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昌,字公明,汴州开封人也。出自行间,少学骑射。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昌,字公明,汴州开封人也。出自间,少学骑射。史朝义遣将围宋州;昌在围中,连月不解,城中食尽,贼垂将陷之。刺史李岑计蹙,昌为之谋曰:“廪中有数千斤曲,可以屑食。计援兵不二旬日当至。东南隅之敌,众认为危,昌请守之。”昌遂被铠持盾登城,陈逆顺以告谕贼,贼众畏服。后十五日,救军至,贼乃宵溃。超授试左金吾卫郎将。

李灵曜据汴州叛,刺史李僧惠将受灵曜牵制;昌密遣曾神表潜说僧惠。僧惠召昌问计,昌泣陈其逆顺;僧僧惠感之,乃使神表赍表诣阙,请讨灵曜,遂翦灵曜左翼

李希烈陷汴州,人心震恐。时昌以三千人守宁陵,希烈率五万众阵于城下;昌深堑以遏地道,凡四十五日,不解甲胄,躬励士卒,大破希烈。希烈解围攻陈州刺史李公廉计穷昌从刘玄佐救之至陈州西与贼遇昌晨压其阵及未成列大破之活捉其将翟曜希烈退保蔡州

贞元三年,委昌北出五原。岁余,授泾州刺史。昌躬率士众,力耕三年,军食丰羡,名闻阙下。受诏城平凉,以扼弹筝峡口。旬余而毕。平凉居北地之要,分兵援戍,遏其要冲,遂以保宁边鄙。

昌初至平凉劫盟之所,收聚亡殁将士骸骨坎瘗之,分为大将三十人,将士百人,葬于浅水原。建二冢,大将曰“旌义冢”,将士曰“怀忠冢”。昌盛陈兵设幕次,具牢馔祭之。昌及大将皆素服临之,诸道师徒,莫不感泣。

昌在西边十五年。及婴疾,约以是日赴京求医,未发而卒。年六十四,司空。

【注】①五原:地名。辖区在今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境内。②泾州:地名。辖区在今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希烈解围攻陈州刺史李公廉/计穷昌从刘玄佐救之至陈州/西与贼遇/昌晨压其阵及未成/列大破之/生擒其将翟曙希烈/退保蔡州

B. 希烈解围攻陈州刺史李公廉计穷/昌从刘玄佐救之至陈州西/与贼遇/昌晨压其/阵及未成列大破之/生擒其将翟曜希烈/退保蔡州

C. 希烈解围攻陈州刺史李公廉计穷/昌从刘玄佐救之/至陈州西与贼遇/昌晨压其/阵及未成/列大破之/生擒其将翟曜/希烈退保蔡州

D. 希烈解围攻陈州刺史李公廉计穷/昌从刘玄佐救之/至陈州西与贼遇/昌晨压其阵/及未成列大破之/生擒其将翟曜/希烈退保蔡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行,古代军队编制。在古代军队编制中,五人为一伍。五伍为一行。“行”在这里泛指军队。

B. 阙,本指古代帝王宫殿前的台阶,可借指帝王的住所。阙下,帝王所居之处,这里指朝廷。

C. 素服,本色或白色的衣服,主要指居丧或逢其他凶事时所穿的衣服,也可指日常所穿的便装。

D. 赠,死后追封官爵。皇帝赐予官员或官员的父母妻室等官职或爵位,生者称封,逝者称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昌有勇有谋,临危主动请缨。宋州被图数月,危在旦夕,他主张坚守城池,等待援军,提出以酒曲充饥的建议,并主动要求守卫东南角。

B. 刘昌御敌有方,率部以少胜多。他率三千人抵御李希烈的五万大军,对外据天堑防守,对内激励士气,军队坚持四十五日,终于打败敌军。

C. 刘昌尽职尽责,戍边不厚使命。他任泾州刺史时,亲率土兵耕作,保障了军粮供给;他奉命修筑平凉城,并派兵把守,保障了边地的安定。

D. 刘昌有情有义,善待阵亡官兵。他初到平凉之时,将收集到的一百多位官兵的骸骨安葬好,并举行隆重的祭奠仪式,他身穿素服到场祭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惠感之,乃使神表赍表诣阙,请讨灵曜,遂翦灵曜左翼。

(2)昌在西边十五年。及婴疾,约以是日赴京求医,未发而卒。

 

1.D 2.B 3.B 4.(1)李僧惠被感动了,就派曾神表带表疏到朝中,请求讨伐李灵曜,于是铲除了李灵曜的左翼。 (2)刘昌在西部边地待了十五年。等到他患病,定下日期赴京求医,没有动身就去世了。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计穷”作前句的谓语;“至陈州西”是“与贼遇”的修饰语,不要断开;“阵”作前句的宾语;“希烈”作后句的主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本次调查显示,公众参与公益活动的意愿非常高,但是实际的参与行为偏少。32.8%的受访者是公益机构的成员,其中,超八成的人是公益机构的兼职人员,全职公益从业者的比例很低。在所有受访者中,31.6%的人在过去的一年里参加过公益组织举办的活动,31.2%的人有过志愿者经历。在没有公益活动经历的受访者中,超九成的人希望参加公益组织举办的活动,或成为公益活动志愿者。

强烈的参与意愿没能有效地转化为实际参与行为。这与活动参与不便捷和参与成本高有关。而互联网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可以弥补传统公益活动参与成本较高的缺陷。互联网公益平台推行的是“人人公益”的理念,借助互联网来降低公益活动参与成本,可以让更多人便捷地参与公益。

本次调查显示,受访者最信任的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前五位分别为腾讯公益、中国慈善信息平台,新浪微博微公益、蚂蚁金服公益和淘宝公益,百度和京东的公益平台也有超过三成的受访者选择。腾讯、微博、蚂蚁金服拥有庞大的用户群。这使得它们的公益平台在宣传推广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摘编自(中国公众的公益观调查报告2017)》

材料二:

“99公益日”是由腾讯公司发起,并联合中国顶尖创意机构、数百家公益组织、数十家知名企业一起打造的公益活动,2015年9月7日,第一届“99公益日”拉开帷幕。

“99公益日”于每年9月的7.8.9日举行,每年的这三天成为中国公益组织的募款狂欢日。“99公益日”最引人注目的关键词是“配捐”。配捐是一种新的募捐方式。“99公益日”的配捐原则是每当有人捐出一笔钱,腾讯公益基金会或其他金主同时按比例捐出一定教额的钱。达到善款翻番的效果。

(摘编自(没有“99公益日”,草根组织怎么办?))

材料三:

“拾穗行动”是由知名公益人邓飞发起,在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成立的专项基金。该基金会先后开展了“情系事实孤儿”“情暖少数民族女孩”“中国青年创想计划”等项目。“情系事实孤儿”项目为农村单亲无依的在校中小学生每年提供2600元助学金、200元新年红包。资助受助学子直至高中毕业,保障他们安心学习和生活。

(摘编自(2017年腾讯“99公益日”“拾穗行动”项目最终战报)

材料四:

4岁的可儿,大大小小的手术已经经历了26场。

这个患有先天性食道闭锁之疾的小女孩,出生后就被父母遗弃,之后被送到福利院。

现在的她,终于可以吃一些简单的食物,每次进食,总会高兴得手舞足蹈。

可儿就是在2016年“99公益日”所筹善款的帮助下获得治疗的。

2017年“99公益日”活动启动的第一天,曾经捐助过可儿的网友在微信上收到一则名为“项目感恩提醒”的短信。点击开来,展现在眼前的是关于可儿目前生活状态的图文信息。

事实上,每一位曾在腾讯公益平台捐助过的网友在9月7日都会在微信上收到这样的短信。这条短信清楚地告诉你,你曾经捐助过的他们,目前生活得如何,你的那份捐助是不是真实帮助到他们。

“透明是保障公众利益的首要条件。”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人陈一丹表示,“传统的公益模式存在一个信任的‘黑盒子’,这导致传统公益监督机制缺失、执行过程难以透明化。我们要打破‘黑盒子’,

让公众对慈善事业持续信任。而过程透明化是取信于公众的基础。2017年上半年,我们正式推出腾讯公益平台项目透明度建设组件,并以该组件为基础构建今年“99公益日”公益組织的准入机制。”

(摘编自《“99公益日”3天筹款13亿,这些钱流向何方?怎么花?》)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拾穗行动”基金会至今已开展多个公益项目,2017年9月的7.8.9日,该基金会在“99公益日”公益募捐平台筹集善款。

B. “拾穗行动”基金会的“情系事实孤儿”项目通过无偿资助,使农村中一些单亲无依的在校中小学生获得学习和生活上的保障。

C. 217年“99公益日”“拾穗行动”项目筹款量呈逐日增长之势,第一日和第二日的筹款额均未突破15万,第三日筹款总额接近30万。

D. 由三日间各时段的捐款数据可知,每日上午9:00~10:OO的捐款数额增幅最大,9月9日18:00~0:00.捐助者数量激增,再掀捐款高潮。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现今,我国公众参与公益活动的意愿强烈,但受参与公益活动不便捷,成本高等因素的影响,很多人未能实际参与公益活动。

B. 由《中国公众的公益观调查报告(2017)推断,要保障公益机构稳健发展,需要将公益机构的兼职人员转为全职公益从业者。

C. 腾讯公司积极涉足公益慈善事业,在公益慈善领域敢于创新、注重管理,腾讯公司发起的“99公益日”活动至今成功举办三届。

D. “99公益日”活动为众多急需帮助的人送去福音,可儿就是幸运儿之一,在该活动所筹善款的帮助下,她摆脱了病痛的困扰。

E. “项目感恩提醒”短信让捐助者对自己捐助的对象的近况有所了解,认识到传统公益活动的不足,增强对腾讯公益平台的信任感。

3.相对于传统公益活动,“99公益日”活动有哪些优势?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小酒馆里的故事

申鸣

公司大门左侧的小巷子里,有一家名叫“关东小酒馆”的饭店。饭店老板老赵是山西人,热情,实诚,让人喜欢。我是他店里的常客。

有一阵子,老赵家里有事,老板娘要在家里处理事情,老赵就找来个山西老乡帮忙。那是个小伙子,十七八岁,长得胖墩墩的。小伙子刚从老家过来,爸妈都在厂里打工,可他不情愿跟着爸妈,正好老赵要人帮忙,他就过来了。

小伙于看起来憨实,实际上挺机灵。看到顾客进来,他搬好椅子请顾客落座。顾客点莱时,他主动推荐店内主打菜。厨房里干净的碗碟不够,他及时去清洗碗碟……他一天到晚忙得不亦乐乎,却从不喊累,好像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

他干活时常哼着一种小调。有一天我开玩笑问:“你哼的啥呀?大声唱出来我们听听。”

他有些不好意思,停了哼唱,说:“是爷爷教我的山歌,没啥听头。”

我说:“既然没啥好听的,那你为什么一天到晚哼?”

小伙子羞涩地笑了,好一阵才说:“出来这么久,想爷爷了。”

他的声音有些哽咽。

有时候我也会在小酒馆喝二两。如果客人不多小伙子也会凑上来,说:“叔,我陪您走一个?”

我每次都笑着将他赶走:“一边去,你个小毛孩子,喝什么酒!”

那天闲着,我和老赵拉着闲话等饭点。突然隔壁一阵喧闹,好像有人在打架。小伙子正要出去看,老赵忙把他拦住:“看什么看,出门在外,少管闲事。”

小伙子听了,迟疑了一阵,到底没有出去。但隔壁的吵闹更厉害了。

老赵说:“又是隔壁四川餐馆老板的儿子在闹事哩!这小子成天吃喝玩乐,不务正业,没钱了就来餐馆要,不给钱就揍人,有一次拿起刀来要砍死他老爸。”老赵长叹一口气,又说:“我小时候都不敢对自己老爸大声说话。哪像这小子!”

我们正说着话,四川餐馆的老板哭泣着跑了过来,直喊“救命”。他那长得五大三粗的儿子提着把凳子正在后面追。

老赵吓了一跳。不敢阻拦。只是喊着:“别睡坏了我家的东西呀!”

我站在一旁,不知所措。

这时,只见那小伙子猛地冲了上去,堵在那小子面前,一伸手抓住凳子,将那小子放倒在地。

小伙子冷冷地看了眼那小子,说:“猪狗不如呀你。”

那小子也长得壮实,却不敢还手,从地上爬起来就走了。

从那以后,我喝酒的时候更不敢让这小伙子靠近了。正是出性子的时候。我怕他喝了酒,闹出什么事来。

那天,小伙子发了工资。放一天假。他邀我陪他上街。我问他要买什么,他说想买一部手机。

“寄回去给爷爷奶奶,想他们了就给他们打电话。”他说。

我挺感动的,于是答应陪他上街。路上我问他:“你爸在这里打工。他怎么不给你爷爷买手机呀?”

小伙子一愣。半天说:“他才不管我爷爷。我三岁就跟着爷爷奶奶过,到我出来,我没见他给爷爷奶奶买过东西。”

后来我问老赵才知道,小伙子从家乡过来后和他爸妈在一起,他爸脾气不好。弄得家里不得安宁,小伙子才到老赵这里来。

一天我去小酒馆。看到一个小个子男人,扯住小伙子在那里叫唤,要他拿钱来。小伙子坐在凳子上,男人刚好和他平头。

小伙子说:“没钱。”

男人突然就举起巴掌,狠狠地抽在小伙子脸上。

小伙子双眼喷火。举起双手就冲了上去。

我的心一下子跳到了嗓子眼。

小伙子冲到那男人跟前,突然站住了。他没有还手,而是从口袋里掏出两张百元钞票递给那男人。那男人拿着钱,骂骂咧咧地往外走。就在他走到门口时,小伙子追了上去。我心说“不好”,正准备上前劝阻。谁知小伙子从口袋里掏出新买的手机塞给了那男人,说:“以后与我妈好好过日子。”那男人愣了愣,拿手机的手有些科。

那男人走后,小伙子过来对我说:“那是我爸。”

我点点头,问:“手机给了你爸,那你爷爷呢?”

他笑了笑,说:“下月发了工资,再买一部。”

(选自《辽河》2017年第6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面对四川餐馆老板的求救,老赵不敢救助,还担心自家店里的东西被砸坏,小说以寥寥数语刻画了老赵面对危急情况但求自保的形象特点。

B. “他爸脾气不好,弄得家里不得安宁”,这一内容与前文小伙子不愿意跟爸妈在一起的内容相照应,也为后文他爸爸打他的情节埋下伏笔。

C. 小说善于以细节表现人物,如“那男人愣了愣,拿手机的手有些抖”,通过神态和动作描写,表现了小伙子的爸爸拿到手机后内心的波动。

D. 小说以“关东小酒馆”为背景,围绕山西小伙子这一中心人物,讲述了一群普通人的故事,引起读者对现实社会人情冷漠和道德沦丧问题的反思。

2.小说在刻画山两小伙子这一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3.“我”这一人物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外卖行业最近频频出现负面新闻。最初,舆论关注较多的是外卖小哥群体的交通违法现象,而这两天一篇题为《外卖,正在毁灭我们的下一代》的文章引人关注。该文的主要意思是,外卖使塑料餐具使用量增长,会破坏环境,为了保护地球,保护下一代,请远离外卖。。

总的来说,都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提出的很多解决问题的策略却让人啼笑皆非。比如,针对外卖小哥引发交通事故这一问题,有人认为问题的根源是“外卖小哥素质不高,公共交通安全意识缺失”,而提出让外卖小哥上岗前参加驾照考试。这种观点充满道德批判意味,似是而非,没有什么价值。“外卖小哥素质不高,公共交通安全意识缺失”是一个以偏概全的判断,在此判断的基础上提出的策略自然难以服众。

外卖小哥频频引发交通事故的根源是什么?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外卖行业既要配送准时,又要服务价格低,还要途中安全,这基本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如今外卖行业竞争激烈,价格很难拉高,而外卖平台对服务效率有要求,于是就出现了外卖小哥进入后厨成为“炒菜哥”的现象,出现了更为普遍、更让人担心的外卖小哥引发交通事故的现象。外卖行业现有的收入机制也是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重要因素之一。外卖小哥的收入与送餐量及用户对服务体验的评价直接挂钩,对外卖小哥而言,必须尽快将餐送到消费者手中,从而通过跑量的方式获取更高的收入。总之,外卖小哥带来交通安全隐患是经济规律起作用的结果。

就行业现状而言,外卖小哥在为消费者提供较低价格的外卖服务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交通风险。而要降低这种风险,就必须改变外卖行业现有的收入机制。最近,南京市交管局在规范外卖服务方面提出了若干要求。其中之一是要求外卖平台“主动调整现行的配送自由抢单模式,制定更加科学的任务分配制度”。南京市交管局似乎看清了外卖行业目前的症结,所提的这条要求也具有可操作性。

至于外卖行业破坏生态环境,则是一个看似正确但充满哗众取宠嫌疑的观点。使用塑料餐具会污染环境,这个逻辑可以成立。但要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靠消灭外卖这个行业是不行的,而要切实减少对塑料餐具的使用。但就环保这一具有公共价值的话题而言,似乎《外卖,正在毁灭我们的下一代》这种持逻辑简单粗暴的观点的文章更容易动员人。在对该文的批评声中,一一个常识被反复提及,那就是环保是一个专业问题。该文注定只是哗众取宠,而提不出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

塑料餐具污染环境和外卖小哥频频引发交通事故,这些绝不是外卖行业、外卖小哥引发的社会问题。对于外卖行业以及这个行业的从业者,我们不能用纯道德的眼光去看待。

(选自何小手《对外卖的许多批评已经走偏》,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最近,外卖行业负面新闻频出,舆论关注外卖行业存在的问题,对不良现象给予批评,但提不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B. 有人对外卖行业持批判、抵制态度,把“外卖小哥素质不高,公共交通安全意识缺失”视为外卖小哥频频引发交通事故的根源。

C. 外卖行业既追求配送准时,又追求服务价格低、途中安全,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从经济学角度看,这三者基本上不能兼顾。

D. 面对当下外卖行业竞争激烈的形势,为了提高服务效率,提高服务价格,有外卖小哥独辟蹊径,进到后厨做起“炒菜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第三段承接第一段的相关内容,深人阐述经济规律在外卖行业中起作用是外卖小哥频频引发交通事故的根源。

B. 本文以南京市交管局为例,论证改变外卖行业现有的收入机制是降低外卖小哥给社会带来的交通风险的重要前提。

C. 本文作者在第五段驳斥了《外卖,正在毁灭我们的下一代》一文的主要观点,表明了对这篇文章的批评态度。

D. 本文开篇交代作者关注的一种现象和一篇文章,然后有层次地展开阐述,引导人们正确看待外卖行业及其从业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外卖行业现有的收人机制有激励外卖小哥跑量的作用,外卖小哥送餐效率越高,就越有机会抢得更多订单,从而获得更高收入。

B. 南京市交管局对外卖行业提出的要求若得到落实,有助于降低外卖小哥引发交通事故的概率,有助于推动外卖行业健康发展。

C. 我们不可把人们使用塑料餐具污染环境之过都推到外卖行业身上,人们应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减少对塑料餐具的使用。

D. 《外卖,正在毁灭我们的下一代》一文暴露了该文作者的一些不足,如缺乏环保方面的专业知识,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等。

 

查看答案

典例(2016·课标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1942年夏,陈忠实出生在陕西农村。上中学时,陈忠实读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的《创业史》,得到滋养,萌发了文学梦。也许是好事多磨,1962年高中毕业后,他未能如愿上大学读中文系。这个20岁的青年,常常一个人坐在家乡的灞河边,想着文学,想着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三年之后,陈忠实的散文《夜过流沙沟》在196538日的《西安晚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他的文学生涯由此正式开始。但直到1979年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才确立了文学上的自信。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了。是年925日,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又一个三年之后,陈忠实40岁,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出版,赢得“小柳青”的名声,工作单位也换成陕西省作家协会。他终于是一名专业作家了。

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时代的变化,陈忠实越来越觉得要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他将这个愿望写进了小说《蓝袍先生》中。小说写于1985年,一个认知作者的标志性年份。这年的最后10天,他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泰国。第一次走出国门的陈忠实特意置办了一套质地不错的西装。当他第一次穿上西装打上领带站在穿衣镜前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刚完成的小说的主人公蓝袍先生。蓝袍先生多年以来一直穿着蓝色长袍,受到同学讥笑以后才脱下蓝袍,换上“列宁装”。陈忠实认为那是摆脱封建残余桎梏、获得精神解放的象征。脱下穿了几十年的中山装、换上西装的那一刻,他切实意识到自己就是蓝袍先生。

1985年的泰国之行让陈忠实深受刺激,他联想起家乡人自嘲的称呼。相比那些见多识广的城市人,他们把自己称作“乡棒”。游逛在曼谷的超市大楼,看着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服装,作家觉得眼花缭乱。那一刻,他觉得不仅自己是“乡棒”,教他观察服装的北京作家郑万隆也是“乡棒”。面对世界,1985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他痛感自己需要从什么地方剥离出来,将自己彻底打开,不仅要在生活上打开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打开自己。

在剥离的愿望中,陈忠实认识到必须写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这时,各种新近阅读过的长篇小说萦绕心头,作家备感困惑,又备受启发。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结构像网一样迷幻,王蒙《活动变人形》的结构自然随意,却俨然大手笔,张炜《古船》的结构完全不同,有一种精心设计的刻意……而结构背后似乎还有更深的东西。陈忠实最终发现,不是作家先别出心裁弄出一个新颖骇俗的结构来,而是先要有对人物的深刻体验。寻找到能够充分描写人物独特的生活和生命体验的恰当途径,结构方式自然就出现了。恰巧此时兴起的“文化心理结构”学说给了他决定性的影响。他相信,人的心理结构主要是由理念支撑的,而结构一旦形成,就会决定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决定一个人性格的内核。如果心理结构受到社会冲击,人就将遭遇深层的痛苦,乃至毁灭。陈忠实感到自己终于从信奉多年的“典型性格”说中剥离出来,仿佛悟得天机,茅塞顿开。多年以后,作家回忆往事,认为自己就是在1985年开始重建自我,争取实现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独立表述的。

陈忠实后来寻找到了什么是人所共知的,1992年开始在《当代》杂志连载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已经成为我们的文学经典,他在中国当代文坛的位置也随之奠定。此后,功成名就的作家继续在文学的园地里辛勤耕耘,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2016年春天,陈忠实走了,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

(摘编自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李清霞《陈忠实年表》等)

相关链接

①陈忠实的《白鹿原》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能够反映那一时期小说艺术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把这部作品放在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大格局里考量,无论就其思想容量还是就其审美境界而言,都有其独特的、无可取代的地位。即使与当代世界小说创作中的那些著名作品比,《白鹿原》也应该说是独树一帜的。

(何西来《关于〈白鹿原〉及其评论》)

②陈忠实常讲,创作到了一定阶段,不一定是拼生活,拼艺术,而是拼人格。好一个拼人格!这正是作家自身博大的人格魅力的反映。这就不难理解他最终被公认为描摹巨大民族悲剧的圣手,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之一。

(李满星《陈忠实:回首六十五载风雨人生》)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赵树理《三里湾》和柳青《创业史》是陈忠实最初的文学营养,使他萌发了文学梦,后来则成为他创作上必须突破的对象。

B.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使陈忠实在文学上确立了自信心。这是他从业余作者走向专业作家的重要转折。

C.陈忠实认为面对世界,1985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这与其说是他的一种觉悟,不如说是他受刺激后的错误判断。

D.陈忠实善于学习前人并感知时代,不仅拼生活、拼艺术,而且拼人格,不断地提升思想境界,获得对人和生命的独特理解。

E.从发表第一篇作品到被人称为小柳青”,再到被人称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陈忠实的整个文学生涯可谓一帆风顺。

(2)为什么说1985年是认知陈忠实的标志性年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3)文中认为“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陈忠实的“剥离”和“寻找”是什么关系?有哪些表现?请结合材料详细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访《蚁族》作者廉思

却咏梅

“蚁族”群体多为“80后”,接受过高等教育,处境却如卑微的蚂蚁,群居在城市的边缘。

记者:“蚁族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廉思:研究发现,大城市均有大规模的“蚁族”存在。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大都倾向于留在城市,加剧了大城市的磁体效应。

2002年,有关部门制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允许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大学毕业生,其户口两年内可继续保留在原就读的高校,这就为“蚁族”的产生提供了依据。同时,随着我国首批扩招大学生进入社会,逐年增加的毕业生与下岗再就业职工和民工潮汇聚成就业洪峰,使我国就业压力空前增大。这也必然要求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让更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进入普通劳动者的行列,但是很多学生在思想上还没有完全适应这种转变。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市场需求情况并没有及时成为专业设置、招生人数划定的风向标。

记者:有读者反映,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是艰苦奋斗出来的,“蚁族”并不值得同情或怜悯。你怎么看?

廉思:“蚁族现象”也确实反映了我国社会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比如,“蚁族”绝大多数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是名副其实的“穷二代”。他们勤奋苦读考上大学,背负着家庭很高的期望,但是目睹同学中“富二代”“权二代”毕业后轻易获得好职位、买房买车。自己却从村到村(从农村到聚居村)、求职艰难。他们对贫富差距、社会不公的感受跟其他群体是不一样的。如果这样一群“精英候选人”无法参与社会,或者社会使他们“走投无路”,让他们以年轻脆弱的心灵和一无所有的经济能力裸露于经济危机之下,必将时我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构成潜在威胁。

记者:通过你的研究,“蚁族”现在的思想状况是什么样子?

廉思:中国社会存在大学生就是“天之骄子”的传统观念,很多乡村出来的大学生自身还承载着父母的厚望、家族的“面子”,所以也会有类似“宁要北上广一张床,不要外地一套房”的想法,迫使他们选择留下来做“蚁族”。“蚁族”普遍认为,在大城市生活会更有利于自己的人生发展。他们急切盼望以积极的思路有序地融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在这个思路的基础上,剩下的问题就是研究怎么解决、采取什么政策、条件和进程。

记者:最后,请你对“蚁族”们说些心里话。

廉思:我要为“蚁族”鼓掌,“蚁族”并不是失败者,只是尚未成功。放平心态,坚信自己的选择,通过不懈的努力,“蚁族”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节选自《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蚁族”现象在各大城市都存在,它反映出了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如果不认真谨慎地对待这一现象,将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创建。

B. “蚁族”群体特点鲜明,他们年轻,坚忍,个人条件较欠缺,来自较落后地区,群居城市边缘,但仍积极融入自己所处的城市。

C. 大量民工涌人,大批工人下岗再就业增大了“蚁族”社会生存竞争压力,许多“蚁族”无法获得家庭帮助。

D. 中国社会传统观念将大学生视为“天之骄子”,使许多大学生不能随着社会现实的变化而改变自我的定位。

E. “蚁族”群体的存在必将对我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构成潜在威胁,因此“蚁族”并不值得同情或怜悯。

2.试归纳概括“蚁族”现象产生的原因。

3.结合全文,谈一谈对“蚁族”应持怎样的态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