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学经典是读者认知需要的代表,那么读者究竟为什么需...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学经典是读者认知需要的代表,那么读者究竟为什么需要文学经典呢?

首先,文学经典是人认识自身和自身处境的最好方式。文学经典作为超越世界的世界,超越生活的生活,将会以其仿佛完整的人生模式,给读者提供处境性和体验性的审视空间,来思考自己所遭遇的问题。文学之所以是人认识自身和自身处境的最好方式,是因为文学是一个形象的世界,而不是抽象的命题,是给读者提供一种想象性的人生情境,让读者去自我经历、自我体验、自我提升,并在此过程中使人实现了人的独特属性。这是人的一种深沉的自我实现,其审美愉悦当是不言自明的。

其次,文学经典能够帮助读者实现对世界的自由支配感。人在文学中所获得的审美愉悦,不仅仅来自对自我认识的把握,还表现在对自我实现的关怀,通过精神阅历实现对世界的介入并从中获得某种支配感。读者在文学经典中徜徉,必然伴随的是艺术沉思。这就是说,审美沉思能够通过我们的想象介入生活,而这种介入实际上是自由地控制或支配生活,这时,我们的精神欲求会得到“绝对的满足”。为此,H帕克区别了同样面对生活时人们的两种不同态度,他说:“对于精通世故和自我中心的人来说,生活只是在包含骄傲、野心或激情的时候,才是有趣的。但是,对于有宗教意识的人和有审美意识的人来说,生活的任何部分都是有趣的。”这里的意思很明确,如果我们不是以审美沉思的态度对待生活,我们就会觉得生活有时是桎梏,如果我们以审美沉思的态度面对生活,生活的全部就都是有趣的,就能够允许我们借助自由的想象来参与和支配,能够让我们的各种感情得到宣泄和陶冶。

第三,文学经典是迷惘者必要的向导。读者在阅读活动中通过艺术沉思所实现的自由支配感既是学习和领悟的结果,同时自由支配感溢出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人的本质表现为某种不断生成的过程。人的自我塑造总是朝着理想进行的,现实世界本身并不能提供理想的样本,只有在文学经典这样一种象征系统中,人们才能找到富有张力的答案。读者与文学经典的攀谈、体验经典的情境和生命气息、打榜经典的价值和意义,并把这―切都内化为自我的精神结构和外在气质,是一种自我塑造的践履,也是在确证着和被确证着人的某种身份。鲁迅又何尝不是借助他笔下的那些审美叙事为人们树立着正反两方面的样板呢,谁读了鲁迅的小说都会拒绝做阿Q、孔乙己、闰土式的人物。

文学经典对人的意义是多重的。阅读经典永远是一种探险,读者伴随着阅读探险历程而打捞到的深刻意义和体验到的愉悦或许只能在经典的阅读活动中才能体悟得到。人们自觉选择经典来阅读,其主要动机并不是为了消遣和快感,而是出于对文学的认知,正是在这样一种与经典的交往中,以往记忆、当下处境和未来向往才有可能构成一个必要的连贯过程。

(摘编自王确《文学经典的合法性和存在方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学给读者提供一种想象性的人生情境,使读者实现了人的独特属性。所以,文学是人认识自身和自身处境的最好方式。

B. 如果我们以审美沉思的态度对待生活,就会觉得生活有时是桎梏,有时是有趣的,能够让我们的各种感情得到宣泄和陶冶。

C. 人的自我塑造总是朝着理想进行的,现实世界本身并不能提供理想的样本,读者只要阅读文学经典,就能找到答案。

D. 阅读经典永远是一种探险。正是在与经典的交往中,以往记忆、当下处境和未来向往才会构成一个必要的连贯过程。

2.下列对原文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引用帕克的话,是用来说明审美沉思的态度影响了人们对生活的感受。

B. 文章认为,阅读经典伴随着艺术沉思,能够实现对生活的自由控制或支配。

C. 读者拒绝做阿Q、孔乙己、闰土式的人物,实际上是一种自我塑造的践履。

D. 文章认为,读者选择经典来进行阅读,主要动机是出于对文学情境的向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读者想要思考自己所遭遇的问题,文学经典将为其提供仿佛完整的人生模式和审视空间。

B. 文章从读者认识自身和自身处境、实现对世界的自由支配感、迷惘者必要的向导等方面谈了文学经典对人的意义。

C. 读者在阅读活动中,会把经典中的情境、价值、意义等内化为自我的精神结构和外在气质。

D. 文章从三个不同角度谈了我们为什么需要经典,目的是让读者自觉选择经典,以便认识自我。

 

1.A 2.D 3.D 【解析】 1.试题分析:B项,原文“如果我们不是以审美沉思的态度对待生活,我们就会觉得生活有时是桎梏”;C项,原文“只有在文学经典这样一种象征系统中,人们才能找到富有张力的答案”;D项,原文“人们自觉选择经典来阅读”,选项为“经典阅读”,偷换概念。 2.试题分析:原文“人们自觉选择经典来阅读,其主要动机并不是为了消遣和快感,而是出于对文学的认知”。 3.试题分析:“目的是让读者自觉选择经典,以便认识自我”无中生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语有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又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新,就是要推陈出新,要有新的思想理念,要开拓新的领域境界,于人于国均是如此。“新”字是十九大报告的字眼,“新时代”是十九大报告的主题词,十九大报告向世人宣示我们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新”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它是遍布在祖国的大地上的!“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标志!国家日新月异,真正的新时代,不一样的新气象!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样的看法、启示或感悟?请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自习课上,你正在写作业,同桌向你请教一道数学难题。请根据下面设定的不同情境,写出准确、鲜明、得体的回答。

(1)谦虚地答应对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在没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委婉地拒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毋须怀疑,文化时空和心理时空,_____。它们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心理是有文化沉积的心理__,必然把它所沉积的文化折射到时空视镜上。同样道理,__,它在时空错杂里寻找意义对应点,也必然把它所经过的心理体验融合在时空视镜中。然而在了解它们间的这些内在联系后,又有必要在形式上把它们析而为二。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全球化的大格局导致发达国家一大批低技能人群丧失了经济竞争力。以美国为例,①  失业率不断下降,②  大量人口长期失业且不纳入失业的统计。③  有人讲,美国的恢复是富人的恢复,④  收入差距在扩大。在英国,⑤  经济增长速度并不慢,⑥  员工的薪酬在下降,这是连英国人自己都感到分外吃惊的经济现象。

 

A

虽然

但是

而且

因为

要是

/

B

如果

那么

/

并且

虽然

但是

C

尽管

因此

/

虽然

但是

D

之所以

是因为

于是

/

因为

即使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人口学家及经济学家们认为,放宽生育政策后,新生人口的增加在当下对刺激消费、增加就业岗位不无裨益。

B. 学生倘若身陷题海无暇读书,我们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朝气蓬勃的孩子变成刻板僵化的应试机器,不但失掉创新的能力,更可能拙于理性表达。

C. 教育改革必须是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利于基础教育、有利于大学发展的系统改革。因此,高考改革定会借助更多专家的力量,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才出台。

D. 苏轼历经仕途坎坷,却始终能以旷达之心消解现实痛苦,他丰富而又精彩的人生经历,正是那句流传甚广的话“生活予我以苦痛,我却报之以歌”的真实写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