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在西南联大和后来的清华大学,历代...

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在西南联大和后来的清华大学,历代学生相传着一条重要的经验:谁要想学习理论物理,一个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借阅王竹溪先生的笔记,______他的各门课的笔记,都为他的历代弟子所“必读”。

(2)在国家巨大灾难面前,唐山十三位农民以无声有力的行动,宣告了民间______救灾时代的来临。

(3)折子戏的动人风姿,如要完美地继承下来,也需要演员的表演才能与艺术灵性,而“全本”戏没有前人的演出样式可以______,只能完全靠自己探索创新。

A. 以至 自愿 依从    B. 以至 志愿 依傍

C. 以致 志愿 依从    D. 以致 自愿 依傍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题中,“以致”,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的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以至”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前半句话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依据语境“他的各门课的笔记,都为他的历代弟子所‘必读’”,选择“以至”;“自愿”和“志愿”二者都有“情愿”的意思,但“志愿”还有“理想、抱负”的意思,这里强调的是民间救灾成为了一种愿望、一种时代的标志,应该选择“志愿”;“依从”,顺从;“依傍”模仿,多指学问和艺术方面。依据语境“前人的演出样式”,选择“依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蜗居 仰慕 荟萃 五体投地    B. 顷听 天堑 跋涉 真知灼见

C. 竭蹶 辗转 契机 按步就班    D. 诡异 遐想 巅峰 蜂涌而出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缩(quǎn)  不(chì)  负(jí)  一一样(mú)

B. 像(xiào)   的(shì) 像(fú) 达大度(huò)

C. (kù)      起(liáo)    耗(shé)  羽而归(shā)

D. 实(hāng)    祸(hèng)   拘(nì)   力能鼎(gāng)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根据后面的要求作文。

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得主田中耕一是一个“小人物”,43岁的他,既非教授,亦非博士,甚至连硕士学位都没有,他只是“日本企业社会最低层”的一名普通工程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甚至连同行专家对他也一无所知。田中发表论文很少,默默无闻,但他潜心钻研,于1987年发表一篇论文,在高分子研究领域提出了性质界定和结构解析的原创思想。经过十几年实践,这个思想已发展成为世界感应度、精确度最高的生物高分子分析方法,受到欧美学术界高度评价,从而成为此次获奖的重要依据,诺贝尔化学奖评委主席称田中耕一是开启生物大分子新研究领域大门的第一人。

田中耕一的获奖让日本人吃了一惊,也给我们很多启示。

请根据此材料,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8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则人物传记,完成后面小题。

干干净净的傅雷

公元1966年9月2日深夜,中国最伟大的翻译家傅雷与夫人朱梅携手同肩,双双自缢身亡。

傅雷夫妇走得干干净净,义无反顾,几乎不留任何痕迹,就像风吹皱一池春水,遂又了无纤痕。傅雷的一生长身玉立,气宇轩昂,就像一棵毛挺的秀竹,宁折不弯。他的夫人雍容静肃,端庄厚憨,柔情似水,就像一根缠绕秀竹的春藤,温存有余。二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自然放射出人生最瑰丽的光芒。一对恩爱夫妻,如胶似漆,举案齐眉;但真正能够做到携手共赴正义,蹈死不顾,恐怕从古至今也屈指可数。贝多芬有句名言:“为了真理,给个国王都不换!”傅雷做到了,这是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崇高人格的大写意。

傅雷走得干干净净,从从容容。傅雷和夫人临走前9月2日夜,曾给他们的亲人留下一封仅千余字的最后家书。这封遗书是写给傅雷的大舅子朱人秀的。遗书写得笔墨清晰,条分缕析,坦坦荡荡,磊磊落落,至今读来都令人潸然泪下,振聋发聩。从遗书里看到,傅雷的反党罪证无非是一面小镜子和一张褪色的旧画报。小镜子后有蒋介石的头像,画报上登有宋美龄的照片;而这两件东西又都是傅雷的小姨子寄存在他家的,并非傅雷本人之物。正像傅雷所言:“我们纵有千万罪行,却从来不曾有过变天思想。”然而作为一介书生,即使竭尽全力呐喊也是微茫的。理智的傅雷清醒地觉察到树欲静而风不止,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他没有向任何人申辩,只在遗书中发出了一个知识分子痛切的自白:“我们也知道搜出的罪证虽然有口难辩,在英明的共产党和伟大的毛主席领导之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决不至因之而判刑。只是含冤不白、无法洗刷的日子比坐牢还要难过。何况光是教育出一个叛徒傅聪来,在人民面前已经死有余辜了!更何况像我们这种来自旧社会的渣滓早应该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了!”“士可杀而不可辱”,这是一个多么干净、彻底、从不苟且的傅雷。

傅雷走得干干净净,清清白白。临走前,他没有忘记托付朱人秀上缴当月55.29元的房租,没有忘记给保姆周菊娣留下一块女表,一个旧挂表,一张600元的存单作为她过渡时间的生活费,并说:“她是劳动人民,一生孤苦,我们不愿她无故受累。”如果说傅雷临走前有什么遗憾的话,恐怕这就是唯一的遗憾,带着深深的同情的遗憾。要送人或该还人的东西,傅雷都如数家珍,一一道来,共13条。最后剩下的53.30元又托付给朱人秀作为他们的丧葬费。至于图书字画听候公家决定。一切均有安排,决不乱套,就像夫妻两个要出门远行,或到国外看儿子,没有一丝一毫的慌乱和疏忽。一切都处理得井井有条,不动声色,赤条条地来赤条条地去。

文如其人,惟其有干干净净不朽的人品,才有干干净净不朽的文章。傅雷凡事一丝不苟,尤其珍惜自己的笔墨。当年翻译法国文豪的名著《高老头》《约翰·克利斯朵夫》时,宁愿精益求精,一译再译,把自己的文稿修改得体无完肤,可是一经定稿,就不许编者妄自改动一字一句了。

傅雷干净了一生,与人无求,与世无争。9月3日凌晨,他和夫人化做两粒晶莹剔透的露珠,在天亮前降临大地,其璀璨的锋芒一直照彻敬佩他的每一个文人。

1.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傅雷“干净了一生”?作者对傅雷作出了怎样的评价?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其表达作用如何?

3.傅雷身上体现着中国千百年来被推崇的“士可杀不可辱”的品格,你怎样评价这一品格?请结合文体和现实分析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马克思重返欧洲

白 烁

150多年前,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开宗明义:“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150年后,共产主义国家在欧洲几乎消逝,马克思却奇迹般地复活了。

上世纪末,英国学者弗朗西斯·惠恩出版了《马克思传》。这本获得英国“四频道”电视台年度最佳政治书籍的传记,引导出欧洲人对马克思的重新认识。这本书还原了马克思的原貌:一个富有创造力和博学的思想家,一个注重实证研究、对资本利弊了如指掌的经济学家,一个充满人道情怀但不太看得起工人鲁莽行动和不动脑子的革命家,一个在生活、工作和情感上充满诗意的文学家。

马克思在经济学史上的里程碑式的地位是百年来不动摇的,但在民间,马克思总与“红色”“革命”“苏维埃”“斯大林”联系起来。冷战结束后,这些词汇被历史收留,马克思倒从柏林墙的废墟中站起来,让墙东墙西的人都看到大胡子伯伯的温情、严谨和可爱。千禧年之际,在马克思生活和工作过的英国,剑桥大学教授们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位居第一。执政的工党在“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评选中,把马克思评为第一名,尽管布莱尔抛弃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路线。马克思的“宗教是人民的精神鸦片”被评为最佳名言,不久,便发生了“9·11事件”!2005年7月,英国广播公司公布了“谁是现今英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哲学家”的调查结果,马克思荣登榜首。

在欧洲大陆,马克思被政党立为精神领袖。中立的法兰西民主联盟党说法国右翼政党从未脱离马克思主义。今年法国总统大选之前,主流政党都带有“马克思光泽”。左翼的社会党不断宣称要平衡劳资关系,要“吓住资本家”;中偏右的人民运动联盟指责“流氓老板”只顾给自己装腰包,而不顾工人生存状态,把工厂都移到劳动力便宜的国外了。

东欧、中欧国家在急遽的民主化和自由化进程中,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分化,不少左翼政党经过“在野”的阵痛后重新认识“真正的马克思”,在新生后重新执政。

马克思重返欧洲且被大众所接受,除了学术界不受冷战时期意识形态影响而客观研究的启蒙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全球化浪潮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困惑着劳工阶层。全球化拉近了国家间的距离,让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摆脱贫困,但也加剧了资本家的财富集中,欧美国家的中产阶级因生产、技术和资金的全球流动而被涮到劳工阶层队伍中。联合国最近的报告估计,全球2%的富人拥有全球逾50%的财富,而全球50%的穷人仅拥有1%的财富。《资本论》很完整地指点了其中的迷津,所以有学者认为马克思的重要性、预见性和伟大性到21世纪才能充分显示。

同时,西方学术界对马克思的研究更加深入。过去提起马克思,只说《资本论》和经济学;现在说起马克思,至少会说出《1844年哲学和经济学手稿》《法兰西内战》《资本论》《共产党宣言》《德意志意识形态》,认为他贯穿哲学、经济学、阶级斗争学说、社会学和政治学。去年,英国和美国的两位学者发表同样的研究成果,认为马克思的《资本论》是划时代的经济学著作,也是多类型的文学杰作。《资本论》完全可以当做一部哥特式小说、维多利亚情节剧、希腊悲剧或斯威夫特式讽刺文学来读,是一部未完成的文学大著。

无论在民间还是学术界,马克思重返欧洲是历史的进步。这不仅还原着马克思的真实面目,也让人们时时记住马克思的自白:“我所知道的一切,就是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选自2007年1月21日《南方都市报》)

1.下列信息不能支持文中所引马克思所说的“我所知道的一切,就是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这个观点的一项是(  )

A. 《马克思传》这本书引导出欧洲人对马克思的重新认识,还原了马克思的原貌。

B. 在民间,马克思总与“红色”“革命”“苏维埃”“斯大林”联系起来。

C. 马克思从柏林墙的废墟中站起来,让墙东墙西的人看到了大胡子伯伯的温情、严谨和可爱。

D. 马克思是一个在生活、工作和情感上充满诗意的文学家。

2.下列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

A. 欧洲对马克思的真正认识有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

B. 无论原来是信奉社会主义的还是信奉资本主义的人,今天都感受到了马克思的魅力。

C. 执政的工党在“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评选中,把马克思评为第一名,布莱尔则持反对态度。

D. 文章将马克思的“宗教是人民的精神鸦片”的名言与“9·11事件”联系起来,说明了马克思的影响力。

E. 《资本论》的文学多样性,表现在它可以当做一部哥特式小说、维多利亚情节剧、希腊悲剧或斯威夫特式讽刺文学来读。

F. 在马克思重返欧洲的过程中,马克思在经济学史上的里程碑式的地位是百年来不曾动摇的。

3.请简要概括马克思重返欧洲的原因。

4.为什么说马克思在欧洲复活是奇迹?为什么说无论在民间还是学术界,马克思重返欧洲是历史的进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