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李鸿章主张大清国参与世界商...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李鸿章主张大清国参与世界商品经济往来,利用双边贸易富强自己,制约别人,这样的认识在当时可谓空谷足音

②日本这样一个曾经有过不光彩历史的国家,如果继续一意孤行,举起上一代军国主义的旗子,那么必将触犯众怒,最终兰艾同焚

③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其实无处不在。在你我生活的城市里,每一幢由逝去时代留下的老建筑都是一部触手可及的活的史书。

④余光中先生平时自律甚严,写作时宛如苦行僧,不烟不酒,只要一杯红茶或普洱。他说他的书房非常斯巴达,并非艺术之宫、象牙之塔,而是惨淡经营的苦修之地。

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中学生们对衣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少中学生恶衣恶食,令老师和家长伤透了脑筋。

⑥我的表哥唱歌非常动听,在老家名气很大,但是到了群英荟萃的《中国好声音》这个舞台上,就显得相形见绌了。

A. ①④⑥

B. ②⑤⑥

C. ②④⑤

D. ①③⑤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空谷足音”,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此处形容李鸿章的主张和认识,使用正确。“兰艾同焚”,兰花跟艾草一起烧掉。比喻不分好坏,一同消灭。不合语境,此处应用“玩火自焚”。“触手可及”,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使用正确。“惨淡经营”,原指动笔之前的精心构思,现形容苦心筹划,营谋某事。惨淡:苦费心思;经营:筹划。使用正确。“恶衣恶食”,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形容生活俭朴或清贫。此处望文生义。“相形见绌”,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见”是“显现”的意思,与“显得”重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描写曹操吟诵《短歌行》的情形是:“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作者慨叹自身渺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古人游赏有所收获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深思而悟出来的。

(4)“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这是《明湖居听书》中写小玉说书时的句子,《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听众的反应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些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琵琶行》中表现诗人听取琵琶女演奏的音乐及其身世遭遇之后的感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联融议论于叙事之中,所含的哲理意蕴,耐人寻味,千百年来,一直被广为传诵。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唐•贯休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鸂鶒(xī chì):一种像鸳鸯的水鸟。柘(zhè):一种树。

1.下列选项中,与诗歌内容不符的两项是(   )

A. “东邻西舍无相侵”一句,写出了农家生活祥和宁静,没有恃强凌弱、尔虞我诈、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寄托了诗人的理想和情趣。

B. “蚕娘洗茧前溪渌”一句,通过描写“蚕娘”在渌溪边漂洗蚕茧的场景,既写出了农家生活非常艰辛,也表现出“蚕娘”的辛勤和丰收的喜悦。

C. 尾联写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是神态、动作、心理的描写,表现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并侧面烘托出“我”流连忘返的心情。

D. 本诗末尾用一“熟”字写“西坡瓜豆”,描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回应上文满塘黑压压的蒲与到处都是的桑柘,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E. 晚春是山中忙碌的季节,然而诗人却只字不言农忙而着墨于写宁静,由宁静中见农忙。景中有情,景外有人,在晚唐绮丽纤弱的诗风中,这诗给人以清新健美之感。

2.本诗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俞通海,字碧泉,其先濠人也。父廷玉徙巢。元末,盗起汝、颍。廷玉父子与赵普胜、廖永安等结寨巢湖,有水军千艘,数为庐州左君弼所窘,遣通海间道归太祖。太祖方驻师和阳,谋渡江,无舟楫。通海至,大喜曰:“天赞我也!”亲往抚其军。

通海为人沉毅。治军严而有恩,士乐为用。巢湖诸将皆长于水战,而通海为最。从克宁国,下水阳,因以师略太湖,降张士诚守将于马迹山,舣舟胥口。吕珍兵暴至,诸将欲退。通海曰:“不可,彼众我寡,退则情见,不如击之。”乃身先疾斗,矢下如雨,中右目,不能战,命帐下士被己甲督战。敌以为通海也,不敢逼,徐解去。由是一目遂眇。

友谅大举围南昌,从太祖击之。遇于康郎山,舟小不能仰攻,力战几不支。通海乘风纵火焚其舟二十余,敌少挫。太祖舟胶,友谅骁将张定边直前犯太祖舟。常遇春射中定边,通海飞舸来援。舟骤进水涌,太祖舟得脱。而通海舟复为敌巨舰所压,兵皆以头低舰,兜鍪尽裂,仅免。明日复战,偕廖永忠等以七舟置火药,焚敌舟数百。逾二日,复以六舟深入。敌连大舰力拒。太祖登舵楼望,久之无所见,意已没。有顷,六舟绕敌舰出,飘摇若游龙。军士欢噪,勇气百倍,战益力。友谅兵大败。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衢友谅不敢出,居湖中一月,食尽,引兵突走,竟败死。是役也,通海功最多。师还,赐良田金帛。

从徐达平安丰,又从克湖州,略太仓,秋毫不犯,民大悦。围平江,战灭渡桥,捣桃花坞,中流矢,创甚,归金陵。太祖幸其第,问曰:“平章知予来问疾乎?”通海不能语。太祖挥涕而出。翌日卒,年三十八。太祖临哭甚哀,从官卫士皆感涕。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一》)

1.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衢

B. 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衢

C. 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衢

D. 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衢

2.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另外祖父的父亲也称太祖。

B. 金陵,即现在的南京,史上曾是吴、东晋、宋、齐、梁、陈的都城,被称为“六朝古都”。

C. “幸其第”中的“幸”特指皇帝亲临某地,“幸其第”的意思就是皇帝到他的宅第去。

D. 卒,在《礼记》中指大夫的死;另外天子死称“崩”,诸侯死称“薨”,士死称“不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俞通海擅长水战,深受太祖信任。他归顺太祖之后,太祖喜出望外,高兴地说“天赞我也!”

B. 俞通海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在胥口作战中,自己先带头迅速战斗,结果被敌军射中右眼。

C. 俞通海忠心耿耿,临危不惧。太祖在康郎山遇险,俞通海奋不顾身,全力营救太祖脱险。

D. 俞通海治军严明,关爱百姓。在攻克湖州和攻取太仓以后,秋毫无犯,当地百姓十分欢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方驻师和阳,谋渡江,无舟楫。通海至,大喜曰:“天赞我也!”

(2)从克宁国,下水阳,因以师略太湖,降张士诚守将于马迹山,舣舟胥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

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与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城市研究中心在京联合发布了《2016-2020中国城镇化率增长预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3%。2018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将超过8亿,未来五年城镇化持续发展的态势不会改变。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冯奎提到:“我国目前存在两种城镇化率,一种是城镇常住人口占该地区常住总人口的比例,另一种是按户籍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城镇化率的概念对于提升城镇化水平与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城镇化率的概念在应用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他说,我国按行政区的统计方式,会导致行政区划调整时一次性提高了城镇化率。但有些地方,虽已达到城镇化的标准与水平,却由于行政区划的因素没有被统计成为城镇化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镇化率真实性;其次,城镇化正在以多途径方式进行,并且存在着大量市民融入到城市中,却并不愿放弃原有户籍的情况,而城镇化指标对这些情况的反应并不敏感。

材料二:

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来看,2015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6.1%,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39.9%。前不久,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的通知》,将统筹推进本地和外地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城乡区域间户籍迁移壁垒加速破除,配套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以上,年均转户1300万人以上。到2020年,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5%。

材料三: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国城镇化是在人口多、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推进的,这决定了我国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出发,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我国城镇化经历了一个起点低、速度快的发展过程。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6.1%,城镇常住人口达到7.7亿。“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3个百分点,每年城镇人口增加2000万。从城市规模看,我国已有653个城市,城区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已经达到140多个。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了城乡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推动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结构深刻变革,促进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我国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城镇化,城镇化将成为拉动内需增长的强大动力。2014年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正式对外公布,这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路线图。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由此带来的投资需求约为42万亿元。

1.下列关于城镇化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海交通大学与北京交通大学的研究机构对我国未来五年城镇化增长率的发展态势做了预测。

B. 由于大量人口融入到城市中,但有些人不愿放弃原有户籍的情况,这使城镇化率难以准确预算。

C. 材料一中的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3%,而材料二的预测是提高到45%。

D.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它是伴随工业化发展而产生的,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

A. 按行政区的统计方式来统计城镇化率,会导致已达到城镇化的标准与水平的城镇,没有被统计进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镇化的提高。

B. 从冯奎提到的问题来看,在统计城镇化率时,对城镇化率这一概念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因为城镇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是有很大差别的。

C. 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明显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使之达到较高的比例,就不能存在城乡区域间的户籍壁垒。

D. 虽然我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与生态环境并不十分友好,但我国各地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E. 我国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城镇化,因此城镇化快速推进,是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面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重大举措。

3.我国在城镇化率的提升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文后各题。

唐三彩

侯 发 山

那天,康乡长到南湾村调研。村主任老贵忍不住兴奋地告诉他说:“栓保的女儿梅花考上了北京大学。”

对于栓保,康乡长是不陌生的,去年年关的时候,康乡长给栓保送去了一壶油两袋面三百元钱,可是,栓保死活不要,说他家的日子还能过得去……现在听到这个消息,康乡长自然也很高兴,说:“走,咱去栓保家看看。”

康乡长和老贵去的时候,梅花正坐在床边,嘤嘤地啜泣;栓保蹲在地上,不住地吧嗒着旱烟,很是无精打采。

老贵在康乡长后面悄声说道:“栓保兴许正在为梅花的学费发愁呢。”

康乡长似乎没听到老贵的话,朗声地说:“栓保,女儿考上了北大,祝贺你啊!”

栓保这才发觉来客人了,忙慌乱地站了起来,讪笑着说:“康乡长来了。”梅花别过脸去,用袖子擦拭着脸上的泪痕。

康乡长看了看,栓保家里依然空荡荡的,没有一件值钱的家当,墙角一缸咸萝卜散发出一种说臭不臭说咸不咸的味道。

老贵附在康乡长耳边说道:“栓保家一年四季把咸萝卜当饭吃。”

康乡长发现墙旮旯放着一个瓷罐,突然两眼一亮,说:“这个罐子是干什么用的?”

栓保不好意思一笑,说:“当年腌制咸菜用的,现在嫌它有点小,就不用了。”

康乡长把瓷罐搬到光亮处,用手小心地擦拭了一下,说:“哇,这是宝物啊!”

栓保,还有老贵都眨巴着眼睛,好像不明白康乡长的话。

康乡长说:“这个瓷罐不是一般的瓷罐,是唐三彩。”

栓保说:“不可能吧,是俺爹活着的时候用两个鸡蛋在集市上换来的。”

康乡长摇了摇头,接过老贵递过来的一块破布仔细地抹拭着,得意地说:“你们瞧瞧,这个瓷罐绝对是唐三彩。”

老贵一愣一愣的,说:“康乡长,你可看仔细了。”

康乡长说:“你们瞧瞧这造型,这彩饰,这釉色,有一种斑斓富丽的艺术效果。”

老贵说:“为啥叫唐三彩呢?”

康乡长侃侃而谈,说:“这种制陶工艺是从唐朝时期开始的,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同时使用红、绿、白三种釉色,经过高温烧制后,三种釉色相互交融,三彩就变成了很多的色彩,形成了有原色、复色的斑驳淋漓的多种颜色。据说这种玩意由于在制作过程中釉质的自然下流,烧制好的唐三彩会产生许多复杂奇妙的变化,因此,没有任何两件唐三彩作品是完全一样的……所以说这是一件价值连城的宝贝。”康乡长一席话,把老贵和栓保搞得目瞪口呆,傻了一般。

栓保说:“可是,可是,这宝物对我来说也没啥用处,也不知道有人要没有?”

康乡长说:“这样吧,我出3万块,你卖给我如何?”

栓保惊喜地说:“真的?”

康乡长说:“不骗你。”

栓保就慌乱地点了点头。

老贵也松了口气,说:“梅花这下可以上大学喽。”

第二天,当康乡长交给栓保3万元要把瓷罐抱走时,梅花红着脸说:“康乡长,这个瓷罐既然是唐三彩,肯定是我家祖传的东西,所以我不想让它流落到他人手中。”

康乡长眨巴着眼睛,说:“你这话什么意思?”

梅花说:“康乡长,你要保存好这个瓷罐,5年后,我用4万块把它赎回,中不中?”

没想到是这样,康乡长一时说不出话来。

梅花说:“康乡长,你要不同意,就请拿走你的钱,把瓷罐留下。”

康乡长说:“那好,5年后你可以赎回,但不是4万,是10万!”梅花沉默了片刻,就使劲点了点头。

梅花在大学里刻苦学习,成绩优异,毕业后被一家公司聘为副总,年薪20万。在老贵的带领下,梅花辗转找到了康乡长。康乡长又惊又喜,他抱出那个瓷罐,说:“闺女,实话跟你说,这是一个很普通的瓷罐。”

梅花一点也不感到惊讶,说:“谢谢您!我当初就知道是个很普通的瓷罐。”

康乡长很是意外,说:“那你为何还要赎回去?”

梅花说:“做人得讲良心……当年要不是您出手相助,我不可能有今天。”

老贵有点明白又有点糊涂,说:“康乡长,既然您知道是假的唐三彩,为啥当年提出要让梅花拿10万元来赎回?”

梅花抢先插话说:“老贵叔,康乡长一是不想让我赎回这个假的唐三彩,二也是在逼我学业有成,干出一番事业啊。”

康乡长欣慰地说:“梅花,我只拿回属于我的3万,其余的7万你捐给村里如何?”

梅花同意了,一张笑脸如同盛开的梅花。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善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嘤嘤地啜泣”“吧嗒着烟袋”两个细节,极俭省地写出了栓保父女面临的窘境。

B. 梅花自尊要强,明知瓷罐不是真正的唐三彩,却要不计代价将其赎回,因为这是她爷爷留下的,有纪念意义。

C. 老贵是个穿针引线式的人物,将经济拮据的栓保一家和为政一方的康乡长联系在一起,也使人物、故事更真实可信。

D. 梅花凌寒傲霜依然绽放,象征着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文章结尾把梅花的笑脸喻为“盛开的梅花”,即有此意。

2.小说中的康乡长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文章以“唐三彩”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