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渊,字几道,熙州人,善骑射。应募击夏国,屡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渊,字几道,熙州人,善骑射。应募击夏国,屡有功,累迁熙河兰湟路第三将部将。诸羌入寇,渊奋击,大破之,移同总领湟州蕃兵将兼知临宗砦,坐法免。宣和三年,刘延庆讨方腊,以渊为先锋。贼将据钱塘,势张甚。渊谕小校韩世忠曰:“贼谓我远来,必易我,明日尔逆战而伪遁。我以强弩伏数百步外,必可得志。”世忠如其言,贼果追之,伏弩卒发,应弦而倒,遂围而平之。授阁门宣赞舍人、权京畿提举保甲兼权提点刑狱公事。继从延庆攻契丹重兵壁卢沟南遣渊等数千人护饷道战败为敌所获已而逃归犹以出塞迁武功大夫靖康元年,金人攻汴京,河东、北宣抚使范讷统勤王兵屯雍丘,以渊为先锋,寻以所部归康王府。明年,张邦昌僭立,康王如济州,命渊以三千人入卫宗庙。渊至汴都,以朝服见邦昌,纳谒曰:“参冢宰相公。”邦昌始易紫袍延之政事堂,渊恸哭宣教。康王即皇帝位,以渊为都统制,扈从累月不释甲。时群盗蜂起,以渊为制置使平杭贼,所向皆捷。期年,群盗略尽,迁响德军节度使。建炎三年,金人攻扬州,帝欲如镇江以援江北,群臣亦固请。渊独言:“镇江止可捍一面,若金人先据姑苏,将若之何?不如钱塘有重江之险。”议遂决。先是,统制官苗傅自负世将,以渊骤用,颇觖望;刘正彦尝招巨盗丁进,亦以赏薄怨渊。而内侍康履颇用事,及渊入枢府,傅、正彦愈不平。俟渊入朝,伏兵杀之,并杀康履,渊时年五十三。

初,帝在南京,闻渊疾,遣中使曾泽问疾。泽还,言其帷幔茵褥皆不具,帝辍所御紫茸茵以赐。赠开府仪同三司,官其子孙八人,谥襄愍,子倚。

(节选自《宋史王渊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继从延庆攻契丹重兵/壁卢沟南/ 遣渊等数千人/ 护饷道战败/ 为敌所获/ 已而逃归/ 犹以出塞/迁武功大夫

B. 继从延庆攻契丹/ 重兵壁卢沟南/ 遣渊等数千人护饷道/ 战败为敌所获/ 已而逃归/ 犹以出塞迁武功大夫

C. 继从延庆攻契丹/ 重兵壁卢沟南/遣渊等数千人/护饷道战败/ 为敌所获/ 已而逃归/ 犹以出塞/迁武功大夫

D. 继从延庆攻契丹重兵/ 壁卢沟南/ 遣渊等数千人护饷道/ 战败/为敌所获/ 已而逃归/ 犹以出塞迁武功大夫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靖康,是宋钦宗的第一个年号,也是北宋的最后一个年号,北宋使用靖康这个年号一共两年,其间发生了“靖康之难”。

B. 勤王,指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君王。出自《晋书•谢安传》:“夏禹勤王,手足胼胝。”

C. 汴都,指现在的河南开封,北宋设立四京制: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北京大名府,南京应天府。其中东京是首都,位于汴梁,即今开封,西京即今洛阳。

D. 紫袍,古代指亲王及三品以上官员的官服。还包括绯袍、绿袍、青袍,并配有金银鱼袋,系于带上,垂于身后,可显示官品之高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渊能征善战,屡建奇功。攻击夏国,大败诸羌,讨伐方腊,进攻契丹,数次征战,皆因战功而升迁。

B. 王渊颇有智谋,审时度势。他根据敌军心理而精心部署,平定方腊;金兵入侵,只有他能陈诉利弊,劝君主放弃逃往镇江的想法而逃到钱塘,可据险自保。

C. 王渊忠君爱国,尽职尽责。张邦昌谋反,他来到都城,恸哭劝导张邦昌;康王即位后,他跟从随侍皇帝,几个月不脱铠甲。

D. 王渊轻财好义,清廉简朴。生病时,皇帝派人探视,发现他家中竟然连帷帐床席也没有,就把自己的紫茸席赏赐给他。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渊谕小校韩世忠曰:“贼谓我远来,必易我,明日尔逆战而伪遁。”

(2)明年,张邦昌僭立,康王如济州,命渊以三千人入卫宗庙。

 

1.B 2.D 3.A 4.(1)王渊告诉小校尉韩世忠说:“敌人认为我们远道而来,一定会轻视我们,明天你迎战后假装逃跑。” (2)第二年,张邦昌超越臣子的本分自立为王,康王赶到济州,命令王渊率领三千人入城,保卫宗庙。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继从延庆攻契丹/ 重兵壁卢沟南/ 遣渊等数千人护饷道/ 战败为敌所获/ 已而逃归/ 犹以出塞迁武功大夫”,这句话的含义是“继续跟着刘延庆攻打契丹,重兵驻扎在卢沟以南,刘延庆派王渊等一千人保护粮道,战数被敌人抓获。不久逃跑回来,仍然凭借出塞有功升任武功大夫”,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延庆”“契丹”“重兵”“卢沟南”“渊”“饷道”“敌”“武功大夫”,然后根据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如“攻”的宾语是“契丹”,句子完整,故应在“契丹”后断开,排除AD两项,“派遣渊等数千人”的目的是“护饷道”,二者不能断开,“以出塞”而“迁武功大夫”,二者不能断开,排除C项,故选B项。 2.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D项,“只设在边境诸州”有误,节度使原设在边境,后内地也遍设。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A项,“进攻契丹,数次征战,皆因战功而升迁”不当,文章第三段说“战败为敌所获,已而逃归,以出塞迁武功大夫”,进攻契丹时他“战败为敌所获,已而遥归”,是凭借出塞有功升任武功大夫,并非是“战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因为提供北美外教一对一教学,在线教育公司VIPKID在行业内脱颖而出。VIPKID创始人兼CEO米雯娟近日接受采访时透露,平台已有超过20万学生和2万名教师。人们熟知的另一在线教育公司猿辅导,其核心业务是为中小学生提供在线直播辅导服务,公司品牌公关总监黄敏慧称,目前全国有超过120万学生在使用猿辅导。

VIPKID、猿辅导只是众多在线教育公司中的两个。长期关注“互联网+教育”的拼图资本创始合伙人王磊说,目前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在1700亿元左右,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2000亿元,用户约数亿。在线教育涵盖领域十分广泛,包括早教、K12(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其中最火的是K12。

相比传统教育,在线教育更加便利,能够弥补教育资源短缺,而且价格便宜,这些优势助推其井喷式发展。有专家统计,中小学课堂上任何一个知识点,都可以在网上找到10个以上的在线课程。而网络流行的思泉小学语文1-6年级的视频课程总共只要29.8元。

在应试教育制度下,广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所以K12在线教育是一个长期且稳定的刚性需求。同时,由于我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匀,二线城市以外的家庭几乎无法获得优质教育资源,也使得优质互联网教育资源成为刚需。


 

材料二:

目前在线教育平台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人员良莠不齐,在线教育发展面临诸多障碍。

“技术上是工信部门管,内容是教育部门管,但注册又在工商部门。”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说,在线教育是个新生事物,相关的监管体系尚未建立,在线教育平台几乎没有准入门槛。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李东海教授认为,市场上比较火的在线教育往往是应试教育,背离了教育的本质。

在师资上,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目前互联网教师资格认证和质量认证制度尚未建立,导致在线教师队伍鱼龙混杂,甚至还有一些在校学生冒充教师进行授课。在线教育业内人士称,由于教育部门明令禁止公办学校教师在机构兼职,机构的教师都是机构向社会招聘并进行培训,而网课教师则是在机构里现有师资中选取最优秀的教师担纲。

公办教师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加入在线教师队伍中。公办教师如果在教育部门的管理下录制在线课程,提供课程内容资源,而非具体教学服务,即“慕课”提供者,这是合乎规定的。公办教师如果在业余时间自行在在线教育平台上直接给学生授课,通过学生有偿选课,获得相应的授课收入,这种情况是当前争议最大的。教育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小学在职教师不应因为参与有偿在线教育而影响正常教学,但是否实行“一刀切”禁令,尚在进一步研究中。

(材料一、二均摘自《半月谈》2017年23期,有删改)

1.下列关于在线教育迅速发展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和用户规模在未来两年(2018和2019)仍然会以比较强劲的势头持续发展。

B. 在线教育课程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学习起来又很方便,所以很受欢迎。

C. 升学压力大,二线城市以外的家庭又很难获得优质教育资源,使得学生对在线教育的需求比较迫切。

D. 教育部门明令禁止公办学校教师兼职,导致很多优秀的在职教师无法参与在线教育。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    )(    )

A. 材料一揭示了我国在线教育的发展势头及其原因,材料二分析了我国在线教育面临的诸多问题。

B. 我国在线教育师资状况堪忧,网课教师虽然是选取在线教师队伍中最优秀的教师担纲,其水平仍然有限。

C. 我国在线教育虽然目前发展势头不错,但因其背离了教育本质,所以发展前景黯淡。

D. 目前我国在线教育监管体系不完善,与工信部门、教育部门和工商部门不能协调工作有很大关系。

E. 中小学在职教师不能因参加有偿在线教育而影响正常教学质量,但目前也不能盲目实行“一刀切”禁令。

3.如何让我国在线教育优化发展?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出你的建议。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乡  愁

罗黑芷

写了《死草的光辉》已经回到十四年前去的这个主人,固然走入了淡淡的哀愁,但是想再回去到一个什么样的时候,终寻不出一个落脚的地方。这并非是十四年以前的时间的海洋里,竟看不见一点飘荡的青藻足以系住他的萦思,其实望见的只是茫茫的白水,须得像海鸟般在波间低徊,待到落下倦飞的双翼,如浮鸥似的贴身在一个清波上面,然后那仿佛正歌咏着什么在这暂时有了着落的心中的叹息,才知道这个小小的周围是很值得眷恋的。谁说,你但向前途寻喜悦,莫在回忆里动哀愁呢?

呵!哀愁也好,且回转去罢,去到那不必计算的一个时候。那时候是傍晚的光景,我不知被谁,大约是一个嬷嬷吧?抱在臂里,从后厅正屋走到前厅回廊,给放下在右手栏杆边一个茶几上站住。方从母亲床上欢喜地睁开来的一双迷蒙蒙的小眼睛,在那儿看见一个穿蓝色竹布衣衫的女人,是在我小小的心中觉得一见面便张手要伊拥抱的女人。我从旁边不知又是谁的手里喝了一口苦味的浓茶,舌头上新得了一种苏生的刺激,我立刻在这小小的模糊的心中感觉了:这是我家的七月的黄昏。

回转去罢,房屋依然是那所古旧的房屋,在那条有一个木匠人家管守入口的短巷左边;落雨的时节,那木匠饲养的三只斑鸠便在檐下笼中咕咕地叫唤,时候却仿佛是五月。祖母在伊静悄悄的房中午睡;父亲的窗子里似乎有说话的声音;我的一个伴侣——一个比我大两岁的哥哥,叔母生的——不知到哪里去了;母亲也不见;我独自在后院天井里蹲着。那从墙边和砖缝里挺生出来的野草,有圆叶的,有方叶的,密密的,疏疏的,不知叫做什么,衬着满阶遍地的青苔,似乎满院里都是绿色的光的世界。

回转去罢,回转去罢,这回仿佛在一个暮春的夜里。母亲坐在有灯光的桌前和邻家的姆姆安闲地谈着话。一个姑娘背靠着那窗下坐着。伊是我的姐姐,这是母亲教我这样称呼的。当伊站立起来的时候,伊仿佛比我高半个身躯,听说是要说人家了,因为是十五岁的女孩儿呢!姐姐抱我坐在伊的膝上,伊用面庞亲热地偎傍我,偏起头看我,摇我的肩膊,抚我的头发,喊我做“赫弟!赫弟!”我痴痴地瞧着伊的那笑眯眯但是而今我记不清楚了的尖尖的脸。虽然伊的身影很模糊,我细细吟味,如掣电般我便又站在伊的面前了。

隔着彭蠡的水,隔着匡庐的云,自五岁别后,这一生认为是亲爱的人所曾聚集过的故乡的家,便在梦里也在那儿唤我回转去。回转去罢,我而今真的回来了:你无恙么?我家的门首的石狮,我记得我曾在你身上骑过;你还被人家唤做秃头么?可怜的癞子徒弟,那些斑鸠又在叫唤你喂食给它们呢!这真是了不得,我还握着四文小钱在手中,听见门外叫卖糯米团子的熟悉声音来了,我便奔向大门去:

“糯米团子,一个混糖的,一个有白糖馅的!”

很甜,很甜,妈妈,您吃不吃呢?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作者幼年在故乡仅生活了五年,回忆中故乡的生活情景都是童年印记,成年人的绵绵感情,借助天真孩童的眼睛潺潺流淌而出。

B. 文章首段主要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作者思乡的心曲:要让思绪重回故乡,却又难找到一个落脚的地方。

C. 文章第3段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静悄悄而又充满生机的场景,作者虽独自一人,却陶然自得,享受着世外桃源般的快乐。

D. 作者善于撷取生活中的片段,将其融进自己的情感波澜之中,用真挚的情思和微愁的意绪感染读者,把读者带进一种美妙的境界。

2.文中反复出现“回转去罢”,请结合全文简析其作用。

3.请赏析文章末尾的划线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红楼梦》共有五个书名:《风月宝鉴》《情僧录》《金陵十二钗》《石头记》和《红楼梦》。《风月宝鉴》代表道学眼光,《情僧录》代表痴男怨女的口味,《金陵十二钗》代表“写女儿之书”的看法。《石头记》和《红楼梦》是两个最好的名字,也是读《红楼梦》最深入的两个角度。

  把眼光局限于“道学”,便把《红楼梦》当成“劝世文”或“意淫书”来读。以情僧来看的人,就把苏曼殊个人的遭遇告诉他,相信也会得来与读《红楼梦》同样的满足了。以女儿之书来看,大可以说它是《镜花缘》,不过文字写得好、人物画得真、结构更紧密。但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不也文字好、人物真、结构严吗?她是聪慧明智的女作家,在包涵广摄的意旨上,却无论怎样都不够与曹雪芹相比了。

《石头记》原是此书的本名,能代表《红楼梦》的中心意旨之一——欲望之斗争与生灭,但为什么曹雪芹终于选定了《红楼梦》为此书正名?第一,《石头记》此名好是好了,但读者无法一见此名,就可“望文”而“生义”,必须要读了此书,知道了关于那“石头”的寓言,方可略明。由石变玉、由玉变石的象征意义,亦不容易从此名而一目了然。第二,《石头记》一名,单调、无色彩,不大能表现出现实与空幻、入世与出世这正反两方面的涵旨,更不能显呈此书在“时间”上的主题。

《红楼梦》却不同,“红”是颜色,“楼”是建筑,“梦”是虚幻,三字合在一起,把所有内容都尽包进去。“红”可以表示万花千彩的女子,见得到“色”。“楼”是现实中的“相”,摸得着的实体,有人工在其中而建成的“楼”,代表现实世界。“红楼”两字合起来,是“千娇百媚所居的世界”——大观园,或“金粉繁华”的世界——书中所云“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或如一位译者所说的,“红楼”就表示佛家所指的“红尘”——现实世界。这就有“色”有“相”了,是此书“实”“成”“有”的“正”的一面。

“梦”却是虚也、空也,这是“反”的一面。“红楼梦”三字合起来,乃有实、有虚,有成、有幻,有有、有无,而“梦”又表示事物之易变。佛家说现实世间的“色”与“相”都是“幻”(梦),正因为一切都“无常”;何以无常,因有死、有灭、有散——都由时间的大限所决定。此名一看之下,可给人这三方面的意旨,所以最好、最切。       

(节选自胡菊人《小说红楼》,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苏曼殊与贾宝玉都出家为僧,了解了苏曼殊的经历,就等于读了《红楼梦》。

B. 《傲慢与偏见》在文字好、人物真、结构严方面强于《镜花缘》,但其意旨的广度比不上《红楼梦》。

C. 小说中的石头是有寓意的,其“由玉变石”象征了小说的意旨之一,即欲望之斗争与生灭。

D. “红”就是指贾府众多的女孩子,“楼”就是指人工建成的大观园,“红楼”是“实”的,而“梦”则是“虚”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第一、二段先提出《红楼梦》的五个书名,然后分别指出《风月宝鉴》《情僧录》《金陵十二钗》这三个书名的局限性。

B. 文章详细阐述了《石头记》这个本名的优、缺点,并对“红”“楼”“梦”三个字分别进行了阐释,来论证曹雪芹为何最终选定了《红楼梦》为此书正名。

C. 文章用“色”“相”“幻”“无常”等佛家用语来论证《红楼梦》这一书名的好处于,能体现出这部小说“时间”上的主题。

D. 文章不止一处运用比较,将《红楼梦》与《镜花缘》《傲慢与偏见》进行比较,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红楼梦》有五个书名,可见这部小说有五个阅读角度,有五个主题,所以人们常说“读不尽的《红楼梦》”。

B. 以宝玉和黛玉的恋爱为主,情有所求、求而不得、出家为僧,这是书名为《情僧录》的阅读角度。

C. 很多人谈论这部小说,总会说“我喜欢史湘云”“我讨厌凤姐”等等,这是书名为《金陵十二钗》的阅读角度。

D. 小说中的贾府极尽荣华富贵,这体现了“红楼”的含义;最后贾家败落,“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体现了“梦”的含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不久前,一段名为“环卫工背大学生蹚水”的视频在网上热传。6月14日贵州部分地区降暴雨,六盘水师范学院低洼地带形成积水。15日上午,校方安排8名清洁工用长凳在主教学楼前搭起了“水中桥”,并在水中来回背着学生过“河”。

8月25日,一道“最美人墙”也同样引起了公众关注。当日,成都突降暴雨,当地某所职校的教师为了不让没带伞的学生们冒雨赶回宿舍,一个挨着一个地为学生撑起雨伞,上百名教师从教学楼一直连到宿舍楼门口,以“人墙”的形式为学生们搭起了一条风雨廊桥。

此举引发公众热议,有媒体对此作出了极为正面的评价,表示“感人”并“点赞”,认为这是对学生的尽心爱护,令人动容。但也有人质疑,这到底是爱护还是过度保护?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发表你的看法。

要求:①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题目自拟。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④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边城》中的一段文字,用“戍军政府”的口吻写一条简明的通知。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兵士把三十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