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达沃斯论坛的演讲中表示:“中国是经济全球化受益者,更是贡献者。”继“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逐步落实,G20峰会在杭州的成功举办,中国最高领导人又在史上第一次参加达沃斯论坛,由此可见,__。在走出去过程中,不仅有硬实力的输出,___。其中“互联网+教育”就应该是软实力走出去的一项重要工程。中国“互联网+教育”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有效弥补了我国软实力输出的瓶颈,和“一带一路”中的民心相通工程紧密相关,是一种有效的民间外交的形式。如果有更多来自国家的支持,可进一步上升为公共外交。这将有效地提升沿线国家对中国的好感度,___

 

①中国走出去的步伐将会坚定不移 ②还应有软实力的输出 ③增进相互认同和亲近感(或增进这些国家对中国的友谊) 【解析】第一空由句前由此可见,可知这里是对前面语言的总结,但是结论是什么要根据后一句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的提示得出,在这里应该填“走出去的步伐是坚定的”;第二空前一分句有“不仅”这个关联词,可知,除了硬实力,还有软实力。第三空前面有增加这个词语,可知,这里有递进的关系,故后面应填写增进认同和亲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看完我的自荐材料,非常荣幸地接受您的挑选。

B. 吴进同学拿着练习卷追上王老师:“老师,请你务必帮我把这个题目讲清楚。”

C. 寒假将至,学校分发《告家长书》,希望家长为在高三就读的子女打call。

D. 李周对陪同的志愿者说:“希望我的鼎力相助能让那名患者早日康复。”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为进一步推动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创新发展,发挥美术课堂对学生的美育教育,在九龙谷景区举办了“美丽城厢”美术教师写生活动。

B.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们先后攻克深水深槽、强回淤等世界级难题,成功应用并开发沉管浮运沉放窗口保障系统等8大保障系统。

C. 空间站是一种多功能的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宇航员在其中生活工作和巡访的载人航天器。

D. 中国共产党正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罗某以等丈夫一同上车为名,不听劝告,用身体强行阻挡车门关闭,阻拦高铁发车,实在不可理喻

②领导干部必须站位高,具备整体观念和全局意识,才能判断合理,决策准确,如果片面地看待问题,目无全牛,注定是不能成为好领导的。

③拍摄儿童时应该遵循儿童好动的天性,善于抓取儿童有趣的动作和表情,就可以拍摄到栩栩如生的画面。

④一些地方的基层干部自以为“天高皇帝远”,没人管得到自己,对待群众态度蛮横,甚嚣尘上,严重损害政府的公信力。

⑤美联社在机器写作之外,启用编辑机器人对机器自动生成的稿件进行审查,成为全面引入机器新闻人的始作俑者

⑥5年前,中国经济面临三期叠加、产能过剩等一系列矛盾交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界关于中国经济“失速”“硬着陆”等悲观预测层出不穷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查看答案

根据要求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感慨世事变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观刈麦》中,利用侧面描写来表现农夫劳动繁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的《赤壁》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河 湟

杜牧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注释】①河湟: 指吐蕃统治者自唐肃宗以来占领的河西、陇右之地。②元载: 唐代宗时宰相,曾任西州刺史。因事被捕下狱,诏令自杀。③借箸: 为君王筹划国事。《史记留侯世家》载,张良在刘邦吃饭时进策说:“臣请借前箸为大王筹之”。④东市:这里指刑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借箸”,用张良的故事,暗含将元载比作张良的意思,从而表明诗人对他的推重。

B. 二、四句相承,以黄帝仙去,只留下弓剑的传说,借指宪宗之死,流露出诗人的嘲讽之意。

C. 本诗前四句写元载、宪宗事,夹叙夹议,诗人对河湟迟迟不能收复的感慨溢于言表。

D. “虽”和“尽”两个虚词,一抑一扬,侧面写出了河湟百姓身陷异族而忠心不移。

E. 最后一联将满腔抑郁不平之气以旷达幽默的语气表达出来,不但加强讽刺力量,还使全诗显得余味无穷。

2.这首诗后四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请举两例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