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城镇化建设中应转变城市本位思路,保留对“乡土”的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城镇化建设中应转变城市本位思路,保留对“乡土”的足够敬畏,尊重传统,善待孝道,使乡村在与城市文明的互动中得到新的发展。。

长期以来我们在认识上存在一大误区,认为传统文化会阻碍城镇化,要加快城镇化的进程,就必须摧毁“旧文化”。但事实上,城镇化和传统文化并不矛盾,将传统与现代对立起来的思维方式是不恰当的。文化是城镇化的灵魂和血脉。城镇化建设需要文化的滋养,需要人文关怀。没有文化的加入,城镇化就没有“核心竞争力”,也不可能有“多样性”。作为传统文化核心的孝道文化,乃“百善之首”,在城镇化进程中融入孝文化元素,加以现时代的诠释和转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由城镇化所引起的人际疏离与紧张,引领城乡大众在家庭生活中父慈子孝,在社会交往中仁义诚信,在公干私谊中履责守义,使城乡生产和生活运行更为公平合理,更加和谐有序,由此铸造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族群品性。

几十年来我们一直重城轻乡。然而“乡土”之于中国,不是一个愚昧、落后、待消灭的社会“盲肠”,而是新希望、发展潜力之所在。城镇化发展的根本依托还是乡村。城市化程度较高的西欧国家,其乡村不光是一道美丽的景观,也是工业生产和社会进步的策源地。我们不能只想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如何以城市模式改造农村,急着让农民“洗脚上楼”,也要考虑为什么不能使农民成为更好的农民,农村成为更好的农村。因此,新型城镇化发展应该像李克强总理所主张的注重“化”、注重“人”,而非只是“城镇”,更不能顾“城”失“村”。城镇乡村的和谐发展,就是城市的自我救赎,乡村的发展正道。

重建乡土,必须诉诸于孝道文化。乡村是滋生培育孝道文化的根基,反过来孝道文化又维系着乡村。孝文化具有血浓于水的强大凝聚力,其本身蕴含着的对祖先的崇拜、对亲人的眷顾、对乡土的依恋等内涵。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孝文化聚拢人心、再聚乡魂,造福农民,变弃乡进城为“守乡建镇”,变农村为城镇,田野上定将充满希望。

城镇化应是全民的城镇化,不能只考虑精壮农民,必须把农村老人也考虑进去。多达约1.1亿农村留守老人,是我们当下必须考虑的社会群体。老有所养,不仅仅是中华传统文明的要义,更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和人文之本。改善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窘境,让其共享发展成果,必须坚守和弘扬孝道。

无法设想,我们国家的人全部居住在城市。当下,我国大中城市吸纳就业人口的空间已有限,农民工于城市,立足不易,扎根更难。客观上要求农民实现职业和观念的再转变。因此,与其都背井离乡,骨肉分离,不如有一部分可以考虑重归乡村,安老怀少,就地就近近发展。事实上,随着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同构,未来乡村生活或将呈现一种现代生活式样:那是一种比城市的生活方式更加田园、更加亲密和谐、更加人性化的生活,是一种既古风又新潮的“善生活”。

(摘编自肖波《多元文化中的孝》)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正确处理城镇化和传统文化的关系,使城乡生产和生活更为公平合理、和谐有序,就必须摒弃长期以来的“旧文化”。

B. 要变“弃乡进城”为“守乡建镇”,重建乡土,再铸乡魂,是因为我们深刻认识到传统孝文化具有血浓于水的强大凝聚力。

C.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遵循城市本位的思路,好处多多,概括来说就是可以使乡村在与城市文明的互动中得到新的发展。

D. 诉诸孝道文化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利于改善农村众多留守老人的生活窘境,做到老有所养让其共享发展成果。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明确了城镇化要有“核心竞争力”,要有“多样性”,就需要文化的滋养,需要把核心的孝道文化融入城镇化进程中。

B. 文章重点论述了蕴含着对祖先的崇拜、对亲人的眷顾、对乡土的依恋等内涵的孝文化有利于乡土的重建是城镇化的灵魂。

C. 文章立足于以孝道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对新农村的城镇化建设的作用,指出城镇化不只是精壮农民的城镇化,而应是全民的城镇化。

D. 文章第一段首先提出观点,指出原來的认识误区,接着指明城镇化建设的新方向,明确了新农村建设必须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同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们不能视乡村为愚昧、落后、待消灭的社会“肓肠”,因为乡村不仅是城镇化发展的根本依托,还是工业生产和社会进步的策源地。

B. 作为“百善之首”的孝道文化,其重要性在于可以彻底消除由城镇化引起的人际关系疏离与紧张,铸造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族群品性。

C. 急着让农民“洗脚上楼”,以城市模式来改造农村,其实是重城轻乡思想的表现,这可能导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初衷落空。

D. 顾“城”失“村”,会让我们失去滋生培育孝道文化的根基,最终甚至会逐渐淡化家庭生活中的父慈子孝、社会交往中的仁义诚信。

 

1.D 2.B 3.B 【解析】 1.A.“摒弃长期以来的‘旧文化’”与原文不符,故不是全部原因,只能说是原因之一。B.“是因为我们深刻认识到传统孝文化具有血浓于水的强大凝聚力”强加因果。原文中并没有因果关系的存在,表述为“孝文化具有血浓于水的强大凝聚力,其本身蕴含着的对祖先的崇拜、对亲人的眷顾、对乡土的依恋等内涵”。C.“遵循城市本位的思路”错误,这是旧思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如果你为了俯瞰大地上的各个王国而登上了雄伟的马特峰,竟在山顶上发现了草莓,这也许是令人愉快的事情。但是,你不是为了草莓才去攀登山峰的。

——马克.吐温

【注意】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归谬法是指为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得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

例如:如果作品水平越高,知音越少,那么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有个病人对住院处的护士说:请把我安排在三等病房,我很穷。护士:没有人能帮助您吗?病人:没有,我只有一个姐姐,她是修女,也很穷。

护士听了生气地说:修女富得很,因为她和上帝结婚。

病人:好,您就把我安排在一等病房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回南天”是南方地区特有的一种天气现象,其显著特点是空气暖湿,雾多雾重。这种天气一般出现于每年3.4月间,__①: 从南海吹来的暖湿气流与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定期相遇”且“势均力敌”,从而在华南地区形成潮湿闷热雾多雾重且持续多日的“回南天”。每当这种特殊天气到来时,_______,如关闭门窗或使用除湿机,以防止某些物品霉变。因为“回南天”_______,人们一般“不太欢迎”它的光临。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老大爷远远看见我,遂放下赶鸭的竿子,拉开敞开的衣襟擦了擦额上的汗,笑眯眯的向我走来。

B. 林海正在草拟“失物启事”,他写道:“昨天我在教室丢失一本《名言词典》,如有拾获,请从速交还。”

C. 张愣与王玲结婚后生活一直都很艰难,现在他们有三个孩子,大的卖冰棒,二的拾破烂,三的满地爬。

D. 小明看见王大伯家失火后气冲冲跑来对母亲说:“火!冲天的大火!它吞噬了太阳!它遮住了大地!”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我写乡村小说的时候,像婴幼儿模仿大人说话似的模拟乡人说话的口吻,我感觉到了乡人语言的魅力,也体味到他们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和思维习惯等活生生地出现在眼前。

B. 这次校园文化节的重头戏是那场大型文艺汇演,这完全是由我们学生自己负责节目编排、主持人组合和舞台布置等事项的一次活动,整台节目进行了将近三个多小时。

C. 教育部一位官员不久前说,现在一些大学生,连自己的衣服都不愿意洗,宁可付一笔快递费,把积压多日的脏衣服打包寄回家,让家长洗好了再寄回来。

D. 客人们开始还互相抱拳致敬的,酒过三巡便个个傲慢起来,虽然都是一些科长处长的,可他们共同的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自我感觉良好,都觉得天下没有自己办不成的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