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同里之思 张抗抗 春天去了周庄,仍是意犹未尽,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同里之思

张抗抗

春天去了周庄,仍是意犹未尽,心里总是想着那个叫做同里的小镇。同里不去,它就像一条波浪中的小船,老是在心里荡来荡去。

夏天的荷花时节,终于有机会去了同里。同里镇果然让我喜欢:周庄小镇上有闻名的双桥,而同里竟有太平、吉利、长庆三桥,三曲九折相贯相联,似给人以三思而行的警示;周庄小镇有精美的私家花园沈厅、张厅,而同里镇上的嘉荫堂、崇本堂、陈去病故居那些庄重古朴的深宅大院以及精巧玲珑的园林小筑。

何况同里镇四周有五湖环绕,江河湖汊用古老的桥连接起来又分割开去。桥下是舟,河边是树。舟船在水里摇曳,绿树在风中摇曳,那一棵棵苍绿碧翠的杨柳桂花女贞玉兰树的叶尖上,终日飘动着细腻柔曼的温情。

何况,同里镇古宅群中,还有被同里人最引为骄傲,也已被世人竞相传说并无数次进入影视的那座独一无二的“退思园”呢。

退思园,为光绪年间安徽兵备道任兰生退职回乡后所建的私家园林。“退思”二字取“退而思过”之意。相传任兰生在同治年间官居安徽六泗兵备道道台兼凤阳关监督。凤阳关监督为肥缺,凡过往商贾都要向他送红包,因此宦囊充盈,就在家乡同里镇上兴建一座花园,以备晚年享用。不料园子尚未完工,慈禧让他去镇压捻军,他因不愿对捻军赶尽杀绝而触怒慈禧。眼看将招来杀身之祸,他在好友左宗棠、彭玉麟的教导帮助下,对慈禧巧以应对,不作辩解,使慈禧有火难发。最后慈禧问他:今后怎么办?他答:退而思过,进而报国。慈禧默允,一场风波就此结束。任兰生总算免去性命之忧,罢职还乡。归家后,果真将花园取名为“退思园”,以此制造出一种认罪悔过的假象,专门糊弄皇上。

因是带罪思过,那园子必须得有些低头顺眉的小模样,作出检省内愧的收敛状。这一“思过”,连宅子的方位也整个改向,由纵向变为横向,自西向东一路苦思,左为宅、中为庭、右为园,竟构思出一座别具一格的“贴水筑”,为江南古镇留下了一处颇费后人寻思咂味的别样庭园。

既是闭门思过,“退思草堂”是不可缺的;解甲归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自然得有“水芗榭”和“眠云亭”下棋解闷,“揽胜阁”作画;春有“闹红一柯”的喜庆,夏有“菰雨生凉”的悠闲;还有横空出世、八面来风的“天桥”,可令人精神一爽。再有读书思过的“辛台”,抚琴听乐的“三曲桥”,将园主的退休生活,安排得有声有色滴水不漏。

却因是解职下台,清静中不免寂寞冷清,门前车马日稀,岂不辜负了园内美景?任老前辈早有准备,在中庭通往园内,泊有一艘旱船,好似一艘正在靠岸的到客船,为园主请来了一批批佳宾。侧旁的“岁寒居”,正待好友围炉品茗,舞文弄墨,谈古论今;园内的楼台亭阁上处处留有祈福求爵的痕迹,以期有朝一日宦海复出,东山再起。

若是有如此优裕的日子可过,退下来未必真能思过了;若是真的思出有过,这建园所收敛所耗费的钱财,想必是应“退”还凤阳去才是了。从“望月楼”袭来的凉气中,我无法得知任老先生在园中的那些岁月,究竟在“思”些什么?

任兰生在退思园安居两年后,因西北回民起义,经左宗棠力荐,如愿“平反”,被慈禧重新起用,后在镇压回民的战斗中死于沙场。当年的捻军之难并未能让任老先生心灰意冷,从此隐退田园;当年的任道台仍是固守着他对朝廷的忠义,固守着他的功名利禄,当他享受着退思园的时候,他便愈发不能放弃天下的“富土”了。那原本只是一种策略一种计策的“退思”,却成为一个黑色的玩笑——退思后的任兰生,退至其退思之前的位置,甚至更远?

好一个“退思园”。遥远的历史和不远的文革以至当下,有着何等惊人的相似之处呵。退思园确是发人深思。

相传“同里”的地名,早年为“富土”,只因太湖鱼米之乡,甲富一方,时有盗贼骚扰,遂将竖排的“富土”两字,重新分割组合,成为“同里”,倒也顺理成章。似乎只有如此富裕的土地,才能产生如此精美的园林,以及藏富匿民、瞒天过海、含蓄弯绕的心思。

质朴而秀美的同里,常让人思念。再思同里,却是为了那座名闻遐尔的“退思园”,为什么人们总是要待“退”时才能思过呢?尽管退而思过,当强于退而拒思者百倍,但若在“进取”时,亦能冷静检省自己,岂不是能避免更多“过错”么?

退思园在江南的雨雾中变得朦胧。退出那个园子以后,我们或许有了一种异样的思绪。所以,退思园仍是令人难忘的,同里那片富土也由于退思园的存在,而区别于其他安逸俗艳的江南小镇,被罩上一层冥思苦想的思辩色彩。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段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同里”比作“波浪中的小船”,突出作者心中对于同里的向往和挂念。

B. 文章写了同里的石桥、园林、湖水、舟船、居民,多角度表现了同里质朴、静谧、从容的独特气韵。

C. 作者颇费笔墨写退思园,写建园缘起、庭院布局、退思生活,为下文写任兰生进而报国的壮怀作铺垫。

D. 文章开篇从同里质朴秀美的自然人文景观写到从容悠闲的文化气质,层层推进,为下文写退思园蓄势。

2.作者为什么在退出那个园子以后,“有了一种异样的思绪”?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文章题目叫“同里之思”,同里究竟引发了作者哪些思考?

 

1.C 2.游“退思园”之前,作者怀着从众的心理,非常向往“退思园”;游览“退思园”时,作者意识到“退思园”的“退思”与“退而思过”的本意不同,实质上是退而不思过,只是一种手段与假象;游览“退思园”后,作者产生了关于“退思”的诸多思考。因此,作者说“退出那个园子以后,我们或许有了一种异样的思绪”。 3.①退而思过强于退而拒思、顽固不化;②退而思过,不如进而检省;③含蓄绕弯、以退为进不失为面对困境时的一种智慧;④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从古至今,含蓄绕弯、以退为进的人不在少数。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C项“为下文写任兰生进而报国的壮怀作铺垫”错,下文“制造出一种认罪悔过的假象,专门糊弄皇上”可见并非在写任兰生进而报国的壮怀,无中生有。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筛选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域,概括文意作答,此题“作者为什么在退出那个园子以后,‘有了一种异样的思绪’?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可见,这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全文搜索“异样思绪”产生的原因。第一段“同里不去,它就像一条波浪中的小船,老是在心里荡来荡去”可见,游“退思园”之前,作非常向往“退思园”;第二到十二段,游览“退思园”时,任兰生的示例从作者意识到“退思园”实质上是退而不思过,只是一种手段与假象;第十三段,游览“退思园”后,作者产生了关于“退思”的诸多思考。按照游园时间顺序划分层次,找出作者思绪有关的词语进行提取概括整合即可。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意,概括文章内容要点。题干问“文章题目叫‘同里之思’,同里究竟引发了作者哪些思考”根据题干要求,考生要回到原文寻找作者有关同里而产生思考的句子,然后进行整合和概括,分条写出。通读全文可知,作者的同里之思主要由退思园引发的,所以可以找一找有关退思园的议论抒情的句子。搜索区域有:十一段到十三段,相关语句有:“好一个‘退思园’。遥远的历史和不远的文革以至当下,有着何等惊人的相似之处呵”“似乎只有如此富裕的土地,才能产生如此精美的园林,以及藏富匿民、瞒天过海、含蓄弯绕的心思”“再思同里,却是为了那座名闻遐尔的“退思园”,为什么人们总是要待‘退’时才能思过呢?尽管退而思过,当强于退而拒思者百倍,但若在‘进取’时,亦能冷静检省自己,岂不是能避免更多‘过错’么?”根据这些句子进行提取整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道法自然的智慧(节选)

赵建永

“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国哲学追求的理想境界。汤一介指出,道家以自然主义为价值取向,在“自然的和谐”基础上,推展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而有“人与人的和谐”,以达成“自我身心的和谐”。道家的价值取向与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的人类文化演进顺序相似,即在人与自然关系基础上解决人与社会关系的问题,进而使人的心灵需求得以妥善解决。儒家的人文主义价值取向,则从“自我身心的和谐”出发,依次推导出“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的和谐”。如此,儒道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相反相成,互补互促,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架构。。

道家以“自然为宗”,崇尚“自然”是其根本特点。哲学家冯友兰指出,道家学说可用“复归自然”一言以蔽之。据国学大师汤用彤考察,“自然”一词本为形容词,“自”指本身,“然”指如此。“自然”就是相对于人为而言的一种自发的、天生而然的状态。“自然”后来才用作名词,具有了自然界、物理定律和本心自性等多层含义。“自然”的今义,从形而上的角度看,是指客观规律;从形而下角度看,则包括原生态的自然界、由人类与自然相互影响而生成的人化自然。

“道法自然”出自《老子》第25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说,人的活动效法地,地的运动效法天,天的运转效法道,道的运行效法自身。它揭示了人之所以应效法“道”,是因为“道”具有自然无为的特性,体现着宇宙秩序的和谐。“道”本指道路,引申为本源、道理、法则诸义,总体来说,“道”就是万事万物生长发展的原动力和规律,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道法自然”引发的环境伦理,旨在倡导一种善待自然、师法自然、遵循自然之道的理性态度,要求从自然界学习人类生存发展之道,自觉维护生态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最基本的层面是人与物的和谐。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必须首先解决人与物质的关系问题。因为人类对自然界的正确认识是处理天人关系的基础,若不及时发展科技提高生产力,就连常见自然灾害也无法抵御,生存条件没保障就谈不上天人和谐,所以人与物的关系是“道法自然”的基本问题。对于儒道两家在此问题上的差异,陈寅恪指出:“中国儒家虽称格物致知,然其所殚精致意者,实仅人与人之关系。而道家则研究人与物之关系。故吾国之医药学术之发达出于道教之贡献为多。”道教继承发展了道家“天道自然”“万物一体”等观念,并付诸实践。冯友兰对道教对待自然的科学精神有充分肯定,誉之为世界上唯一不反科学的神秘主义的体系。

“道法自然”意味着人类要懂得敬畏自然,并向大自然学习习,使人道合于天道。现代仿生学的发展,便是“道法自然”的一种实际应用。但从本质上说,“道法自然”即“法自然之道”,亦即要符合各种事物的“本然”之理并顺应之。如能把握规律,顺势而为,因势利导,自会水到渠成,事半功倍,走上科学发展的大道。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道法自然”意为“道”的运行效法自身,语出《老子》第二十五章,它是道家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国哲学追求的理想境界。

B. “道法自然”折射的价值取向是自然主义,旨在使人的心灵需求得以妥善解决,这与儒家的人文主义价值取向相反相成,互补互促。

C. “道法自然”的基本问题是人与物的关系,它所引发的环境伦理旨在倡导一种善待自然、师法自然、遵循自然之道的理性态度。

D. “道法自然”的理念现在已被应用到现代仿生学的发展中,这是人类敬畏自然,并向大自然学习,使人道合于天道的智慧之举。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文本紧紧围绕文章标题“道法自然的智慧”展开论述,主要采用了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和对比论证等方法。

B. 第一段提出了“道法自然”的概念,并通过对儒道两家的分析比较,揭示了二者的价值路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C. 第二、三段对“自然”“道法自然”及“道”的具体含义进行科学而详细的诠释,从而使读者准确认识和理解了“道法自然”。

D. 最后两段阐述“道法自然”在人类生存发展中的具体运用,其中提到的“环境伦理”即是“道法自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汤一介先生和冯友兰先生对道家的价值取向有着共同的认识,都认为道家的价值取向在于“自然主义”和“复归自然”。

B. 儒道两家虽然都追求和谐的理想境界,但它们的出发点是不同的,一是“自我身心的和谐”,一是“自然的和谐”。

C. 据汤用彤先生的考证,“自然”一词的属性和意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衍变的,其内涵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宽泛。

D. “道法自然”其实就是提倡人类活动要效法本然的原动力和规律,人类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做事就会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查看答案

请以“心弦上最美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查看答案

为下面的上联拟一个下联。

春暖花开,一秀才入京赶考,投宿一大户人家。是夜秀才灯下苦读,窗上素纱,窗外花园,月光之下,夜莺展翅,蝴蝶飞舞,影子映到窗上,宛如荷花牡丹,不觉随口吟出一上联:月照纱窗,莺蝶飞舞,映出芙蓉牡丹。 吟出上联之后,秀才却怎么也想不出下联。赶考归来,已是秋去冬来。一日雪后过桥,看到有鸡犬的足迹,秀才顿有所悟,对出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优点和缺点总是同时存在的,                                            

                        。比如一个说话大嗓门的人,在嘈杂的地方或是需要找人的时候,就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①有时候缺点换个场景可能就是优点了

②聪明的人不但能清醒地认识它们

③往往还能把缺点变成优点

④巧妙地展现出来

⑤可它们的呈现往往还要参照物

A. ①⑤②③④    B. ①⑤②④③

C. ⑤②④③①    D. ⑤②③④①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近日,甘肃某茶艺培训学校推出“都市民众DIY茶饼”活动,整个过程将传统工艺通过现代科技简化而成,让都市白领、大学生等更直观地感觉传统文化的魅力。

B. 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增加古诗文的背诵篇目,是否增加学生负担的问题,教育部回应称,不要认为要求背就是负担,这是对加强传统文化的具体落实。

C. 据外媒报道,一个潜水团近日在墨西哥东部发现了一个被水淹没的洞穴。据报道,这一发现或将有助于揭开古老玛雅文明的神秘面纱。

D. 美国新任环境保护局局长斯科特·普鲁伊特透露,将推翻奥巴马政府2015年推出的旨在以削减美国发电厂的温室气体排放为目的的《清洁电力计划》。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