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现实主义创作可以天马行空地...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现实主义创作可以天马行空地回到任何年代,但是内在一定要有让自己感动、震撼和心痛过的东西。

②电子支付的便捷与风险休戚相关,条码支付规范后,用户支付亦然便捷,而且安全也得到了保障。

③网络小说省略了出版周期,但也取消了批评家、文学史家使文学经典化的过程,对此,大家莫衷一是

④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到处是日新月异的进步,她正迈着更为成熟、稳健的步伐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⑤古代先贤厚重质朴的著作、佶屈聱牙的词句,让人们难以将其与热烈丰沛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都市人越来越向往小桥流水、瓜田李下、自由恬淡的生活状态。

A. ①②⑥    B. ③⑤⑥    C. ①④⑥    D. ②③⑤

 

A 【解析】试题分析:①天马行空:天马奔腾神速,像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多比喻诗文书法等气势豪放,不拘一格,流畅自然。此句用错对象。②休戚相关: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此句不合语境。③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使用正确。④日新月异: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使用正确。⑤佶屈聱牙:形容文字艰涩生僻、拗口难懂。在写作文中也可以指语句不通畅,错别字多,让人读不懂,好似云里雾里似的。使用正确。⑥瓜田李下:正人君子要主动远离一些有争议的人和事,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嫌疑。也指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此句望文生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况在《劝学》中以蚯蚓例,说明“积”的关键,然后又以“螃蟹”作对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回忆自己年幼家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亲手誊写,按时归还。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雁(其一)

唐·杜甫

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

双双瞻客上,一一背人飞。

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

系书元浪语,愁寂故山薇

【注】①衡阳雁;雁是候鸟,秋来南飞,传说到衡阳为止,不过衡山的回雁峰。②瞻:往上看,往前看。③浪语:妄说;乱说。④故山:喻家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第一句用“万里”和“衡阳雁”写向南漂泊路途之远,为大雁的北归作了铺垫。

B. 颔联中的“瞻”“背”前后呼应,更写出大雁北归时整齐的队形和浩大的阵势。

C. 五六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动静结合地表现出大雁北归途中急切的心情。

D. 诗人系在大雁脚上的书信里没有什么妄说乱言,字里行间都是自己一片衷情。

E. 最后一句诗人将自己的万种愁绪遥寄于想象中故乡的山薇,这是作者的虚笔。

2.全诗塑造了大雁怎样的形象?有何寓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卫瓘字伯玉,河东安邑人也。性贞静有名理,以明识清允见称。袭父爵阌乡侯。弱冠为魏尚书郎。时权臣专政,瓘优游其间,无所亲疏,甚为傅嘏所重,谓之甯武子陈留王即位拜侍中持节慰劳河北以定议功增邑户数岁转廷尉卿瓘明法理每至听讼小大以情时幽并东有务桓,西有力微,并为边害。瓘离间二虏,遂致嫌隙,于是务桓降而力微以忧死。朝廷嘉其功,瓘乞以封弟。瓘六男无爵,悉让二弟,远近称之。累求入朝,既至,武帝善遇之,俄使旋镇。性严整,以法御下,瓘学问深博,明习文艺,与尚书郎敦煌索靖俱善草书,时人号为“一台二妙”。汉末张芝亦善草书,论者谓瓘得伯英筋,靖得伯英肉。太康初,迁司空,。为政清简,甚得朝野声誉。惠帝之为太子也,朝臣咸谓纯质,不能亲政事。瓘每欲陈启废之,而未敢发。后会宴陵云台,瓘托醉,因跪帝床前曰:“臣欲有所启。”帝曰:“公所言何耶?”瓘欲言而止者三,因以手抚床曰:“此座可惜!”帝意乃悟,因谬曰:“公真大醉耶?”瓘于此不复有言。惠帝即位,贾后素怨瓘,且忌其方直,闻瓘与楚王玮有隙,遂谤与亮欲为伊霍之事,启帝作手诏,使玮免瓘等官。黄门赍诏授玮,玮性轻险,欲聘私怨,夜使清河王遐收瓘。左右疑遐矫诏,咸谏曰:“礼律刑名,台辅大臣,未有此比,且请距之。须自表得报,就戮未晚也。”瓘不从,遂被害,时年七十二。朝廷以瓘举门无辜受祸,乃追瓘伐蜀勋,封兰陵郡公、增邑三千户,谥曰成,赠假黄钺

【注】①甯武子,春秋卫国大夫,是我国古代“有道则进用其智能,无道则佯愚以全身”的政治家的典型。②草圣张芝,字伯英。③伊霍,伊尹和霍光的并称,后市往往以“行伊霍之事”代指权臣摄政废立皇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陈留王即位/拜侍中/持节慰劳/河北以定/议功增邑户/数岁转廷尉卿/瓘明法理/每至听讼/小大以情

B. 陈留王即位/拜侍中/持节慰劳河北/以定议功增邑户/数岁转廷尉卿瓘/明法理/每至听讼/小大以情

C. 陈留王即位/拜侍中/持节慰劳河北/以定议功/增邑户/数岁转廷尉卿/瓘明法理/每至听讼/小大以情

D. 陈留王即位/拜侍中/持节慰劳/河北以定/议功增邑户/数岁转廷尉/卿瓘明法理/每至听讼/小大以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并赐以字,表示已经成人,但因身体还未强壮,故称弱冠。

B. 草书,为书写简便,从隶书演变而来;形成于汉代,特点是笔画相连,书写速度快。

C. 司空,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两汉以后曾经几度兴废,职责变化也较大。

D. 黄钺,古代帝王所用,后用为仪仗;文中的假黄钺是指赠给已故的卫瓘以褒奖其贡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卫瓘明辨是非,进退有度。他作魏国尚书郎时,朝廷大臣专权争利,他积极周旋其中,与这些权臣们没有亲疏之别,很被傅嘏器重,被称作甯武子。

B. 卫瓘治境有方,功不受封。他离间幽并东西的务桓和力微两股边境祸害,结果务桓降服,力微忧忿而死;朝廷因此想嘉奖他,他却请求赐封弟弟。

C. 卫瓘博学多艺,擅长草书。他学问渊博,熟习经术;他擅长草书,当时人在评论他的作品时,将他与索靖并驾齐驱,认为他们都有张芝草书的骨力。

D. 卫瓘曲言巧谏,正直守则。惠帝还是太子时,朝臣都认为他不能理政,卫瓘借醉巧谏,皇帝顿悟;贾后陷害他,他不听左右劝说,最后无辜被害。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累求入朝,既至,武帝善遇之,俄使旋镇。性严整,以法御下。

(2)黄门赍诏授玮,玮性轻险,欲骋私怨,夜使清河王遐收瓘。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优惠的政府政策、全球最活跃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高新产业、持续投入的科教事业、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海内外全面对接的平台,正吸引越来越多海外学子归国追梦。

2007年到2016年的十年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从14.4万人增长到54.5万人。同样稳定增长的是回国留学生的数字,截至2016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265.11万人,其中2016年回国43.25万人。随着年度回国人数与出国人数的增长。两者之间的差距呈逐渐缩小趋势。

“现在,海归回国主要是被‘吸’回来的。”随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也比以往任何时期更有条件、更有能力吸引全球人才。今天,除了拥有茅以升、钱学森、邓稼先前辈们的爱国强国之志,吸引大量海归人才归来的,还包括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的实现。

然而,一份面向全国200多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显示,“编制过死、编制偏紧”是人才管理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还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布局不优、效率不高等困境,破解这些“瓶颈”,唯有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

(摘编自2017年2月2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当今中国、全球化浪潮势不可挡,互联网科技方兴未艾,面对挑战重重的时代背景,海归们被认为理应在语言、思维方式、文化多样性方面更具竞争力,也被职场寄予厚望。

然而与此同时,海归们所面对的竞争也日趋激烈,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765万,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相比2016年增加30万人。另一方面,新增海归人数已经超过高校毕业生增量,截止2017年6月30日,有海外留学经历的简历超过51万份。海归们需要面对来自国内高校毕业生和海归的双重竞争,其就业压力更甚从前,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共同关注。

《2017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显示,约八成的海归认为影响自己求职的负面因素集中表现在:不熟悉国内的就业形势与企业需求、回国时间与国内招聘季时间不符。国内雇主认为,海归在国内面临求职压力主要是因为两个“过高”:自我定位过高(75.9%)和对薪资待遇要求过高(54.5%)。

(摘编自“金陵热线”官网文章:《2017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

材料三

尽管国内求职人数不断增加,竞争压力空前,但对于求职就业来讲,最重要的还是要

竞争力,这才是在职场中立足的根本。

海归具备的很多潜质,能够使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比如,有不少雇主表示,海归员工在就业中有一个难能可贵的优点,就是会在工作中表现出超常的专注度,他们更注重如何把工作做好,而非在老板面前做出良好表现。

因此,面对国内的就业环境和竞争压力,海归们首先要做的是调整心态,然后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注重工作中的执行力、沟通力和创新力。

(摘编自搜狐官网《2017最新海归就业分析:为何海归的就业之路不再是坦途》,有删改)

1.下列各项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介绍了海归为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积极回国创业,释放巨大发展能量。

B. 材料二反映了海归数量持续增长,海归人才在回国求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不利因素。

C. 材料三就海归应如何面对环境及竞争压力,发挥自身优势。把握机遇等方面进行介绍。

D. 材料一、二都认为,现阶段海归人员踊跃回国。其就业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下列对上述材料分析合理的两项是(    )(   

A. 我国出国留学及留学归国人数逐年增加,出国和回国人数之间的差距逐年缩小、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内,这样的趋势将持续下去。

B. 在吸收海归人才中出现的问题,都源自我们在人才管理中“编制过死,编制偏紧”的体制,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

C. 当今中国,在全球化浪潮势不可挡、互联网科技方兴未艾等背景下海归们被认为在语言、思维方式、文化多样性方面更具竞争力。

D. 在海归就业劣势方面,国内关系网络断裂,难以获得发展机会;国内文化不适应,所学专业国内无需求是海归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E. 截止201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及海归群体数量均大幅增加,新增海归人数已经超过高校毕业生增量,使海归就业压力更甚从前。

3.请综合三则材料及所附图表分析该如何解决“海归”就业压力问题。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澳门的心

许锋

以前去过几次澳门,但是还想去。就想在街上走一走。

我是北方人,小的时候见不到什么水,眼旱得很。我刚才看海,也往岸上看。这边没有山,却有山的气象;水阔得很,无比的浩淼。岸上的这些楼,好似活活地长在水里,像我的故乡的土里茁壮生长的葱、玉米、树;漫山遍野仿佛都是水。一团团白的云,在楼与楼间,楼与天间,天与水间,两岸间,由着性子轻盈地游弋。让生于北方的我的眼里灌满了自卑与羞涩。美,的确会因水而生。在水一方的城美得令人窒息,它让人目光盈盈,仿佛含着笑——或者伤,或者悲,或者痛,杂糅着海水一样丰富的情愫……

从码头出来,几步就入了城,那是所谓的城,我心中的城,它没有城墙,不要拾级而上,或者费劲地攀援、跳跃。我们似乎是在非常不经意之间,以不假思索的状态进入一种不同寻常的生活。像是回到故乡一般自然,没有大动静,风一样无痕。

我认为只有行走才是与城市私语的最好的方式。其实不管在哪一座城市,你都不要习惯于走马观花,一掠而过。不管城市有多老,多神秘,多高傲,多富有,多凌乱,多朴素,或者多年轻,只要我们有耐心,耐着性子,用轻轻的,友善的,谦逊的步子和目光走过那一条条街,一道道巷,一种说不出来的很奇妙的感觉一定会油然而生。你甚至会产生错觉,自己就是城里的人,本地的居民,土著——一个一点都不伟岸的父亲,拉着女儿的手,在街头若无其事地徜徉,在超市里选一种水果。真是一股说不出的幸福。

澳门的老城是标准的“市井”制式。你看,前后左右四条道,差不多一致的长度,将中间围成一个方方正正的格子。格子里面、上头住人,格子四周都是店,格子上空都挂着这样那样的牌子,许多的老字号“悬”在半空。一个一个的格子,由着我们一个一个地转。“巴掌”大的岛屿,买与卖之间,是澳门人的生活。为了生活,人便会无比的勤谨与和气。不管是二十岁的少女,六十岁的老者,来自菲律宾的年轻的打工者,川妹子或者湘妹子。离开人声鼎沸、人头簇拥之处,深入幽静的偏巷,在清淡寂寞得能落几只麻雀的地方竟也见到地上摆着几件“古董”,几本旧书……我们转了很多个格子,转得几乎迷了向,一直转到夜幕时分。我们的心像老街一样和气,像那些经历了岁月和人烟的格子、店铺一样朴素与敦厚。

在一个没有红绿灯的路口,当我们的脚正要迈出去时,有车驶来,我们本能地退回,那车却无声无息地停了下来,里面的人默默地看着我们,像绅士或者淑女。这样一个镜头,充盈了我的眼,我的心,我的胸腔——对,那一刻,车、人,所有的,连空气,都给一个不相识的生命让出了宽阔的空隙。我拉着女儿的手,我轻轻地对女儿说,看见没,这才是城市的心,你要多到这样的城市来。

夜里,我从一座高楼的21层的某一扇窗注视这座城市。我的目光所及之处灯火辉煌。我知道,这座城市丝毫不会感受到一个陌生人的呼吸与心跳,它经历了太多的沧桑和世事更迭,并非麻木,而是荣辱不惊。只是,我愿意细细感受与聆听它的呼吸与心跳,像回到老家,急切地抚摸那一草一木,感受它的温度与湿度;跃过沟壑,爬上山冈……在高处眺望。

我们继续在城市行走,可能像几个探险者,却不是在探险。是探索或者探求。

(节选自《散文选刊》2017·6.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澳门的城临海而立,既是所谓的城,也是心中的城;老城是标准的“市井”制式,街道、商店都给人以和气、沧桑又不乏古朴之感。

B. 作者说行走才是与城市私语的最好方式,用轻轻的、友善的、谦逊的步子和目光,耐心地走进一座城市,我们就能成为城里的人。

C. 第六段运用细节描写,写出澳门人的温婉知礼;“让出”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澳门人心中那种对生命及其意义的敬畏与尊重。

D. 全文以作者行踪为线索,为澳门而歌,形散神聚,情感真挚而不矫饰,文笔细腻而不冗繁,表达了对澳门这座城市由衷的喜爱。

2.作者从哪些方面写澳门的?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

3.结尾作者自称探险者,却说不是在探险,“是探索或者探求”,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