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商鞅“改法为律”之说,最早源于《唐律疏议》。唐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商鞅“改法为律”之说,最早源于《唐律疏议》。唐廷诏今集体编纂的《唐律疏议》说:“商鞅传授,改法为律。”《唐律疏议》为官修,既有奉诏的政治权威,也有专业人士,更有大量可资借鉴的官方文献、民间私家著述与收藏,该不是部分人的即兴创造。老辈法史学者与当代多数法史学者普持此说。

但是,更权威的历史文献却对此事件均无记载,一些人便以为此说“并无确证”,当存而不论。1975年《睡虎地秦墓竹简》出土,证实了秦《法经》和秦律的存在,秦国“改法为律”成为了不争的事实,也为商鞅“改法为律”提供了间接证据。然而,反对者依据商鞅同时代文献中,无法律之“律”解,《商君书》及秦汉史集又未见“改法为律”痕迹,断定《睡虎地秦墓竹简》不足为据,“改法为律”当在商鞅死后。

其实,“律”作为法律、法令,起始于战争中的军律,而军律来源于音律。战鼓之音为军令,配以军功赏罚之率(“率”同“律”),最终演变成法律之“律”。它的出现,至晚不迟于商代。殷商甲骨文就有“师惟律用”,商周之际的《易经·师卦》也有“师出以律”。秦国“改法为律”是将军纪、军令之律以法律形式拓展到各个领域,即“以军法之律,移刑典之称”。

《商君书》中“律”字五见,仅从《商君书》之“律”来看,其一为兵律,其余均为与土地相关之法律。这说明“律”已非单指乐律,而是兼指兵律、法律,与其它同时代著述之“律”指乐律者不同。

《睡虎地秦墓竹简》律文涉及机构及官吏,绝大部分称“县”、“令”、“丞”,未见“丞相”之名。据《史记·商君列传》与《史记·秦本纪》载,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始“为县,置令、丞”。这反映了出土秦律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商鞅秦律的内容。《史记·秦本纪》载惠文王之子武烈王二年(公元前309年)“初置丞相”。据1980年在四川青川县出土的战国秦墓木牍载,武烈王二年(公元前309年)王命丞相“修《为田律》”。《为田律》行之既久,故而修订。那么,秦律出现的年份是否与商鞅主持变法的时间(公元前359-338年)大体一致呢?

《睡虎地秦墓竹简》的“法律答问”里引一条律文时用了“公祠”一词,而解释的部分则用了“王室祠”。吴建瑶指出:“研究秦简的学者认为,律本是在秦称王前制定的.故称公祠,解释则作于称王之后,故改称王室祠,所引用的律文很可能是商鞅时期制定的原文。我们知道,秦孝公之子惠文王于公元前324年称王,这条律文的制定时间不应晚于此年。”惠文王称王的年代与商鞅被车裂的公元前338年只相隔14年。由此是否可以推断,秦“改法为律”活动即施行于商鞅变法期间?

(节选自武树臣《秦“改法为律”原因考》,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商鞅“改法为律”之说,因缺乏更权威的历史文献记载而引起少数学者的质疑,《睡虎地秦墓竹简》的出土,改变了这个局面。

B. 老辈法史学者与当代多数法史学者信奉商鞅“改法为律”之说,是因为《唐律疏议》为官修,具有官方的严肃性与专业的权威性。

C. 《睡虎地秦墓竹简》为秦国“改法为律”的真实存在提供了充分的依据,但没有发现商鞅“改法为律”的明确说法。

D. 商鞅“改法为律”之说,最早见于唐廷诏令集体编纂的《唐律疏议》,此前的历史文献均没有出现这样的历史论断。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律”作为法律、法令含义的出现,至晚不迟于商代。殷商甲骨文中的“师惟律用”与《易经·师卦》中的“师出以律”是有力的证据。

B. 《商君书》“律”字出现了五次,其一是指兵律,其余则均为与土地相关之法律,这与同时代著述中的“律”字含义有着明显的区别。

C. 设县置令丞应在秦孝公十二年,而《睡虎地秦墓竹简》的律文出现“县”“令”“丞”,这反映了出土秦律保留了商鞅秦律绝大部分内容。

D. “法律答问”引的一‘条律文用了“公祠”二字,而解释部分则用了“王室祠”,这说明律文是在秦称王前制定,解释则作于称王之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改法为律”的记载出现在与商鞅变法相隔日久的唐代,而且更权威的历史文献对此事件均无记载,这是商鞅“改法为律”受到人们质疑的原因。

B. “律”最早指音律,后因战时用战鼓之音来发号施令,且配以军功赏罚,“律”的含义逐渐演变为军中的法律。至秦时又把军中的“法”改称为“律”。

C. 孤立地看《睡虎地秦墓竹简》的律文与《史记》中的相关内容记载,没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导致反对者没有发现商鞅“改法为律”的历史痕迹。

D. 研究秦简的学者早就注意到“法律答问”引的律文里的“公祠”与解释部分用的 “王室祠”的不同,而且推测所引律文可能是商鞅时期制定的原文。

 

1.A 2.C 3.B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改变了这个局面”错,《睡虎地秦墓竹简》出土后仍有反对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课堂上,老师让大家讨论什么是“获得感”。

甲同学说:“获得感是得到的让人感到满足,必须有所建树。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样的风流人物开疆立业,兴国安邦,这就是获得感。”

乙同学说:“功业容易消逝,思想才能永恒。像司马迁、马克思、恩格斯等人著书立说,发展理论,彪炳千秋,才是获得感。”

丙同学说:“获得感不一定是伟人的专利,我们拥有幸福的家庭,有健康的身体,看到美丽的风景,尝到美味的佳肴,这就是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丁同学说:“获得感既是个人的事,也是国家的事,老百姓的生活好了,有梦想,有尊严,才能有获得感。”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作文,不少于800字。

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一段文字有三处表述过于绝对,请找出并加以修改,使之逻辑严密,语意简明。

提到中国,外国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熊猫。它那雍容的体态、笨拙可爱的动作、温顺和善的性情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它一直是我国的外交法宝,大多数国家就是为了熊猫和我国建交的。熊猫本来是凶猛的肉食动物,后来慢慢改吃竹子,性情也似乎变得温顺和善。中国人含蓄内敛,讲究以礼待人,不也正和熊猫温顺的性情相符吗?因此,在某种意义上,熊猫已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不懂得工作真正含义的人,____。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真正的快乐,是对生活的乐观,对工作的愉快,对事业的热心。”一些人之所以感觉工作是累并快乐着的,____,看到自己的工作成果能为他人带来幸福,____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之后,小王又谦虚地补充说:“本人才疏学浅,刚才的一些想法仅是一孔之见,还请在座的大方之家批评指正。”

B. 刚刚大学毕业的李霞在自荐信中说:“虽然我只有本科学历,但绝对名副其实,恳请学校领导唯才是用。”

C. 一位同学在班上的学习方法交流会上说:“我殷切期望方法不当的同学改进方法,调整心态,取得佳绩。”既自豪又惭愧。

D. 老师年过七旬,早已退休在家,却仍然笔耕不辍,著述颇丰,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 “九寨沟”重建将探索世界自然遗产抢救、保护、修复的新路子,把灾区建成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的典范。

B. 不管是传统意义上的通知书,还是现在的创新型通知书,都能让新生认识到进入大学时的仪式感。所以,精心设计通知书意义非凡。

C. 《参考消息》披露,高铁、共享单车、网购、支付宝等“新四大发明”不仅让中国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也让中国成为一个对世界积极贡献的国家。

D. 网络文学由备受质疑到获得大众认可,再到获得文学界的接纳,经历了一个痛苦的成长,但最终实现了破茧成蝶的蜕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