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自上一篇论文发表以后,你并未停止相关研究,勉...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自上一篇论文发表以后,你并未停止相关研究,勉力续貂,又见一篇论文发表,实在可喜可贺。

B. 秦老师,您让我写的作文放您桌上了,希望您能抽空拜读一下,如有不妥之处,请您帮我改正。

C. 某医生治好不少患者的顽疾,一位患者特地制作锦旗相赠,上写道:“杏林高手,医者仁心。”

D. 2018年我乔迁新居,沈老师前来做客时,特赠裱制精良的对联一幅为我补壁,我至今仍旧珍藏。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A项,“续貂”,谦辞,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多用于谦称续写别人的著作。本句使用不得体。B项,“拜读”,敬辞,指阅读对方的文章。不能用于请别人读自己的文章。C项,“杏林”,是医学界或医家的代称,典故出自三国时期名医董奉,他隐居庐山,行医不取一文钱,只要求病患者栽种杏树,积年蔚然成林。要注意与“杏坛”区别开来,“杏坛”是教育界的代称,相传孔子在杏树下设坛讲学,后因泛指授徒讲学的场所。使用得体。D项,“乔迁”,敬辞,贺人迁居或贺人官职升迁之辞;“补壁”,谦辞,把作品赠人时用,意为水平拙劣,不足以登大雅之堂,就权且给人糊墙。此处两个词语使用都不得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为提升员工综合素养和业务能力,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公司决定采取跟岗学习、外出培训,让每位员工都能得到发展的机会。

B. 在高等教育转型发展进程中,一批地方高校经过探索与实践,找准了自身定位,突显了办学特色,大幅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

C. 有专家指出,清洗白衬衫时,切忌不要使用漂白剂,因为漂白剂虽能使衣物变白,但也会让衣物纤维变硬变脆,从而损伤衣物。

D. 物理学家在观察与研究不同星系时发现,旋涡星系“死亡”进程比较缓慢,椭圆星系则相对加速,但两者进程均长达数十亿年。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国在梁庄》以真实而辛辣的笔触,展示出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农民的生存百态,可谓力透纸背

②对张伯苓这样一个政治上有些糊涂又有些声望的人,周恩来并没有把我们的政治态度和思想认识强加于他,让他接受,而是逐渐地循循善诱,启发自觉。

③泰山几千年来都是文人墨客们向往的圣地,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中,留下了众多颂扬泰山的诗词文章。

④对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一事,有些网友不仅不赞一词,反而恶语相加,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⑤受强冷空气影响,黑龙江多地降雪,气温持续下降,空中喷温水秒变冰雾,地面倒水瞬间结冰,人们在室内座位上坐了半天,仍然觉得席不睱暖,冰凉透骨。

⑥饶宗颐,这位被称为当代“最后的通儒”的国学大师,与季羡林先生并称“北季南饶”;他拥有百科全书式的深厚学养。令后辈学者难以望其项背

A. ①②⑤    B. ③④⑥    C. ②④⑤    D. ①③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表现这座庞大的宫殿依山势而设计、结构精巧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

(2)《逍遥游 》中“__________。”两句,意思是说大鹏要高飞万里,必须借助强大的风负载其巨大的翅膀。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用归乡途中轻舟快风的两句“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4)《论语·泰伯》中,曾子认为正因为读书人肩负着重大的使命,道路又很遥远,所以对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首联上句写所闻,泉水淙淙,犬吠隐隐;下句写所见,桃花带露,浓艳耀目。看来,诗人是缘溪而行,穿林进山的。

B. 首联下句中的“带露浓”,除了为桃花增色外,还点出了入山的时间是在早晨,与下一联中的“溪午”相映照。

C. 颔联诗人写自己在林间小路上常常见到出没的麋鹿;来到溪边时,已是正午,却没有听到道院打钟的声音传来。

D. 本诗含蓄蕴藉,比如用“时见鹿”反衬不见人,因为鹿喜静,常在林木深处活动;以“不闻钟”暗示道士化缘去了。

E. 尾联诗人通过问讯的方式,从正面写出了“不遇”的事实,又以倚松再三的 动作寄写出了“不遇”道士的惆怅。

2.颈联中的“分”“挂”的使用,妙在何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伶官传序》欧阳修)

(二)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逾年,而伶人屡以为言,庄宗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二人。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卒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

(节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方其系燕父子以      组:绳索    B. 以一少告庙     牢:祭祀用的牲畜

C. 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原本    D. 梁君臣之首     函:用木匣子装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无忘乃父之志      抑本成败之迹    B.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  然当为我屈意行

C. 而身死国灭,天下笑  若属皆且所虏    D.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所以游目骋怀

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B.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C.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D.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4.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开篇一叹一问,一退一进,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由于人事。一起笔就发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不仅使论点醒人耳目,而且为全文定下了叹惋的基调。

B. 本文主要使用例证法,以论带史,以史证论。作者从得与失、难与易、成与败、兴与亡等方面层层深入的论述了“盛”“衰”与"忧劳”“逸豫”的因果关系.

C. 全文语言委婉,气势充沛。疑问句与感叹句,骈句与散句,长句与短句,错综有致,读起来抑扬顿挫,一唱三叹,感情饱满,气势充沛。

D. “晋王三矢”的故事在当时社会上广为流传。作者把这则材料用于《伶官传序》的“序”中并加上“世言”二字.这表现了他写史的谨严态度。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2)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