的苦难和统治者的罪恶。我也读过巴金写的与译的《春天里的秋天》《秋天里的春天》,还有《寒夜》《憩园》等等,我深深感到了巴金的热烈的情思,哪怕这种情是用无望的寒冷色调来表现的。甚至在他晚年,他写什么都是那样的充沛、细密、水滴石穿,火灼心肺。巴金的书永远像火炬一样地燃烧,巴金的心永远为青春、为爱、为人民而淌血。

作为一个作家他太老实,太朴实无华,对不起,我要说是太呆气啦。

他在关于《家》的文字中一次又一次地书写:“青春是美丽的。”所以他特别痛恨那些戕害青年、压迫人性、敌视文学艺术、维护封建道统的顽固派。他看到了太多的不应该不幸的人却遭到了不幸,他充满了感情的郁积。

巴金的作品其实一向直言不讳,拥护什么,同情什么,反对什么,都清晰强烈。一个爱国主义,一个人道主义,是他终身的信仰——这是他在迎接第五次作家代表大会的时候说的。他甚至于讲得有点极端,因为在另一个场合他曾经说自己不是文学家,他拿起笔来只是为了呼唤光明与驱逐黑暗。他喜欢在高尔基的作品中描写过的俄罗斯民间故事,有一个英雄叫丹柯,他为了率领人们走出黑暗的树林,他掏出了自己的心脏,作为火炬,照亮了夜路。所以他一辈子说是要把心交给读者,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是一个用心用自己的全部生命来写作,来做人的人。所以提起历史教训来他永远是念念于心,他太了解历史的代价了,他不希望看到历史的曲折重演。在他的倡议下,世界一流的现代文学馆终于建成了,这是“五四”以来的现代文学的丰碑,也永远是巴金老人的纪念馆。没有巴金就没有现代文学馆。他还想纪念与记住一些更为沉重的东西,那样的记忆已经凝固在他的晚年巨著《随想录》里,把记忆和反思镌刻在人们的心底了。

“我已经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但是我并不悲观,我把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在他年老以后,他一次又一次地这样说。他像老母鸡一样地用自己的翅膀庇护着年轻人。他与女儿李小林主编的《收获》本身就是勤于耕耘、勇于创新、尊重传统、推举新秀的园地。“要多写,要多写一点……”他一次又一次地对我说。在他还能行动的时候,每次我去看望他,他老人家总要边叮嘱边站立着……走出房门相送,而当我紧张劝阻的时候,他与女儿小林都解释说他也需要活动活动。我们握手,他的手常常冰凉,小林说他的习惯是体温维持较低,然而他的心永远火烫。他不怎么笑,有时候想说两句笑话,如说到张洁的一篇荒诞讽刺小说,但是他的神情仍然认真而且苦涩、无奈。他总是那样诚实、谦虚、质朴、无私。他永远踏踏实实地活在中国的土地上。他提倡讲真话提倡了一生,却遭到过诋毁,曰“真话不等于真理”,倒像是假话更接近真理。现在,这种雄辩的嚼舌已经不怎么行时了,巴金的矗立是真诚的真实的与真挚的文学对于假大空伪文学的胜出。想一想他,我们刚刚有一点懈怠轻狂,迅速变成了汗流浃背。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作者读过了巴金写的译的许多作品,深深地感受到在这些作品中都蕴含着强烈的激情、力量和牺牲精神。

B. 巴金喜欢高尔基笔下关于英雄丹柯的民间故事,表现了巴金愿意为人间呼唤光明、驱逐黑暗的理想愿望。

C. 没有巴金就没有现代文学馆,沉重的建馆历史已经收录在他晚年巨著《随想录》里,并铭刻在人们的心底。

D. 巴金老人不苟言笑,即使听到笑话也是表情苦涩无奈,这体现了他的诚实、谦虚、质朴、无私。

E. “巴金的矗立”是指巴金真诚的真实的与真挚的文学在人民心中及文学史的崇高地位,是对巴金的高度赞誉。

2.文中提到了巴金先生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分析概括。

3.文章结尾处说“想一想他,我们刚刚有一点懈怠轻狂,迅速变成了汗流浃背”,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从中得到的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第一首诗用“少小离家老大回”写出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概括写出自己数十年来客居他乡的事实,暗含自己长期不能归乡的感伤情绪。

B. 第一首诗后两句借儿童问话这一细节,既表现了儿童天真可爱的一面,也描摹出儿童因不认识诗人而故意捉弄诗人的狡黠心理。

C. 第二首诗可以看作第一首诗的续篇,诗人回到家乡以后,耳闻目睹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感慨少小时的玩伴中有不少再也见不着面了。

D. 第二首诗后两句看起来是写故居门前镜湖水没有什么改变,实际上想要表达这样一种感慨:故乡已经不是记忆中的样子,变化太大了。

E. 两首诗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很多,如“少小、老大、近来、旧时”等,这些词语的运用使读者产生了在时空中穿越的感觉,令人迷惘。

2.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些情感是如何产生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