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烟雨淹城 涂万作 ①风从远处吹来,在繁繁复复的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烟雨淹城

涂万作

①风从远处吹来,在繁繁复复的蒹葭间流动,一座历经沧桑的淹国故都若隐若现,梦回春秋,常州淹城。

②《诗经》开篇云:“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三千年时光,讲述一个美丽邂逅:翩翩少年,寤寐思怀,辗转反侧,只为伊人。常州人传说《关雎》中窈窕淑女原型,正是淹城的主宰者淹君的女儿百灵公主,而那位好逑君子则是留国的王子南。

③淹城位于常州市南面的泽国水乡,是春秋至今保存最完好的地面水城遗址。淹国最早为奄国,淹君即奄君。淹城诚如其名,三河环绕构成三道天然防线,是冷兵器时代上佳用兵之地。关于淹城及淹城主人历史真实的研究,一说淹城乃商末周初奄国的国都,奄君即山东曲阜之东的奄国君主,因背叛周成王被逐,率残部辗转南下,在此开河筑城;一说春秋晚期吴国公子季札不满阖闾刺杀王僚夺取王位,与之决裂,并在封地建造此城。

④遗址文化是古代人类建筑文明与艺术智慧交融的结晶,抓一把土就是文物,拣一块瓦就是历史。淹城遗址出土文物逾千件,最轰动学界的,是在内城发掘出的一批国宝级独木船,其中最大的一只为整段楠木火烤斧凿而成,被誉为“天下第一舟”。

⑤我是仲冬时节造访淹城的,这个占地面积逾七平方公里的故都遗址,沉睡在一片苍郁的草木深处,子城河沿岸的索索蒹葭与水中的点点残荷,仿佛在诉说曾经戎马倥偬的铁血岁月,以及那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顺着关雎桥一路走来,会馆长亭,廊桥古驿,以及渡口孤舟,一派春秋遗韵。凭栏四望,但见城依势而逶迤,水环抱而淼淼,三城之内,茂林修竹,古木扶疏,墩坝错落,井然有序。一如民谣所歌:“里罗城,外罗城,中间方形紫罗城;内高墩,外高墩,四周林立百余墩,城中兀立玉女墩;内河坝,外河墩,通道唯有城西坝,独木舟渡古无坝。”清末《淹城记》云:“泌水之乐,东山之卧,衡门之栖,钓台之依,奚若斯城之天然成趣味,是以游目骋怀,极我视听之娱耶。”足见淹城之美。

⑥诞生于江南腹地的文化淹城,就像一首跌宕起伏的史诗,诠释了一个神秘国度的匆匆过往。曾几何时,金戈铁马,群雄争霸;诸子百家,人文荟萃。一个个古风洋溢的朝代,成就了明清看北京,隋唐看西安,两汉看徐州,春秋看淹城的特定文化符号。淹城就这样从历史深处走来,2004年苏州世界遗产大会将其定义为“冷兵器时代的城防标本,吴越争霸的军事堡垒”,被人们誉为中国“江南第一水城”。

⑦走过一片芦苇堤,来到紫罗城内淹君殿遗址,这里曾是淹君临朝理政与日常生活之所。试想当年,应是殿宇高阔,辉煌至极。如今衰草遮蔽,一片空旷,让人不胜叹惋!这座凝聚着中华易学文化精髓的几何图水城,形似龟背,环回曲折,奥妙无穷。徜徉其间,仿佛走进古老的迷宫,感觉是那样悠远而神秘。

⑧淹城最神奇的传说莫过于金井、玉井的故事。相传金井玉井是淹城殿阁两边的聚宝盆,金井中有金门槛,每当天空出现“七巧云”的时候,井中便鼓乐声声,井口金光烁烁。而玉井又称玉龟井,说淹君有白玉龟一对,乃护国之宝。白玉龟每天生蛋一枚,形如白玉。玉蛋在井底堆积,银光闪闪。金井玉井,金银掩映,暗喻着淹君的贪婪与富有。淹城还是文人武将涉足之地,据说南宋名帅岳飞那句至理名言“文官不贪钱,武官不怕死,天下就会太平”,就是在屯兵淹城时对将士们说的。

⑨走春秋淹城,读千年故事。淹城就是一部立体的文明史,一座形象的演兵场,一支古老而悠扬的江南牧歌!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②段用《关雎》中的故事引出下文对淹城的描写和介绍,既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展示淹城的文化内涵,增加文学美感。

B. 文章第④段划线句子写出遗址现存的每一片土、每一块瓦,可能都凝聚着特定的历史价值,蕴含作者对遗址文化尊重、珍视、保护的态度。

C. 文章第⑤段通过引用民谣和《淹城记》的记载来展示淹城故都的建筑文明和优美风光,与现在的淹城形成对比,昔盛今衰,引人叹息。

D. 文章融记叙、描写、抒情于一体,把淹城的现实与历史、传说与史实有机结合,相互穿插,为我们展示了这个神秘故都的独特魅力。

2.紫罗城内淹君殿遗址“如今衰草遮蔽,一片空旷”,情在景中,请结合文本谈谈对“叹惋”之情的理解。

3.作者在结尾说“淹城就是一部立体的文明史,一座形象的演兵场,一支古老而悠扬的江南牧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1.C 2.①作者面对衰草旷野,遥忆当年殿宇辉煌,内心悲伤,不胜叹惋。②当年淹国为上佳用兵之地,中国江南第一水城,富有无比,而今衰草空旷,兴亡瞬间,令人叹惋。③今皆对比思未来,淹国神秘的匆匆过往,与淹君的贪婪与富有或许相关,而像岳飞那样“不贪钱,不怕死”的人又有几个?衰草空旷是对后人的警醒。 3.示例:①淹城是一部立体的文明史。文化淹城是一首跌宕起伏的史诗,诠释了一个神秘国度的匆匆过往,给后人留下了古代人类建筑文明与艺术智慧交融的结晶,这是一部充满智慧的文明史。②淹城是一座形象的演兵场。千百年来,淹城成为“冷兵器时代的城防标本,吴越争霸的军事堡垒”,文人武将涉足淹城;尤其是当下,反腐倡廉,“中国江南第一水城”是促人警醒奋进的演兵场。③淹城是一支古老而悠扬的江南牧歌。《诗经·关雎》的爱情故事在这里发生、流传,关雎桥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爱情的见证。对爱的向往与自由追求,浸润着江南士子佳人的心灵,这是一支向往爱情、追求自由的江南牧歌。 【解析】 1.试题分析: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理解散文作品的内容,语言,表现手法,散文主旨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首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作品内容及主旨。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C项,第⑤段引用的 目的只是为了说明淹城之美,从文本中“一如民谣所歌”和“足见淹城之美”可看出,题干中说今昔形成对比,说法错误。 2.试题分析:本题要示理解“叹惋”之情,考查学生对文本情感的理解和把握能力。答题前先通读文本,整体理解把握文本内容。理解情感要抓住语境。首先要从句中关键词入手,“衰、空、叹”,情蕴其中;再联系上下文,由物及人,思考历史借鉴意义。“如今衰草遮蔽,一片空旷”,面对衰草旷野,遥忆当年盛况,兴亡瞬间,淹国的迅速消失或许与淹君的贪婪与富有相关,与悲从中来,令人叹惋。如今衰草空旷也是对后人的一种警醒。 3.试题分析:该题要求考生理解“淹城就是一部立体的文明史,一座形象的演兵场,一支古老而悠扬的江南牧歌”这一句的含义。理解句子的含义要遵循“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不能只抓住所给句子作表面解读,要深入文本,关注前后文进行分析。理解时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分析研究,几个分句的要对分句逐个解读,有使用修辞手法的要还原。考生要答出自己的独特感受,首先要深入文本,选准切入点;然后深度开掘,从文中寻找证据;最后跳出文本,联系现实,读出其历史借鉴与实践指导的意义。理解该句要抓住几个关键词“文明史”“演兵场”“江南牧歌”。文中说,“遗址文化是古代人类建筑文明与艺术智慧交融的结晶”“诞生于江南腹地的文化淹城,就像一首跌宕起伏的史诗,诠释了一个神秘国度的匆匆过往”是对“文明史”的理解,从中能概括出第一点答案。“2004年苏州世界遗产大会将其定义为‘冷兵器时代的城防标本,吴越争霸的军事堡垒’”“淹城还是文人武将涉足之地,据说南宋名帅岳飞那句至理名言‘文官不贪钱,武官不怕死,天下就会太平’,就是在屯兵淹城时对将士们说的”,是对“演兵场”的阐释,从中能理解出第二点答案。“常州人传说《关雎》中窈窕淑女原型,正是淹城的主宰者淹君的女儿百灵公主,而那位好逑君子则是留国的王子南”,《诗经•关雎》的爱情故事在这里发生、流传。这是对淹城是“江南牧歌”的证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应该如何面对中国古代文论的丰富资源?这已经算得上一个老话题了。我们之所以还来谈论这个话题,是因为它还远远没有说完,依然有话可说。但是在正面阐述这个问题之前,似乎有必要对当前古代文论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简要评述。

比如所谓“失语症”的问题。这本来不是直接的古代文论话题,但它隐含着对古代文论的一种很大的期望,所以对古代文论的研究来说也就具有影响作用。“失语症”的提出,无疑是基于对大量西方学术话语充斥学界这一现状的不满。这当然不仅仅是文学理论方面的事,它可以涵盖当代中国整个学术界。“失语症”的提出者们之所以认为这个话题是有意义的,那是因为在他们看来,我们是可以不患这种病症的。他们这种自信的依据,自然是我们身后存储的那无比丰富的话语资源。换句话说,他们认为中国古代文论话语(经过选择和变换)应该成为当今我们的文学理论与批评的主要话语形式。有的论者看到这种想法不大容易操作,因此认为“失语症”问题是一个缺乏意义的话题。然而我以为“失语症”这个提法本身即具有极为重要的象征意义——它表征着20世纪以来几代中国学人的一种“基本焦虑”。这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表述:一个在智商与勤奋方面都足以傲视邻里的家族穷数代之力积累了大量钱币,本想凭此发家致富、光耀门楣,却不料一夜之间改朝换代,旧币贬值,新币坚挺,其痛心疾首是可以想见的。这个家族中当然也会有人适应潮流,去积极获取新币,但当他偶然看到那盈满箱箧的旧币时,心中的苦涩毕竟是在所难免的。他们做梦都想着有朝一日旧币会忽然重新获得价值。从洋务派的“中体西用”到国粹派的“中西会通”;从新儒家的“中西互为体用”,到当下学人的“现代转换”,均可视为这种“基本焦虑”的话语显现。现代学人的这种苦苦寻求也许无补于事,也许幼稚浅薄,而且有的甚至可能近于荒谬,但他们上演的都是悲剧而非喜剧。这种悲剧不是他们个人的而是历史的,是人类不同文化类型演变、碰撞的产物。

就对古代文论的态度而言,“失语症”的提法的意义不在于引导我们放弃西方学术话语而转向古代、用古代文论的话语资源来建构现代文学理论,而在于提醒我们应该认真反思一下对待古代文论的态度,从而找出作为阐释者恰当的立场。

(节选自李春青《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文化意义》,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所说的“失语症”指的是中国学术界一直存在着的充斥大量西方学术话语、缺乏本民族学术话语的现象。

B. “失语症”的提出者们认为,我们的传统中存在着丰富的话语资源,因此不应该出现充斥着西方学术话语的情形。

C. 如果“失语症”提出者们放弃那些被认为难以操作的想法,那么“失语症”问题将不再被人认为是没有意义的。

D. 作者认为“失语症”的提出者们存在着一种“基本焦虑”,这种“基本焦虑”是一种历史性悲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开头虽然提出了应该如何面对中国古代文论的丰富资源的问题,但全文主体部分则是探讨如何看待学界提出的“失语症”的问题。

B. 第二段对“失语症”问题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讨论,重点是用比喻论证的方式说明了作者认为“失语症”实质上是反映了一种“基本焦虑”。

C. 本文的中心论点出现在文末,作者的基本观点是:探讨“失语症”问题的意义主要在于帮助学者进行反思并找出作为阐释者恰当的立场。

D. 据选文的第一段可知,“失语症”问题并不是作者要探讨的中心问题,只是“失语症”问题对古代文论研究有影响,所以作者先行对其进行讨论。

3.根据原文,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近代以来不少学人因民族传统学术遭受冷遇,产生了苦涩的“基本焦虑”之情。

B. “失语症”提出者们的“基本焦虑”产生的历史背景是近代以来中西两种不同类型文化的碰撞。

C. “中体西用”“中西会通”“中西互为体用”“现代转换”等等实际上都是“基本焦虑”的表现。

D. 作者认为,带着“基本焦虑”之情的现代学人的某些行为虽无实际价值,但应得到支持与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为了保护自己,变色龙经常换上与环境接近的颜色。人们对此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看法,以为变色龙______,就可以变成什么颜色。其实,_____。蜥蜴类动物的皮肤变色_____,温度和光线是其决定因素,而且每种蜥蜴能变什么颜色也是固定的。

 

查看答案

典例(2017·课标全国卷Ⅱ)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B. 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C. 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D. 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截至12月底,我院已经推出了40多次以声光电技术打造的主题鲜明的展览,是建院90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年。

B. 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水平大幅提高。

C. 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使得这一古老的文明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D. 这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很多同学都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个名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