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国家将加大对没有农药生产许可证生产农药的违法...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国家将加大对没有农药生产许可证生产农药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除没收违法所得、吊销农药生产许可证外,增设列入“黑名单”等信用惩戒措施。

B. 首都师范大学青牛创客空间配备了先进实用的硬件设备,在帮助学生实现创意的同时,见识和体验到一些基本的加工技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为创新奠定基础。

C. 《人民的名义》广受欢迎,不仅在于剧中GDP的耿直守护者李达康书记、小官巨贪赵德汉等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还在于它细腻地描摹了当下官员的众生相。

D.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节目一经推出就收获好评如潮。

 

C 【解析】试题分析:A.不合逻辑。前面是“没有农药生产许可证”后面是“吊销农药生产许可证”,可改为“吊销相关许可证”。B.偷换主语。在“见识和体验”前加上“让学生”。D.句式杂糅。“收货好评”和“好评如潮”两个句子杂糅在一起,可以删去“收获”或者将“好评如潮”改为“如潮的好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双十一”期间,众多电商平台打造“双十一”物美价廉的购物文化,并推出各种吸引消费者的促销活动,打折、满减、返券等,不一而足

②数以亿计的共享单车押金确实是一笔庞大资金,不过我们没有必要求全责备共享单车以及相应的收取押金行为本身。

③东南大学“学霸情侣”之所以获得优异的成绩,并非是一蹴而就,而是通过日积月累的勤奋学习取得的。

④给没有走完长征路的那些无名英雄歌功颂德,是北京卫视大型系列纪录片《红军不怕远征难》主创的目的之一。

⑤近年来,犯罪分子利用互联网进行金融诈骗,呈现出骗局设计丝丝入扣、难辨真伪的特点。这已经引起公安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用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⑥史铁生、霍金等人或许抱怨过不公的命运,却并不曾在这个飞扬跋扈的对手面前认输,他们拼尽全力与对手掰手腕,直至打败对手,取得胜利。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①④⑥    D. ②③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三句选取细节显示江景,正面勾勒古战场景象。

(2)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里用“___________”两句,深情回忆了往昔“沙场秋点兵”的雄壮场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大风登城书雨

陆游

风从北来不可当,街中横吹人马僵。

西家女儿午未妆,帐底炉红愁下床。

东家唤客宴画堂,两行玉指调丝簧。

锦绣四合如坦墙,微风不动金猊香。

我独登城望大荒,勇欲为国平河湟

才疏志大不自量,西家东家笑我狂。

【注】①金猊:又称狻猊,也作香炉的代称。②河湟:黄河和湟水,这里指中原沦陷地区。

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诗的前两句落笔点题,紧扣“大风”而来。“不可当”“横吹”“僵”形象描写了寒风凜冽,北风吹得街上的人马都发僵了的画面;同时,这两句诗也象征敌人猖狂、国家处于危急之中。

B. 第三、四句承接一个“僵”字,由室外转写到室内。通过描写西家的女儿屋里生着炉子,仍然怕冷不愿下床,到中午都还没有梳妆的细节,侧面烘托出天气的严寒。

C. 第六句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玉指”代指东家女儿的手指,“丝簧”代指音乐。第七、八句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精美的丝织品合抱在四周就像围墙一样,连细小的风也吹不进来。

D. 第九、十句笔锋再转,且呼应标题中“登城”二字,由室内转到室外,由街上转到城头,由他人转到自己。“独”字显其寂寞和孤独,“望”字和“欲”字则暗含了诗人“登城”的缘由。

E. 该诗巧妙运用双关、对比、借代、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如第五句到第八句与三四句形成鲜明对比;寒风中自己的行动和周围之人形成对比。

2.结合诗歌并联系作者生平,谈谈你对“才疏志大不自量,西家东家笑我狂”一句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剧可久,字尚贤,涿州范阳人。沉毅方正,明律令。与冯道、赵凤为友。后唐同光初(公元923年),凤荐于朝,补徐州司法,以干职闻。召为大理评事,赐绯。逾年,迁大理正,坐误治狱责授登州司户。遇赦,召为著作郎。仕晋,历殿中少监、太子右谕德、大理少卿,赐金紫晋祖崩,可久方在病告,有司纠以不赴国哀,坐免。未几复官,迁大理卿。周广顺初,改太仆卿,复为大理卿。会郑州民李思美妻诣御史台诉夫私鬻盐,罪不至死,判官杨瑛置以大辟。有司摄治瑛,瑛具伏。可久断瑛失入,减三等,徒二年半。宰相王峻欲杀瑛,召可久谓之曰:“死者不可复生,瑛枉杀人,其可恕耶?”可久执议益坚,瑛得免死。由是忤峻,改太仆卿,分司西京。显德三年,所举官犯脏,可久坐停任。明年,复起为右庶子。世宗以刑书深古、条目繁细,难于检讨。又前后敕格重互,亦难详审,于是中书门下奏曰:“今奉制旨,删定律令,有以见明罚敕法之意也。所冀民不陷刑吏有所守臣等商议望准制旨施行仍命太子右庶子剧可久等十人编集新格勒成部秩。”从之。自是可久等于都省集议删定。五年,书成,凡三十卷,目曰《刑统》。宰相请颁天下,与律、疏、令、式并行。可久复拜大理卿。建隆三年,告老,改光禄卿致仕。卒,年七十七。可久在廷尉四十年,用法平允,以仁恕称。

(选自《宋史·剧可久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所冀民不陷/刑吏有所守/臣等商议/望准制旨施行仍命太子右庶子剧可久等十人/编集新格勒成部秩。

B. 所冀民不陷刑/吏有所守/臣等商议/望准制旨施行/仍命太子右庶子剧可久等十人编集新格/勒成部秩。

C. 所冀民不陷刑/吏有所守/臣等商议望准/制旨施行/仍命太子右庶子剧可久等/十人编集新格勒成部秩。

D. 所冀民不陷/刑吏有所守/臣等商议望准/制旨施行仍命太子右庶子剧可久等十人/编集新格/勒成部秩。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赐绯”“赐金紫”中的“绯”“金紫”指的是大红色和紫色的衣服。官服颜色对应官服等级,有时官品不及而皇帝推恩特赐,准许服紫服或服绯,以示尊宠,称赐紫或赐绯。

B. 大辟,古五刑之一,指死刑。最初谓“墨、劓、別、宫、大辟”为五刑,隋唐之后,五刑则指“笞、杖、徒、流、死。”

C. 失入,指罪轻重判或不应判刑而判刑,相对于“失出”而言。

D. 致仕,古代臣子因犯错误或年纪老迈辞职“回乡”,后来泛指辞官归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剧可久为官能干,闻名于世。后唐同光初年,剧可久被好友赵凤举荐,被任命为徐州司法,掌理刑法,他因能办事,备受世人称赞。

B. 剧可久因为连坐,仕途坎坷。剧可久在担任大理正一职时因下属的错误判案被贬官,后因为他举荐的官员犯了贪污罪而受到停职的处罚。

C. 剧可久坚持己见,触犯权贵。宰相王峻想杀死杨瑛,对剧可久说杨瑛使人受冤被杀,不能饶恕,但剧可久坚持自己的主张,因此触犯王峻。

D. 剧可久通晓律例,编审法令。剧可久通晓律令,后被中书门下举荐参与法律条文的删定工作,后来他和其他九个人编成了三十卷的《刑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晋祖崩,可久方在病告,有司纠以不赴国哀,坐免。

(2)所举官犯脏,可久坐停任。明年,复起为右庶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近日,上海地铁上有一年轻男子以上班太累为由,拒绝给抱小孩的妇女让座,还抢夺乘客拍摄的手机。随后,该男子回应称,原本是想让座的,但乘客再三指责让他很气愤,因此赌气不让。

争座事件频发,除了城市公共交通资源缺乏,也与一些市民让座的公德意识缺失有关,然而,公交车和地铁均是公共场所,车上的座位当属公共资源,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在照顾老弱病残孕等人群的基础上,一般讲完的是先来后到、顺位而坐,这是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基本规则。

给特殊人群让座,并非是法律规定,而仅是社会公德的一种价值取向。现实情况却是,年轻者给年老者让座,变成应尽的职责和义务;而年老者给年轻人让座,被公认为违反了常规和伦理,这显然是一种道德的“错位”。

从某种程度上讲,发生在公交车和地铁上的“让座风波”,实际上是整个社会人文关怀的呼

唤与诉求。因此,与其道德绑架“让座”,不如增加公交车、地铁上的老幼病残孕专座。

(摘选自《让座不如增加专座》2017年7月6日《北京晨报》)

材料二:

图表一:你不让座的理由

图表二:你通常会给那些人让座

图表三:如果发现真有人需要座位,对于不让座的人,你怎么看?

材料三:

越是这种人人自觉、从善如流的时候,,也越要防止出现那种过犹不及的“指教心态”——有些人好为人师,常常越俎代庖,“做人情”。

有道是“让座是情分”,上海地铁中的“让座指导”之所以乏人认同、少有点赞,是因为时下确存这么一种文明的“陋习”:一些人所谓的讲道德,不是为了约束自己,而常常是用作审判他人。这里,还应该批评一下那个拍照的乘客,且不议随意偷拍传播是否有侵权之嫌,而动辄以曝光威胁他人让座,显然已跟文明修为背道而驰。

真正的文明引导者,一事当前,只会先想到“我能怎么做”,而不是手电筒照别人,习惯性地去指教“你该如何做”。

(摘编自《多做“让座主角”,少当“让座指导”》,2017年7月6日光明网)

材料四:

在如何对待公交“让座”这类道德行为时,我们常常没有厘清,乃至有意无意间混淆了“道德高线”与“法律底线”之间的区别和界限,误将“道德高线”认作“法律底线”,很明显,“让座”只是一种“道德高线”,而非“法律底线”层面和意义上的行为。只可以在道德上倡导,而不可以在法律上强制,即使“拒不让座”,也并不违反法律。误将“道德高线”认作“法律底线”,强求甚至强制他人“让座”,势必不仅侵犯他人“不做什么”的法律自由,而且同时也会无形中矮化贬损“让座”等道德行为原本固有的高尚德行、成色。

作为一种社会美德,“让座”非常值得提倡、追求,但如何去提倡、追求,显然也应以一种充分合乎道德的方式来进行。要想真正倡导这种美德,更道德的方式方法,显然不是“要求强求他人让座”“指责教训他人不让座”,而是“自己主动让座”“检讨自己何以没让座”。

(摘编自《“让座纠纷”混淆了道德高线法律底线》,2017年7月7日红网)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让座的原因、对象各不相同,不让座的原因却在自身。

B. 大多数民众都有给人让座的经历,同时,选择让座的对象主要集中在老人、孕妇等有需要帮助的人。

C. 即使真的有人需要座位,大部分人也认为不让座的人也有他的理由,另外认为“他买了票,让不让是他的权利”的也不少。

D.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有一小部分人从来没有让座的经历;还有极少数人认为让不让座和自己没有关系,持无所谓的态度。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每个公民都有平等享受公共资源的权利,而面对抱小孩的妇女不主动让座,年轻人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不被认同。

B. “让座指导”之所以乏人认同、少有点赞,是因为他们所讲的道德,不是为了约束自己,而仅仅是为了审判他人。

C. “让座纠纷”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受到媒体的关注,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利于我们客观辩证地看待问题。

D. “让座”是一种道德层面上的行为,“不让座”也没有触碰到“法律底线”,若强制让座,势必侵犯了他人的法律自由和人生权益。

E. 在“让座”纷争中,“要求强求他人让座”“指责教训他人不让座”是导致中国式“让座纠纷”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

3.结合所给材料,谈谈如何解决让座纠纷问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