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黄昏无下落 鲍尔吉·原野 是谁在人脸上镀上一层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黄昏无下落

鲍尔吉·原野

是谁在人脸上镀上一层黄金?

人在慷慨的金色里变为红铜的勇士,破旧的衣裳连皱褶都像雕塑的手笔;人的脸棱角分明,不求肃穆,肃穆自来,这是在黄昏。

小时候,我无意中目睹到了黄昏。感受到那离奇的光从红里变出诡异的蓝。红里怎么会生出蓝呢?它们是两个色系。玫瑰红诞生其间,橘红诞生其间,旋生旋灭。

这是怎么啦?西方的天空发生了什么?我结结巴巴地问大人,那里发生了什么?大人瞟一眼,只说两个字:黄昏。

自那时起,我得知世上还有这两个字——黄昏,并知道这两个字里有忧伤。我盼着观黄昏,黄昏却不常有。多云天气或阴天,黄昏就没了下落。我站在我家屋顶看黄昏。西方的天际在柳树之上烂成一锅粥,云彩被夕阳绞碎,红云有如在烈火中逃窜的野兽,却逃不出西天的大火。太阳以如此大的排场谢幕,它用炽热的姿态告诉人它要落山了。人习以为常,不过瞟一眼,名之“黄昏”。而我心里隐隐有戚焉。假如太阳不再升起,全世界的人会在痛哭流涕中凝视黄昏,每日变成每夜,电不够用,煤更不够用,满街小偷。

黄昏里,屋顶一株青草在夕照里妖娆,想不到生于屋顶的草会这么漂亮,红瓦衬出草的青翠,晚霞又给高挑落下的叶子抹上一层柔情的红。草摇曳,像在瓦上跳舞。原来当一株草也挺好,如果能生在屋顶的话,是一位在夕阳里跳舞的新娘。地上的草叶金红,鹅卵金红,土里土气的酸菜缸金红,黄昏了。

我在牧区看到的黄昏惊心动魄。广大的地平线仿佛泼油烧起了火,烈火战车在天际穿行,在落日的光芒里,山峰变秃变矮。天空盛不下的金光全都倾泻在草地,一直流淌到脚下,黄牛红了,黑白花牛也红了,它们扭颈观看夕阳。天和地如此辽阔,我久久说不出话来,坐在草地上看黄昏,直到星星像纽扣一样别在白茫茫泛蓝的天际。

那时,我很想跟别人吹嘘我是一个看过牧区黄昏的人,但这事好像不值得吹嘘。什么事值得吹嘘?我觉得看过牧区的黄昏比有钱更值得吹嘘。那么大的场景,那么丰富的色彩,最后竟什么都没了,卸车都卸不了这么快。黄昏终于在夜晚来临之前昏了过去。

“我曾经见过最美丽的黄昏”,这么说话太像傻子了。但真正的傻子是见不到黄昏的人。在这个大城市,我已经二十六年没见过黄昏,西边的楼房永远是居然之家的楼房和广告牌,它代替了黄昏。城市的夜没经过黄昏的过渡直接来到街道,像一个虚假的夜,路灯先于星星亮起来,电视机代替了天上的月亮。这么多年我一直以为我失去的仅仅是黄昏,原来还有那么多东西。我一直觉得自己身上缺了一些东西,原以为是缺钱、缺车,后来知道我心里缺了天空对人的抚爱,因为许多年没见到黄昏。

                                      (选自《青春美文》2013年7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第一段以发问领起下文对黄昏夕阳的描述,引发读者思考,表达上言简意赅,独立成段,点明题意。

B. 作者对黄昏的情感由开始的好奇到忧伤,再到自豪直到最后的反思,逐层深入,每层的感受都与对黄昏夕阳的描写相结合。

C. 文中最后一段两个加点的“傻子”含义区别明显:前者指自己对黄昏的痴迷,后者指对人间之美漠视的人,作者肯定了前者,否定了后者。

D. 题目“黄昏无着落”寓意深刻,告诉我们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容易消逝,而人们却无视它的存在,体现了全文忧伤的感情基调。

2.“黄昏”一词在文中有着丰富内涵,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3.赏析文中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1.B 2.作者小时候在牧区看到的壮美、多变、短暂的黄昏景象;生活中被人们忽略的人间大美的自然景象;被物质和浮华淹没的精神追求。 3.①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黄昏中的天际比作一锅粥,将红云比作烈火中逃窜的猛兽;②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夕阳在落山前的灿烂和不甘心谢幕的情状;③交代了作者忧伤的原因,与下文人们对此无动于衷的态度形成对比。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项,“每层的感受都与对黄昏夕阳的描写相结合”分析有误,原文最后作者表达反思时没有结合具体的黄昏描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目

唐朝内地与西域通过丝绸之路的交往,不仅表现在各种物品的输入与输出,更表现在不同文化背景人员之间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内地有大量的戍卒、使节、文士、商贾等进入西域,而更多的还是西域人受到中华各地的吸引,纷纷前来通使,贸易、留学、甚至入仕、传教,因此丝绸之路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交流的主要途径,唐代诗歌中的诸多西域名物品类以及文化事象均是这种交流过程的反映,丝路文化对唐代诗歌产生了重要影响。

空间之于文化,不仅仅只是地理概念,还应当包括时间观念和思想空间。唐代诗歌的地理延伸从“阳关”“安西”到“葱岭”“西海”,直至“条支”“拂林”,正是汉代之后丝绸之路的发展与延伸。唐代承续汉事,积极开拓西北,经营西域,藉保关陇安全。唐诗以汉喻唐,包含了对古人英雄业绩的向往、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更重要的是表达了对民族历史的崇敬和对国家实力的强烈自信。如果地域性和时间性是向外的延伸,思想性就是向内的省视,而对于唐代诗歌而言,外来的思想影响莫过于佛教。佛教于汉晋之间自西域传入,我国僧人又赴天竺求法,得佛教真传而使中国也成为佛教中心,佛教至唐代达到鼎盛。唐代文士礼佛及与佛教僧徒交往之风盛行,细密精深的佛理、意味幽远的禅意也使得唐代诗歌中弥漫着浓郁的佛学气息。这种自觉自愿的能动选择、直指内心的深层体验,激活了诗人创作的灵感,他们借助长于抒情达意的古典诗歌,深刻表达出了心灵深处的生命意向和对生存状态的终极关怀。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并存、多元文化共生的国家。20世纪80年代,费孝通先生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概念和理论,并认为这个不可分割的民族统一体是历经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唐王朝加强对西域的经营,通过一系列羁縻州府的设罝巩固了与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其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了西北诸族的拥护,唐太宗还被尊奉为西北各族共同的首领“天可汗”,唐代诗人岑参两度西域入幕,远驻北庭、轮台,对边疆民族习俗感受至深,其诗歌就有对边疆和平安定、胡汉和睦共处的赞颂,《赵将军歌》:“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乌缩寒毛。将军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鼠袍。”岑诗凸显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发展对各少数民族所产生的向心力与凝聚力,这种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也使得唐代成为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历史阶段。

西域独特的自然景现、文化艺术、丰富物产及民俗风情为唐代诗人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现实内容和想象空间,唐代诗人作为时代精神的代表,及时地将这些文化养料有选择地吸收到具体作品中去,创造出后世难以企及的“一代之文学”。另一方面,西域宗教艺术对唐代诗歌形式的演变也有重要的影响,佛教传播不仅影响了诗歌创作的思维方式,扩大了创作题材,佛教经典的传播还促成了四声的发现以及格律诗体的形成。魏晋南北朝以来,各民族之间交往频繁,西域音乐逐渐传入,并与中原音乐相结合,形成新的音乐形式,配合这种音乐用以演唱的长短句也开始出现,这就是曲子词。因此,总体而言,唐代律诗与曲子词从某种程度上也许可以说是中华文化吸收西域文明所孕育出的瑰丽的艺术奇葩。

(摘编自郭文庭《唐诗中的丝路文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丝绸之路不仅是中西方贸易交流的重要渠道,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每一个进入西域的人都是委派的文化使者。

B. 唐代诗人以汉喻唐,不仅因为对唐王朝国家实力的自信和对民族历史的崇敬,更重要的是表达了他们建功立业的雄心。

C. 汉代之后丝绸之路的不断发展与延伸,这可从唐代诗歌中出现的“阳关”“安西”到“葱岭”“西海”,直至“条支”“拂林”等地理名词中找到印证。

D. 西域独特的文化艺术,民俗风情等,丰富了唐代诗作和内容。扩宽了诗人的想象空间,造就了李白,杜甫等一批优秀诗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二段从向外延伸和向内省视两个层面论证了古代丝绸之路及佛家对唐诗产生的影响,笔墨到最后集中佛教的影响上。

B. 文章列举了岑参两度西域入幕,远驻北庭、轮台的事例,是为了论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并存、多元文化共生的国家。

C. 作者为了论证唐王朝实行开明的民族宗教政策,得到了西北少数民族的拥护这一论点时,使用事实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

D. 第四段阐述了西域自然风情与宗教艺术对唐代诗歌形式的影响,不是影响了诗歌创作的思维方式,而是影响格律和四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代盛行的佛教,使唐代弥漫着浓郁的佛学气息,表达出了心灵深处的生命意向和对生灵万物的终极关怀。

B. 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观点,认为我国是历经几千年的历史逐步形成的不可分割的民族统一体。

C. 岑参的《赵将军歌》写出了边疆和平安定,胡汉和睦相处的生活场景,反映了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的多元发展状况。

D. 唐代律诗与曲子词是在西域宗教艺术的影响下形成的,可以说是中华文化吸收西域文明所孕育出的瑰丽的艺术奇葩。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苏轼有“高处不胜寒”的感叹。

(3)角度决定态度,态度决定高度。

(4)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

(5)王安石挥毫写下“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6)尼采曾说,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

(7)如果一个人总爱坐前排,他比别人更容易成功,有什么样的目标,你就有什么样的成就。

古今中外,有许多的格言警句,给人以思考、启迪,对以上七句,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已经改正①处,请改正另外两处

人们大概都知道勤奋努力与持之以恒对获得进步与成功的重要性,却都不能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去,必然使进步与成功大打折扣。究其根源,势必有内在或外在等因素的影响。竞争激烈、世事难料等因素,必然是外在方面的原因;主体自身过多过严重的懈怠,或者主体在勤奋、坚持的领域行业的天分能力等方面的欠缺,必定就是影响其进步、成功的内在因素。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并认清自己欠缺的方面,做到古人倡导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就能取得进步成功,也就完全能做到少给或不给自己留下遗憾和后悔。这样的体会感悟已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①不是所有人都不能将勤奋努力与持之以恒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自古以来,我国便有以德、才、学、识四字来品评、衡量人才的传统。__,对文人、学者的评定,这四个字似更是“须臾不可离”。德、才、学、识,说起来似乎并不难懂,很多人以为,那些一流的人才,特别是一些名家、大家,__。道理虽如此,但究其实,四者很难兼顾,且关系相当复杂,并不能一概而论,而钱钟书先生却在《管锥编》、《谈艺录》等著作中,通过对古代大量文学批评人物的具体考察,__,给人以启发。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

A. 有位海外游子给其祖父写的信,落款是:XX顿首。

B. 某宴席场合,面对满桌佳肴,主人说:“大家请随意,粗茶淡饭而已!”

C. 先生大才,承蒙屈就,我们甚感荣幸。

D. 明天上午十点,鄙人亲临府上,敬请阁下赐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