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应该如何面对中国古代文论的丰富资源?这已经算得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应该如何面对中国古代文论的丰富资源?这已经算得上一个老话题了。我们之所以还来谈论这个话题,是因为它还远远没有说完,依然有话可说。但是在正面阐述这个问题之前,似乎有必要对当前古代文论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简要评述。

比如所谓“失语症”的问题。这本来不是直接的古代文论话题,但它隐含着对古代文论的一种很大的期望,所以对古代文论的研究来说也就具有影响作用。“失语症”的提出,无疑是基于对大量西方学术话语充斥学界这一现状的不满。这当然不仅仅是文学理论方面的事,它可以涵盖当代中国整个学术界。“失语症”的提出者们之所以认为这个话题是有意义的,那是因为在他们看来,我们是可以不患这种病症的。他们这种自信的依据,自然是我们身后存储的那无比丰富的话语资源。换句话说,他们认为中国古代文论话语(经过选择和变换)应该成为当今我们的文学理论与批评的主要话语形式。有的论者看到这种想法不大容易操作,因此认为“失语症”问题是一个缺乏意义的话题。然而我以为“失语症”这个提法本身即具有极为重要的象征意义——它表征着20世纪以来几代中国学人的一种“基本焦虑”。这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表述:一个在智商与勤奋方面都足以傲视邻里的家族穷数代之力积累了大量钱币,本想凭此发家致富、光耀门楣,却不料一夜之间改朝换代,旧币贬值,新币坚挺,其痛心疾首是可以想见的。这个家族中当然也会有人适应潮流,去积极获取新币,但当他偶然看到那盈满箱箧的旧币时,心中的苦涩毕竟是在所难免的。他们做梦都想着有朝一日旧币会忽然重新获得价值。从洋务派的“中体西用”到国粹派的“中西会通”;从新儒家的“中西互为体用”,到当下学人的“现代转换”,均可视为这种“基本焦虑”的话语显现。现代学人的这种苦苦寻求也许无补于事,也许幼稚浅薄,而且有的甚至可能近于荒谬,但他们上演的都是悲剧而非喜剧。这种悲剧不是他们个人的而是历史的,是人类不同文化类型演变、碰撞的产物。

就对古代文论的态度而言,“失语症”的提法的意义不在于引导我们放弃西方学术话语而转向古代、用古代文论的话语资源来建构现代文学理论,而在于提醒我们应该认真反思一下对待古代文论的态度,从而找出作为阐释者恰当的立场。

(节选自李春青《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文化意义》,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所说的“失语症”指的是中国学术界一直存在着的充斥大量西方学术话语、缺乏本民族学术话语的现象。

B. “失语症”的提出者们认为,我们的传统中存在着丰富的话语资源,因此不应该出现充斥着西方学术话语的情形。

C. 如果“失语症”提出者们放弃那些被认为难以操作的想法,那么“失语症”问题将不再被人认为是没有意义的。

D. 作者认为“失语症”的提出者们存在着一种“基本焦虑”,这种“基本焦虑”是一种历史性悲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开头虽然提出了应该如何面对中国古代文论的丰富资源的问题,但全文主体部分则是探讨如何看待学界提出的“失语症”的问题。

B. 第二段对“失语症”问题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讨论,重点是用比喻论证的方式说明了作者认为“失语症”实质上是反映了一种“基本焦虑”。

C. 本文的中心论点出现在文末,作者的基本观点是:探讨“失语症”问题的意义主要在于帮助学者进行反思并找出作为阐释者恰当的立场。

D. 据选文的第一段可知,“失语症”问题并不是作者要探讨的中心问题,只是“失语症”问题对古代文论研究有影响,所以作者先行对其进行讨论。

3.根据原文,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近代以来不少学人因民族传统学术遭受冷遇,产生了苦涩的“基本焦虑”之情。

B. “失语症”提出者们的“基本焦虑”产生的历史背景是近代以来中西两种不同类型文化的碰撞。

C. “中体西用”“中西会通”“中西互为体用”“现代转换”等等实际上都是“基本焦虑”的表现。

D. 作者认为,带着“基本焦虑”之情的现代学人的某些行为虽无实际价值,但应得到支持与理解。

 

1.B 2.C 3.D 【解析】 1.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A项,“中国学术界一直存在着”错在范围扩大,据前后文应是近代以来。C项,“那么“失语症”问题将不再被人认为是没有意义的”,说法太绝对。D项,“这种‘基本焦虑’是一种悲剧”错,据原文“他们上演的都是悲剧”来看,是现代学人的某些行为而非“基本焦虑” 是“悲剧”。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C项,原文第三段有个限定范围“就对古代文论的态度而言”,C项忽略了这个限定范围。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D项,原文说他们的行为是“悲剧”,据此来看对此人们可以“理解”,但并不包含“支持”的意思。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为了保护自己,变色龙经常换上与环境接近的颜色。人们对此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看法,以为变色龙______,就可以变成什么颜色。其实,_____。蜥蜴类动物的皮肤变色_____,温度和光线是其决定因素,而且每种蜥蜴能变什么颜色也是固定的。

 

查看答案

典例(2017·课标全国卷Ⅱ)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B. 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C. 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D. 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截至12月底,我院已经推出了40多次以声光电技术打造的主题鲜明的展览,是建院90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年。

B. 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水平大幅提高。

C. 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使得这一古老的文明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D. 这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很多同学都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个名额。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般的美景,又能让你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

②近年来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对商场里琳琅满目的高档电器也不再望尘莫及了。

③他在学习上坚持博学审问,对待工作更是兢兢业业,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④由于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不肯认真调查研究,他对于群众的意见总是充耳不闻,所以常常受到大家的批评。

⑤有的同学过去对语文学习不重视,到了高中才发现既要补欠账,又要学新知识,被弄得左支右绌,狼狈得很。

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走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节目中一举夺冠的小姑娘更是成为谈论的焦点。

A. ①②⑥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④⑤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