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们这里所说的文化并不等于已经铸就的、一成不变的“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我们这里所说的文化并不等于已经铸就的、一成不变的文化的陈迹,而是要在永不停息的时间长流中,不断以当代意识对过去的文化既成之物加以新的解释,赋予新的含义。因此,文化应是一种不断发展、永远正在形成的将成之物。显然,先秦、汉魏、盛唐、宋明和我们今天对于中国文化都会有不同的看法,都会用不同时代当时的意识对之重新界定。毋庸置疑,在信息、交通空前发达的今天,所谓当代意识不可能不被各种外来意识所渗透。事实上,任何文化都是在他种文化的影响下发展成熟的,脱离历史和现实状态去寻根,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就不可能也无益处。正如唐宋时期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影响,复归为先秦两汉时代的中国一样。因此我们用以和世界交流的,应该是经过当代意识诠释的、能为现代世界所理解并在与世界交流中不断变化和完善的中国文化。

要交流,首先要有交流的工具,也就是要有能够相互沟通的话语。正如一根筷子在水中折射变形一样,当中国文化进入外国时,中国文化必然经过外国文化的过滤而发生变形,包括误读、过度诠释等;外国文化进入中国也同样如此。常听人说唯有中国人才能真正了解中国,言下之意似乎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全都不值一提。事实上,法国的伏尔泰、德国的莱布尼兹都曾从中国文化受到极大的启发,但他们所了解的中国文化只能通过传教士的折射,早已发生了变形;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伏尔泰和莱布尼兹,却又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来对自己的文化进行别样的理解。这样,就在各自的话语中完成了一种自由的文化对话。这里所用的话语既是自己的,又是在对方的文化中经过某种变形的。

当然也还可以寻求其他途径,例如可以在两种话语之间有意识地寻找一种中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就可以是这样一种中介,如文学中的死亡意识”“生态环境”“乌托邦现象等,不同文化体系的人对于这些不能不面对的共同问题,都会根据他们不同的历史经验、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做出自己的回答。只有通过这样的对话,才能得到我们这一时代最圆满的解答。在这种寻求解答的平等对话中,新的话语就会逐渐形成,这种新的话语既是过去的,也是现代的;既是世界的,也是民族的。在这种话语逐步形成的过程中,世界各民族就会达到相互的真诚理解。

摘编自乐黛云《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

1.下列关于文中所说的“文化”和“中国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化并不是历史上已经形成并且固化了的一种“陈迹”,而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用当代意识赋予这种“陈迹”以新的解释和含义。

B文化是一种不断发展、永远在形成之中的“将成之物”,所以先秦、汉魏时代的人们看到的中国文化跟我们今天看到的并不相同。

C唐宋时代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的影响,所以唐宋时代的文化也不可能再像先秦两汉文化一样属于纯粹的中国文化。

D在信息、交通空前发达的今天,人们的意识中不可能没有外来的成分,我们用来跟世界交流的,正是经过这种意识诠释的中国文化。

2.下列关于文化交流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当中国文化进入外国时就会发生过滤和变形,当外国文化进入中国时也是这样,其表现形式有误读、过度诠释等。

B只有既是属于自己文化的,又是在对方的文化中经过某种变形的话语,才是两种文化的交流中唯一能够相互沟通的话语。

C在文化交流中,实际上并不需要外国人像中国人那样了解中国;否则,我们就难以对自己的文化作出别样的理解。

D解决不同文化体系的人所共同面对的问题,例如文学中的“死亡意识”“生态环境”等,这可以成为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中介。

3.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伏尔泰、莱布尼兹利用已经折射了的中国文化,为中国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可见有的时候中国人并不真正了解中国。

B从文化交流和比较看,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既是不可能也无益处的,因此,研究历史上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也是没有必要的。

C对于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不同文化体系的人会有不同的问答,而平等的对话正是获得我们这一时代最圆满的解答的唯一途径。

D从“相互沟通的话语”“各自的话语”等说法来看,文中所谓的“话语”应该是指文化交流双方的立场观点、思想意识等。

 

1.C 2.B 3.B 【解析】 试题分析: 1.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关于文中所说的‘文化’和‘中国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中所谓“再像先秦两汉文化一样属于纯粹的中国文化”,言下之意先秦两汉文化就是纯粹的中国文化,这是不符合原文意思 的。诚然,原文第一段确实说过“正如唐宋时期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影响,复归为先秦两汉时代的中国一样”这样的话,但原文并没有说先秦两汉时代的中国人就是纯粹的、没有受到他种文化影响的中国人。事实上,先秦两汉文化也不属于纯粹的中国文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高校一位大一新生在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之后,最大的困惑,就是感觉与同学、室友很难相处。无奈之下,向长辈们请教。他们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给了一些建议。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要学会宽恕,甚至是对曾经伤害过你的人,因为只有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要敢于说不,不要害怕拒绝他人,前提是自己的理由是合理的、正当的”。

你可能也有过或将要面对这样的困惑,请结合上述建议,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说的是自己所在的地方有什么条件,就依靠什么条件生活。靠山靠水虽然能因地制宜获取生存资源,但是也会带来植被、水源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导致思想封闭。一旦导致思想封闭,势必造成贫困和绝望。现在很多地方提倡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这样就可以避免导致思想封闭,而且只要提倡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就能避免植被、水源等环境污染问题,让山更青、水更绿。

①思想封闭不一定会造成绝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新版“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的启用,引发了新一轮“文白”之争。有人认为,现代人使用的是白话文,没有必要再学习文言文了;而另一方则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大大提高在教材中的比例。但是,这种将文言文和白话文完全对立起来的思路是否有必要?实际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使用着同样的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着同一个民族的所思所想。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些地方着力修复文物,出发点是好的,不能说他们没有保护文物的意识,①       这种意识很多时候变成了一种想当然的“意志”:往往说干就干,缺乏必要的议事程序、论证过程、结果②       没有起到保护文物的作用,③       给文物造成了损害。文物是不可复得的瑰宝,④       文物的任何施工都应格外审慎,不能草率动工。胡乱“保护”,本质上⑤       是一种破坏,虽然这和故意推倒文物盖楼性质不同,⑥       后果一致,都会给历史文化遗产带来灾难。

 

A

只是

不仅

反而

B

但是

非但

C

而是

虽然

甚至

D

但是

当然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这些年,通过走访调研,使我们及时发现并解决了小型水利工程、农村道路建设等一大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收到了良好效果。

B. 目前,我们能否核查出政府贫困资金的使用中存在扶不准、挪用漏出等问题,关键在于第三方监督、发布公告公示等制度的落实要到位。

C. 近一个世纪前,著名学者陈寅恪提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中国最早的一批大学树立了通往创新之路的学术精神和价值取向。

D. 根据《大河报)调查显示,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各地财政监察办事处已依法下达处理决定,检查的整体情况也向各级党委政府做了通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