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看完我的自荐材料,非常荣幸...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看完我的自荐材料,非常荣幸地接受您的挑选。

B. 吴进同学拿着练习卷追上王老师:“老师,请你务必帮我把这个题目讲清楚。”

C. 寒假将至,学校分发《告家长书》,希望家长为在高三就读的子女打call。

D. 李周对陪同的志愿者说:“希望我的鼎力相助能让那名患者早日康复。”

 

A 【解析】试题分析:语言得体的重点是分清文学类语体色彩、实用类语体色彩和口语类语体色彩,前两种属于书面语,并且还要正确应用日常交际中的谦辞、敬辞。表达得体要注意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得体类题考查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角色转换、语体转换等。B项,请求帮忙不能用命令语气。C项,正式文书不能出现流行语,此句中有“打call”。D项,“鼎力相助”用来感谢对方的帮助。语境中用来说自己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为进一步推动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创新发展,发挥美术课堂对学生的美育教育,在九龙谷景区举办了“美丽城厢”美术教师写生活动。

B.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们先后攻克深水深槽、强回淤等世界级难题,成功应用并开发沉管浮运沉放窗口保障系统等8大保障系统。

C. 空间站是一种多功能的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宇航员在其中生活工作和巡访的载人航天器。

D. 中国共产党正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罗某以等丈夫一同上车为名,不听劝告,用身体强行阻挡车门关闭,阻拦高铁发车,实在不可理喻

②领导干部必须站位高,具备整体观念和全局意识,才能判断合理,决策准确,如果片面地看待问题,目无全牛,注定是不能成为好领导的。

③拍摄儿童时应该遵循儿童好动的天性,善于抓取儿童有趣的动作和表情,就可以拍摄到栩栩如生的画面。

④一些地方的基层干部自以为“天高皇帝远”,没人管得到自己,对待群众态度蛮横,甚嚣尘上,严重损害政府的公信力。

⑤美联社在机器写作之外,启用编辑机器人对机器自动生成的稿件进行审查,成为全面引入机器新闻人的始作俑者

⑥5年前,中国经济面临三期叠加、产能过剩等一系列矛盾交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界关于中国经济“失速”“硬着陆”等悲观预测层出不穷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查看答案

根据要求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感慨世事变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观刈麦》中,利用侧面描写来表现农夫劳动繁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的《赤壁》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河 湟

杜牧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注释】①河湟: 指吐蕃统治者自唐肃宗以来占领的河西、陇右之地。②元载: 唐代宗时宰相,曾任西州刺史。因事被捕下狱,诏令自杀。③借箸: 为君王筹划国事。《史记留侯世家》载,张良在刘邦吃饭时进策说:“臣请借前箸为大王筹之”。④东市:这里指刑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借箸”,用张良的故事,暗含将元载比作张良的意思,从而表明诗人对他的推重。

B. 二、四句相承,以黄帝仙去,只留下弓剑的传说,借指宪宗之死,流露出诗人的嘲讽之意。

C. 本诗前四句写元载、宪宗事,夹叙夹议,诗人对河湟迟迟不能收复的感慨溢于言表。

D. “虽”和“尽”两个虚词,一抑一扬,侧面写出了河湟百姓身陷异族而忠心不移。

E. 最后一联将满腔抑郁不平之气以旷达幽默的语气表达出来,不但加强讽刺力量,还使全诗显得余味无穷。

2.这首诗后四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请举两例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神功元年冬,闰十月,以幽州都督狄仁杰为鸾台侍郎。仁杰上疏以为:“天生四夷,皆在先王封略之外,故东拒沧海,西阻流沙,北横大漠,南阻五岭,此天所以限夷狄而隔中外也。自典籍所纪,声教所及,三代不能至者,国家尽兼之矣。窃谓宜立阿史那斛瑟罗为可汗,委之四镇,继高氏绝国,使守安东。省军费于远方并甲兵于塞上使夷狄无侵侮之患则可矣何必穷其窟穴与蝼蚁校长短哉”事虽不行,识者是之。

久视二年夏,四月,戊申,(武则天)太后幸三阳宫避暑,有胡僧邀车驾观葬舍利,太后许之。狄仁杰跪于马前曰:“佛者戎狄之神,不足以屈天下之主。彼胡僧诡谲,直欲邀致万乘,以惑远近之人耳。山路险狭,不容侍卫,非万乘所宜临也。”太后中道而还,曰:“以成吾直臣之气。”

太后信重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仁杰屡以老疾乞骸骨,太后不许。入见,常止其拜,曰:“每见公拜,朕亦身痛。”乃免其宿直,戒其同僚曰:“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太后尝问仁杰:“朕欲得一佳士用之,谁可者?”仁杰曰:“未审陛下欲何所用之?”太后曰:“欲用为将相。”仁杰对曰:“文学缊藉,则苏味道、李峤固其选矣;必欲取卓荦奇才,则有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宰相才也。”太后擢柬之为洛州司马。数日,又问仁杰,对曰:“前荐柬之,尚未用也。”太后曰:“已迁矣。”对曰:“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乃迁秋官侍郎;久之,卒用为相。仁杰又尝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等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初,仁杰为魏州刺史,有惠政,百姓为之立生祠。后其子景晖为魏州司功参军,贪暴为人患,人遂毁其像焉。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

1.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省军费于远方/并甲兵于塞上/使夷狄无侵侮之患/则可矣何/必穷其窟穴/与蝼蚁校长短哉/

B. 省军费于远方/并甲兵于塞上/使夷狄无侵侮之患则可矣/何必穷其窟穴/与蝼蚁校长短哉/

C. 省军费于远方并甲兵/于塞上使夷狄无侵侮之患/则可矣何/必穷其窟穴/与蝼蚁校长短哉/

D. 省军费于远方并甲兵/于塞上使夷狄无侵侮之患则可矣/何必穷其窟穴/与蝼蚁校长短哉/

2.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侍郎,官名。汉代郎官的一种,本为宫廷的近侍。自唐以后,三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长官之副,官位渐高。

B. 戊申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4个。中国传统历法中有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干支纪日,文中的“久视二年夏,四月,戊申”的“戊申”属于干支纪日。

C. 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自请退职,常称“乞骸骨”,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

D. 宿直,又称“寓直”,唐代有文官宿直制度,即官员夜间值守官舍,其含义与今日部分公务员“值夜班”大抵相当。

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狄仁杰很有政治谋略。在任鸾台侍郎时,就提出要因地制宜,利用少数民族的力量来安定边境。大家都很赞同。

B. 狄仁杰性情耿介,有直臣之气。他经常在朝堂上直言谏诤,武则天对他所提的建议意见大多采纳,有时甚至违背了自己的本意。

C. 狄仁杰为国选贤举能。选才认真,所选人才大多成了名臣;用才较真,他坚持荐举张柬之为相,武则天最终采纳了他的意见。

D. 狄仁杰一生清正忠贞,深受老百姓的爱戴;但却被贪婪残暴的儿子拖累了名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彼胡僧诡谲,直欲邀致万乘,以惑远近之人耳。山路险狭,不容侍卫,非万乘所宜临也。

(2) 太后信重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