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阳 关 雪 余秋雨 ①我曾有缘,在黄昏的江船上仰望过白帝城,顶着浓冽的秋霜登临过...

阳 关 雪

余秋雨

  我曾有缘,在黄昏的江船上仰望过白帝城,顶着浓冽的秋霜登临过黄鹤楼,还在一个冬夜摸到了寒山寺。我的周围,人头济济,差不多绝大多数人的心头,都回荡着那几首不必引述的诗。人们来寻景,更来寻诗。有时候,这种焦渴,简直就像对失落的故乡的寻找,对离散的亲人的查访。

 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他们褪色的青衫里,究竟藏着什么法术呢?

 今天,我冲着王维的那首《渭城曲》,去寻阳关了。出发前曾在下榻的县城向老者打听,回答是:路又远,也没什么好看的,倒是有一些文人辛辛苦苦找去。 老者抬头看天,又说:这雪一时下不停,别去受这个苦了。我向他鞠了一躬,转身钻进雪里。

 一走出小小的县城,便是沙漠。除了茫茫一片雪白,什么也没有,连一个皱褶也找不到。在别地赶路,总要每一段为自己找一个目标,盯着一棵树,赶过去,然后再盯着一块石头,赶过去。在这里,睁疼了眼也看不见一个目标,哪怕是一片枯叶,一个黑点。于是,只好抬起头来看天。从未见过这样完整的天,一点儿也没有被吞食,边沿全是挺展展的,紧扎扎地把大地罩了个严实。有这样的地,天才叫天。有这样的天,地才叫地。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侏儒也变成了巨人。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巨人也变成了侏儒。

 天竟晴了,风也停了,阳光很好。天边渐渐飘出几缕烟迹,并不动,却在加深,疑惑半晌,才发现,那是刚刚化雪的山脊。地上的凹凸已成了一种令人惊骇的铺陈——那全是远年的坟堆,那么多,排列得又那么密,只可能有一种理【解析】
这里是古战场。

 我在望不到边际的坟堆中茫然前行,心中浮现出艾略特的《荒原》。这里正是中华历史的荒原: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随着一阵烟尘,又一阵烟尘,都飘散远去。我相信,死者临亡时都是面向朔北敌阵的;我相信,他们又很想在最后一刻回过头来,给熟悉的土地投注一个目光。于是,他们扭曲地倒下了,化作沙堆一座。

  远处已有树影。急步赶去,树下有水流,沙地也有了高低坡斜。登上一个坡,猛一抬头,看见不远的山峰上有荒落的土墩一座,我凭直觉确信,这便是阳关了。转几个弯,再直上一道沙坡,爬到土墩底下,四处寻找,近旁正有一碑,上刻阳关古址四字。

  这是一个俯瞰四野的制高点。西北风浩荡万里,直扑面来,踉跄几步,方才站住。脚是站住了,却分明听到自己牙齿打战的声音。这儿的雪没有化,当然不会化。所谓古址,已经没有什么故迹,只有近处的烽火台还在,就是刚才看到的土墩。土墩已坍了大半,可以看见一层层泥沙,一层层苇草,苇草飘扬出来,在千年之后的寒风中抖动。眼下是西北的群山,都积着雪,层层叠叠,直伸天际。

王维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对于这么一个阳关,他的笔底仍然不露凌厉惊骇之色,而只是缠绵淡雅地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杯酒,友人一定是毫不推却,一饮而尽的。

这便是唐人风范。他们多半不会洒泪悲叹,执袂劝阻。他们的目光放得很远,他们的人生道路铺展得很广。告别是经常的,步履是放达的。这种风范,在李白、高适、岑参那里,焕发得越加豪迈。在南北各地的古代造像中,唐人造像一看便可识认,形体那么健美,目光那么平静,神采那么自信。而唐代,却没有把它的属于艺术家的自信延续久远。王维诗画皆称一绝。但是,长安的宫殿,只为艺术家们开了一个狭小的边门,允许他们以卑怯侍从的身份躬身而入,去制造一点娱乐。阳关的风雪,竟越见凄迷。

 于是,九州的画风随之黯然。阳关,再也难于享用温醇的诗句。西出阳关的文人还是有的,只是大多成了谪官逐臣。即便是土墩,是石城,也受不住这么多叹息的吹拂,阳关坍弛了,坍弛在一个民族的精神疆域中。它终成废墟,终成荒原。身后,沙坟如潮,身前,寒峰如浪。

谁也不能想象,这儿,一千多年之前,曾经验证过人生的壮美,艺术情怀的弘广。

 回去罢,时间已经不早。怕还要下雪。

1.本文重点写寻访阳关,但开头两段却不写阳关,用意何在?(2分)

2.请简要赏析第段划线句子的内容和表达效果。(4分)

3.联系上下文,说说第段中作者为什么说阳关再也难于享用温醇的诗句。(2分)

4.本文选自《文化苦旅》,结合本文内容,回答作者阳关之旅在何处。(4分)

 

1.开头两段,作者由己及人,写到了今人的历史文化情结,不仅为寻访阳关蓄势(1分),而且暗示作者的阳关之旅也是一次文化之旅(1分)。 2.作者此处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展开丰富的联想,用三组排比再现了沙场征战和亲人们的思念,内涵丰富,苍凉悲壮,富有感染力。(联想和排比,2分;概括内容,1分;效果1分) 3.唐代没有把属于艺术家的自信延续久远,艺术只是为了制造娱乐(1分);西出阳关的文人大多是谪官逐臣,抒发的只是叹息(1分)。 4.天气寒冷,路途遥远,作者孤身前往(2分);曾经验证过人生壮美和艺术情怀弘广的阳关没能继续享用温醇的诗句,而今成为废墟(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 2. 3.“再也难于享用温醇的诗句”一句出现在文章第⑪段的开始部分,联系上下文,也就是联系第⑩段和文章的第⑪段。第⑩段最后说“阳关的风雪,竟越见凄迷。”也即不再温醇,因此其前一句就应是答案的内容“长安的宫殿,只为艺术家们开了一个狭小的边门,允许他们以卑怯侍从的身份躬身而入,去制造一点娱乐”。第⑪段“再也难于享用温醇的诗句”的下文是“西出阳关的文人还是有的,只是大多成了谪官逐臣。”,这也是答案的内容。最后,将这两句进行概括即可。 4.作者阳关之旅“苦”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的自身,二是阳关。就作者而言,在文章的第③④两段有所涉及:独自一人苦,环境天气、路远苦。再就阳关的本身而言,阳关“终成废墟,终成荒原。身后,沙坟如潮,身前,寒峰如浪。”,所以“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出下列空缺处的句子。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

(2)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弃脂水也。

(5)金块珠砾,_______________

(6)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人间如梦,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

(9)_____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

(10)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__

(11)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____

(12)蜂房水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辘辘远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后人哀之;

(15)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

(16)____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泥溪

【宋】洪咨夔

沙路缘江曲,斜阳塞轿明。晚花酣晕浅,平水笑窝①轻。

喜荫时休驾,疑昏屡问程。谁家刚齐②饼,味过八珍烹。

【注】①笑窝:同“笑涡”。②齐:(jì)调和味道。

1.请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诗的颔联。

2.诗人为何“屡问程”?请结合诗句分析其“问”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乐毅报燕王书

  望诸君(即乐毅)乃使人献书报燕王曰:“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逃奔赵。今王使使者数之罪,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又不白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

  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其功多者赏之;不以官随其爱,其能当者处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臣以所学者窃观之,先王之举错,有高世之心,故假节于魏,而以身得察于燕。先正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使臣为亚卿。先王命之曰:‘我有积怨深怒于齐,不量轻弱,而欲以齐为事。’臣曰:‘夫齐,霸国之遗教而骤胜之遗事也,娴于甲兵,习于战攻。王若欲伐之,则必举天下而图之。举天下而图之,莫径结于赵矣。约楚、赵、宋尽力,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也。’先王曰:‘善!’臣乃口受令,具符节,南使臣于赵。顾反命,起兵随而攻齐,大胜之。轻卒锐兵,长驱至国。齐王逃遁走莒,仅以身免。珠玉财宝车甲珍器尽收入燕。自五伯以来,功未有及先王者也。先王以为惬其志,以臣为不顿命,故裂地而封之,使之得比乎小国诸侯。臣不佞,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弗辞。

  臣闻贤明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收八百岁之蓄积,及至弃群臣之日,遗令诏后嗣之馀义。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昔者伍子胥说听乎阖闾,故吴王远迹至于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故吴王不寐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弗悔;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故入江而不改。

  夫免身全功以明先王之迹者,臣之上计也。离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

  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

  (节选自《古文观止·乐毅报燕王书》)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望诸君乃使人献书燕王曰 报:回复

B. 今王使使者之罪 数:数落,列举

C. 不以官随其 爱:喜欢

D. 故受命而弗 辞:拒绝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故察能授官者      渔父见问之曰

B. 今王使使数之罪     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

C. 不以官随爱,其能当者处之    若是,孰能御之

D. 昔者伍子胥说听阖闾    其闻道也固先

3.下列句子全部用来说明乐毅“敢以书对”原因的一组是

①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    ②顾反命,起兵随而击齐

③吴王不寐先论之可以立功                  ④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

⑤齐王遁而走莒,仅以身免                  ⑥不白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

A. ①④⑤    B. ②④⑥    C. ②③⑤    D. ①④⑥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娴于甲兵,习于战攻。王若欲伐之,则必举天下而图之。

(2)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客套话,请选出表达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A. 本届湖湘文化研讨会在岳麓书院召开,推举您忝列“湖湘文化研究会”理事。

B. 我校拟筹办150年校庆庆典,届时欢迎各兄弟学校莅临指导。

C. 值此中秋佳节,令女出阁之庆,聊备薄酒,以飨众亲朋好友。

D. 拙作《老子补正》新成,惶恐以赠,尚祈雅正,不吝赐教。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王明肯定李昊的写作水平:“您的文章写得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必能忝列其中。”

B. 张磊过生日,接受朋友的礼物:“既然你这么客气,又这么真诚,那我就笑纳了。”

C. 刘娟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中,采访抗日女英雄时问:“老奶奶,请问您芳龄。”

D. 75岁高龄的前院长说:“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