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雷 巴金 灰暗的天空里忽然亮起一...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巴金

灰暗的天空里忽然亮起一道“火闪”。接着就是那好像要打碎万物似的一声霹雳于是一切又落在宁静的状态中等待着第二道闪电来划破长空第二声响雷来打破郁闷。闪电一股亮似一股雷声一次高过一次。

在夏天的傍晚我常见到这样的景象。

我还是个四五岁的孩子跟着父母住在广元县的衙门里。一天晚上在三堂后面房里一张宽大的床上我忽然被一声巨响惊醒了。房里没有别人我睡眼中只见窗外一片火光,仿佛房屋就要倒塌下来似的。我恐怖地大声哭起来直到女佣杨嫂进屋来安慰我让我闭上眼睛再进到梦里去。在这以后只要雷声一响我就觉得眼前的一切都会马上崩塌好像已经到了世界的末日了。

这是我害怕雷声的开始。我知道了许多关于雷公的故事。有一个年老的女佣甚至告诉我雷声一响必震死一个人。所以每次听见轰轰雷声我便担心着不晓得又有谁受到处罚了。雷打死人的事在广元县就有过我当时不能够知道它的原因却相信别人眼见的事实。

年纪稍长我又知道了雷震子的故事。雷公原来有着这样一个相貌一张尖尖的鸟嘴两只肉翅蓝脸赤发拿着铜锤满天飞这知识是从小说《封神榜》里得来的。不知道为什么我喜欢这相貌我倒想见见他。我的畏惧减少了些因为我在《封神榜》中看出来雷震子毕竟带有人性还是可以亲近的。

再后我明白了许多事情。我不再畏惧自然界的现象。跟着年岁的增长我的脚跟也站得比较稳了。即使立在天井里望着一个响雷迎头劈下我也不会改变脸色或者惶恐地奔入室内。

更后雷声又给我带来一种新的感觉。每次听见那一声巨响我便感到无比的畅快仿佛潜伏在我全身的郁闷都给这一个霹雳震得无踪无影似的。等到它的余音消散我抖抖身子觉得十分轻松。

去年一个昆明的夏夜里。房间很小开着一扇窗。不知过了若干时候我才昏沉沉地进入梦中。这睡眠是极不安适的仿佛有一只大手重重地压在我的胸上。我想挣扎却又无力动弹。忽然一声霹雳把我从梦中抓起来。我看见一股火光还以为一颗炸弹在屋顶爆炸了。那朋友也醒起来他在唤我。我又听见荷拉荷拉的雨声。“好大的一个雷”朋友惊叹地说。我应了一句我觉得空气变得十分清凉心里也非常爽快我可以自由地呼吸了。

今年在重庆听见一次春雷是大炮一类的轰隆轰隆声“春雷一声蛰虫咸动。”我想起那些冬眠的小生命听见这声音便从长梦中醒起来又开始一年的活动觉得很高兴。我甚至想象着它们中间有的怎样睁开小眼睛转头四顾怎样伸一个懒腰打一个呵欠,然后一跳就跳到地面上来。于是一下子地面上便布满了生命就像小说《镜花缘》中的故事因为女皇武则天的诏令只有一夜的功夫在隆冬里宫中百花齐放锦绣似的装饰了整个园子。这的确是很有趣的。

(选自《巴金散文选》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本文开头生动描写了闪电和雷声呼应标题引出下文作者关于雷声的故事及其感受。

B. 作者小时候一个人住在衙门里曾被雷声惊醒吓得大哭后来只要听到雷声就害怕。

C. 作者从父母那里知道了雷震子的故事雷公长相怪异但因有人性所以作者不怕他。

D. 作者在昆明时曾被一声霹雳惊醒看见一股火光误以为炸弹爆炸由此更讨厌雷声。

2.本文写关于雷公的故事有何作用

3.作者对雷声的感受有何变化对此你有何感悟

 

1.A 2.①丰富文章的内容。②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激发阅读兴趣。③写作者对雷声认识的变化。 3.变化:由害怕,到不再畏惧,再到产生畅快的感觉。感悟:人对事物的认识总会有一个过程,这一过程意味着人的逐渐成熟。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B是和父母一起住。C.“从父母那里知道雷震子的故事”,于文无据;作者不是不怕他,而是“畏惧减少了些”。D.“更讨厌雷声”错误,原文是作者觉得很爽快。 2.试题分析:本题属于考查段落结构在文中的作用,这类题目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思考。从题干“本文写关于雷公的故事,有何作用”可知,考查文中神话故事的作用,内容上主要是描写了作者关于雷声的故事及其感受,表现了作者对雷声认识的变化。结构上主要是照应标题,以及引出下文,引出下文对雷声的不同感受。神话故事的作用还可以从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激发阅读兴趣角度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美学在城市与乡村之间

刘成纪

一般认为,中国美学是传统农耕文明的产物,其审美主要指向乡村、田园和自然山水。实际上,对乡村、田园、自然山水的歌吟固然是中国美学和艺术的价值选择,但这并不足以减损城市对人的审美创造和审美取向的主导性。在传统中国,城市既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美的制造和传播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形成的向心力和吸纳能力,使跨越血缘、族际、地域的文明共同体得以形成。城市,从美学角度讲,已因能工巧匠的聚集而成为精美器具的集散地,因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强势而成为区域性审美风尚的主导者和审美标准的制定者。   

虽然城市构成了传统中国美和艺术的一个制造中心,但历代文学、艺术家在情感领域,似乎又对城市生活并不认同,他们更乐于肯定自然的审美价值。像诗歌中的田园山水传统、绘画中的山水花鸟画传统,就是这种审美取向的反映。以摹写自然见长的山水田园诗画,所表现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乡居生活,而是城中士人关于乡村的心灵映像。中国历史上的田园山水诗画,大抵也不过是以城市为视角对乡居生活的想象性重构。

同样,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不论人工构建的城市在中国美学史中占据着何等重要的位置,自然山水田园又毕竟主导了中国人的审美趣味,甚至被赋予了作为精神家园的神圣价值。要理解这种矛盾,笔者认为,必须深入洞悉古代士人的生存命运。中国社会自春秋始,士人阶层渐趋独立。这一徘徊于城乡、官民之间的知识群体,一方面为实现政治抱负必须走向城市,但在精神领域却依然保持着对故乡的固恋和忠诚。其中,童年式的乡村记忆固然重要,但城市作为功利、欲望、快乐的麇集之地,也同样让人难以舍离。这种理智与情感的矛盾,是中国传统士人的基本精神性状,中国美学也正是在这种双向选择中表现出鲜明的城乡二元性。在当代中国,这种现象并没有消失,而是以更加剧烈的方式表现出来。   

在城市与乡村之间,中国美学保持了最持久的张力。它所依托的文明形态,既非纯粹乡村,也非纯粹城市,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微妙的平衡。人,无论居于乡野渴望都市,还是立于都市回望乡村,均意味着两者对人而言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它们共同昭示了一种可能的完美生活。对于中国美学而言,这种城乡二元并置的审美选择仍然只是美的现实形态,而不是理想形态。在理想层面,则要进一步克服分离,寻求美学的城乡二元结构的融合或统一。在中国美学史上,这种努力是存在的,主要体现为文人造园运动。生活于城市的士人通过园林筑造,为自己营造出乡居生活的审美幻象,从而使原乡焦虑得到抚慰。与此一致,现代城市美学中的“园林城市”观念,其目的也不仅仅是解决城市的绿化问题,更要通过将乡村元素植入城市,使城市获得家园感。   

(选自《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城市主导着中国的审美创造和审美取向,而中国美学的审美对象则主要是乡村、田园、自然山水。

B. 城市因能工巧匠的聚集而成为精美器具的集散地,也因而成为了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C. 城市因其对周边地区有向心力和吸纳力,从而形成跨越血缘、族际、地域的文明共同体,进而成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D. 城市之所以能成为区域性审美风尚的主导者和审美标准的制定者,是因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强势地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山水田园诗画,以摹写自然见长,表现的是城市市民想象中的乡村生活,而不是真

正的农村人的乡居生活。

B. 中国传统的田园山水诗、山水花鸟画,似乎并不认同城市生活,而更乐于肯定自然

的审美价值。

C. 在中国历史上,山水田园诗画,大都是作者从城市的角度想象乡居生活,再依据作

者所想象的景象进行的再创造。

D. 虽然城市在中国美学史上非常重要,但是自然山水田园还是主导了中国人的审美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城乡官民之间徘徊的士人阶层,为实现政治抱负而走向城市,同时对故乡依然保持固恋和忠诚。

B. 中国传统士人的基本精神性状是理智与情感的矛盾:既难忘童年式的乡村记忆,也难于舍弃聚集功利、欲望、快乐的城市。

C. 从中国美学上说,城乡二元并置的审美选择不是理想形态,只是美的现实形态,在理想层面要寻求美学的城乡二元结构的融合或统一。

D. 现代城市美学中“园林城市”观念是绿化城市,把乡村元素植入城市,为以后文学家、艺术家放弃乡村生活、提升自己审美价值提供条件。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暑假一开始,各类面向孩子们的夏令营便拉开了帷幕。“军事夏令营”“游学夏令营”等兴起多年的夏令营已不新鲜,“情商夏令营”也因为孩子的心理、情绪等问题屡屡显现而走红,受到家长的热捧,家长开始为孩子报名情商夏令营。这种夏令营的特点是:老师与学生围坐在一个屋子里,模拟各种人物、场景,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抗压能力,树立价值观、调节心态、建立人际关系等。

你对“情商夏令营”现象是如何看待的呢?请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老师给学生的抒情方式架构图,请以“间接抒情”为陈述对象,介绍该图的基本内容。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表述准确、简明、连贯,不超过8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全面实施乳制品加工工艺标准化监管,彻底消除企业过热加工的现象是优质乳工程的保证。即使拥有优质原料奶,①______,也不能生产出优质乳制品。我国的乳品加工企业普遍存在过热加工现象,主要是因为企业低价收购低质的原料奶,细菌数量高,②____,可谓“一热遮百丑”。但是,③_______,比如维生素C昀损失率达到30%,使牛奶失去应有的营养作用。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某外地游客在武汉老字号“蔡林记”品尝了正宗的武汉热干面,赞不绝口。店主说:“欢迎以后常来啊!”该游客说:“一定一定!下次来武汉,一定还光临贵店。”

B. 某医生医术高明,治好不少患者多年的顽疾,解除了患者的痛苦,患者对该医生十分感激。其中一位患者特地制作锦旗表示感谢,上写道:“杏林高手,医者仁心。”

C. 上月,在工人文化宫举行先生的“百竹展”,先生在《自序》中写道:少小喜画,幸遇裱师赵炳奎先生介绍,蒙恩师苏昧塑先生不弃,收为“入室弟子”,如是三载,为人学艺,受益一生。

D. 在高三教学楼前的台阶上,全体高三班主任正在商讨有关“花式跑操”的事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