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语句在提示的语言环境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外交发言)中国政府历来...

下面语句在提示的语言环境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外交发言)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地区间的矛盾应以和平方式加以解决,不能二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的。

B. (广播稿)据悉,此次义演所筹之捐款将会在有关部门的监督下,合理使用,切忌不透明、不公平。

C. (毕业赠言)分别总是在六月,回忆是思念的愁,同窗数载的无数美好瞬间,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之中……

D. (寻物启事)本人昨日不慎于学校阅览室丢失阿伦特(反抗平庸之恶)一书,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不甚感激!

 

C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此题重点考核使用的场合,其中A项,所给内容是外交发言,应使用严肃庄重的书面语体,而“二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的”是口语,不严肃庄重,不得体。B项,广播稿不宜用文言词汇,“据悉”“此次”“所筹之捐款”等词语应改为现代汉语;“切忌”与“切记”因读音一样,会有歧义,也不得体。D项,“璧还原物”,敬辞,用于归还原物或辞谢赠品,“璧”敬称对方的东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一个人语文能力的高低,不取决于他语文知识掌握的多少,而在于他坚持了多读多写这一基本也最重要的语文学习方法。

B. 专家从“科学与人文”的视角指出,柯洁和AlphaGo的对战所带来的社会焦虑,正是人文反思已跟不上科学技术的发展脚步。

C. 那种举着“历史揭秘”的幌子肆意抹黑英雄人物的做法,不仅侵害了民族的历史记忆、共同的价值追求,更触碰了法律的底线。

D. 报告指出,中国及印度眼下正不遗余力地开拓国际市场,新加坡、俄罗斯等则紧随其后,国际市场的竞争格局在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①我攀过陡峭的崖壁,历尽艰辛,登上绝顶,放眼望去,天无涯际,顿感自己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②《我们看海去》这篇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北京,当时军阀混战,劳苦大众民不聊生,社会矛盾尖锐。

③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软”只是文化的表现形态而非其本质作用,文化还有“硬”的一面。

④写一篇小说并不难,但要想让自己的作品在擢发难数的小说中引起读者广泛关注,就不那么容易了。

⑤新闻发布会上,他讲话仅用了八分钟,简洁明了,新闻性、针对性强,没有一句穿靴戴帽的空话套话。

⑥虽然荆棘载途,但我们也不能后退,要战胜困难,勇往直前。

A. ①③⑤    B. ②③⑥    C. ③⑤⑥    D. ④⑤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才能遨游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中,而无需有所待。

(2)苏轼在《赤壁赋》中借“水”“月”向客阐述了“变”与“不变”的道理:如果从“变”的角度看,则“____________”;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则“__________”,因此发出了“___________”的感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归王官①次年作

司空图

乱后烧残数架书,峰前犹自恋吾庐。

忘机渐喜逢人少,览镜空怜待鹤疏②。

孤屿池痕春涨满,小栏花韵午晴初。

酣歌自适逃名③久,不必门多长者车④。

【注】①王官,即王官谷,在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的中条山上,是司空图的故乡。②鹤疏,书体名,古时用于招纳贤士的诏书。③逃名,《汉书·逸民传》载:东汉人法真恬静寡欲,朝廷四次征辟皆不就,遁形远世,世人谓之逃名。④长者车,达官贵人的车。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上句写诗人故居在兵燹之后受到的严重毁弃:“乱”指战乱,“烧”让人想到大火熊熊的情景,“烧残”点明故居经过火烧,已洗劫一空,只剩下几架残破不全的书了。

B. 首联下句表现诗人对故乡执着的热爱:“犹自”充满着人世沧桑之感,“恋吾庐”表明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希望社会不要再有战乱发生。

C. 颔联上句表现诗人归隐后在旧居中屏绝尘嚣、泊然宁静的心境:“忘机”是不用机心、不计较一切贵贱荣辱,点明诗人归隐故乡的真正原因。

D. 颔联下句写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反思:对镜自照,诗人看到自己如此衰老,后悔自己没有在更早的时间辞官归隐,表达了诗人不再做官的决心。

E. 尾联通过用典,委婉但却坚决地表明,自己要像法真那样做逃迹的隐士,与扰攘争夺的政治绝缘,深隐故居,悠然自适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2.请简要赏析诗歌颈联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异同。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何玮,何伯祥之子,袭父职,知易州。从围襄樊,宋将夏贵率舟师来救,玮时建营于城东北,当其冲。贵兵纵火焚北关,遂进逼玮,万户脱因不花等呼玮入城,玮曰:建功立业,此其时也,何避焉!乃率其众,誓以死战,开营门,以身先之,贵败走。至元十一年,丞相颜伯受名伐宋,辟玮为帐前都镇抚。师次阳罗堡,夏贵率战舰列江上下,玮从元帅阿术,率众先渡,诸军继之,贵复败走。宋丞相贾似道率舟师拒于丁家洲,玮将勇敢士出战,夺舟千余艘,似道遁去。三十一年,拜中书参知政事。时宰执凡十一人,玮曰:古者一相,专任贤也,今宰执员多,政出多门,转相疑忌,请损之。不从,遂乞代。

大德四年,授侍御史,以母病辞。七年,授御史中丞,陈当世要务十条,成宗嘉纳之。京师孔庙成,玮言:唐、虞、三代,国都、闾巷莫不有学,今孔庙既成,宜建国学于其侧。从之。赛典赤等还自贬所,复相位,玮言:奸党不可复用,宜选正人以居庙堂。帝深然之。监察御史郭章劾郎中哈剌哈孙受赃,具服,而哈剌哈孙密结权要,以枉问诬章。玮率台臣入奏,辨论剀切,章遂得释。成宗崩,丞相阿忽台奉皇后旨,集廷臣议袱庙用摄政事,玮难之,阿忽台变色曰:中丞谓不可行,独不畏死耶?众皆危惧,玮从容曰畏死不义耳,苟死于义,夫复何畏!未几,以疾去位。武宗即位于上都,授太子副詹事,遣使促使就职,复遥授平章政事,商议中书省事。武宗至自上都临朝问曰孰为何中丞玮出拜帝曰朕知卿以忠直为国朕有不逮卿当勉辅

(节选自《元史·何玮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武宗至/自上都临朝/问曰/孰为何中丞/玮出拜/帝曰/朕知卿以忠直为国/朕有不逮卿/当勉辅。

B.武宗至自上都/临朝/问曰/孰为何中丞/玮出拜/帝曰/朕知卿以忠直为国/朕有不逮/卿当勉辅。

C.武宗至/自上都临朝/问曰/孰为何中丞/玮出拜/帝曰/朕知卿以忠直为国/朕有不逮/卿当勉辅。

D.武宗至自上都/临朝/问曰/孰为何中丞/玮出拜/帝曰/朕知卿以忠直为国/朕有不逮卿/当勉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至元,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年号,从1264年到1294年忽必烈驾崩,一共使用了31年,因此忽必烈又被称为至元大帝

B.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自有此职以来就只能由一人担任,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

C.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D.闾巷,古时二十五家为一闾,后来称居民的区域为闾里、闾巷,泛指乡里民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玮英勇善战。宋军援救襄樊,何玮所部位于首当其冲的城东北,但何玮毫不畏惧,拼死作战,打败了宋军。

B.何玮战功卓著。在元军打败宋朝将领夏贵率领的水军和击败宋朝丞相贾似道率领的水军的战斗中,何玮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C.何玮关心国事。他担任御史中丞时,向成宗上奏陈述十条当时的重要事务,其中包括在孔庙旁建立国学的建议,得到成宗嘉奖和采纳。

D.何玮正直敢为。他先反对赛典赤等人出任宰相,后在监察御史郭章被诬陷时率谏官陈奏皇上,辨明了事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玮将勇敢士出战,夺舟千余艘,似道遁去。

(2)古者一相,专任贤也,今宰执员多,政出多门,转相疑忌,请损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