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野外理发处 丰子恺 我的船所泊的岸上,小杂货店旁边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野外理发处

丰子恺

 

我的船所泊的岸上,小杂货店旁边的草地上,停着一副剃头担。我躺在船榻上休息的时候,恰好从船窗中望见这副剃头担的全部。起初剃头司务独自坐在凳上吸烟,后来把凳让给另一个人坐了,就剃这个人的头。我凝神纵目,眼前的船窗便化为画框,框中显出一幅现实的画图来。这图中的人物位置时时在变动,有时会变出极好的构图来,疏密匀称姿势集中,宛如一幅写实派的西洋画。有时微嫌左右两旁空地太多或太少,我便自己变更枕头的放处,以适应他们的变动,而求船窗中的妥帖的构图。

平日看到剃头,总以为被剃者为主人,剃者为附从。故被剃者出钱雇用剃头司务,而剃头司务受命做工;被剃者端坐中央,而剃头司务盘旋奔走。但我看来,适得其反:剃头司务为画中主人,而被剃者为附从。因为在姿势上,剃头司务提起精神做工,好像雕刻家正在制作。听说今春杭州举行金刚法会时,班禅喇嘛叫某剃头司务来剃一个头,送他十块钱,剃头司务叩头道谢。若果有其事,我想当他工作的时候,“活佛”也是默默地把头交付他,任他支配的。被剃者不管是谁,都垂头地坐着,忍气吞声地让他弄。纯粹用感觉来看,剃头这景象中,似觉只有剃头司务一个人;被剃的人暂时变成了一件东西。因为他无声无息,呆若木鸡;全身用白布包裹,只留出毛毛草草的一个头,而这头又被操纵在剃头司务之手,全无自主之权。独有被剃头的人一声不响,绝对服从地把头让给别人弄。因为我在船窗中眺望岸上剃头的景象,在感觉上但见一个人的活动,而不觉得其为两个人的勾当。我很同情于这被剃者:那剃头司务不管耳、目、口、鼻,处处给他抹上水,涂上肥皂,弄得他淋漓满头;拨他的下巴,他只得仰起头来;拉他的耳朵,他只得旋转头去。这种身体的不自由之苦,在照相馆的镜头前面只吃数秒钟,犹可忍也;但在剃头司务手下要吃个把钟头,实在是人情所难堪的!我们岸上这位被剃头者,耐力格外强:他的身体常常为了适应剃头司务的工作而转侧倾斜,甚至身体的重心越出他所坐的凳子之外,还是勉力支撑。我躺在船里观看,代他感觉非常的吃力。人在被剃头的时候,暂时失却了人生的自由,而做了被人玩弄的傀儡。

我想把船窗中这幅图画移到纸上。起身取出速写簿,拿了铅笔等候着。等到妥帖的位置出现,便写了一幅,放在船中的小桌子上,自己批评且修改。这被剃头者全身蒙着白布,肢体不分,好似一个雪菩萨。幸而白布下端的左边露出凳子的脚,调剂了这一大块空白的寂寞。又全靠这凳脚与右边的剃头担子相对照,稳固了全图的基础。凳脚原来只露一只,为了它在图中具有上述的两大效用,我擅把两脚都画出了。我又在凳脚的旁边,白布的下端,擅自添上一朵墨,当作被剃头者的黑裤的露出部分。我以为有了这一朵墨,白布愈加显见其白;剃头司务的鞋子的黑在画的下端不致孤独。而为全图的主眼的一大块黑色——剃头司务的背心——亦得分布其同类色于画的左下角,可以增进全图的统调。

船主人给十个铜板与小杂货店,向他们屋后的地上采了一篮豌豆来,现在已经煮熟,送进一盘来给我吃。看见我正在热心地弄画,便放了盘子来看。“啊,画了一副剃头担!”他说:“小杂货店后面的街上有许多花样:捉牙虫的、测字的、旋糖的,还有打拳头卖膏药的……我刚才去采豆时从篱笆间望见,花样很多,明天去画!”我未及回答,在我背后的小洞门中探头出来看画的船主妇接着说:“先生,我们明天开到南浔去,那里有许多花园,去描花园景致!”她这话使我想起船舱里挂着一张照相:那照相里所摄取的,是一株盘曲离奇的大树,树下的栏杆上靠着一个姿态闲雅而装束楚楚的女子,好像一位贵妇人;但从相貌上可以辨明她是我们的船主妇。大概这就是她所爱好的花园景致,所以她把自己盛妆了加入在里头,拍这一张照来挂在船舱里的。我很同情于她的一片苦心。世间颇有以为凡画必须优美华丽的人,以为只有风、花、雪、月、朱栏、长廊、美人、名士是画的题材。我们这船主妇可说是这种人的代表。我吃着豌豆和这船家夫妇俩谈了些闲话,他们就回船梢去做夜饭。

(有删节)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创造的“野外理发处”漫画,体现了他率真洒脱的性格特征、善于捕捉绘画素材的能力以及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

B. 文章取材于生活中的凡常之人,凡常之物,如写生―般,将这些凡常的人和事呈现在读者面前,给人历历在目之感。

C. 作者把“船窗”当作“画框”’,致身于刺头司务的生活中,近距离观察通过平凡的画面,表现出非同一般的哲理。

D. 文章语言明快朴实、幽默隽永,视角独特,简单的故事中充满了童真,充满了禅意,充满了情趣,更充满了真性情。

2.这篇文章是怎样表现对普通劳动者尊重和赞美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本文运用对比手法来结构文章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

 

1.C 2.示例:①作者创作了一幅剃头司务剃头的画,通过剃头司务的主体地位,表现对普通劳动者的尊重与赞美。②从作者吃着船家煮的豌豆与船家夫妇闲谈中,表现作者对普通劳动者的尊重。 3.①剃者与被剃者的对比,以被剃者的呆木来表现剃者的技艺,揭示了生活之理。②“我”与船娘艺术观的对比,以船娘的“优美华丽”的审美观突出了“我”的“质朴”、生活化的审美艺术观,揭示出艺术之理。 【解析】 1.作者并没有“置身于剃头司务的生活中”,而是从远处客现地观察人物,客观地描写人物和事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城镇化建设中应转变城市本位思路,保留对“乡土”的足够敬畏,尊重传统,善待孝道,使乡村在与城市文明的互动中得到新的发展。。

长期以来我们在认识上存在一大误区,认为传统文化会阻碍城镇化,要加快城镇化的进程,就必须摧毁“旧文化”。但事实上,城镇化和传统文化并不矛盾,将传统与现代对立起来的思维方式是不恰当的。文化是城镇化的灵魂和血脉。城镇化建设需要文化的滋养,需要人文关怀。没有文化的加入,城镇化就没有“核心竞争力”,也不可能有“多样性”。作为传统文化核心的孝道文化,乃“百善之首”,在城镇化进程中融入孝文化元素,加以现时代的诠释和转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由城镇化所引起的人际疏离与紧张,引领城乡大众在家庭生活中父慈子孝,在社会交往中仁义诚信,在公干私谊中履责守义,使城乡生产和生活运行更为公平合理,更加和谐有序,由此铸造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族群品性。

几十年来我们一直重城轻乡。然而“乡土”之于中国,不是一个愚昧、落后、待消灭的社会“盲肠”,而是新希望、发展潜力之所在。城镇化发展的根本依托还是乡村。城市化程度较高的西欧国家,其乡村不光是一道美丽的景观,也是工业生产和社会进步的策源地。我们不能只想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如何以城市模式改造农村,急着让农民“洗脚上楼”,也要考虑为什么不能使农民成为更好的农民,农村成为更好的农村。因此,新型城镇化发展应该像李克强总理所主张的注重“化”、注重“人”,而非只是“城镇”,更不能顾“城”失“村”。城镇乡村的和谐发展,就是城市的自我救赎,乡村的发展正道。

重建乡土,必须诉诸于孝道文化。乡村是滋生培育孝道文化的根基,反过来孝道文化又维系着乡村。孝文化具有血浓于水的强大凝聚力,其本身蕴含着的对祖先的崇拜、对亲人的眷顾、对乡土的依恋等内涵。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孝文化聚拢人心、再聚乡魂,造福农民,变弃乡进城为“守乡建镇”,变农村为城镇,田野上定将充满希望。

城镇化应是全民的城镇化,不能只考虑精壮农民,必须把农村老人也考虑进去。多达约1.1亿农村留守老人,是我们当下必须考虑的社会群体。老有所养,不仅仅是中华传统文明的要义,更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和人文之本。改善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窘境,让其共享发展成果,必须坚守和弘扬孝道。

无法设想,我们国家的人全部居住在城市。当下,我国大中城市吸纳就业人口的空间已有限,农民工于城市,立足不易,扎根更难。客观上要求农民实现职业和观念的再转变。因此,与其都背井离乡,骨肉分离,不如有一部分可以考虑重归乡村,安老怀少,就地就近近发展。事实上,随着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同构,未来乡村生活或将呈现一种现代生活式样:那是一种比城市的生活方式更加田园、更加亲密和谐、更加人性化的生活,是一种既古风又新潮的“善生活”。

(摘编自肖波《多元文化中的孝》)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正确处理城镇化和传统文化的关系,使城乡生产和生活更为公平合理、和谐有序,就必须摒弃长期以来的“旧文化”。

B. 要变“弃乡进城”为“守乡建镇”,重建乡土,再铸乡魂,是因为我们深刻认识到传统孝文化具有血浓于水的强大凝聚力。

C.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遵循城市本位的思路,好处多多,概括来说就是可以使乡村在与城市文明的互动中得到新的发展。

D. 诉诸孝道文化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利于改善农村众多留守老人的生活窘境,做到老有所养让其共享发展成果。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明确了城镇化要有“核心竞争力”,要有“多样性”,就需要文化的滋养,需要把核心的孝道文化融入城镇化进程中。

B. 文章重点论述了蕴含着对祖先的崇拜、对亲人的眷顾、对乡土的依恋等内涵的孝文化有利于乡土的重建是城镇化的灵魂。

C. 文章立足于以孝道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对新农村的城镇化建设的作用,指出城镇化不只是精壮农民的城镇化,而应是全民的城镇化。

D. 文章第一段首先提出观点,指出原來的认识误区,接着指明城镇化建设的新方向,明确了新农村建设必须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同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们不能视乡村为愚昧、落后、待消灭的社会“肓肠”,因为乡村不仅是城镇化发展的根本依托,还是工业生产和社会进步的策源地。

B. 作为“百善之首”的孝道文化,其重要性在于可以彻底消除由城镇化引起的人际关系疏离与紧张,铸造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族群品性。

C. 急着让农民“洗脚上楼”,以城市模式来改造农村,其实是重城轻乡思想的表现,这可能导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初衷落空。

D. 顾“城”失“村”,会让我们失去滋生培育孝道文化的根基,最终甚至会逐渐淡化家庭生活中的父慈子孝、社会交往中的仁义诚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如果你为了俯瞰大地上的各个王国而登上了雄伟的马特峰,竟在山顶上发现了草莓,这也许是令人愉快的事情。但是,你不是为了草莓才去攀登山峰的。

——马克.吐温

【注意】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归谬法是指为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得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

例如:如果作品水平越高,知音越少,那么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有个病人对住院处的护士说:请把我安排在三等病房,我很穷。护士:没有人能帮助您吗?病人:没有,我只有一个姐姐,她是修女,也很穷。

护士听了生气地说:修女富得很,因为她和上帝结婚。

病人:好,您就把我安排在一等病房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回南天”是南方地区特有的一种天气现象,其显著特点是空气暖湿,雾多雾重。这种天气一般出现于每年3.4月间,__①: 从南海吹来的暖湿气流与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定期相遇”且“势均力敌”,从而在华南地区形成潮湿闷热雾多雾重且持续多日的“回南天”。每当这种特殊天气到来时,_______,如关闭门窗或使用除湿机,以防止某些物品霉变。因为“回南天”_______,人们一般“不太欢迎”它的光临。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老大爷远远看见我,遂放下赶鸭的竿子,拉开敞开的衣襟擦了擦额上的汗,笑眯眯的向我走来。

B. 林海正在草拟“失物启事”,他写道:“昨天我在教室丢失一本《名言词典》,如有拾获,请从速交还。”

C. 张愣与王玲结婚后生活一直都很艰难,现在他们有三个孩子,大的卖冰棒,二的拾破烂,三的满地爬。

D. 小明看见王大伯家失火后气冲冲跑来对母亲说:“火!冲天的大火!它吞噬了太阳!它遮住了大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