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鲁院里的柿子树 (1)鲁迅文学院有一座花园,花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鲁院里的柿子树

(1)鲁迅文学院有一座花园,花园里有一棵柿子树。因为我们来的时候是秋天,正属于它的季节,它变成了这里突出的风景。柿子树长在园子的中央,被一些别的树木围绕着,原本跟那些树木一样高大,因为它满枝头缀着柿子的缘故,别的树木都成了陪衬,连它自身的叶子也是陪衬了。 

(2)那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饭后我到园子里去散步,一眼就看见了它。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结满果子的柿子树,不由得就看的发了呆。微风起的时候,突然觉得它根本不是树,因为它能唱歌。北京的秋天,多的是这样阳光灿烂的日子,天蓝得像是要透到天的外边去,这样的蓝里,白云就呈现出最艳的颜色。这时候美以不可言说的方式击中了我,恍惚中,觉得那柿子树上缀着的是一团团结晶的阳光,散发着平时难以见到的明亮。

(3)很多时候我到花园里并不是为了柿子树,却总是不由自主地止步在它面前,难道是因为它身上有明显的秋意吗?这样想,也许银杏不服。那一棵棵银杏树,所有的叶子都像足透了的金子,在黄昏里闪着朝晖的明亮。有些轻轻地洒落地上,灿灿的,像铺了一层锦,像一幅油画。树上和地上一片金黄,让人觉得这美景可以绵延,可以天长地久。然而就在一个黄昏,寒风起了,银杏的叶子全部被风带走,只剩了树枝。这时候的柿子树一派沉静,虽然它的叶子也被风带走了,但果实仍高高挂满枝头。

(4)我从小径的回环处走,抬头看着树上的柿子,就仿佛看着一双双温暖的眼睛,刹那间明白了自己为什么总要到这柿子树旁边了。它们静静地看着我,无声地与我交谈,说它在那些喧腾的日子里,怎样让自己的心泊于安详和沉静;说它在春天开出并不漂亮的花,在夏天曾经是一颗小小的被叶片遮蔽的青果;说它如何耐心等待秋天的到来,使自己变成阳光的金色,凝成一捧盈硕果实、可摸可触的爱。于是我思索柿子树在到这里之前的经历,它是长在一群同样的树木中间吗?它是怎样被命运选中,到鲁院的花园里,成为独特的风景?正如我冥冥之中幸运地到这里。它的命运之中是否也有风雨和雷霆?它的生命里是否也有春风和清露?它是否也深味了人间的悲喜,才呈现出这一树的殷实和辉煌?

(5)一天,我清早到柿子树下,在枯萎的草柯间捡了两枚熟透坠落的柿子。它们的光芒和馨香像音乐一样荡漾。由此我知道了,树木怎样靠果实传递快乐和希望。

(6)这座独一无二的花园里,在树阴和花丛中掩映着一些大文学家的雕像,巴金、茅盾、丁玲、冰心……他们有的器宇轩昂,有的神采飞扬,有的在倾心交谈,有的在凝神沉思。他们的生命气息透过颜色沉郁的大理石,火焰一般在时空中传递。我驻足于巴金先生的雕像前,他似乎在用温和的语气跟我说:“我用作品表达我无穷无尽的感情。如果我的作品能够给读者带来温暖,我就十分满意了。”我走到冰心雕像前停下脚步,看到她左手托腮,凝神远眺,一本打开的“书”放在膝上。不由得想起了她的书,她的文字,她的“爱的哲学”,随之,一股温暖明朗的情调蔓延开。

(7)冬天一日一日地深了,花园里的一切都沉浸在静寂的灰色里,只有柿子树还高举着一簇簇火焰般显眼的果子,微笑着,歌唱着……

(取材于郭严隶的同名散文)

1.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深味:深沉的滋味

B. 殷实:充实

C. 器宇轩昂:气质、风度出众

D. 凝神远眺:聚精会神地向远方眺望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文章情感饱满丰富,既有对柿子树的景仰赞美之情,又有对银杏树的不满之意。

B. 作者描写了北京秋日蓝天白云的美景,衬托出缀满果子的柿子树的独特之美。

C. 第④段结尾处的三个问句,层层递进,形成磅礴之势,表达了“我”的深刻思考。

D. 文章结尾再次描写柿子树的形象,呼应前文,含蓄地表现了文章的主旨,意蕴深长。

E. 文章写柿子树果实灿烂明丽的色泽,高挂枝头的姿态,传达了昂扬向上的人生态度。

3.第三段作者为什么写银杏树?请简要分析。

4.文章写文学大师的雕像,有什么作用?

5.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我”从鲁院里的柿子树身上获得了哪些启迪。

 

1.A 2.AC 3.银杏树叶美得绚丽、张扬,但很短暂,与柿子树形成对比,突出缀满果子的柿子树的独特之美,美得沉静、安详,但很持久;表达了作者对柿子树的赞美之情;为下文写柿子树对自己的吸引和启迪作铺垫。 4.①揭示文章主旨:文学大师恰如秋天的柿子树一般,以丰硕的作品馈赠读者,传递温暖,传递生命的气息。②表达了对文学大师的敬仰热爱之情,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的写作追求,使文章意蕴更加丰厚。 5.柿子树在喧腾中活得安详沉静,让我获得做人的启示。柿子树在春夏慢慢生长,耐心等待秋天的收获,使我得到关于成长的感悟。柿子树经历风霜雨露才结出的丰硕、明亮、温暖的果实,给人传递快乐和希望,如同那些大文学家用自己的文字温暖了读者,历久弥新,令人敬仰,启迪我也要像他们一样传递快乐和温暖。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词语的语境意。首先应把握词语的字典意,然后结合语境理解语境意。A项,“深味”在文章第四段最后,“它是否也深味了人间的悲喜”,从句中位置来看,“深味”应是动词,而选项“深沉的滋味”是名词性短语,在语法上是错误的,从语境来看,此处的“深味”应解释为“细加体味,仔细地体会”。 2.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这是考查对文章内容、情感、语言、技巧的把握。首先应浏览选项,明确考查的方向,然后有针对性地分析比较。A项,“又有对银杏树的不满之意”错误,文章主要是表达对柿子树的景仰赞美之情,写银杏树是为了突出缀满果子的柿子树的独特之美,美得沉静、安详,但很持久。C项,“层层递进”错误,“它的命运之中是否也有风雨和雷霆?它的生命里是否也有春风和清露?它是否也深味了人间的悲喜,才呈现出这一树的殷实和辉煌”,前面“风雨雷霆”与“春风清露”分指生活中的悲和喜,二者是并列的关系,前两句与最后一句应是分总的关系。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第三段作者为什么写银杏树?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材料安排的作用,如果说“柿子树”是本文的主要物象,那么“银杏树”则是次要物象,那么写“银杏树”自然是为“柿子树”服务的。首先回归文本,依据第三段的内容概括银杏树的特点,从文中来看,“所有的叶子都像足透了的金子,在黄昏里闪着朝晖的明亮。有些轻轻地洒落地上,灿灿的,像铺了一层锦,像一幅油画。树上和地上一片金黄,让人觉得这美景可以绵延,可以天长地久”,银杏树以叶子展现美,绚丽、张扬,“然而就在一个黄昏,寒风起了,银杏的叶子全部被风带走,只剩了树枝”,银杏树虽然美的绚丽热烈,但是短暂;再来看柿子树,“这时候的柿子树一派沉静,虽然它的叶子也被风带走了,但果实仍高高挂满枝头”,柿子树以果实呈现美,沉静、安详,持久,二者形成对比,突出柿子树美得沉静安祥而持久,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对柿子树的赞美之情,这也就为下文写柿子树对自己的吸引启迪做了铺垫。 4.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章写文学大师的雕像,有什么作用”,这是作用题,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作答。首先找到设题的区域,在文章的第六段,而上文一直在写柿子树,写柿子树美的沉静安详而持久,它们靠果实传递快乐和希望,第六段写这些文学大师如柿子树一般,用丰硕的作品来馈赠读者,来传递温暖,传递生命的气息,由上文的物延伸到人,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同时再对文学大师雕像的描写中蕴含了作者对他们的敬仰和热爱,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文学追求。本题主要突出内容方面的作用,主要是更好地表达主题与抒发情感。 5.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我’从鲁院里的柿子树身上获得了哪些启迪”,这是考查探究文章内涵的能力。首先应明确,该启迪是从鲁院柿子树身上获得的,故应找到写鲁院柿子树的内容,然后依据这些内容分析概括。如第四节说“刹那间明白了自己为什么总要到这柿子树旁边了”,可见后面应涉及原因,这也就提示了答题的区域,如“它们静静地看着我,无声地与我交谈,说它在那些喧腾的日子里,怎样让自己的心泊于安详和沉静;说它在春天开出并不漂亮的花,在夏天曾经是一颗小小的被叶片遮蔽的青果;说它如何耐心等待秋天的到来,使自己变成阳光的金色,凝成一捧盈硕果实、可摸可触的爱”,柿子树结出的丰硕、明亮、温暖的果实吸引了我,柿子树在喧腾中活得安详沉静,让我获得做人的启示,柿子树在春夏慢慢生长,耐心等待秋天的收获,使我得到关于成长的感悟;如第五段“由此我知道了,树木怎样靠果实传递快乐和希望”,这启迪我也要给人传递快乐和温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典例(2016·课标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1942年夏,陈忠实出生在陕西农村。上中学时,陈忠实读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的《创业史》,得到滋养,萌发了文学梦。也许是好事多磨,1962年高中毕业后,他未能如愿上大学读中文系。这个20岁的青年,常常一个人坐在家乡的灞河边,想着文学,想着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三年之后,陈忠实的散文《夜过流沙沟》在196538日的《西安晚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他的文学生涯由此正式开始。但直到1979年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才确立了文学上的自信。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了。是年925日,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又一个三年之后,陈忠实40岁,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出版,赢得“小柳青”的名声,工作单位也换成陕西省作家协会。他终于是一名专业作家了。

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时代的变化,陈忠实越来越觉得要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他将这个愿望写进了小说《蓝袍先生》中。小说写于1985年,一个认知作者的标志性年份。这年的最后10天,他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泰国。第一次走出国门的陈忠实特意置办了一套质地不错的西装。当他第一次穿上西装打上领带站在穿衣镜前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刚完成的小说的主人公蓝袍先生。蓝袍先生多年以来一直穿着蓝色长袍,受到同学讥笑以后才脱下蓝袍,换上“列宁装”。陈忠实认为那是摆脱封建残余桎梏、获得精神解放的象征。脱下穿了几十年的中山装、换上西装的那一刻,他切实意识到自己就是蓝袍先生。

1985年的泰国之行让陈忠实深受刺激,他联想起家乡人自嘲的称呼。相比那些见多识广的城市人,他们把自己称作“乡棒”。游逛在曼谷的超市大楼,看着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服装,作家觉得眼花缭乱。那一刻,他觉得不仅自己是“乡棒”,教他观察服装的北京作家郑万隆也是“乡棒”。面对世界,1985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他痛感自己需要从什么地方剥离出来,将自己彻底打开,不仅要在生活上打开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打开自己。

在剥离的愿望中,陈忠实认识到必须写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这时,各种新近阅读过的长篇小说萦绕心头,作家备感困惑,又备受启发。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结构像网一样迷幻,王蒙《活动变人形》的结构自然随意,却俨然大手笔,张炜《古船》的结构完全不同,有一种精心设计的刻意……而结构背后似乎还有更深的东西。陈忠实最终发现,不是作家先别出心裁弄出一个新颖骇俗的结构来,而是先要有对人物的深刻体验。寻找到能够充分描写人物独特的生活和生命体验的恰当途径,结构方式自然就出现了。恰巧此时兴起的“文化心理结构”学说给了他决定性的影响。他相信,人的心理结构主要是由理念支撑的,而结构一旦形成,就会决定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决定一个人性格的内核。如果心理结构受到社会冲击,人就将遭遇深层的痛苦,乃至毁灭。陈忠实感到自己终于从信奉多年的“典型性格”说中剥离出来,仿佛悟得天机,茅塞顿开。多年以后,作家回忆往事,认为自己就是在1985年开始重建自我,争取实现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独立表述的。

陈忠实后来寻找到了什么是人所共知的,1992年开始在《当代》杂志连载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已经成为我们的文学经典,他在中国当代文坛的位置也随之奠定。此后,功成名就的作家继续在文学的园地里辛勤耕耘,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2016年春天,陈忠实走了,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

(摘编自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李清霞《陈忠实年表》等)

相关链接

①陈忠实的《白鹿原》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能够反映那一时期小说艺术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把这部作品放在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大格局里考量,无论就其思想容量还是就其审美境界而言,都有其独特的、无可取代的地位。即使与当代世界小说创作中的那些著名作品比,《白鹿原》也应该说是独树一帜的。

(何西来《关于〈白鹿原〉及其评论》)

②陈忠实常讲,创作到了一定阶段,不一定是拼生活,拼艺术,而是拼人格。好一个拼人格!这正是作家自身博大的人格魅力的反映。这就不难理解他最终被公认为描摹巨大民族悲剧的圣手,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之一。

(李满星《陈忠实:回首六十五载风雨人生》)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赵树理《三里湾》和柳青《创业史》是陈忠实最初的文学营养,使他萌发了文学梦,后来则成为他创作上必须突破的对象。

B.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使陈忠实在文学上确立了自信心。这是他从业余作者走向专业作家的重要转折。

C.陈忠实认为面对世界,1985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这与其说是他的一种觉悟,不如说是他受刺激后的错误判断。

D.陈忠实善于学习前人并感知时代,不仅拼生活、拼艺术,而且拼人格,不断地提升思想境界,获得对人和生命的独特理解。

E.从发表第一篇作品到被人称为小柳青”,再到被人称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陈忠实的整个文学生涯可谓一帆风顺。

(2)为什么说1985年是认知陈忠实的标志性年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3)文中认为“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陈忠实的“剥离”和“寻找”是什么关系?有哪些表现?请结合材料详细说明。

 

查看答案

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孝道”代代相传,不绝如缕,因此对当今的广大青年进行“孝”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②我们如果只看到陶渊明诗文里恬淡自然的美景,却忽略了作者隐藏在这美景背后深深的苦痛,那实在是买椟还珠了。

③在《登鹳雀楼》中,盛唐诗人王之涣登高临水,游目骋怀,思接千里,发出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千古之思!

④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问题上的危言危行,不仅将直接损害中国的战略安全利益,也将损害亚太地区其他国家的安全利益,其恶果不容小觑。

⑤张华同学在学习上从不马虎应付,只要遇到不会的题,他总是旁稽博采,到处问同学,问老师。

⑥对我国以散户为投资主体的新兴证券市场来说,股市的成长和发展,与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参与和投资息息相关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④⑥    D. ②③⑤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双创特区”以围绕聚集青年大学生、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人才、海外人才、企事业人员四类人才为重点,创新创业。

B. 自开展禁毒斗争以来,我国每年新发现的吸食海洛因人员增幅从2008年的13.7%降至2016年的6.6%,近五年来戒断毒瘾三年以上人员已逾120万。

C. 在线教师时薪过万的消息自从引发社会关注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当意识到,如何与力量巨大的互联网相处正成为教育不得不直面的问题。

D. 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艺术总监对昆曲《牡丹亭》华美的唱腔和演员娴熟的技巧惊叹不已,赞美昆曲精美绝伦的服装与简洁的舞台设计形成了奇妙的平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全国政协委员、阳光文化基金会主席杨澜设置了阳光文化基金的“阳光下成长”项目,专注于为缺少机会的孩子提供艺术支持服务,而农民工子女正是该项目的对象群体。对于杨澜的做法,很多人给予赞美,他们认为“温饱不是谈艺术的必要条件”、“艺术,成就完美的人格”;但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认为慈善项目的设置,应该针对扶助对象最迫切的需要,给予他们实用技能的培训。也有人认为,做慈善,最重要的是满足人的需要,可以因人而异。

比较以上意见,你有何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将传统教学中课堂和课外的功能和顺序进行了调整,根据下图中提供的信息,请用一段文字概括说明“翻转课堂”的特点。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85 个字。(6 分)

【注】图中三角形里的内容是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六个目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