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帕斯卡尔 我很能想象一个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帕斯卡尔

我很能想象一个人没有手、没有脚、没有头(因为只是经验才教导我们说,头比脚更为必要)。然而,我不能想象人没有思想,那就成了一块顽石或者一头畜牲了。

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因此,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能思想的苇草——我应该追求自己的尊严,绝不是求之于空间,而是求之于自己思想的规定。我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由于空间,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有如一个质点;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宇宙。

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生理的层面来讲,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一口气、一滴水就能致人于死命。

B. 因为能思想,人区别于顽石或者牲畜,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能思想,人囊括了宇宙。

C. 人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是道德的原则。人不仅要求之于空间,更要求之于自己思想的规定。

D. 人的尊严在于思想。思想有深浅高下之分,高明的、有深度的思想能使人获得力量,产生尊严。

2.怎样理解“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而“我却囊括了宇宙”这两句话的含义?

3.为什么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怎样理解“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1.C 2.人无法填充时间和空间,在空间无限大的宇宙面前,人显得微不足道。但人有思想,思想是没有边界、不受限制的,它可以以整个宇宙作为思考的对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囊括了宇宙。 3.作者把思想看作人之所以为人及人超出其他万物的标志。因为人是高于自然的,在自然界中人有着绝对的优势,它的优势表现在精神上,他的思想可以超越自然,超越物质,可以通向无限,这使得人在自然中有了尊严,有了主宰世界的能力,所以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提高自己”,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我们存在于世界的意义,人在自然中的崇高使命。这里作者把这一使命上升到道德层面,换言之,人若不努力思考,就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即丧失了人之为人的起码条件。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C项,“人不仅要求之于空间,更要求之于自己思想的规定”有误,从文中来看,最后一段说的是“我应该追求自己的尊严,绝不是求之于空间,而是求之于自己思想的规定。我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由于空间,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有如一个质点;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宇宙”,由此可见,作者的观点是人不能求之于空间,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重要的是思想。A项,源自第三段,“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B项,源自第三段和最后一段;D项,源自第四段,“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这三项信息与文本一致。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怎样理解‘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而‘我却囊括了宇宙’这两句话的含义”,这是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理解句子含义方法如下:语境分析法、关键词分析法、句子特色分析法等。理解这两句话,首先应回归文本,找到句子,在文章最后一段,“由于空间,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有如一个质点;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宇宙”,分析这两个句子可以发现,这里有两个角度,即“由于空间”“由于思想”,答题时一定要注意作者表述的角度和前提,“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的前提是“由于空间”,是从“空间”角度谈人的渺小;“我却囊括了宇宙”的前提是“由于思想”,这强调了思想的重要性。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为什么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怎样理解‘这就是道德的原则’”,第一个问题是原因题,是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第二个问题是含义题,是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首先看第一个问题,到文中找到“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这句话,在文章第四段,“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因而”表结论,浏览上文,第二段说“思想形成人的伟大”,第三段说“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作者认为思想是人之所以为人以及人超出其他万物的标志,人之所以高于自然,在自然界有着绝对的优势,主要是表现在精神上,人的思想可以超越自然,超越物质,这就让人在自然中有了尊严。再看第二个问题,“这就是道德的原则”,这句话在第四段的最后,前面说“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因此,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作者认为人若不努力思考,就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即丧失了人之为人的起码条件。根据这些内容答题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7年金砖国家峰会将在中国厦门举行,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等“金砖五国”的领导人将参与会议,下面是此次峰会的会标,请写出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阐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乡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非物质的都是不可替代的无价之宝。对乡土文化的保护和延承也必须覆盖物质的、非物质的各个领域,_________,即使要利用它发展旅游等产业,也要突出“保护第一”的原则。对乡土文化最有效的保护是_________。所谓“积极的延承”指的是:既要继承乡土文化传统的东西,也要适应现代生活需求创造新的东西;既要保护好原生态乡土文化,又要创造新生态乡土文化。所谓“全方位的延承”指的是:既要延承乡土文化的“文脉”,也要有选择地沿承作为乡土文化载体的“人脉”;既要延承乡土文化的物质表象,即“形似”,_________,即“神似”。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读书杂谈(节选)

鲁 迅

①因为知用中学的先生们希望我来演讲一回,所以今天到这里和诸君相见。不过我也没有什么东西可讲。忽而想到学校是读书的所在,就随便谈谈读书。是我个人的意见,姑且供诸君的参考,其实也算不得什么演讲。

②说到读书,似乎是很明白的事,只要拿书来读就是了,但是并不这样简单。至少,就有两种:一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书。所谓职业的读书者,譬如学生因为升学,教员因为要讲功课,不翻翻书,就有些危险的就是。我想在座的诸君之中一定有些这样的经验,有的不喜欢算学,有的不喜欢博物,然而不得不学,否则,不能毕业,不能升学,和将来的生计便有妨碍了。我自己也这样,因为做教员,有时即非看不喜欢看的书不可,要不这样,怕不久便会于饭碗有妨。我们习惯了,一说起读书,就觉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你爱做的事,偏不给你做,你不爱做的,倒非做不可。这是由于职业和嗜好不能合一而来的。倘能够大家去做爱做的事,而仍然各有饭吃,那是多么幸福。但现在的社会上还做不到,所以读书的人们的最大部分,大概是勉勉强强的,带着苦痛的为职业的读书。

③现在再讲嗜好的读书吧。那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的。——我想,嗜好的读书,该如爱打牌的一样,天天打,夜夜打,连续的去打,有时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来之后还是打。诸君要知道真打牌的人的目的并不在赢钱,而在有趣。牌有怎样的有趣呢,我是外行,不大明白。但听得爱赌的人说,它妙在一张一张的摸起来,永远变化无穷。我想,凡嗜好的读书,能够手不释卷的原因也就是这样。他在每一页每一页里,都得着深厚的趣味。自然,也可以扩大精神,增加知识的,但这些倒都不计及,一计及,便等于意在赢钱的博徒了,这在博徒之中,也算是下品。

④不过我的意思,并非说诸君应该都退了学,去看自己喜欢看的书去。这样的时候还没有到来;也许终于不会到,至多,将来可以设法使人们对于非做不可的事发生较多的兴味罢了。我现在是说,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但请不要误解,我并非说,譬如在国文讲堂上,应该在抽屉里暗看《红楼梦》之类;乃是说,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个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现在中国有一个大毛病,就是人们大概以为自己所学的一门是最好,最妙,最要紧的学问,而别的都无用,都不足道的,弄这些不足道的东西的人,将来该当饿死。其实是,世界还没有如此简单,学问都各有用处,要定什么是头等还很难。也幸而有各式各样的人,假如世界上全是文学家,到处所讲的不是“文学的分类”便是“诗之构造”,那倒反而无聊得很了。

⑤不过以上所说的,是附带而得的效果,嗜好的读书,本人自然并不计及那些,就如游公园似的,随随便便去,因为随随便便,所以不吃力,因为不吃力,所以会觉得有趣。如果一本书拿到手,就满心想道,“我在读书了!”“我在用功了!”那就容易疲劳,因而减掉兴味,或者变成苦事了。

(选文略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引出谈读书的话题,第二段指出了两种不同的读书情况,并重点论述了职业的读书。

B. 在作者看来,职业的读书是虽不喜欢,但因为升学的需要、工作的需要而读书,这种读书很痛苦,很可怜。

C. 嗜好的读书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的读书方式,这种读书依靠浓厚的兴趣,不为某种目的。

D. 作者认为,职业的读书不可避免,但在职业的读书之后,可根据自己的嗜好,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

2.阅读有关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

(1)选文第②段中加点的“大概”能否删去?请说出理由。

(2)选文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3.结合文本内容,请你说说对当今中学生阅读现状的认识。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段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 ①    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 ②    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③    炮枪和烟灯, ④    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 ⑤    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 ⑥    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 

 

A.

因为

因为

虽然

但是

所以

B.

只要

只有

虽然

倘使

C.

由于

虽然

但是

只要

D.

如果

但是

只有

因为

所以

因此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带一路”“亚投行”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中国提出的这些倡议不仅对全球和区域发展都有利,而且对中国自身发展有利。

B. 至于此次事故的原因,记者昨日上午从成都某交警大队了解到,初步判断系因事故私家车车速过快,具体调查结果还需准确核实后对外发布。

C. 《记住乡愁》以浓厚的文化内涵、丰富而平实的情感、感人的中国故事,受到海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被誉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接地气的精品力作”。

D.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实现了成都市民从生存到生态、从温饱到环保的诉求,而“会呼吸的痛”却让人们日益渴望干净的空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